一明文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红河州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

发布时间:2023-05-22 09:11:01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各位同志: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2008年,是本届州政府工作的第一年,也是我州发展进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河州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供大家参考。

红河州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2008年,是本届州政府工作的第一年,也是我州发展进程中异常复杂多变的一年。我们经受了雨雪冰冻、洪涝、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对严峻形势和诸多挑战,州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重大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工作全局,紧紧依靠全州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群策群力,攻坚克难,有效避免了经济社会出现大的波动,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完成生产总值514.7亿元,增长10.0%;财政总收入129.36亿元,增长14.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5.14亿元,增长19.7%。地方财政支出 107.34亿元,增长3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9.71亿元,增长1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88亿元,增长21.7%;外贸进出口总额 10.17亿美元,下降16.2%;在岗职工人均工资达22256,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23,增长19.6%;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为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5.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9‰;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除外贸进出口总额外,其他指标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

总结一年的工作,我们主要取得八个方面的成绩:

(一) “三农”工作成效显著,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按照中央关于“三农”投入“三个明显高于”的要求,全州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累计农林水事务支出达8.19亿元,增长70.4%。完成农牧渔业总产值149.5亿元,增长9.3%。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39.47亿元,增长11.2%。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到133.73万吨。蔬菜、水果、油料、甘蔗、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产量都有所增加。全年烟农收入达13.12亿元,实现烟叶税2.89亿元。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5%14.3%11.4%。完成冬季农业开发产值10.4亿元,增长9.2%146户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9.4亿元,完成销售收入21.1亿元,带动农户8.2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239个,成员达30多万人。优质农产品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科技、农机具应用、订单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广泛推行,2个农产品产地获省级无公害产地认证,9户企业的13项农产品获无公害、绿色食品质量认证。以“万村建设千村推进十项工程”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累计投资4715万元,推进了202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

(二)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产业建设步伐加快

强化对工业经济的运行调节,认真做好协调服务,推进了“重点产业建设行动计划”和“实现工业产值千亿元目标行动计划”的实施。完成辖区工业总产值718.6亿元,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6.3亿元,增长9.3%;主营业务收入516.7亿元,增长6.6%;实现利税总额96.7亿元,其中实现利润21.4亿元。烟草实现利税67.5亿元,非烟工业实现利税29.2亿元。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162.6亿元,增长9.2%。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31.3亿元,增长32.1%。红钢新增100万吨铁、云南解化集团15万吨二甲醚配套20万吨甲醇、云锡6000吨甲基锡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云锡10万吨铅、云南冶金集团产业集群(建水)基地,弥勒锦东化工30万吨氨醇、泸西云维集团95万吨煤焦化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开工建设。红河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产业建设成效明显,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弥勒、建水、泸西等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

(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44.8亿元,增长12.7%,城乡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高位增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532亿元,贷款余额320亿元,分别增长17.2%9.2%。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3.1亿元,赔款支出3.4亿元。移动、联通业务量稳步增加。公路交通客运量、货运量分别比上年增长7%2%。“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成效明显,推进了恒际物流、罗次公司物流仓储等一批物流项目的实施。制定和修编了一批旅游发展规划,对建水、石屏古城等景区景点进行提升改造,推进了一批旅游小镇和特色村建设,引入世博集团合作开发哈尼梯田,开展了长桥海休闲度假区、大围山森林公园和一批运动休闲公园项目的前期工作,旅游市场营销取得了新成效,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60万人次、实现总收入 44.25亿元,分别增长 25.8%24.8%

(四)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重点项目有效推进

针对年初投资下滑的不利形势,各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在中央新增1000亿元投资中我州争取了8.6亿元。全年共实施在建项目260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340个,比上年增加了320个。完成交通建设投资31.3亿元,新河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蒙新高速公路即将建成,玉蒙铁路建设进度加快,石林至锁龙寺、锁龙寺至蒙自高速公路和蒙河铁路已开工建设,完成了红河蒙自机场选址和云桂铁路红河段预可研的评审。石屏至红龙场高速公路、元江至红河二级公路、元绿二级绿春过境线、中越红河公路大桥、屏边至新街油路改造等项目有效推进。推进了18条通乡油路、114个通达工程和15个农村客运站点的建设;水利水电建设完成投资18.9亿元,大庄河水库实现开工建设,对1件中型和28件重点小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兴建“五小水利”工程20147件,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88万亩,解决了18.1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能源建设完成投资30亿元,小龙潭、巡检司发电厂以及云鹏、土卡河、戈兰滩、南沙等水电站已全面投产,马堵山电站实现了大江截流,大黑公电站临时工程已开工建设。实施了中西部农网完善工程和无电地区电力改造工程,开工或建成了蒙自通宝、红河变二期、南通道等输变电项目;城乡建设完成投资5.36亿元,实施城市道路、供排水、园林绿化、路灯、公交、垃圾污水处理等市政工程87项。州级五项文化建设工程即将建成,大屯海截污排水、河口北山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州城镇建成区面积已达125.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4.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5亿元,增长82%。有效推进了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

(五)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开展了6大体系30项重点改革内容的课题调研,制定了《红河州经济社会和城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试行)》及60多个具体实施方案,全面推进了经济社会综合改革和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工作。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等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了主体任务,确权率、发证率分别达到98.6%65.6%。对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个旧市6户国有企业实现了政策性关闭破产,完成了18户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改制任务,非公经济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企业重组、行业整合迈出了新步伐,实现了红烟集团与红云集团的整合重组;预算管理、国库制度、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改革深入推进,“乡财乡用县监管”、“村财民理乡代管”的体制改革有序展开,非税收入、税收管理以及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州内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邮政储蓄银行红河州分行及其分支机构已挂牌成立,富滇银行红河分支机构即将成立,一批保险机构进驻我州。企业上市融资工作积极推进,银政、银企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政府投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就业体制、收入分配制度以及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制的改革取得了新成效。

推进了中国红河-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项目的实施,口岸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口岸管理、通关环境和口岸功能有了新的提升。全年完成出口额7.23亿美元,进口总额2.94亿美元,出入境人员达333万人次,出入境货运量155万吨。成功举办了2008年中越(河口)边交会,成交总额达1.13亿美元。成功举办首届州内企业招商项目推介会,组织企业参与十六届昆交会,扩大了与各省区的交流合作,全年新签合作项目245项,州外实际到位资金132亿元,新增外资项目4项,实际利用外资1508万美元。外事交往日益增多,边境管理、边境勘界、涉外事务、侨务管理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六)民生工作成效突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加大了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州级财政安排社会事业、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达到14.8亿元,比上年增长35.2%。累计完成城镇失业人员培训22079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2900人、职业技能培训48072人,新增城镇就业30033人,其中持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949人、困难人员就业7443人,消除“零就业”家庭347户。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0390人,累计实现劳务收入8亿元;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待遇标准有所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5.88万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工作全面完成;为10.25万城镇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7亿元,比上年净增4436万元。新增农村低保对象5.03万人,共为33.03万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6629万元,比上年净增6549万元;对17所敬老院进行改扩建,1.5万名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了供养范围,人年均供养标准达1410元。启动了城市困难群体临时救助制度,对部分城乡低收入群众实行医疗救助,为85万农户实行农房保险。投放救灾救济资金2370万元和大批救灾物资,妥善安排了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投入扶贫开发资金9亿元,开展了1002个自然村整村推进、20202户农户小额信贷、2900人贫困人口易地扶贫的工作,解决了4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和6万低收入人口的温饱。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有效开展,扶持金平莽人发展的12项主要工程顺利推进,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全面启动,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以工代赈工程继续实施。完成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加固改造和拆除重建2.3万户,新建城镇廉租房12万平方米,发放廉租房补贴1142万元。各项民生工作得到了较好落实。

投入教育“两免一补”资金2.49亿元,为60多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提供免费教科书,提高了22万名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增加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改造中小学危房4.9万平方米,实施了新农村卫生校园建设和定向廉租房建设,16所新建、扩建高中和职高学校已投入使用,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已达53.03%。高考上线人数首次突破万人大关,上线率达70%以上。幼儿入园率达58.15%。中等职业学校改扩建工程继续实施,州卫校升格通过省级评审,红河学院在校生接近万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有效推进,实施了一批科技项目,解决边疆“学科技难”惠民工程取得实效,获得了一批省级科技进步奖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到16户;共有284.15万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为82.44%,参合受益率达118%。农村卫生医疗条件不断改善,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万村卫生公厕”建设继续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广泛开展,新一轮防艾工作取得新进展。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政策全面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推进了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有效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无线覆盖体系建设和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工程加快推进。艺术精品大量涌现,又有一批文学艺术作品在全国获奖,哈尼梯田等文化遗产保护申报工作取得新进展,文化、体育产业加快发展。我州运动员在北京残奥会上获得3金、5银、2铜共10枚奖牌,组队参加省七届农民运动会、省六届城市运动会并获得好成绩。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向深度拓展,文明单位创建和特色文明村、和谐文化村建设取得了新成效。双拥工作常做常新,优抚安置政策进一步落实,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和谐。民族团结稳定工作“七项制度”全面推行,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国际哈尼·阿卡文化学术研讨会,启动了哈尼族口碑文化编译工作。宗教事务管理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累计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募捐资金1689万元。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等事业取得新进步,人事、统计、人防、档案、志鉴、气象、水文、防震减灾、无线电管理等事业有了新发展。

(七)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环境保护力度加大

“七彩云南·生态红河”保护行动广泛开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和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16个,完成造林面积65万亩、退耕荒山造林9万亩,林业产业培植力度加大。新建沼气池18005户,完成农村改灶14000户,建设农村太阳能12316平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5.2平方公里,新增占补平衡耕地面积3752公顷。以异龙湖为重点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生态修复、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境监管执法等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完成了污染源普查任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4个。加快了16个减排工程项目的实施,建成了蒙自、建水两座生活垃圾处理厂。对高污染行业实施结构性减排,加大了关停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对小龙潭电厂小火电机组进行了提前爆破拆除,全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5.3万吨、化学需氧量2200吨。开远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清洁生产年度目标全面实现。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效推进,共实施土地整理开发项目36个,盘活存量用地318公顷,保持了耕地补大于占。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工作深入开展,资源整合力度加大,成立了红河州矿产资源风险勘探公司、红河州中科矿业有限公司,与云锡、国电集团建立了矿业开发战略合作关系,地质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个旧市被国家列为首批资源转型试点城市,经济转型工作全面展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断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和隐患点监测防治有效开展,绿春县城地质灾害治理五项应急抢险工程进入收尾阶段。

(八)民主法制不断加强,行政能力有所提高

认真执行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主动向州人大报告工作,向州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州人大的法律、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州人大代表建议235件,州政协提案276件,办复率达100%。加强了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快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决策机制进一步规范完善。基层民主建设有序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得到加强。“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州工作全面开展,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安置帮教和基层法律服务等工作不断加强。建立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登记制度,全年共审查各类文件124件,登记报送州、县政府及部门规范性文件111件。执法、廉政和效能监察力度不断加大,审计监督职能有效发挥,各项廉政制度得到较好落实,治理商业贿赂、纠风治乱等工作不断推进,构建惩防腐败体系的工作取得新进展。

全面落实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对不作为、乱作为,服务态度差、办事效率低等问题进行了行政问责。行政机关作风有了新的转变,服务态度明显好转,责任意识有所增强,行政效率和工作透明度有了明显提高。强化了对重大事项、重点项目、重要工作的跟踪督查,简化了行政审批程序,规范了审批行为。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284项,精简率达43%,审批时限均比过去压缩了二分之一。建立了州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截止年底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5559件,办结5468件。

各级政府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社会和服务公众的能力有所提高。“和谐红河·平安红河”创建活动扎实有效,认真开展“大接访、大下访”活动和“重信重访”专项治理,开通了网上信访和州长信箱,强化了信访问题的督办和解决力度。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置了绿春县胶农利益纠纷等群体性事件,消除了一些不安定、不和谐因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加强,城乡治安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严打整治斗争深入开展,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隐蔽战线斗争继续加强,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有效推进,雨露社区功能进一步发挥。加大了安全生产领域的专项整治和隐患治理,保持了生产安全状况的总体平稳,道路交通、公安消防等公共管理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力度加大,及时有效地处置了“刺五加”注射液、“三鹿”奶粉等事件。保密依法监管能力得到提升。各个领域的公共安全保障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一年我州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大和州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州各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及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州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帮助红河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距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全州人民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要实现快速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增长方式仍较落后,经济总量不够大,发展质量不够高,改革开放面临许多新难题。二是“三农”问题依然突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统筹南北和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三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外贸增长难度较大,经济运行中的“瓶颈”制约仍然突出。四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实际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保障和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还需继续加强。五是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难度较大,节能减排工作任务繁重。六是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行政能力和机关作风还需进一步加强,工作效能有待于提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多方寻求解决的途径和办法,在工作中不断破解难题。

二、努力完成2009年的各项发展任务

现阶段,我州仍处在打基础、抓产业、培植生产力的重要时期。做好今年工作,对于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推动红河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州经济发展的影响日趋加剧,经济社会生活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仍较突出。但也应当看到,我们更面临着很多新的发展机遇:党中央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为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创造了政策环境。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州已积累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拥有较旺的投资消费需求,形成了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一定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握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迎难而上,顺势而为,把抢机遇、促投资、强产业、扩消费、增动力、重民生、抓生态、保稳定的工作做足、做实、做细、做优。

按照州委关于推动红河新发展的战略部署,夯实三大基础,调优三大结构,培植六大支柱,推进六大工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三大台阶”、实现“四个领先”、取得“六个突破”的工作目标,今年州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六次全委会、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以及州六届三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紧紧抓住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积极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综合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速推进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解决民生问题的力度,努力实现全州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州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6.4%以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9%;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6‰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认真落实 “三农”政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加“三农”投入,力争农业总产值增长6%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

要在保证粮食种植面积510万亩、总产量138万吨的前提下,扩大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快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巩固提升蔗、茶、果、胶、菜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畜牧和水产养殖业,扶持发展生物质能源、药材种植等生物产业和林产业,推进弥勒2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开远优质蚕桑基地、泸西肉牛产业化发展等重点项目的实施,继续搞好冬季农业开发。加快以产业培育为重点的山区综合开发,改善发展条件,壮大特色经济,增强山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扩大产业化经营,引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健全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抓好科技支农、农机具推广、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品研发和品牌打造等工作。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县强民富”。完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措施,落实好种粮、良种、农机具和农资直补等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发展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业内部增收空间。做好扶持农民工就业和返乡创业工作,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壮大劳务经济。创新农业金融保险服务,为农民增收提供条件,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25元。

进一步完善规划,整合力量,创新机制,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继续抓好示范村建设,推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空心村”整治试点经验,加强农田水利、乡村道路、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清洁能源、公共交通等设施建设,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烟区水利、农村国债沼气、村容村貌整治、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等工程,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的投入。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整合项目资金,抓好扶贫示范区建设,加大对边境一线、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实施“100名致富带头人、100名经纪人”行动计划,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000个,实现易地转移安置贫困人口3300人,解决7万贫困人口的温饱和增收问题。启动实施《加快红河南部地区发展意见》,推进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边疆“解五难”工程和以工代赈工程建设,加快金平县莽人综合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做好在建项目的移民安置工作,落实后期扶持政策,确保扶持项目和补偿资金落实到位,维护移民地区社会稳定。

(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抢抓政策机遇,争取上级支持,调动各方积极性,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力争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以上。

加快在建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年内要建成蒙自至新街高速公路、中越红河公路大桥和红河至元江二级公路(红河段)。加快推进石林至锁龙寺、锁龙寺至蒙自、石屏至红龙场高速公路、玉蒙铁路、蒙河铁路的建设进度。加大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和农村客运站点的建设力度;加快大庄河、纸厂河、龙母沟、马鹿塘等在建水源工程建设,推进北坡水库以及一批重点小㈠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实施异龙湖复归珠江水系及“西水东调”工程,加快城市防洪和界河堤防工程建设,推进蒙开个大型灌区建设,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山区“五小水利”建设,建成高稳产农田和基本农田各10万亩、解决4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万亩;加快马堵山等水电站建设,抓好通宝、锡都、临安等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城网改造和农网完善工程的实施;推进滇南中心城市建设,实施好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抓好一批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增加对保障性民生工程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公共设施的投入。

新开工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年内要实现新开工重点项目102项,完成投资59亿元。力争开工建设红河蒙自机场、云桂铁路(红河段);抓紧元阳至绿春、冷墩至清水河、蔓耗至金水河、南沙至新街等二级公路和个旧至鸡街一级公路的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争取开工建设阿白冲、阿扎河中型水库和白家田、洛瓦、马鞍山等一批小㈠型水库,开工建设杨柳河等10项引水工程及河流治理工程,新开工建设干支渠防渗工程100公里;争取核准和开工建设大黑公水电站、泸西东山风电场以及惠历、泸西、朋普等输变电工程,启动南方电网公司蒙自重点城网改造项目;新开工建设一批房地产开发项目。

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州级财政安排300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并引导社会资金,加快推进蒙自至文山、羊街至鸡街高速公路,蒙自至屏边、泸西至丘北二级公路,师宗至开远、新平至建水铁路以及泸西抽水蓄能电站、弥勒江边大桥电站、蒙自风力发电、蒙自矿冶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个旧霞石综合利用等151项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储备一批对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要落实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加强与国家和省的汇报衔接,力争在项目储备和项目审批方面取得新突破。

(三)确保工业稳步增长,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扩大工业投资,调整内部结构,稳工业、保增长、增效益,确保完成工业投资130亿元以上,实现辖区内工业总产值增长15%,工业增加值增长10%

加快《工业产值千亿元目标行动计划》和重点产业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全面推进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实现云锡10万吨铅、润鑫10万吨电解铝、红铅10万吨电解铅等16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力促云锡10万吨铜、建水60万吨碳素、蒙自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等20多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加大企业技改力度,鼓励支持以信息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为重点的企业技改,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视医药、食品、生物质能、农产品加工等轻工业发展,力求在高端煤化工产业发展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把扩大与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作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抓手,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推动行业整合,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加快红河工业园区和弥勒、泸西、建水工业园区及其它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加强设施建设,创新开发模式,扩大招商引资,优化创业环境,搭建好工业发展的平台。加快推进个旧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步伐,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积极扶持非公经济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应对金融危机、帮助企业渡难关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在税收、资金、用地、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扶持。州级财政年内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州内企业实行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和重要商品企业收储贴息。把握增值税转型的时机,有效减轻企业税负,落实特殊电价扶持、扩大对中小企业信贷等政策,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形成信贷支持中小企业的长效机制。切实抓好工业运行的综合协调,把握市场动态,加强监测分析,强化供需调节,加强煤、电、油、运的调度保障,及时发现并解决突出问题,保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

(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把发展第三产业、扩大消费需求作为保增长的重要内容来抓,确保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增长12%以上、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到29%

坚持以“一点(哈尼梯田)一线(滇越铁路)两片区(建水、元阳文化览胜区;弥勒、泸西休闲度假区)”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启动和推进大围山森林公园、哈尼梯田湿地公园、长桥海休闲度假区、云龙山休闲度假区、异龙湖生态休闲观光度假区、阿庐康体休闲运动度假区、弥勒红河春天运动休闲公园等建设,加快推进异龙镇等5个旅游小镇、宝华龙甲村等10个特色村建设,开发开远小坝心等一批乡村旅游点,加快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整合旅游资源,扩大对外引资招商,积极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力争全年接待海外游客10.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681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99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8.9亿元。

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面向民生的商贸、房地产、物业管理、社区服务、体育健身、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移动通信等服务业。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面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现代物流业,推动河口口岸交通、货场、仓储、配送等物流设施建设,推进红河粮食现代物流、恒际物流、罗次仓储、中信石榴物流、鸡街物流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以红河工业园区为中心的个开蒙物流体系。

进一步拓展城乡消费。完善城乡流通体系和商业服务网点,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稳定市场价格,引导住房、汽车等热点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完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新建和改造一批乡镇集贸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农家店,组织好“家电下乡”活动,落实农机具、家电等补贴政策,拉动和扩大农村消费。

做好金融保险工作。抓住国家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银政、银企合作,鼓励各行业使用信贷资金创业。鼓励支持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创新产品服务,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我州建设的信贷支持。提高保险服务质量,扩大保险范围,加强诚信建设,坚持规范经营。

(五)扎实推进综合改革,全面扩大对外开放

深入推进经济社会综合改革和城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

重点抓好6大体系30项重点内容的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方面,全面开展个开蒙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等方面的探索,加快形成有利于“三农”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进一步深化企业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推进行业产业整合重组,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和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探索工业园区管理模式和旅游业发展机制,创新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继续深化财税各项管理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建立多渠道的资金保障机制,探索资本化运作的有效途径,组建富滇银行红河分行和村镇银行,发展债券融资,推进企业上市,努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社会体制改革方面。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深化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体制机制,推进社会公共管理体制改革。

创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体制机制,探索口岸设施建设和建立边境自由贸易区的新模式,推进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体制的改革,加快建立扩大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机制。落实好国家鼓励出口的相关退税政策和支持企业扩大出口的各项措施,扩大优势产品的出口规模,增加出口品种,发展服务贸易,努力增加资源性商品的进口,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和边民互市,遏制出口下滑的势头,实现进出口贸易的恢复性增长。积极参与昆河经济走廊建设,加快推进中国红河——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强金水河口岸和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河口北山片区的建设进度,健全完善口岸管理协调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通关效率。积极参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合作,扩大与国内各省区在更多领域的合作,搭建好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平台。完善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的工作机制,创新招商方式,构建服务体系,拓宽工作领域,力求在引进资金和项目上实现新突破。

(六)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全力做好民生工作

加大对各项社会事业、社会保障体系和民生工程的投入,力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取得新成效。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不断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继续扩大高中阶段办学规模,完善教学设施,健全保障机制,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改扩建工程,推进州卫校升格、州民族师范学校转型办学的工作,启动建设红河技师学院,加大与上海等地对口合作办学的力度。抓好学前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支持办好红河学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的素质。继续实施好定向廉租房建设。

加强基层特别是南部贫困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面,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和计划生育家庭的个人缴纳部分实行全额补助,扩大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免费范围。完善覆盖城乡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控制药品价格,保障用药安全。抓好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加强妇幼保健工作,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打好新一轮防艾人民战争。完善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新途径。全面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广泛开展城乡卫生整治活动,抓好省级“卫生城市”、“卫生乡镇、卫生村寨”的创建工作。

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完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加强与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围绕特色产业培育、产业升级、产品研发、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继续实施解决边疆“学科技难”惠民工程。认真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继续做好科普工作。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州级五项文化建设工程的收尾工作,抓好县乡“两馆一站”和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新建乡镇文化站25个,推进乡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建设,实施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无线覆盖体系、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等文化建设工程。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加快推进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打造和储备一批艺术精品,组织好建国60周年庆祝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做好档案、志鉴等工作,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产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设一批乡村、社区体育场地和设施,实施好“农民健身工程”,积极备战省第十三届运动会。

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实帮助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退伍转业军人、残疾人等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和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基金、就业专项资金和其他政策性补贴的作用,完善服务体系,改善就业、创业环境,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在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的同时,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做好就业援助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着力推进城乡社保全覆盖,努力实现社会保险应保尽保。提高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待遇水平,适当降低保险费率,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把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困难企业职工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保。推进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信息系统的整合,力争实现城镇居民医保的全覆盖。

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适当扩大低保救助面,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继续推进敬老院等福利设施建设,对特困老人和五保对象逐步实行集中供养。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做好救灾救济、社会互助、特殊群体救助和职工医疗互助,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扩大廉租房建设规模,做好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等工作。

(七)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完善有利于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推进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的体制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力争森林覆盖率上升一个百分点,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3700吨、化学需氧量800吨。

深入开展“七彩云南·生态红河”保护行动。落实污染减排措施,强化以水资源、大气、土壤为重点的污染防治,加大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狠抓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及“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推进以异龙湖为重点的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控制和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特别是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的保护;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和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推进以核桃为重点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完成绿化造林66万亩。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新建沼气池1.8万户。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0平方公里;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和征地制度改革,落实耕地保护、集约节约用地、用地管制和土地流转等制度,基本完成土地二调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妥善解决好保护与供地的矛盾。整顿和规范土地、矿产开发秩序,推进资源整合,加快地质找矿,加强矿山生态治理,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继续抓好绿春县城等重点区域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全面落实节能责任制和问责制。加速节能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对重点能耗企业推行能效对标管理和能源审计,继续抓好开远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全面落实清洁生产目标责任制。搭建“两污”治理的融资平台,推进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年内建成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项目6个,新开工建设14个,上报审批3个,力争重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61%以上。

(八)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营造和谐文明环境

坚持与时俱进,加快和谐红河的构建,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依法提请州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自觉接受州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向州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州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不断提高面商率、满意率和解决率。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民主党派发挥监督作用,充分吸纳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发挥好村民委员会的作用,深入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加强法治建设,加大普法和依法治州工作力度,进一步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探索法律服务民生的新路子。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认真落实自治州条例,推进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宗教事务管理条例,提高宗教事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全州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把“大接访、大下访”活动引向深入,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的工作格局,及时妥善处置各种群体性事件。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措施,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依法监管,净化市场,维护秩序,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经济犯罪活动,打好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严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法轮功”等各种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切实做好保密工作,确保社会稳定、边疆安宁。

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开展公民诚信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培育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做好关心下一代成长的工作。广泛开展新一轮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弘扬时代精神,培育文明新风,倡导健康生活,建设和谐文化,为推动红河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支持国防和驻州部队建设,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做好双拥工作,维护好军政军民团结。

三、坚持不懈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深入落实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加大落实行政问责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的力度,切实解决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督查,延伸问责领域,扩大问责范围,注重制度创新,建立长效机制,探索建立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政府绩效考评体系和公众评价机制,推行行政效能信息化管理,加强政府系统内部监督,强化公众和舆论对政府的监督,切实解决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实施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促使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服务态度进一步好转,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对审批事项的监管,落实审批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完善各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运行机制,提高审批办结率。坚持依法行政,贯彻落实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不断提高政府规范性文件的质量,依法做好行政复议等工作,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创新监督方式,切实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权责脱节”等问题。

全面推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州、县(市)两级行政机关全面推行重大决策听证制、重要事项公示制、重点工作通报制和政务信息查询制。一是把涉及社会公共利益、重要利益调整的重大事项在决策前向社会进行公开听证,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进程。二是应用多种方式,将社会关注、涉及群众利益的公共政策在第一时间告之公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三是定期向社会公众通报政府部门的重点工作情况、承诺事项的执行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四是搭建面向公众的政务信息查询平台,设立政务信息电话直通车,满足社会公众获取政务信息的需求。要通过以上四项制度的实施,着力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加强政府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有序扩大基层民主和公民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利。

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切合我州实际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州、县政府机构改革。按照“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察有力”的要求,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弱化和取消直接从事或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的机构,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强化执行和执法监管责任,增强公共安全管理能力,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门的相同行政职能,健全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机制,解决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政出多门等问题。着力解决部分县特别是南部六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津补贴问题。

切实改进政风。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改进会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牢记“两个务必”,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加强政府系统的反腐倡廉工作,更加注重治本、预防和制度建设,实施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惩治腐败,坚决治理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着力建设廉洁政府。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工作前置、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主动为基层服务,为企业解难,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人民群众关心和希望解决的问题上来,转移到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上来,大力营造心齐劲足、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年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推动红河新发展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红河州 红河州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