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文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徽州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2023-05-20 20:22:02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2年工作回顾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喜庆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徽州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徽州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喜庆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继往开来的开篇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扎实推进“十大工程”和“四大战略”,全面掀起“六个高潮”,打响“四大会战”,加快建设“四大基地”和城市新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亿元,增长13%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5亿元,增长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增长20%;外贸进出口总额11770万美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12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9674元,增长20%,全面超额完成了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强帮扶促转型,工业经济逆势前行。积极应对实体经济下滑严峻形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帮扶力度,设立了4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为企业兑现财政奖励资金3271万元。强化融资服务,密切政银企合作,银企对接签约贷款15.96亿元,区担保公司担保贷款5亿元,新增贷款余额10亿元,增长35.6%;贷存比84.4%。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支持小微企业财税政策,累计减免税收6248万元。加快企业转型和品牌争创,完成技改投入7.7亿元,以皖南机床为龙头的“安徽省黄山机床工具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获批建立,谢裕大茶叶“谢正安”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全年新增规上企业11户,税收超2000万元企业3户、超千万元企业5户,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4亿元,增长16.5%

(二)强服务提效益,投资拉动稳健有力。强化“四比”项目服务,落实责任包保和“早八点、晚八点”现场服务制度,预计19个省“861”项目完成投资21.3亿元,增长46.1%66个市“十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37.5亿元,增长15.4%102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亿元,增长27.2%11个市级亮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9亿元。推进园区经济提速增效工程,园区新增建设面积35万㎡、实现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入库税收2.9亿元;加大闲置低效土地清理,处置企业24户,盘活土地833.67亩。突出招大引强,制定引进亿元以上项目奖励暂行办法等扶持政策,先后有2500强项目入驻,新引进15个亿元以上项目,预计全年到位内资44亿元,增长26.8%;实际利用外资1758万美元,增长20.1%。用足用活服务业综合改革、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等政策,累计对上争资突破6亿元。

(三)强基础育产业,农村发展日渐美好。提升农业七大主导产业,强化特色基地、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各类基地规模达19.5万亩,养蜂突破11.5万群,连续四年位列“全国重点产茶县”,荣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谢裕大”黄山毛峰荣获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黄山毛峰茶产业现代农业发展项目顺利推进,唐模生态茶园建设全面提速,乌金园养殖、吉金鸡业跻身全市首批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洪通茶业、富松茶业跻身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西溪南蜂业、紫霞茶叶合作社跻身省级示范社。全面掀起绿色质量提升高潮,提前一年完成160个提升点建设任务,大力实施“1215”绿色行动,初步建成以潜口为中心的万亩绿化苗木示范园区和慈张线、潜歙旅游公路沿线绿色产业带,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先期启动。加强农村道路、农田水利、保洁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巩固拓展新农村建设基础上,高标准启动美好乡村建设,抓好石川等5个村扶贫开发。预计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8.2亿元,增长15.9%

(四)强营销促融合,特色旅游持续升温。全面掀起旅游营销高潮,与中国青年报开展战略合作,成功走进央视《乡约》栏目,举办《昕薇》“中国女孩”平面模特徽州区晋级赛、第三届“休闲养生在徽州”全国摄影大赛等节庆赛事,完成《相约徽州浪漫红》旅游文化主题歌曲创作及MV制作,推出“风雅乡趣浪漫红”徽州旅游文化品牌。徽州区、潜口镇荣膺首届“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古镇)”,唐模入选“中国微博网友最想去的20个古镇”。深化资源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建设中法合作唐模国际乡村旅游示范区,率先在全国引进和运营“法国家庭旅馆”经营品牌;出台扶持乡村旅游发展奖励办法,强力打造长潭、坤沙示范点,创新乡村旅游“五统一”模式;启动徽州绿道建设,潜蜀路、丰乐河二期绿道和坤沙、翼峰公园驿站建成使用。提升红色文化旅游,加快颖溪河两岸及岩寺老街业态打造,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新馆建成开放。启动唐模、呈坎景区国家5A级和新四军军部旧址国家4A级景区创建,实施了2处古村落30幢古民居保护利用,西溪南古村落综合开发、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红色文化提升工程入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率先在全市完成“百佳摄影点”十有标准建设。加大非遗传承力度,推进金紫祠保护开发,建成潜口紫霞亭台文化景观长廊。预计全年旅游接待量3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亿元,分别增长20%25%

(五)强功能提品位,城乡面貌逐步扮靓。完成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了文峰公园段、总部经济、丰乐河二期景观、颖溪河—中街综合整治和丰乐河北侧沿河地块控制性规划及城市设计初步规划。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基本竣工,永佳大道、迎宾大道、黄山路、南山路风貌整治顺利完成,实施了污水管网六期、城北路网排水、城市道路黑化提升工程,城市功能品位明显提升。徽州人家四期8幢安置房主体基本竣工,通过“省标准化工地”验收,黄山公馆、丰乐怡庭等房地产项目稳步推进。加快小城镇建设,完成潜口—蜀源公路升级改造,基本完成岩寺—万安公路、洽舍—富溪公路改造提升等工程,西溪南新大桥开工建设。深入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抓好36个服务业项目,出台服务业扶持奖励办法,预计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12.5%。掀起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高潮,完成改徽1452幢,提前2年超额完成市下达3690幢的整治任务。年末,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9%

(六)强民生保稳定,社会氛围更加和谐。扎实推进省市36项民生工程,完成投资1.68亿元,占计划投资总额的115.9%。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等标准明显提高,五项保险参保完成率均超过100%,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继续实行农村中小学生免费午餐和70周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率先在全省实现三级以上残疾人生活补助全覆盖,增设50万元残疾人基本医疗救助专项基金,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3%以内,荣获“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区县”称号。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全面完成市下达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房460套、新建公租房200套任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徽州一中新校区建成使用,富溪乡中心学校主体完工,西溪南中学被评为“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加快区医院“二甲”创建,区医院医技楼主体建成,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顺利启动;强化计生服务管理,区人口计生委获全国“人口计生阳光统计示范单位”称号,长源村获国家级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示范村”称号。繁荣文化事业,成功举办“放歌新徽州、喜迎十八大”文艺演出,《徽州区志》、《徽州民间故事》和《典藏徽州》出版发行;成功举办第三届农民运动会,蝉联黄山市第二届新安江龙舟赛区县组冠军,徽州区被省体育局授予“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潜口镇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完成街道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建成徽州人家、下街、潜口、坤沙和呈坎古村落、西溪南古村落安置区6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优化生态人居环境,实施了9个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项目,新田村、洽舍村荣获“省级生态村”称号;呈坎镇列入“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包保制度,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形势稳定,全区连续8年无较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深化“三四五群众工作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重大事项涉稳风险评估,率先在全省开展“无讼乡村”创建,区公安分局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局”和“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认真抓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军民融合式发展,“六五”普法稳步实施,双拥共建扎实推进,民宗、台务、外事、侨务、统计、物价、审计、工商、质监、供销、保险、烟草、邮政、电信、电力等事业协调发展。

(七)强效能优作风,自身建设明显增强。扎实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活动,深化书记带头大走访和创先争优活动,积极运用“动车组”和统筹方法原理推进工作,干部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的联系,主动听取各方面意见,民主范围进一步扩大。坚持依法行政,充实和调整了政府法律顾问组及依法行政特邀监督员队伍,制定实施政府合同监督管理办法和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出台效能建设问责实施办法,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继续开展“百家企业评机关”暨政风、行风和效能“三位一体”评议,机关效能进一步提升。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组建区政务服务中心,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强化重点项目监督检查,成立了项目询价小组,建立政府投资项目标前预审、标中制约、标后监督全程监管机制,党风廉政“防火墙”进一步夯实,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全面推进,区域发展环境和政治生态环境日趋改善。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承上接力、持续发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尤其是刚刚结束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观摩活动,在5大板块中,我区旅游和文化发展、城乡建设和重点村镇风貌整治、园区建设和工业发展、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4个板块获“优胜区县”;在全市最佳观摩点中,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及周边环境配套建设、潜口美好乡村建设、丰乐河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及永佳大道风貌整治亮化3个观摩点被评为最佳观摩点,获奖数量昂居全市之首,再创历年新高。所有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和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和衷共济、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条战线上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十万徽州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有效监督、有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干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军指战员、消防官兵和政法干警,向驻徽单位、外来客商,以及所有支持徽州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正视到一些不足,例如原定今年实施的金三角地块搬迁改造工作,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暂未实施。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部分行业企业效益下滑,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艰巨;固定资产投资不足,部分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偏慢,区域经济发展后劲亟需提升;财政支出压力加大,土地、环保、人才等要素瓶颈不断凸显,转型发展要求日趋迫切;少数部门和干部工作不够规范,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创新能力、服务意识和实干精神有待进一步增强,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坚持不懈的努力,认真研究解决。

二、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坚定不移地朝着“十二五”目标迈进,实现更高层次、更好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既要看到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更要发现蕴藏的各种机遇和有利因素,进一步增强发展转型的信心与决心。从宏观环境看,尽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土地、环保等政策持续收紧,但国家突出稳中求进总基调,继续扩大内需,在财政方面更加注重向民生、三农等领域倾斜,在税收方面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在信贷方面支持实体经济和在建续建重点项目,省市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发展转型增添了动力,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和发展空间。从自身发展看,作为黄山市重要的“四大基地”和城市新区,有着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徽州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机遇,随着京福高铁和“黄山北站”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日渐明显。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坚持“有冠必夺、有一必争”,着力打好基层党建“动车组”、“铁军”精神和“三四五群众工作法”三张牌,创造了催人奋进的显著成绩。前不久召开的区委五届四次全会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具体举措。因此,只要准确把握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始终保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就能开创徽州区更加幸福、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市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以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跨越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坚持“四大战略”和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不动摇,继续掀起“六个高潮”,打好“四大会战”,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建设“四大基地”和黄山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中心城区迈出更大步伐。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以上;引进内资增长1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以上;旅游接待量增长18%以上;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以内。具体执行中,我们将科学处理好发展与转型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以美好乡村为蓝图,坚定不移地向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迈进。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建设目标,加快打造独具徽州地域特色的美好乡村,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规划引领,分类实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类打造、分批推进”思路和“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要求,结合旅游总体规划编制,整合旅游、文化、生态等特色资源,在因地制宜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科学编制6类美好乡村建设村庄布点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20132014年,每个乡镇重点建设12个中心村和治理改造35个自然村。

整合资源,统筹推进。整合各项涉农资金1.1亿元,设立3000万元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积极争取世行资金,鼓励社会性投资,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做好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电力电信、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容整治、绿化美化、疏通水系、建筑风貌、历史文化等10项工作。促进美好乡村建设与重点村镇风貌整治、绿色质量提升、乡村旅游、“百村千幢”等有机结合,保持田园风貌,注重文化传承,打造特色亮点。加快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完成造林3210亩,抓好4个省级森林乡镇建设;巩固绿色质量提升成效,提高现有苗木基地品位,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积极营造“五林四园”,推进“村村绿”和绿色家园示范建设,建成合铜黄高速徽州区段绿色长廊。

做强产业,带民致富。围绕农民增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七大主导产业基地化、区域化、现代化发展,加大黄山毛峰核心产区保护,加快生物多样性生态茶园建设试点,改造提升4000亩茶园、1000亩大棚蔬菜、2510亩苗木,力争养蜂突破12万群。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做精做活农业特色产业、旅游服务产业和非遗文化产业,构建具有徽州地域特色的产业体系。深入推进专业化生产、集约型经营和品牌化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新增产值超亿元龙头企业1户,超5000万元企业2户;规范农合组织运行与管理,引导农民与合作社、企业建立利益共同体,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1000元。巩固扩大扶贫开发成果,完成5个扶贫重点村“千村整推工程”任务。

夯实组织,提升文明。以基层党建“动车组”工程为引领,着力构建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实现“110”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功能党组织的作用,强力推进基层组织“五化”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集市和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传承弘扬具有徽州特色的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倡导乡村文明新风尚。

(二)以徽州文化为灵魂,坚定不移地向最佳旅游目的地目标迈进。紧抓徽州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机遇,把全区作为一个“大景区”打造,推进旅游业发展由旅游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加快建设“最佳旅游目的地”。

深化资源融合。按照“发展大旅游、建设大景区”的思路,加快创建唐模、呈坎5A景区和新四军军部旧址4A景区,完成旅游总体规划编制,积极筹建旅游发展公司,探索乡村旅游市场化运营新机制,着力构建以岩寺、潜口、呈坎、西溪南4个片区为核心、辐射周边的大旅游格局。加快金紫祠保护开发、西溪南古村落综合开发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启动琶塘、竦塘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打造长潭、鸳鸯湖等“百佳摄影点”,促进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发展。

塑造特色品牌。把乡村旅游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第一亮点,按照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思路,完善乡村旅游“五统一”模式,打响“徽州农舍”农家乐品牌。全面推进徽州绿道建设,围绕“3线2环”,将美好乡村、景区景点串珠成链,鼓励村集体和农户参与绿道服务经营,打造集户外运动休闲游、美好乡村体验游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品牌。以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为核心,发挥岩寺老街和颖溪河两岸服务业态联动效应,打响红色文化旅游品牌。

扩大营销效益。大力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扶持乡村旅游发展奖励办法,深化与各类媒体的合作,广泛开展微博推广、网站宣传等信息化营销,积极推介徽州旅游文化宣传片和主题歌曲,全方位打响“风雅乡趣浪漫红”特色旅游文化品牌。举办中国徽州绿道骑游大会、黄山毛峰茶文化节等特色旅游节庆活动,加强与旅行社、旅游企业和周边城市的联动,推进旅游“三进”营销,扩大旅游直通车市场,提升徽州旅游知名度与影响力。力争全年旅游接待量突破3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4亿元。

拓展新型业态。以徽州区、潜口镇荣膺首届“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古镇)”为契机,展现乡村旅游“慢生活”魅力,加快黄山国际健康产业基地、南山旅游度假基地等一批高端休闲度假项目建设。围绕旅游“六要素”,积极引进品牌酒店入驻古村落,建设特色乡村酒店,着力培育以体育健身、医疗保健、商务休闲等为重点的新型业态;打造户外运动探险、水库垂钓休闲、果园采摘、农事体验、民俗表演、摄影写生等特色业态,大力开发徽州四雕、黄山毛峰、蜂产品等特色旅游商品,把旅游文化产业打造为区域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三)以产业转型为导向,坚定不移地向工业强区和千亿园区目标迈进。把实体经济发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依托“一区三园”,扎实推进工业总量上台阶、企业规模上台阶、企业家素质上台阶活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加大帮扶服务力度。健全完善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继续设立4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全面落实财政奖励、金融服务、结构性减税等政策措施。加强对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测,有针对性地加大帮扶,从融资、用工、行政审批、对上争取各方面为企业提供全程服务,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继续抽调优秀干部担任项目专员,开展“一对一”服务。强化涉企收费治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提升四大主导产业,推动新型精细化工提质增效,加快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步伐,重点实施华惠、天马等搬迁技改项目;做大做强机械电子产业,壮大行业群体,培育以皖南机床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鼓励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自主品牌,打造以通源服装为龙头的高端服装品牌基地;延伸茶叶、蜂业等农副产品产业链,提升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以飞鸿实业为龙头的高端厨具生产加工基地,以科聚新材料、聚信节能为龙头的新材料基地。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争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5个;推进企业上市,力争谢裕大茶叶上报证监会,恒远公司、华惠科技完成股改。

着力提升园区效益。以园区经济提速增效工程为抓手,围绕做强低碳经济园、做优循环经济园、做实总部经济园的思路,优化低碳经济园产业结构,完成二期昌盛路、富山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循环经济园“三个集中”效益,促进入园企业全部达产见效;启动聚信科技、任翔钢贸等总部项目,加快总部经济园建设。继续开展园区闲置低效项目清理,并跟踪督查提效成果,对城东和循环经济园部分企业开展集中整治,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力争全年园区新增开发面积0.6平方公里,园区企业入库税收3.2亿元以上。

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按照“骨干企业带动、小微企业联动”发展思路,鼓励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整合扩张上下游关联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扩大规模,与龙头企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形成分工合理、成本低廉、竞争力强的产业链,力争全年新增亿元企业8户、规上企业10户。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继续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办MBA高级研修班,深入开展“三榜”评比活动,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体现企业社会价值。

(四)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坚定不移地向又好又快、好中求快目标迈进。把重点项目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注重以投资促发展、以招商兴产业、以项目融资金,不断强化发展支撑。

提升项目实效。优化项目投资方式,推动项目投资由政府投资为主体向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为主的结构转变,统筹推进省“861”、市“十大工程”和区级重点项目,提速建设落地项目,尽快推进续建项目,开工一批新建项目,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建成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强化“四比”项目服务,认真落实区领导牵头联系、责任单位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项目服务机制,严格执行项目建设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促进项目快速高效建设。

提升招商质量。创新招商思路,构建“乡镇主体、部门联动”的招商新机制,进一步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实行专业招商,积极委托中介机构,瞄准国内外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辐射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健全重大签约项目跟踪落实机制,提高引进项目履约率。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推进招商引智,吸引行业领军型人才、高层次人才来徽发展。完善总部经济发展优惠政策,积极引进知名企业来徽设立地区总部,优化投资结构。力争全年新签亿元以上项目12个,引进内资50亿元,利用外资2030万美元。

提升争资实绩。紧扣宏观政策导向,把握国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的有利机遇,认真筛选、整合、包装、储备一批建设项目,力争更多的传统产业改造、节能减排、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挤入国家投资计划。围绕美好乡村建设、服务业综合改革、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民计民生、扶贫开发等领域,积极编报项目,扩大争资份额,力争全年对上争资6亿元以上。

(五)以服务业繁荣为愿景,坚定不移地向城市新区目标迈进。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主线,大力实施“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活动,全面提升城镇辐射功能,加快培育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力争年末建成区面积11.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3%以上。

加强城市综合管理。科学制定城市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旅游总体规划及高铁北侧、迎宾大道东侧地块和老城区控制性规划,开展丰乐河综合治理三期工程(上朱段)和新安江流域生态治理工程的规划方案编制和城市设计。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加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力度,健全完善城市公共设施管理长效机制,让群众共同参与市政设施、园林绿化、路灯亮化管护,提高主人翁意识。加大城乡建设巡查和拆违控违力度,完善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长效管理机制。

提升城镇功能品位。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实施城区供水管网改扩建、城区雨水管网、污水处理厂二期、污水管网七期等工程,加快建设城北农贸市场、区农合行大楼等项目,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健全完善路网体系,实施蜀源—灵山—呈坎公路、坤沙—唐模公路升级改造、呈坎—佛子岭道路维修,完成西溪南大桥续建、富溪桥新建工程,积极配合歙黟一级公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养护制度,提升公路服务水平。继续推进纳尼亚小镇、丰乐怡庭等房地产项目,启动富饶豪庭、水榭花都等项目开发,力争全年新开工28万㎡,续建36万㎡,竣工40万㎡。启动富山保障性住房小区建设,新建公租房198套、廉租房50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300套。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健全完善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全面完成新华联豪生大酒店、自驾车营地建设任务并投入运营。依托新四军军部旧址红色旅游文化提升项目,加快建成岩寺老街传统商业街区、颖溪河现代商业街区和丰乐怡庭商业综合体。积极培育现代物流、商贸金融、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提高服务业增幅,提升服务业效益。落实各项促进消费政策,繁荣城乡市场,扩大居民消费。

(六)以要素保障为驱动,坚定不移地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紧扣国家宏观政策导向,进一步优化财政运行质量,创新金融服务,破解土地要素瓶颈,为区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强化财源建设保障。加大对主导行业、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强化税源培植,夯实支柱财源;落实促进房地产业及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培育新兴税源。加强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配套费、国有资产处置等非税收入征缴,抓好建筑、物流等行业协税护税,确保应收尽收。严格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稳步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规定,科学编制预算,强化预算支出管理,严控“三公”经费,集中财力保民生、保发展。

强化金融服务保障。围绕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密切与各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加快组建徽商银行徽州支行、村镇银行、瑞融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力争新增贷款10亿元。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力争国投公司融资4亿元、担保贷款5.5亿元。强化政银企合作,提高项目履约率。优化金融生态,精简审批流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强化土地资源保障。坚持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并举,精心实施新增耕地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推进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积极对上争取用地指标,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需求。完善土地供应及供后监管制度,严格出让条件,严控建设用地规模。深入开展闲置低效土地清理,推进集约利用,提升亩均效益。

(七)以民计民生为根本,坚定不移地向富裕和谐美好新徽州目标迈进。始终把群众当亲人,全力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生态人居环境,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推进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省市民生工程,不断加大民生投入,保障民生工程资金需求。提升社会保障标准、社会救助水平和社会保险参保率,切实解决教育、就医、养老、住房等民生大事,完善民生工程后续管养长效机制,促进民生工程发挥持久效益。强化民生工程督查考核,落实三级联络员制度,确保民生工程高效推进。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推动全民创业,鼓励带动就业,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200人以上。

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力促徽州一中通过省级示范高中创建初检,加快徽州二中、岩寺镇中心学校标准化建设,建成呈坎镇中心学校,确保通过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省级督导评估。巩固完善基层医改成果,完成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积极开辟特色专科,提高诊疗服务水平,力促区医院“二甲”成功争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成立徽州绿道健身活动俱乐部,举办首届丰乐河龙舟比赛、首届舞龙比赛,争创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坚持党管武装制度,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及人防建设,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巩固双拥共建成果。统筹做好统计、审计、物价、民宗、外事、侨务、台务、档案、供销、编制、统战、广播电视、老龄、残联等各项工作。

创新社会管理。稳步启动街道社区调整,创建和谐社区,打造精品社区,实行城市社区网格化、扁平化和信息化管理。深化计生“村为主”长效机制,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治理。大力发展公益性社会组织,搭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隐患整治,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统筹抓好食品药品安全、森林防火、防汛抗旱、消防安全等各项工作,严防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妥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加强企业用工监管,严厉打击恶意拖欠务工人员工资行为;做好妇女儿童工作,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提升群众安全感。

繁荣先进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道德模范评选、“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和科学素质,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区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潜口民宅博物馆、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开放水平,发挥民间博物馆作用,规范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管理,提高使用效益。以省直单位开展生态文化建设对口帮扶为契机,积极争取在文物保护、生态环境、业态打造等方面获得支持。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力度,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优化人居环境。深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卫生管护长效机制,改善农村综合环境。继续深化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强化河道整治和水环境治理,严控工业排污和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城区噪声、油烟扰民管控。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森林城市,抓好城区清扫保洁、户外广告改造提升、“三小”改造等工作,建成南山路、城北园区垃圾压缩中转站,逐步实现环卫保洁机械化、城市管理现代化。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我们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五个能力”建设,更加注重创新理念、提升效能、狠抓落实,更加注重遵循规律、尊重民意、依法办事,全力开创政通人和新局面。

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组、特邀监督员、项目询价小组等组织的作用,支持法制、监察、审计、招管等部门开展工作。

进一步增强群众意识,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深化“三四五群众工作法”,巩固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成果,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规范运行政务服务中心,提升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水平。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健全完善以群众工作部、信访局为主体,职能部门和乡镇、村居共同参与的联合接访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困难,融洽政民关系。

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克难攻坚的能力。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府的要求,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将学习化为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的实际行动。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兼顾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着力解决资金、土地、用工、人才等要素瓶颈,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推进改革攻坚和发展转型,争创一批全国先进、省市典型的工作品牌。

进一步增强效能意识,提高行政执行的能力。以“动车组工程”为引领,大力弘扬“铁军”精神,坚持“每日六自问”,加大对“庸懒散奢”的问责力度,最大限度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深入开展“百家企业评机关”和政风、行风、效能“三位一体”评议活动,深化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与水平。

进一步增强廉洁意识,提高反腐倡廉的能力。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筑牢党风廉政“防火墙”。坚持廉洁从政,加强对政府投资性项目、国有资产转让、监理市场的监管,落实土地招拍挂、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各项规定,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树立勤政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转型崛起,时不我待;创新奋进,只争朝夕。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十万徽州人民,团结拼搏,与时俱进,真抓实干,让“徽骆驼”精神薪火相传,让“铁军”精神彪炳千秋,让“竞舟”精神大放异彩,为加快建设黄山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中心城区,早日实现富裕和谐美好新徽州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徽州 政府工作报告 徽州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