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文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9篇

发布时间:2023-07-27 16:44: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

  

  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策略的分析

  1、财务风险的概念。任何一个企业每时每刻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在经营实践中最主要的风险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能够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增加企业股东收益的可变性;广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中客观存在的,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会导致企业的收益发生背离。

  2、财务风险的特性。客观性,在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无法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企业从事财务活动就会存在风险,并且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中,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风险处处存在,只有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降低损失的发生;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在在一定条件下随时有可能发生,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随时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损失性,财务风险的损失无论是现实的还是隐含的,都会影响到企业经营活动的连续性、稳定性,最终威胁企业的生存;收益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企业必须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因为风险与收益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财务风险也会促使企业不断地提高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和安全性,最终减少风险对企业的收益威胁。

  1、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

  1调整财务资本结构。改善资本结构是每一个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决定资本结构决定了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是否稳定。不同的融资方式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是不一样的,决策者一定要对各种融资方式进行分析比较,从权衡成本中选出最可行的方案。资本结构是动态变化的,其运作不景气时,负债比率可小一些,结合投资项目优先考虑企业内部融资和确定权益融资后,剩下的就是举债融资量,这样的调整可以使得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更好。

  2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企业管理者要把握借款时机,事先预测负债筹资的使用效果,针对不同期限的债务,做到合理搭配,同时还应该提高自身资本积累的能力,不断充实资本。

  2、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

  1强化风险意识。企业财务管理者应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坚持谨慎性原则,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加强风险控制。因为财务风险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企业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的积极性和重要性,不断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素质和职业判断力,强化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合理地规避不利风险,并将不利可控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风险管理理念是全体员工共同的工作,企业员工必须相互支持和配合,确保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2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管理的职能分为计划和监督控,财务管理的职能包括财务决策、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首先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内审制度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内部控制。通过强化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并改善会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善控制系统的措施,有效保证财务信息的全面、准确和及时,为企业管理者正确的财务决策和识别风险创造良好条件。其次是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在财务管理的各个职能中,必须及时的识别、分析和测试财务风险,采取科学方法防范和化解风险,并对财务管理的效果作出客观评价。

  3加强与保险业的合作。与保险业合作,能够减少因交易对象违约给自身带来的重大财务风险,密切与金融机构的关系,以便得到及时的帮助。企业财务风险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盲目赊销会造成大量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安全性,甚至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概念要宽阔,有正确地市场风险意识,对各种危险信号反应有预见性,是减少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4化解流动性风险.企业的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项目。防范流动性风险的目的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企业要确定最佳的库存量,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等。企业手中持有现金过多或者过少,会由于较高的资金或者是不能满足流动性而产生需要的风险,因此企业应该在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积极规避财务风险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种信号,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需要企业经营者要进行经常性财务分析,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和合理控制体系,进行适当的财务风险决策。企业应当对财务风险有清楚地认识,并采取有效地防范和化解措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

  

  ACCOUNTINGLEARNING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风险防范对策文/徐琳摘要:所谓的财务管理,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相关制度、规范等,合理的管理单位购置资产、融通资本、营运中产生的现金往来、分配利润等,是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具体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风险防范对象,有利于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关键词:单位;财务管理;行政行政事业单位是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则是行政单位职能的延伸部门或者为行政单位的日常工作提供策略、技术支撑的部门。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效能是实现政府职能的重要途径,而只有高效的财务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职能。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对资金进行合理的筹集、分配与利用,从而保证单位计划与任务顺利完成。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位无法及时对单位内部的年终财务进行核算,从而形成了很多呆账、坏账。(二)会计核算不规范,财政监管不力目前,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基础工作相对薄弱,致使其在日常工作中会计科目的使用不规范,原始凭证审核不严格,甚至有部分会计未能认识到设置总账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账目的明细无法核对、财务报告内容不全、无法分析财务等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财政审计部门一年才进行一次财务检查与审计,且流程过于形式化,未能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应有的核算监督职能,从而导致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失真。(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影响了财务管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在录用及招聘人员时,往往是在现有的会计人员中进行挑选而很少引进高水平的专业财务管理人才。这些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往往会因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与知识,对市场经济发展与改革出现的问题认识不足而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的需求。甚至还有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未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其财务管理工作往往由会计人员所兼顾,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无法发挥其真正的效用。监督与审计力度,首先要严格按照《会计法》、《会计监督管理办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法律相关制度的规定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从而提升会计监督的实用性;其次,明确相关工作人员彼此的责任,使其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除此之外,还要将监督的内部与外部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有效规避财务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与损失。(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针对上述问题,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将是解决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关键所在。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特别是作为单位的最高管理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积极开展宣传与引导工作,以便营造出公平、公正、和谐的财务管理氛围;其次,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其业务水平,并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全面提升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着许多缺陷,这对财务管理效能的发挥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所以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规范会计的基础工作,促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往科学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财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对策(一)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可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采取分类管理策略,做到专款专用,即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资金的不同性质与不同类别,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从而有效实现财务专项管理;二是强化管理预算外的资金,将预算外的资金纳入内部财务管理范畴中,统筹安排;三是加强对票据的管理力度,采取收支分离的票据管理模式,减少管理漏洞,从而有效杜绝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审计力度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则必须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一)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是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专项资金方面,过度注重立项却未设置专门的法律来约束其行为,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严重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能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而这些行政事业单位往往会为了获取更高的利益而去找寻预算外的资源,这便使得检查乱、评比乱、培训乱的“三乱”现象不断发生;三是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有相应的财务核算体制,但由于长时间不更新逐渐使体制丧失了实用性,导致行政事业单参考文献:[1]赵秋梅,靳玉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财会研究,2007(9):44-45.[2]王文萍.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21):133-135.[3]胡天顺.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4(4):53-55.[4]张晓霞.当前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问题及新对策[J].才智,2013(12):221-222.(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畜牧兽医站)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77

篇三: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

  作者:朱丽艳

  李双艳

  来源:《世界家苑》2019年第09期

  摘要:文章专门就财政专项资金在设立、审批审核以及退出环节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风险分析,并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出一些防范策略,以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资金审批审核权责,强化专项资金管理,防止专项资金浪费,保证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审核审批;风险;策略

  1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的风险分析

  1.1资金设立与退出随意,资金浪费严重

  (1)资金的设立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在设立专项资金时,地方政府往往并未注意到项目论证的作用。当前,对于专项资金而言,从开始申请、审核环节一直到最终审批流程,政府部门法规与规章都作出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项目论证程序。业务部门在提出专项资金申请的过程中,应当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出具相应的可行性报告,为项目开发提供有效支撑。如果缺少了这一环节,就丧失了对项目开展是否合理的判断,造成专项资金浪费。

  (2)资金清退机制不健全。一项资金的审批过程中,管理办法既包含了设立专项资金的条件,同时也明确规定了专项资金清退的条件。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各部门与各既得利益方会推动专项资金的审核审批,一旦资金设立成功,其撤销过程阻力重重,这就造成了财政专项类目增多,项目的规模急速扩大。尽管政府相关部门已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着手进行审核审批机制的革新,但是目前来看,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

  1.2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管理失据风险

  (1)业务主管部门制度的缺失。首先,个别业务主管部门或单位存在狭隘的意识,浅显地把专项资金理解为归自己部门所有,没有订立资金管理办法的必要,随意占用、挪用资金,这样就会造成管理混乱,产生风险。其次,由于各主管部门管理着同一行业的不同品类的专项资金。而且这些分散的资金并没被统一整合,也没有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

  (2)管理缺失。一般来说同一行业的专项资金种类和涉及的主管部门很多,所以,还有各部门对其“管理职责”边界认识模糊。这造成了职责不明、分工不清的现状,致使相关部门共同承担法律责任。另外,很多部门缺乏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监管机制,造成“专项资金用途”不明的现象。一旦无法说明专项资金使用的情况,实际上就是一种渎职。最后,实际工作中,

篇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

  

  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共6篇)

  第一篇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种类

  (一)贷款风险。

  目前,除了国家财政拨款、事业收入和社会捐助外,银行贷款是高校资金的重要来源。相对而言,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风险较小,社会捐助是计划外收入,因此,贷款风险是主要的资金筹措风险。根据贷款的性质和过程,贷款风险又包括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偿债能力风险。

  1.利率风险。银行利率受国际经济形势、国家政策、物价变动、外汇储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利率的不稳定容易导致利息波动风险,进而影响到资本本身的价值。高校贷款投资时限较长,涉及金额较大,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率一旦变动,所偿付的利息金额将会有较大的变动。目前我国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就是减少货币的供给量,提升贷款的利息率,贷款成本将大幅增加,贷款风险也随之加大。

  2.信用风险。学校资产不能随意用来抵押,政府单位也不能随意给学校做担保,高校主要是通过学校的品牌和信誉来贷款,银行非常关注高校的还款能力。高校的贷款有长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一旦高校不能按时、足额还款付息,将会降低高校的信用评级,影响高校继续向银行贷款的额度,会增加后续贷款的难度,严重的甚至于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事实上,抛开政策支持的因素,教育行业已经被银行列为贷款高风险行业之一。

  3.偿债能力风险。高校贷款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其投资回报期较长,收益在短期内无法显现。高校只能通过事业收入(学费收入)来偿还贷款的本息和本金,因此降低了高校的日常运行费用支出比例,降低了教职工待遇,影响正常的教学、科研和后勤经费的支出,不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而教学科研的质量又影响到高校的招生和事业收入,恶性循环,降低高校偿债能力。

  (二)投资风险。

  1.基础建设投资风险。高校基础建设包括教学设施、科研设备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高校的事业收入和政府拨款是这些资金的最终来源。高校事业收入大多数是学费收入。如果高校不能实现与其扩建扩招的基础建设规模相对等的招生规模,就会出现投资规模和收益不一致的情况,收不回投资成本。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很多基础项目在进行规划设计时,缺乏深入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导致项目建成后使用率低,有些甚至重复建设,占用大量的现金,影响高校资金周转。

  2.后勤业务投资风险。高校后勤业务投资资金来源主要由学校投入、自筹和社会集资构成,较为复杂,致使后勤企业产权不清晰。高校后勤业在持续的进行改革,明晰产权制度、重组后勤实体是改革的目标。但是,因为其复杂的财务管理关系、持续变动的经营模式、模糊的产权归属等原因,高校后勤改革还不彻底,仍需持续地投入资金进行探索变革,这无疑给高校财务发展增加了包袱,增加了高校财务运营风险。

  (三)收益风险。

  高校不是完全的公益单位,投资产生收益才能保证高校的正常运营。高校资金收益主要通过政府拨款、事业收入(学生学费)和社会资助三个层次完成。目前从政府层面来讲,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是我国的国情;同时,社会捐助又具有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这部分收益较难控制(很多捐助有指定用途),也难以提前对这部分资金做好预算规划;事业收入(学生学费)是高校收益中较为稳定,使用起来灵活性也较大的一部分;这部分的收益风险主要表现为学生“拖欠”学费的风险,特别是广西经济比较落后,在读大学生中贫困学生的比重很大,虽然有各种名目的助学贷款,但也解决不了主要问题,学费

  拖欠率居高不下。收益的不稳定,会对高校还贷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产生影响。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高校扩招扩建持续持续。

  从2008年至2011年,广西区高考报名人数逐年下降,4年累计减少了1.2万人。不过,生源减少了,高校招生计划却仍在缓慢增长。高校扩招扩建是财务高风险的主要诱发因素。这使得学校因扩招而取得的收益虽然有所增加,但大多数收入要用来投入到学校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学校的财务支出持续上升。同时,高校大多数采用银行贷款来填补学校扩招扩建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缺口,这就使得高校的财务负荷达到了极限,财务风险更加突出。

  (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较为落后。

  高校财务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复杂繁琐,但广西现有大多数高校采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配备工作人员较少且专业素质有待提升,往往一两万人的一所大学,财务科工作人员才十名左右。管理落后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采取事后审计的模式,不具有前瞻性,不能发挥预测和控制的作用。高校财务科所配备的专业工作人员较少,会计基础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审计工作仅仅停留在对单位的差旅费、办公经费的审核上,大额经费的使用一般是由领导决策。二是财务授权制度不明晰,权力使用失控,近些年来地方高校违规贷款、挪用公款、利用财务制度监管的缺失来贪污受贿等经济丑闻时有发生,大额度的坏帐呆帐不时产生,给学校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

  高校是公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直由国家统筹控制,所以高校不需要考虑财务风险问题。而近年来高校改革持续深入,国家相关部门放权给高校自主管理,同时政府的财政拨款虽然在持续增加,但面对扩招的大趋势,高校财政拨款与扩建扩招所需的资金需求之间的缺口越

  来越大,但高校的管理层却不能充分认识到这种转变,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忽视了财务风险的监测,没有注意观察财务危机前的预兆,不能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对,致使学校出现严重的财务问题,加大了高校财务风险。

  三、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财务风险避免。

  财务风险避免是指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放弃或拒绝会产生风险的因素的发生来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要想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彻底的的解决财务问题,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高校首先应该从自身的管理体制上寻找原因,提升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建立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摒弃可能会导致财务风险发生的因素。领导们必须在整个决策过程中贯彻风险防范意识,对比较大型的决策,要请专家、行内有经验的精英人士进行反复的讨论、科学的论证,避免个人主义、主观臆断,选择对学校发展最有利的方案;设立财务风险的临界点,确定临界点指标(如资产负债率),一旦靠近临界点,及时采取各种措施避免财务风险;其次要持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工作并不仅仅仅仅依附于教学科研部门,而是一个独立的重要部门。在各级院系及后勤部门都要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改变事后审计的会计模式,建立一系列规范的财务制度,如责任追究制度、财务审核制度、公开招投标制度、群众监督制度、财务公开化制度等,加大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第三,可以利用现在发达的通信信息系统,建立财务信息平台,公开部分财务信息,征求广大教职工、学生、社会人士的意见,为高校的资金利用、合理的发展规划、重大决策广思集议。最后持续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学校可以提供条件,让本校的财务工作者到发达地区的高校和知名企业进修学习,既促使他们提升专业素质,又强化财务管理风险意识,自觉的为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把好关,及时发现风险、避免风险、减少损失。

  (二)财务损失抑制。

  财务损失抑制是指财务损失发生时,采取积极的财务风险处理手段,减少损失发生的水准。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是财务损失发生时,减少损失的有效方法。当前,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不太规范,管理制度比较混乱;财务管理存有风险时,国有资产损失严重。应建立以产权集中为核心的全新资产管理模式,增强和规范无形资产如师资力量、教研成果等的管理,确保高校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在发生损失时,可以积极争取地方或国家财政专项化债资金补助。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正式启动高校化债专项工作,湖北湖南等地试点比较成功。广西也可以成立化债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筹措资金,逐步化解高校积累多年的债务问题。减轻财政压力,在一定水准上可以缓解高校存有的财务风险问题。

  (三)财务风险转移。

  在财务风险发生以后,可以向银行适度融资、转移财务风险。银行贷款可以在短期内解决高校在扩招扩建过程中规模的扩大与资金缺口之间的矛盾,可以缓解高校办学压力,但从长远发展来看,银行贷款利息较高,大量贷款会使高校存有巨大的还债压力,影响学校的稳步发展。因此高校贷款举债之前要反复论证,既考虑学校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需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贷款方案,合理安排好信贷资金,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做好贷款用款、还本、付息计划,严格遵守计划,不得随意变动,充分发挥银行贷款所起到的财务杠杆作用,而不能盲目贷款、随意用款。同时,高校贷款规模要与学校的预期偿债能力相适应。如果贷款规模超过学校的偿债能力,学校将面临无法及时清偿债务、降低信用等级的财务风险。理性预期未来偿债能力,根据预期偿债能力来应来确定贷款额度,根据贷款额度再来对学校发展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分配在基本设施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个模块发展中所需要的资金,避免盲目举债融资,是高校财务风险转移的有效措施。

  (四)财务风险自留。

  财务风险自留是指高校自己承担由财务风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高校可以建立财务风险责任制。建立财务风险责任制是减少损失的一个有效的方法。目前在高校的会计报表中很难返映出部分隐性债务,甚至有可能导致部分债务合理转移。因此,要强化经济责任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责任人责、权、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一旦发生因为财务管理风险导致的财务损失,即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和单位,由这些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处理,因为这些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往往是事情的经手人,对事故的全盘较为熟悉,可以高效的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最大水准的减少损失。

  第二篇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宏观环境影响

  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宏观因素会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为宏观环境的变化复杂多变,可预见性低,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一旦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宏观环境,必然会出现风险;

  (二)资金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企业普遍资金结构不太合理,资产负债率过高,部分企业负债率达到30%以上,主要由决策失误和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例如企业技术改造及固定资产投资缺少方案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分析,致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这种不合理的资金结构会严重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财务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往往凭经验决策或主观决策,决策缺乏科学性,极易产生财务风险;部分企业对所投资的项目缺乏了解,事前未进行可行性分析与论证,导致

  决策时所需信息不完整、不准确,加上决策者个人因素,致使决策失误现象的发生。

  (四)企业存货结构不合理

  企业存货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个别企业因为结构调整,采购过剩,产品销售不畅,导致库存长期积压、跌价、报废,难于变现,形成不良资产;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只承认做好货币收支与融资投资,对其他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要素置之不理;

  (五)应收账款失去控制

  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决策失误及对被投资单位缺乏强有力的监管,赊销比重过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应对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增强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的经营必然存有着风险,因此企业不能受持续的高利润的诱惑而不顾后果的盲目扩大生产,盲目的举借外债,给财务系统增加不能承受的负担,过度的负债不仅会让企业陷于还息还贷的沼泽之中,而且会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风险,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资金链断裂,那么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受到严重的防碍,企业的商誉也将大大受损,给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要增强财务风险意识,认真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和主观因素,提升风险预见性,防范财务风险。

  (二)严格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升决策科学性

  企业的财务决策对企业的正常发展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能保证项目的高效开展,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错误的财务决策,将会防碍项目的正常开展,甚至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引发不必

  要的损失。因此,提升决策的科学性是势在必行的,而要想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就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科学的决策方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为企业决策提供一手可靠数据,同时,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测评,选中最优决策方案,杜绝非理性决策等行为的发生;充分考虑将会影响决策的各个因素,采用定量计算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

  (三)选择准确的筹资方式

  在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企业应选择以下投资顺序来控制财务风险,使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企业筹资应首选内部积累这一难度小,风险小,保密性好的筹资方法,外部筹资则优先考虑发行一般公司债券,其次是发行成本高于债务发行成本的股票,最后选择才是向银行借款,借款时也需要注意借款策略。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明确预期收益,如果预期收益无法得到确定,那么企业就没有借款的充分理由,企业必须明确能否借款,才能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增强资金管理,提升财务资金使用效率

  流动资金的缺乏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通病,对于这一顽疾,最有效的良药就是提升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而资金管理则是核心的核心,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重点在于统筹安排、合理调度、强化资金管理,持续优化企业的信用体系。企业的资金管理中,融资乃是重中之重,把资金管理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对资金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的分析,制定合理的融资计划,不能将希望仅仅寄托于银行贷款,大海离不开每一条小河的注入;除此之外,增强对资本结构的调整,加速资金的周转,不仅可以降低资金成本,同时也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最后,增强会计账目管理,特别对于应收账款,要保持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期限一致。定期与不定期的进行账目核实,减少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笔资金,以追求最大化的企业利益。

  (五)建立完善的财务审核制度

  要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审核制度。缺少财务监督审核制度,呆账、错帐、假账层出不穷,企业财务管理陷入混乱。因此,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审核制度是企业准确发挥财务管理职能的保证。增强对财务信息的监督与审核,不仅能及时完整地反映财务成本信息,并且能充分发挥财务审核的战略职能优势,提升企业经营效率。首先,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财务审核制度,财务审核必须独立于财务部门之外;其次,财务管理的流程和会计核算流程要适应企业经营方式与发展模式的变化,有效地支持企业的市场竞争,扩大市场份额。财务管理岗位的设置则要动态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以预防和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最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房地产企业管理层应逐步收回财政大权,增强对财政权力的掌控,将财务资金保持在可控状态下,如此一来,即使遇到任何问题,将能够果断的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

  (六)保持盈利能力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不会出现打乱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保证,如果盈利不能跟上企业的资金需要,企业就必须靠减少现金余额,出售短期金融资产,或借入更多的债务等手段来弥补资金缺口,必然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因此,保持盈利能力是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保证。

  三、结束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拥有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模式,能防范、抵御财务风险的企业,将会在竞争中更具有优势。面对筹资风险、税务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投资风险、实物风险、盈利风险等诸多财务风险,企业应采取建立完善的财务审核制度、严格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升决策科学性、选择准确的筹资方式、增强资金管理,提升财务资金使用效率、保持盈利能力、增强财务风险意识等有效措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学会适应,最终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

  一、企业扩张的财务表现

  企业生产经营的扩张需要财务资源的支撑,企业扩张的过程和结果都会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出来。企业快速扩张的财务后果,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资产负债表中直接表现为年末总资产的急增和年末总股本的急增,在利润表中直接表现为营业收入的急增和利润总额的急增。以苏宁电器为例,2009年年末总资产、年末总股本,以及2009年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比2004年增长了16倍、49倍、5倍、20倍。

  第二,资产负债率高,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小,偿债能力低。以苏宁电器为例,在2004-2009年间,资产负债率最低为58%,最高为71%,处于较高的水平;流动比率最高是1.53,最低只有1.19,大大低于一般的标准2;除了2009年的速动比率1.15大于一般的标准1之外,其余年份的速动比率都小于1,这意味着速动资产不足以偿还全部流动负债。

  第三,从负债的构成来看,流动负债多,长期负债少;在流动负债中,占用供应商的资金多,银行贷款少。以苏宁电器为例,在2004-2009年间,负债中99%都是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几乎没有;来源于供应商的流动负债分别为84.6%、92.6%、92.5%、87.9%、87.5%、93.0%,而银行借款很少。

  二、企业扩张的财务风险

  在上述企业扩张的财务表现中,蕴含着较大的系统性财务风险。

  第一,流动负债都是要在短期内偿还的债务,流动负债越多,还款压力越大,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越大,财务风险越大。

  第二,绝大多数资金都依靠供应商提供的商业信用意味着对供应商的极大依赖,意味着与供应商的财务关系直接决定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但供应商提供的商业信用深受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形势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商品市场或资本市场形势恶化,供应商资金吃紧,很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危及公司的生存。

  第三,上述负债结构要求公司具有超强的“造血”能力,持续地大量销售,并实行严格的信用政策,很快收回货款,偿还债务。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要做到“又俏又快又好”是十分困难的。

  第四,上述负债结构会使资产结构的安排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流动负债需要用流动资产偿还,与高流动负债比例相适应,流动资产在资产总额中也应占很大比例,资产要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但流动资产多意味着长期资产少,资产的流动性强意味着资产的收益率低,意味资产创造收入或现金流量的能力不强,会抑制公司的“造血”能力或长远发展。

  三、扩张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企业扩张消耗了大量稀缺的财务资源,使公司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为了防范扩张带来的财务风险,除了持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之外,从财务方面来看,应进行以下调整或转变。

  (一)从外延式扩张向平衡增长转变

  依靠股东注资、占用供应商资金等外部“输血”实现的扩张是不能持久的,就象人的生命不能总是靠“输血”维持一样。股东注资或占用供应商资金都是有成本的,而且发行股票筹资会稀释每股收益,如果不能利用股东注资获得更高的回报,那么,不仅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而且还会损害股东的价值,会引起股东的不满;长期无偿地占用供应商的资金,会影响供应商的资金周转,会使供应商财务紧张,会恶化与供应商的关系。真正持久的增长是平衡增长,即利用外部“输血”和内部“造血”共同实现的增长,依据“造血”能力增加“输血”量,既维持增长的速度,又保证增长的质量。在创业初期,依靠外部“输血”扩大规模、占领市场,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但从长远来看,应持续提升“造血”能力,主要依靠“造血”推动扩张。具体地讲,可依据净资产增长的比例增加融资,以支持销售的增长,营业收入增长率应等于净资产增长率。当然,随着经营效率和融资效率的提升,销售增长率也可以相对应地提升。

  (二)从刚性财务向柔性财务转变

  柔性生存是企业未来生存的大趋势,柔性生产和柔性财务是企业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大趋势,这是由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的,是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客观要求。正如老子所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与做人一样,做企业也要灵活、厚道、互利合作、“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柔性财务强调财务的灵活性,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强调以人为本,不仅要重视财务资本的筹集和运用,也要注重人力资本的激励,把资金、成本、风险等财务管理活动内化为管理者和员工的自觉行动;强调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平等性,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随着企业的成长,柔性财务越来越重要,这也恰如人生。苏宁电器财务管理的刚性表现在:

  第一,拼资金、拼规模、拼布局、拼广告,以大量的财务资源支撑飞速增长。苏宁电器于2004年、2006年、2008年、2009年四次发行股票,募集的资金分别为约3.95亿元、11.95亿元、24.2亿元、30亿元,共约70.1亿元,加上占用供应商的资金,构成了苏宁电器扩张的基础。

  第二,主要依靠财务资本进行扩张,对人力资本的激励不够;

  第三,应付款政策和应收款政策的不协调性。2004-2009年苏宁电器应收账款周转很快,周转次数最高为443.28次,最低为118.19次。说明苏宁电器实行很严厉的收款政策,销售之后很快就把货款收回,应收账款余额很小。不过,2004-2009年苏宁电器全部应付款(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周转较慢,周转次数最高为8.19次,最低为2.50次,而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说明苏宁电器进货之后付款慢,应付款余额大。这种应付款政策和应收款政策的不协调性表明了苏宁电器在购销中的强势地位,同时也显得有一点不够“厚道”。为此,苏宁电器应通过逐步稳固扩张的基础、建立人力资本的长期激励机制、调整应付款政策和应收款政策、增强客户关系管理等措施,来增强财务的柔性,降低财务风险。

  (三)从资产负债结构失衡向资产负债结构平衡转变

  平衡资产负债结构,实质上是要处理好盈利性、流动性与风险性的关系,处理好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处理好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客户、职工、国家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所以,是财务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应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随着长期资产的增加,逐步增加长期负债,利用长期负债支撑长期资产的增长。与股东投入资本比较,长期负债是一种成本较低的融资方式;而且,在投资收益率大于长期负债利率的情况下,利用长期负债融资可以提升每股收益;长期负债的利息还可以抵减所得税,减少现金流出。

  第二,调整流动负债结构,减少对供应商的资金占用,所需流动资金通过银行贷款取得。占用供应商的资金也是有成本的,比如丧失的购货折扣或失去的返利;而且,应付款的年资金成本通常比银行贷款的利率高得多。所以,利用银行短期贷款补充流动资金,更有利于降低成本。

  第四篇

  一、财务风险的成因

  1.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

  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是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使在一定的环境(主要有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中经营的,财务管理也受到这一环境的制约。企业面临的环境因素既有机遇又有威胁,这是不受企业所控制的,同样也对企业产生了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模式和技术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及时更新,使得对外部环境的改变难免会存有措施不力,那么财务风险必然产生。

  2.资金管理的水平

  财务管理的资金利用也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一大原因,债务人将企业资产无偿占用,应收账款长期得不到兑现,就会制约企业资金流动。在企业的正常经营中,难免会有赊销行为,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低,大量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就会造成财务的坏账,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应该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各部门进行审计的同时,还应该在财务管理部门专门建立较系统的财务管理监控制度,只有这样财务管理工作才能高效的开展,监控体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不到位导致财务监督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很容易出现财务风险。

  4.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日渐壮大,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也逐渐复杂,随之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会增多。不过,很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对市场经济的深刻认识,财务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控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差,就容易造成财务风险的发生,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就需要采取相对应的财务管理措施来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根据上述财务风险的四种主要成因,结合当前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为了防范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除增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外,企业还可以采取下面几种防范措施。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

  面对财务管理环境的多变性,企业应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活动,聘用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财务工作的流程,使工作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运需要高效的制度保证,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企业自身的需要及时完善,以防范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降低财务风险最有效的就在于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企业在做决策之前应该既考虑到收益,又要考虑其中产生的风险,在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就能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或者降低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严格执行财务管理的相关流程,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直接监控财务风险,采取留有余地的策略,控制偏差。当财务风险发生后,需要对风险进行总结,以此指导未来的财务管理工作。

  3.强化资金管理,提升资金利用率

  为了增强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该对资金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设立统一的银行账户,集中管理企业各部门的现金收入,拨付相关的成本和经费,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建立财务结算中心,以协助企业解决大额款项问题,以提升资金利用率。同时,企业应该处理好应收账款问题,对其及时回收,并在赊销时了解客户的信用等级,控制因资金不能回收产生的风险。

  4.增强企业内部审计和财务管理监督

  企业还需要增强内部审计和财务监督的职能,充分认识到审计的重要性,将审计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分开,明确审计部门的相关职责,严格控制财务活动和资金流动。内部审计能够对财务管理实施全面的监督和控制,检查和评价管理风险,及时了解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的存有,从而实施有效的措施,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的发展和外界环境的多变性,企业面临着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经营过程的风险在所难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是企业财务管理中必需面对的现实问题。通过采取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增强财务

  管理活动的监督和控制,将财务控制活动日常化、制度化,就能够较好的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

  第五篇

  一、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基本措施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我国企业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立足走向成功,那么企业就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收益和风险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在获得高的收益的同时,相对应的企业财务风险也在伴随其后。由此可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牢牢记住收益与风险两者的关系,在获得收益的同时,还要时时考虑到风险的存有。企业要向适应市场的发展,企业内部就应当建立有效的财务体制,已达到对财务风险有效的预测和防范。

  2.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环境及其变化情况。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也在持续的发生改变,持续的面临新的挑战,但是这一些变化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寻。企业要对管理环境高度重视,并对企业环境做出有效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一套有效的防范机制,从而有效的降低甚至规避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

  3.提升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要想保持快速发展,企业就是必须以科学的手段作为支撑,理所当然企业的风险防范也必须用科学的手段来预防。当然科学的决策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比如企业在对某一资源进行采购时,就要考虑到采购的成本,采购方的资质能力,以及所采购资源的质量等因素,然后对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对比,最终制定出一套科学的采购方案。

  二、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自我保险法。

  企业的财务风险由企业本身自己承担就是自我保险法。如果企业想要避免因为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从而导致企业不能正常的运作和发展,那么企业就必须提前做好解决风险的准备。比如,企业要预留一部分的资金,用于降低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

  2.多元化风险控制法。

  多元化风险控制就是企业在经营出主业务和核心产品的时候,还要采用向四周辐射的方式经营多种其余产品,已到达降低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从概率统计的角度来讲,不同的产品的利率也是各不相同,相互之间也是互不影响,甚至在财务风险上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因此多元化的经营理念,可以避免因为单一经营时的巨大风险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甚至是致命的撞击。由此可见,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保障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3.风险转移法。

  如果企业为了减少和预防企业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企业可以采用某种方法将部分甚至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就是风险转移法。其中风险转移法既包括保险转移也包括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即企业分析将会面临的财务风险,并根据相对应的财务风险向相对应的保险公司投保,缴纳保险金,从而为财务风险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防范财务风险的创新措施

  1.全员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不仅仅与企业负责人以及投资者密切相关,其实财务风险应该是与企业每一个员工都息息相关。所以企业在防范财务风险时,应当积极发挥集体的力量,将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财务风险的防范队伍中来。因此,企业应当对企业每一个员工普及风险意识教育,提升每一个员工的风险意识,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有效的降低因为财务风险的影响。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增强财务危机管理。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一个企业要想在这个信息化大环境中生成发展,那么企业首先就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将企业的一切数据汇总到信息化平台中。为了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还在在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财务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数据,结合财会、金融、数学建模等手段和方法对财务进行时时的检测企业的财务动态,并对财务风险做出有效的预测,一旦企业面临财务风险,及时的给出预警通知。通过财务预警系统,企业可以时时的、有效的检测和预报财务风险,从而达到减少甚至避免因为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3.增强企业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结合上面的描述,我们不难得出:无论是在当今还是未来,企业的财务风险伴随企业发展全过程,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在持续的加大。在现代信息化经济中,企业财务风险在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在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因此企业为了有效的规避企业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企业出时时的监控企业风险走向外,还应适当的和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有效的整合资源。

  第六篇

  一、企业并购包含的财务风险和原因分析

  1.1企业融资活动所产生的财务风险

  因为企业在并购的时候需要用到很大一笔资金,因此就伴随了财务风险的产生与存有,我们称之为“融资风险”。而根据融资的不同方式,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分类:

  (1)企业内部融资时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因为企业的并购资金是来源于自身原本储存的资金,因此这样的资金能够有一定的灵活性,企业能够自主分配资金的用途,同时企业在筹集资金与偿还资金方面也基本上不用承担什么压力。不过,如果单纯地是以企业内部的既有资金来进行融资活动,那么也会出现财务风险。首先是因为我国企业在市场营销以及盈利方面没有较高的水平,如果是仅仅使用原本所具有的资金,在通常情况下,不太容易成功地对资金进行计划内的筹集。

  (2)企业外部融资时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一般指企业经由外部方式与渠道来获取并购所用的资金,诸如在证券市场发行股票等。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在短时间内筹集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并且不具有相对较高的资金风险。而这样的融资手段也伴随着很多不便之处。诸如:集资速度较慢;股票等方式融资会在一定水准上对企业本身的各个股份以及权利结构有影响甚至改变,削弱大股东本身对企业的控制权,更有可能的是大股东丧失自身对于企业股份的控制权。企业假如依靠举债的方式来对自身在并购方面所需要的资金进行筹集,可以在税前就将所有的利息成本进行预计,而且用债务来进行融资所用的成本也相对较低。另外,债务融资这一手段基本不会影响企业股东对于股份的控制权,同时没有太过于复杂的手续。不过在我国现阶段的形势看来,就算企业能够通过举债的方式成功并购,但是在并购之后,企业必须考虑到自身承担了过多的负债,同时资本结构持续地劣化,可能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明显降低,可能会在日后的财务方面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

  1.2并购的支付方式过于单调时产生的财务风险

  (1)现金支付风险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在并购时所采取的支付方式都是首选使用现金支付。但是,现金支付也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成为了企业不得不考虑的一部分。因为企业在并购上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让自己的规模持续扩大、实力持续增强。因此,主动提出并购

  的一方就不得不在并购目标的企业上支付起相当高昂的资金。但是当主并方在当时当阶段的现金流通方面出现问题、或者自身在融资方面并不具备充足的实力时,那么并购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汇率风险

  而因为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使然,很多国内资本市场都选择了将目光投向了海外的资本市场,如此一来企业必然要涉及到外币与外汇等信息。不过每个国家作为独立经济体,其货币会因为不同原因出现升值或者贬值等,导致对外汇率浮动,使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可能会出现企业财务损失,这就被称之为汇率风险。

  1.3被并购公司在价值评估时出现的风险

  在并购的过程中,可以说,并购的双方最在意的方面就是并购的价格。如果想要并购价格合理,那么就必须要用科学的评估手段来对企业进行客观评估。但是,现阶段来看,我国所采取的评估手段基本都是根据资产评估的基本准则以及相关流程作出的估算。因此,在合理方面存有着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1)信息不对称

  如果被并购的公司是上市的企业,那么主并方在并购的同时,就比较容易取得相关资料来研究。不然的话,主并方想要取得资料等就不太简单,这样也就影响了信息的真实性与及时性,可能存有着被并购公司在价值评估方面所具有的财务风险。

  (2)企业的价值评估体制不完善

  我国企业目前并没有在并购方面有一套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评估规范与指标体系,而现行的规定基本上大多都是原则性的套话与空话,用于实际操作中的价值并不强。

  (3)缺乏在并购中提供服务的中介组织

  因为双方没有能够提供准确信息与资料的中介组织,因此双方必须要在信息采集方面耗费相当的成本。

  (4)政府在并购过程中有过多干预

  政府的过多干预可能会令价格与价值有较大出入,并且给并购的一方带来巨大的经营负担。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2.1确认合理的融资结构

  企业在融资时,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手段,尽可能地实现企业的内外兼顾,对企业在第一时间作出并购行为起到保障。另外,要重点考虑企业在融资结构上的持续改进和融资。融资结构主要囊括了企业本身所含资金、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以及债务资金所含有的短期与长期在债务方面的比例问题。要合理确认结构,就要遵循两个原则,即:成本最小化;企业所含资金、权益资金与债务资金的比例合理。

  2.2采取多样化的支付手段

  因为当被并购公司一旦接收到主动并购方所支付的并购现金,就表示其对公司原先具备的一系列权利以及随之而来的收益都一并丧失。同时,收到的现金作为实际收益,被并购公司必须上缴一定数额的税款。如此一来,被并购公司的各个股东要承担的负担就更加繁重。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来丰富所采取的支付手段,来尽可能地降低所面临的风险。

  2.3重视企业并购前的调查

  如果信息不对称,通常情况下都是指企业在并购之前没有做到详细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或者是并购企业对于被并购企业实际情况的认知情况相较于被并购企业对于并购企业自身的了解更少。这样看来,并购企业必须要在事先对被并购企业进行详细调查和了解。

  2.4使用适合的价值评估方法

  如何定价在并购工作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鉴于在并购企业的同时,并购的双方处于截然不同的目的与思路,因此他们在价值评估方面使用的也是不同的手段和标准,这样就导致了双方在支付时所定下的价格也有一定出入。鉴于这种情况的发生,并购企业通常需要切实考虑到并购的目的、并购之后是否保留被并购企业,以及是否掌握了充足的资料等因素,才能采取最为适合自身的评估手段。

  2.5采用合理的并购方式

  并购企业要根据并购双方在资源上的协同度等因素,对可能会对并购之后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周密的分析。要根据风险最小化的趋向性原则来调整自身在并购上所采取的策略和手段来进行运作。

  2.6建立风险管理预警体系

  在企业的决策层中,如果能够有效地增强对于风险的意识,那么可以在苗头上遏制住并购所带来的财务风险,防患于未然,此外,企业也应该从内部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预警体系,如强化自身对于并购这一过程中预测可能出现问题的体系等,将更多可能的问题纳入预警考虑范围内,减少实际可能出现的风险种类与数量等,有效地防范风险。

  三、结束语

  企业的并购过程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对并购企业提供了一次扩充自身实力的机会,但是同时需要并购企业付出相对应的代价;另一方面,它对被并购企业而言,基本上在企业签订了并购合约的同时就等于宣告自身破产,但是同时,被并购的过程也能够抵消企业自身所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风险与负面压力。而在并购时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尽可能地将风险降到最低。以保证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共6篇)

篇五: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

  

  财政部门管理问题及策略分析

  摘要:在对当前财政部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论述的情况下,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解决策略,为提高财政部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政管理;支付;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财政体系逐步从建设型向公共财政模式方向发展。但是,从当前我国的财政管理体系来看,不管是在财政体制、财政信息化程度,还是在资金管理等方面来看,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提高财政管理效率、质量,有必要对这些问题予以分析,提高财政部门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财政部门存在的典型管理问题

  1.集中支付制度与管理体制存在矛盾

  从当前的管理现状来看,通过实施国库集中支付能够很好的促进财政部门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能够对财政收支进行很好的管理,同时防范财务风险。但是,当前的财政管理体制与之结合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支出缓慢与进度通报考核机制的矛盾方面。

  该矛盾主要体现在项目资金方面。例如,从2008年开始,之前在财政基本建设专户核算体系中的中央预算内建设资金被全部纳入到预算管理中,采用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来给付资金。这必然导致国库资金结余较大,项目资金给付速度缓慢的问题。尤其是部分地区受到当地气候的影响,项目可能在第一年的10月份就不能持续进行,而国库支付的资金超过一半以上是在9月份给付的,这部分不能在当年拨付的资金就沉淀在了部门项目结余中。但是,预算支出进度考核机制对于一些支付进行较慢的财政管理部门而言显得进退两难,当执行国库集中支付时,必然会造成资金结余增加;而预算执行缓慢通报、处罚等措施又使得他们必须尽量避免资金结余增加。

  2.财政部门信息化流程处理滞后

  在我国国家财政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我国推行并应用了大量的财政管理及使用功能软件,诸如国有资产管理软件、部门预算管理软件、金财工程平台以及非税软件等财务管理软件。虽然应用软件种类较多,但是从本质上讲依然没有实现各个财政管理部门财政管理软件内部数据的共享,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兼容,种类繁杂的财政管理软件反而使得财政数据共享成本增加。长时间发展下去将会导致财政部门不能对拨付的财政资金进行实时的有效跟踪,造成资金投入成本增加、资源浪费等问题。

  3.专项资金监管亟待完善

  部分政府部门在对待专项资金,诸如支农工程资金的管理方面,存在着监管职责缺失、职能重复等问题。最终造成了财政部门管理过程中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浪费,使得对专项资金的监管方面存在着管理分散的问题。

  例如,以支农工程专项资金为例,对于同一用途的资金,在管理

  过程中将之分配到不同的部门使用,而且对使用对象的情况并不清楚。导致一些项目多、资金需求大的乡镇不能按照对应的规定获得资金,而且在资金核算方面的工作也没有到位。另外,在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相互挪用资金、挤占资金等问题你,这些监管问题给财政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最后,虽然当前监管部门对专项资金支出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较多,但是依然没有形成一个对存在问题的解决与处罚策略体系,形式主义较为严重。这直接纵容了非法占用、挪用专项资金现象的存在。

  三、解决财政部门管理问题相关建议

  1.加强财政管理,完善运行机制

  财政管理上级部门应该适时的对财政管理考核机制进行合理调节,所形成的机制应该遵循地域差异,结合地域特点形成适合地方推行的财政部门管理体制。例如,在对县级财政部门进行考核工作时,则应该将资金支出进度根据项目性质的不同,将之分为常规资金支出与项目资金支出两个部分进行分类考核,同时注重项目支出进度之外的其他因素进行考核,例如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等因素。同时,应该注重强化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的分析工作,对影响支出进度的相关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并会同项目实施单位制定并形成一套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项目解决支付方案,达到提高项目资金拨付速度的目的。

  2.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财政管理工作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工作,提高财政管理体系信息共享程度,降低信息化操作流程中的成本支出以及资源浪费。同时,还应该基于信息化系统对相关财政管理工作进行强化。首先,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范围。在宣传工作过程中,可以在利用传统媒介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宣传,提高宣传工作的整体效果;其次,利用信息网络提高对财政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提高财政管理工作的监督与落实情况,实现财政管理工作规范化发展的最终目的;再次,做好财政管理工作,将问题整改工作结合起来,根据相关的制度和规定,在适应相关实际的同时,对各项项目业务进行适当的梳理与细化,形成一个标准化的工作标准与长效机制。

  3.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力度

  (1)通过绩效管理审计的方式提高财政支出资金管理水平。在实施过程中,要认识到虽然当前财政绩效管理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财政部门的管理绩效与成果评估工作中,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要结合项目实施的具体特点,将绩效管理进行明确阐述。

  (2)制定一个更加完善的预算支出管理体系,打破传统的根据经费性质进行项目划分的方式。而是采用对支出细节进行明晰,确保财政部门支出更加透明。这样不但有利于审计和监督工作,同时也能很好的杜绝资金挪用、贪污等问题的出现。

  (3)对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降低行政费用的支出比例,降低对部分竞争性资金的投入,持续提高对教育事业以及其他保障性事业方面的资金投入比例。

  参考文献:

  [1]刘永军:当前财政部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0(20):123.[2]高

  琦:我国乡镇财政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0(9):135-136.

篇六: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

  作者:阮蓓俊

  来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年第07期

  摘

  要:本文分析了财政专项资金在设立、审核审批及退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最终结合工作实践,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防范策略展开探讨。以期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资金审核审批过程中的权责,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避免专项资金浪费,确保资金应用于民、造福于民。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审核审批;风险;策略

  一、前言

  财政专项资金被定义为:政府在某一指定时间内,通过财政部门的拨款,来达成某一项事业的不断推进,抑或是完成某一项工作活动。这类资金涵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还具有特定的指向,而且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它始终作为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方法。但是,因为财政专项资金涉及的领域多样、资金流巨大,并且管理这项资金的业务环节多而尚未达成统一规范,所以存在着财务和法律风险。

  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的风险分析

  由于财政专项资金自身的特点,以及管理专项资金人员的素质水平,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设立和退出的随意性,存在资金浪费风险

  目前,各级政府的财政专项资金的设立和退出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过公权滥用的现象。虽然各省、市出台的有关办法都对专项资金设立、调整和撤销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说明,但是仍然有人拒不执行或执行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的设立随意性强。地方政府对专项资金的设立往往忽略了项目论证的重要作用。现阶段,专项资金从申请,经审核,到最后审批的流程是政府部门法规或规章明确的。但是,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的、规范的、合理的项目论证程序。大多数业务部门提出专项资金的申请时,应该开展针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形成书面的可行性报告以支撑项目开发的依据。如果缺少了这一环节,就丧失了对项目开展是否合理的判断,造成专项资金浪费,影响地方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进步。

  (2)资金清退机制不健全。一项资金的审批过程中,管理办法既包含了设立专项资金的条件,同时也明确规定了专项资金清退的条件。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各部门与各既得利益方会推动专项资金的审核审批,一旦资金设立成功,其撤销过程阻力重重,这就造成了财政专项

篇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

  

  浅谈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刘瑞婷东海县光荣院江苏东海摘要:财政专项资金是支持我国科研事业、基础设施以及民生项目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因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也更能体现出政府的服务水平。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政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也越来越多,在管理方面也更加复杂。本文探讨了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现状,然后分析规范资金管理、提升资金效益的相关策略,以供参考借鉴。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一、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统筹使用与管理的必要性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由政府相关部门设立和支配,依据国家政策导向和策略方针,对某一类特定行业进行引导,主要发挥调节作用。依据政府收支科目分类的不同,可以将财政专项资金分为资本性支出、补助类支出、债务类支出和转移支付支出。为了适应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发展,国家下拨的财政专项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大,而专项资金管理方面逐渐暴露出多头管理、相对分散等问题,财政专项资金整体使用效率偏低。通过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统筹管理,能够解决资金闲置或过度举债等问题,缓解政府收支矛盾;同时,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统筹管理,能够在事前对资金使用方向进行针对性规划,将有限的资金应用到重点支出项目。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现状1.专项资金数量大,统筹整合难度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业务领域相对广泛,除了财政部门以外,还包括农业、水利、交通、国土等机关事业单位。而上级政府部门下拨的财政专项资金的数额有限,各职能部门在立项申请环节受部门利益局限,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尤其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缺乏规划与引导的情况下,专项资金统筹难度加大。2.支出进度缓慢,支出事项缺乏论证依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的年度支出率为80%,不乏存在年终突击支出的部分,甚至部分专项资金在年终结算时存在账户余额分文未动的现象。这些问题会造成部分专项资金在账户中滞留,不仅影响了资金使用成本,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另外,财政专项资金在使用之前,需要充分的项目论证信息支持。但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单位都是将专项资金纳入预算编制范畴内,先确定资金规模,再论证项目可行性。这种管理模式会造成资金使用单位重申请、轻使用,部分项目缺乏认证环节,但获得了专项支持,而部62分项目长期得不到落实,资金被专项占用或账户滞留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3.预算编制脱节,预算执行不到位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预算编制环节通常以简单的增量预算为编制依据,灵活性相对较大的零基预算法尚未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普及和应用。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通常以分配模式为主,专项资金支出预算方案存在较大随意性,且资金支出基数不断增长,给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专项资金切块分配的方式也会影响预算编制环节的科学性,进一步造成资金配置和使用较为随意。此外,我国财政专项资金在使用环节存在着专项挤占、专项截留以及专项挪其一,优化业务职能。对中央下拨或市级财政部门安排的财政专项资金的统一到一个归口责任部门进行管理,并建立相应的部门联系机制,做好内部沟通与协调;其二,确定财政专项资金整合路线。依据《财政项目资金整合实施意见》,对不同投资领域的专项资金进行切块式下达,形成投资战略路线;其三,加强资金管理。针对当地社会经济情况设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扩大转移支付的范围,充分利用因素法开展专项资源配置工作,为资金整合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同时,加强对项目的管理,严格项目审批流程,并对重点支出项目进行事前备案。基于以上原则,在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统筹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确定资金投资方向。由于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必须要联系外部市场环境,立足于当地产业布局,从战略高度出发,让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流入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当中,并设置完善的项目库管理机制,确保资金集中使用。另一方面,编制资金使用计划。以问题为导向,分类制定资金支出计划,尤其要注意重点项目资金统筹规划,包括教育资金项目、科技研发资金项目、农林水业资金项目、医疗卫生资金项目以及节能环保资金项目等;同时,编制跨年度的预算方案,以三年为期,编制财政资金使用滚动计划,利用预算工具来调节资金的统筹与使用。2.优化资金使用结构,确定资金投资方向从资金使用结构优化层面来说,我国财政部门应当提前对专项资金的支出途径和支付方式进行事前规定,并要求各预算部门将专项经费纳入预算编制范畴;同时,明确专项资金管理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能和管理流程,包括项目管理总负责人、经费分配岗位、任务下达岗位,以及信息核对岗位等。在规范的管理体系下,避免主管部门将日常行政费用支出纳入专项资金进行列支,提升专项资金的投资集中度,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作用。另外,确定专项资金的投入方向和接收对象。由于财政专项资金的对于企业扶持受政策影响,需要资金扶持的企业必须满足政策规定和相关条件,而财政资金扶持门槛较高,这使得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的扶持对象基本以规模较大的集团企业或骨干企业为主,很多真正处于资金周转困境的企业却因评估标准不达标而无法得到支持。因此,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改革层面,应当重视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将资金投入新行业和小型企业当中;同时,为了满足中小型或微型企业的需求,应当将财政资金扶持门槛稍微降低,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在具有发展潜力、成长速度快的中小型企业当中,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调节作用。此外,加强对项目的投资论证,针对项目的成本和效益进行事前预测,出具相应的投资分析报告,作为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依据。3.完善管理制度,制定预算标准其一,对财政专项资金的进行单独列支和详细核算,确保对应支出科目的一致性;其二,合理安排支出事项,在项目竣工以后对专项账户进行检查,账户中的结余资金应当按照财务管理相关规定合法处理;其三,对于规模较大的支出事项应当实行报账制度,确保在报账环节工程质量达标、

篇八: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

  摘要: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并对企业财务的安全性和预期收益均有重要影响。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我国财务管理水平日益提高,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企业只有在充分认识并分析财务风险的表现、成因等,才能通过科学合理地控制、防范风险,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关键词:财务风险;控制;防范

  在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中,财务风险的产生不可避免,合理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条件下,适当的风险有助于企业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可以说,企业财务风险具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财务风险过高有可能会引发企业财务危机甚至导致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另一方面,适当的财务风险又是不可避免的,它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随着我国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受重视,因此科学系统地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成因,并根据国外先进经验和我国具体实践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是控制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与特点

  一般来说,风险指的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在企业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中,风险又可以分为由于决策产生的可测定的不确定性和外在因素——例如宏观经济形势导致的不确定性。公司财务活动作为影响预期收益甚至公司正常运营的重要因素,其中隐含的风险也成为关注的重点之一。财务风险指的是公司各项经济活动中,由于各类因素影响导致公司财务收益无法达到预期,甚至出现损失的可能性[1]。但是,区别于不确定性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一种可度量的可能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性。即公司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正确认知风险,预先估计各项决策的风险程度,并基于此科学地分散或者转移风险。此外,财务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预期收益越高的经济行为,其背后隐藏的财务风险也势必越大。基于财务风险的实质,其特点可归纳为五个方面:客观性、不确定性、相对性、全面性和激励性[2]。前两者是由于风险本身的共性导致的,而相对性指的是财务风险会随着各类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全面性指的是在公司实际经营过程中的各项环节,财务风险普遍存在;激励性则是指财务风险能敦促公司管理人员积极防范,加强管理,从风险中寻求盈利的机会。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一方面来源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缺陷,另一方面来源于宏观经济形势以及行业经济发展影响,由于后者通常不可控,因此我们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缺陷引起的财务风险。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环节来看,财务风险的成因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筹资融资方面,形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仅靠公司自有资金是难以实现企业发展壮大的,因此筹融资成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企业资本一般分为权益资本和负债资本,筹融资方案的不同将通过改变权益负债比从而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负债较高的公司虽然能获得较高的权益收益,但由于其负债比例较高,到期之后企业还款压力也会相应提高,因此财务风险也将加大。二是资金运营方面,这方面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受到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企业内部控制不坚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资金运营方面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存货和应收账款方面[3],存货不仅会占用企业的现有资金,而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且由于市场变动,还存在跌价风险。此外,存货出清需要的时间较长,资金周转速度慢,还需要额外付出管理费用。应收账款问题则普遍存在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一方面这是因为我国人情文化导致的企业赊销普遍,另一方面是由于对于客户和市场的了解不够导致的烂账。三是投资方面,形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决策的不合理。一方面,从投资时限看,短期投资虽然有利于企业资金的周转,但资本收益率较低;而长期投资往往具有投资数额巨大,投资期限长,而资本回报率较高的特点,因此此类投资财务风险也较大,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运营有重大影响,必须审慎决策。四是收益分配方面。企业收益的分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留存收益能够扩大企业的自有资产,推动企业的发展和扩张,而分配股息主要是出于保障股东权益的考虑。当前我国企业倾向于将税后利润的绝大部分作为留存收益,用于企业的发展和扩张,虽然此举可以推动企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利润收益,但较低的分配股息比率也将降低股东的投资热情,影响股票市值。因此收益分配风险也是企业在外部筹资环节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一)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在充分认识

  财务风险的基础上,从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识别、预测、防范、控制风险,将有助于企业实现较为稳定的收益,保障企业的资金安全,加速资金周转过程,更能通过风险防控的实践,形成合理有效的公司财务制度,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针对上述财务风险的成因,其防范措施也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首先,筹资融资期间,一是要注意企业财务人员在确定筹资规模时,遵循筹资规模与需求量相结合的原则。即满足企业生产和适度扩张需求即可,同时结合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企业实际情况,注意控制企业负债率,利润率较低的企业尤其要适当降低债务筹资,以避免因资金周转不足导致的企业财务危机。二是要遵循筹资与投放相适应的原则,在制定好明确的资金投放计划后给出相适应的筹资渠道和方式[4]。例如,当企业投资项目将获得较高的资本回报时,可相应地提高筹资费用以筹集到更多的资金;而投资固定资产由于其收益回收较慢,因此筹资方式也不宜选择短期银行借款。三是要注意保持筹资结构和资产结构的一致性。筹资结构中,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比例的确定、银行借款和企业债券比例的确定等等都要根据企业资产结构加以确定。对于固定资产比例较大,而资金流动性不足的企业,要尽量降低短期筹资的环节。首先财政部门要提高预算水平,政府及相关部门预算编制的规范性以及提高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制定的科学性,这是预算执行效益审计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其次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财政性资金的追踪问效;最后明确监督重点。要提高监督水平,改变监督重点,审计部门要前移审计关口,参与预算编制的审核。

  (二)建立专项资金及项目管理库,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建立“专项资金及项目管理库”,即由各级财政资金管理部门将接受或要求补助的单位名称、项目名称及主要内容、项目总投资及财政补助部门、项目实施时间及完成程度等基本情况列入项目管理库,项目涵盖期间一般为三到五年,内容可包括某多为项目申报情况、实际补助情况、资金绩效情况,正在实施项目进展情况,列入补助资金预算的项目情况。项目库资源应实现区域联网,由各部门共享。

  (三)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强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应制定系统的绩效评价标准及准则,对评价对象、目的、程序以及报告基本形式等逐一规范,在对项目实施检查评价之前制定一套周密细致、行之有效的检查评价方案,同时整合监察、财政、审计各部门的内外资源,积极培养和抓紧现有人员的培训,尝试外聘有关专家。在评价结果方面公开共享,可以参照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建立人大、政府牵头,包括财政、审计等各有关部门参加的绩效评价联席制度。

  (四)出台规范制度标准,严控浪费违规现象

  对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的报销标准、附件要求等要有明细规定,对超支的坚决应不予列支;严格按政府收支科目分类列支,列支范围不准混淆;严格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大直接支付方式的比重,严格控制大额现金支取。将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财政等部门应贯彻全部政府性资金资产理念,将各单位所有来源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统计和监督范畴,并坚持财务公开制度,提高违规成本,将绩效考评结果和审计整改结果纳入单位和领导干部个人目标考核,违纪违规的要追究经办人和分管负责人的责任,扣发个人考核奖等,并在本地区内网上公开。

  (五)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实行真正的内行监督

  以公共部门行政管理成本为审计重点开展行政成本审计,关注财政支出结构安排上是否符合公共财政要求,避免财政支出的越位或缺位的现象,并以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各级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为审计重点,突出专款专用,严防资金流失,致力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效益。同时,将公共投资建设项目为审计重点,围绕建设项目的立项是否科学、管理是否健全、进度是否及时、以及成本是否合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理等四个方面的开展全方位监督,最大限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建明.基层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探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5(13).

  [2]王庆.政府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管理探析[J].工作研究,2007(07).

  [3]谭玲俐.中国基层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政与税务,2012(07).

  [4]颜怀海.基于政府管理视角的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研究[J].经济纵横,2010(04).

篇九: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

  

  财政金融

  技术协作信息企业资金管理与资金支付风险控制及防范策略◎申潞晋企业的现代化运行和发展中,财务管理作为重点内容之一,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发展水平,其中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在资金管理工作中,最终的目的是要针对资金进行管控。资金要素是资金管理最终的指向目标,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资金的有效管控,对资金支付的风险进行防范、治理,保证企业良好的经营效益。一、资金管理的内容资金管理指的是企业针对资金的使用来源等信息进行综合、集中,制定科学的资金计划,提高对资金的有效管控,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和合理控制,实现精细化的管理目标。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关键的环节,企业在实施资金管理工作中,主要是指流动资金、专项资金的管理。在企业发展中,资金管理与企业的基础管理效能和经济效益之间产生了密切的关系,资金管理中面向资金的收支必然会形成一定的资金风险,资金收益越高,资金的风险也会随之增长,效益和风险是并存的。二、资金支付风险控制和防范的内容资金支付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指的是结合企业的运营现状管理现状,对资金支付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治理,其中涵盖了与资金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和控制程序,构建资金支付风险的控制和防范体系。以制度为基础,对资金支付风险进行防范和治理,发生业务支出时,需要按照制度要求、业务流程进行资金支付活动,确保在制度的约束下进行资金支付活动,确保程序和流程的规范性。在资金支付风险控制和防范中,资金支付风险的规章制度、控制程序和业务流程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三者环环相扣,在共同作用下防范着资金支付的风险。三、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一)资金管理具有控制财务风险的功能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实践中,展开对资金的有效管理,可以有效地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控制,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的关键要素,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企业的资金周转有可能会受到影响而诱发财务风险问题,企业通过实施资金管理,可以对企业资金周转等环节形成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治理,发挥财务管理中资金管控的核心功能,促使企业科学的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效果。在财务核算环节进行资金管理,有利于将企业的财务风险及时根除,早期做好财务风险的防治和有效的处理,提高了对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对资金的管控、对风险的管控,结合企业的窑经营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的风险管控和资金管控,可以将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中存在的资金问题有效改进,消除资金风险,控制现金流,确保企业具有较强的资金支付能力,在制度的约束和制衡下,提升了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效果。(二)促进企业资金流动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效率至关重要,资金的有效流动有助于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因此,必须不断加强资金管理手段,及时对资金进行调控和管理,尤其是重点关注流动资金和专项资金的具体运动规律,准确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并据此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和使用计划,进一步提高企业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率,既能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也能保证企业的偿债能力。因此,有效的资金管理,不仅能提升企业资金的流转速度,而且能为企业的再生产、扩大投资经营活动、赢取更大的效益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四、资金支付风险特点资金支付风险具有显著的特点,首先体现在了其突发性和隐蔽性上,资金支付的风险有可能发生在资金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性,隐秘性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资金支付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还使得资金支付风险体现出了一定的信息化特征。因为在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资金支付的风险管控必然会存在一定的漏洞,若是出现了交易信息被破坏等问题,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将会形成信息化的资金支付风险。资金支付风险难以被察觉,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在,处于信息环境里,资金支付的过程中,操作者缺少安全防范的意识和风险管控的意识,将进一步扩大支付风险,在隐蔽性特征的掩护下,资金支付风险可发生大范围蔓延,给企业造成难以预估的经济损失。五、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资金支付体系不健全根据目前我国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企业资金管理的水平不足,缺少健全的资金支付体系,在实施资金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资金支付风险的管理水平是由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共同决定的。由于资金管理精细化程度不足,资金管理水平有限,财务工作的精准程度受到了负面影响,针对风险进行识别的能力有限。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资金支付风险的防治中,应建立完善的资金支付体系,目前资金支付体系不健全甚至缺失,导致企业的资金管理和支付之间形成了无法衔接的关系,企业内部在权限划分中界限不清晰,财务资金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的状态下,缺少健全的资金支付体系,资金支付的流程不规范,人员的职责窑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技术协作信息权限模糊,增加了企业资金支付风险的发生机率。

  由于企业缺少对经营管理的严格监督,加重了资金的支付风险隐患,企业在实施资金管理时,管理人员受到了利益诱惑、或是在管理中存在客观漏洞,都有可能导致企业的资金风险增加。通过实施有效的监督措施,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完善监督机制的功能,能够执行企业的资金管理计划,增强资金管理的效能。目前在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的网络环境中,资金管理的风险大,虽然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智能化建设使得资金管理的效率提升,但是却也不可避免的形成了资金支付风险隐患。企业可能面临着难以预估的经济损失,企业的稳定经营、社会的稳定发展均受到了负面影响,究其根本,这都是由于资金支付风险体系不完善、缺少有效的监督措施导致的。(二)制度缺失目前在现代化企业的内部经营和管理中,企业使用资金时规定了库存现金的限额和使用范围,但是在现金的清查方面存在着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资金管理的制度具有滞后性、不完善性,财务人员缺少制度依据。在财务工作中,由于没有制度的保障和依托,导致了财务管理工作中难以彻底的进行对资金的管理,资金管理制度亟待完善。例如在企业具体的资金管理工作实践中,用现金支付的方式代替了本应该进行转账支付方式的资金活动,或是不兑现大额现金支付,此类现象的发生将会导致企业面临程度不同的资金支付风险。在实施现金收支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问题,资金管理制度中没有体现出这一部分的内容,降低了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在现金收支管理中,现金使用的范围不明确,企业各级别的管理层人员职责划分不清晰,组织结构中形成了财务功能弱化的问题,企业的治理结构和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之间缺少互补性,降低了企业资金管理的执行性、可操作性。企业需要通过开支票的方式降低大额现金支出的几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进行现金管理,需要支付现金时,资金收支的制度不完善,流程科学性不足,脱离了现实的业务交易情况和业务活动需求,在收入支出的各个环节缺少资金管理的明确条例,资金收支的弹性薄弱,在业务量较大的情况下,企业的资金收支活动将会形成一定的风险。企业现金管理中结算方式单一不灵活、资金支付凭证不充分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形成了违法行为,企业的实际资金余额和账面的余额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异性,增加了企业资产流失的风险。在资金管理中缺少完善的制度,制度的内容更新不及时、不健全,制度内容滞后,受到制度、人员等因素影响,白条抵库、违规开设银行账户、货币资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时有发生,这都是目前企业资金管理和资金支付风险管控中常见的问题。六、企业资金管理与资金支付风险的控制及防范策略(一)建立完善的资金支付管理体系为了防范企业的资金支付风险,有必要在资金支付体系财政金融的建设上纠正现状,建立健全的资金支付体系,增强资金支付的审批力度,保证支付渠道的安全性,企业需要结合现阶段的管理模式、管理现状和治理结构,对人员的权责范围进行明确的划分。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业务重要程度、业务涉及金额的大小,进行授权批准层次的明确划分,使各部门人员可以明确内在的职责,在清晰的责任范围划分中,将职责落实到财务管理人员的身上,实现将权责落实到人的目标,防止出现有权无责的问题和现象。中资金支付体系的持续完善中,强化支付通道的功能,对资金的流向进行把控,确保资金流向的准确性、可追溯性,对资金支付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为了增强支付渠道安全性,企业可以展开与第三方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起具有较强安全水平的支付通道,全面的做好支付记录,确保资金的流向清晰、具体,准确的把握资金流向特征,提高对资金流向的有效管理水平。与资金支付体系相互配套,构建资金支付的配套机制,对收支计划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财务管理的制度实践中,结合企业的组织架构,面向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管,完善监督机制的功能,将资金管理计划执行到位,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强化人员的风险防控管理和意识,提高资金支付风险的防范水平。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资金收支风险防范观念,强化风险防控的意识,提高资金管理工作的水平,尤其要重点关注企业的资金流情况,加强对资金安全的有效保障,针对资金支付的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做好预警工作,建立起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资金支付风险进行早期发现干预和治理。在资金支付的过程中,要对资金支付的交易信息进行有效的保护,将支付风险问题及时清除,消除安全隐患,对资金支付进行全面的监督,由专人对资金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管,将资金支付的风险降到最低,确保资金管理计划具有较强的可执行度和弹性,消除资金支付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二)加强制度建设在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中,企业要结合我国财政部的要求和新下达的规定,加强对资金使用的有效管理,从公开、透明的视角进行财务信息的公开,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和资金拨付的及时性,在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中,要确保资金管理制度具有全面性和可行性,为企业的运行奠定基础。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企业有必要在资金管理的制度建设上,立足于实际的企业运行需求、运行现状,明确资金管理要点,对资金管理收支工作的流程进行合理的规划,确保资金的平衡性,做好统筹规划。在业务进度和回款计划方面加强规范,保证每一笔款项都在规范的范围内被合理地使用,在支付业务的管理中,完善资金管理的制度内容,要用优先级、递次支付的方法,针对支付业务的资金进行管理,在费用开支的资金管理环节,也采取优先级管理的方式,例如职工工窑窑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财政金融

  技术协作信息的岗位工作中。例如在企业的抵押业务担保业务中,有必要针对岗位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定期培训,促使岗位人员在抵押业务和担保业务活动中,有目的性的防范财务风险,治理财务风险。在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中要加强实践力度,监管财务部门的运行情况,管理财务风险和资金支付风险,对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风险漏洞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治理。(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的资金管理和资金支付风险的防治中,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要重点加强对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展开重点的资金管控。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治理,提高资金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构建企业资金循环管理的制度体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信息化建设、智能化建设中,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例如在企业的资金周转管理中,企业管理者要确保资金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增强企业资金的偿债能力,将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有效缓解,对于资金需求量较大的项目要进行有效的管控,在预算规划方面提高准确性,牢牢抓住投资的好机遇,对项目进行预算规划,制定预算方案,提高资金利用率,使用闲置的流动资金,将短期负债问题风险降低,提高融资水平。在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要对企业的存货占比进行有效的控制,扩大流动资金占比,消除企业的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发挥出资金的使用效率,管控资产流失问题,集中管理资金。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企业的财务资金风险消除,例如构建起ERP模式,对资金进行管理,使用用友资金管理软件等先进的软件、设备设施,确保资金平衡,制定合理的财务方案,用统筹规划的视角和方法,对资金流动进行管控。在信息化平台上对企业资产组织结构进行检核、控制,在软件监管的方式下,对资金的使用产生制约的功能,革新资金结构,创造更高的企业价值。七、结论综上所述,在企业的生存发展中,资金资源是必不可少的,资金作为重要的资源,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针对企业资金支付风险进行防范,是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重点内容。结合目前企业资金管理和资金支付风险防控中存在的不足问题,企业的管理者要加强对资金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治理,提高资金管理的效能,对资金支付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增强资金支付的安全效果,提高资金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进一步高效率的运行与发展。资、缴纳税金,均属于优先级支付的内容。在审批流程制度的建设方面进行进一步规划、完善,要求在审批活动中,要严格地按照流程规范,由财务部门进行审核,由资金管理的主管领导进行复核,对授权金额的有关资料、证据材料等进行详细审核,通过签字完成复核。当出现异常问题时,相关部门之间要及时地进行相互的协商、信息沟通和调整,保证企业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促进企业资金的保值和增值目标的实现。拓宽资产规模,促进企业资金利用率的提升,强化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建立资金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遵循企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趋势、发展方向,对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对企业的授权制度和审批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实现制度改革。在资金管理中,加强对资金的有效监管,完善资金监管的机制、措施,使企业在市场中可以形成较强的行业竞争力,提高市场地位。企业可以坚持在资金运作中加强规范管理,在资本布局中,发挥出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的约束功能,促进企业资金利润回报率的提升,确保企业可以在高效率的运营中,实现自主经营和长远发展,将企业内在的发展活力激发,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消除资金流失的风险问题。针对白条抵库、违规开设银行账户、货币资金管理不规范等情况,尤其要加强管理,将相关的配套制作构建起来,实现制度内容之间的协调,明确银行账户管理、货币资金管理的规范要求和标准,细化制度内容,加强对人员和程序的管理,发挥出资金管理制度的功能,对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治理。针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同样要完善制度内容,对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加强管控,推动企业业务活动的顺利运营,使企业保持理想的财务状态。针对有效资源要进行大力的挖掘和运用,将资本市场中的资源挖掘和利用起来,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利用企业资金相互连接和互补的作用,使企业在稳定的资金流中实现长远的经营发展。(三)管理坏账风险采取信用管理的方式,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科学的管控,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消除坏账问题的发生几率,建立起信用标准,针对应收账款要进行早期的干预管理,消除应收账款中存在的坏账风险,建立内控制度对风险问题进行防治,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提高内控管理水平,控制资金。在面对着企业内部的财务环境、业务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结合资金管理、资金控制这一重要的切入点,对于财务风险进行防范,采取有效的风险的措施,按照制度规范要求,增强对财务风险的防治能力。按照岗位相互制约和岗位不相容的原则,进行对有关岗位人员职能和权限的划分,明确业务流程,使企业的员工可以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担负起财务风险的管理任务,落实自身的职能权限,按照岗位要求,将权限、职能,贯彻到实际作者简介:申潞晋(1989.04-),女,山西长治,汉族,2011年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会计师,现从事会计工作。(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经坊煤业有限公司)窑窑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推荐访问: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 资金管理 专项 防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