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文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粮食流通统计分析报告8篇

发布时间:2023-08-04 15:55:05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粮食流通统计分析报告

  

  湖南省粮食市场调查报告

  湖南省价格信息中心

  为深入了解当前粮食生产、购销情况,分析判断后期粮食价格走势,落实当前全省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局组织14个市州物价局对全省56个村、280个农户、56家粮食企业采取走访、座谈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深入调查。收回调查问卷392份,被调查的村(组)粮食种植面积61880亩,产量约2512万公斤,粮食企业计划收购稻谷数量约117万吨。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粮食种植及收益情况

  在国家大力扶持粮食生产各项优惠政策措施的刺激下,今年以来,我省农民种粮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据统计,今年湖南粮食种植面积超过8000万亩,其中优质稻面积占水稻面积的65%以上,高档优质稻面积超过1000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97亿公斤,比1997年的历史最高产量还高出了1.7亿公斤,比去年增产6亿公斤,连续五年实现增产目标。

  1、粮食种植面积、亩产小幅增加。据调查,今年我省被调查村(组)年平均粮食种植面积为1105亩,比上年的1094亩增加了11亩,增幅为1%,其中秋粮面积为898亩,比上年的848亩增加了50亩,增幅为6%;粮食平均亩产为812斤,比上年的807斤略有增加,其中秋粮平均亩产为826斤,比上年的791斤增加35斤,增幅为4%。

  2、种粮成本大幅提高。由于化肥、农药、雇工价格等上涨幅度较大,我省粮食种植成本大幅提高。今年被调查农户种植秋粮每亩成本平均为511元,比去年的460元增加11%。其中种子、化肥、农药支出平均分别为26元、111元、72元,比上年24元、96元、65元分别增加2元、15元、7元,增幅分别为8%、16%、11%;机耕、机收、雇工费用平均分别为84元、83元、135元,比上年的79元、80元、116元分别增加5元、3元、19元,增幅分别为6%、4%、16%。我省部分市县由于地形的限制,采用机耕、机收比例不高,种植成本更高。如据娄底市调查,当地今年晚籼稻生产成本,若完全采用机耕机收,每亩成本为527元;若采用机耕和手工收割或牛耕机收,成本为607元;若采用牛耕和手工收割,成本为687元,比机耕机收成本高160元/亩。同时,农户反映目前市场上的农药不但价高而且质量不好,用量明显多于以前,这也是成本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衡阳县一农户反映,以前单季、双季稻农药费用分别在70元、100元左右,而今年则需100元、140元,均高出了40%以上。

  3、种粮收益增长16%。因粮食收购价格上涨、国家补贴增加等因素影响,今年农户种植粮食的收益大幅增长。据测算,今年秋粮按平均亩产826斤,价格95元/50公斤,每亩毛收入为785元,减去成本511元,净收入为274元/亩,比去年的236元/亩增加38元,增幅为16%。

  预计明年我省粮食种植面积将总体保持稳定。据抽样调查统计,明年打算维持现有种粮面积的农户数占80%以上,10%左右的农户有增加种植面积的意向。

  二、粮食购销价格及收购进展情况

  今年,我省的粮食购销价格总体呈高开高走趋势,但近两个月由于受经济发展放缓的影响,价格有小幅下降(如表)。

  2008年1-11月粮食收购价格表

  月份

  计量单位

  早籼稻

  晚籼稻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元/50公斤

  元/50公斤

  元/50公斤

  元/50公斤

  元/50公斤

  元/50公斤

  元/50公斤

  元/50公斤

  元/50公斤

  元/50公斤

  元/50公斤

  80.0380.9381.6482.3583.9085.9186.9593.4794.9993.7291.8386.0887.0888.4389.5492.1295.4296.7999.53100.2498.4895.19据对粮食企业的调查,我省早籼稻开秤收购价平均为91元/50公斤,比去年的80元/50公斤增加11元,增幅为14%;晚籼稻开秤价格为95元/50公斤,比去年的86元/50公斤增加9元,增幅为10%。目前早籼稻收购价为93元/50公斤,晚籼稻收购价为95元/50公斤,分别比去年同期高12%、9%。

  今年我省早稻收购形势较好,农户卖粮积极性较高,而晚籼稻收购进展则较为缓慢。一是因市场价格未达到农户的预期,农户存在观望、惜售心理,待价而沽。据调查,农户普遍期望早籼稻的出售价格每50公斤在100元-111元之间,晚籼稻的在110元-120元之间,而目前我省的粮食收购价格离农户的预期低了20元左右,晚籼稻收购价格更是未达到农户测算的保本出售价格(平均为99元/50公斤)。今年被调查的农户已出售晚籼稻数量为3417斤,比去年同期3744斤减少327斤,减幅为9%。调查显示,目前我省有58%的农户尚未开始出售晚籼稻。二是近2个月粮食收购价格有所下降,粮食企业收购粮食时较为谨慎。据统计,我省被调查的粮食企业计划收购早、晚籼稻数量分别为9765吨、11165吨,目前实际已收购早、晚籼稻数量分别为6008吨、1964吨,实际收购数量分别只占计划收购量的62%、18%;去年同期收购早、晚籼稻数量分别为5791吨、2078吨,目前实际收购数量比去年同期分别多217吨、少114吨。同时,粮食企业自营收购比重较大,大多是边收边加工、销售,以规避风险。调查数据显示,我省粮食企业早籼稻、晚籼稻自营收购比重均在8成以上。

  三、粮食市场价格水平及走势的看法

  我省大部分农户对目前粮价的满意度较低,占80%以上。各地今年秋收后的卖粮状况不一,反映比较好卖的占37%,不太好卖的占30%,一般的占26%。农户普遍认为粮食价格仍有上涨的可能,存在惜售和待价而沽的现象。

  粮食企业反映今年粮食供需形势基本平衡,但部分市县反映晚籼稻供给偏紧。如邵阳武冈调查的云山粮食有限责任公司、国辉精制米厂,两家企业今年已收购晚籼稻数量分别为2894吨、5500吨,分别占计划收购量的48%、28%。粮食企业普遍认为年内及后期粮食价格走势将稳中小幅上涨。

  四、农村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目前土地流转行为在我省尚不普遍,土地流转行为尚不规范,大多只是农户间自发的土地承包经营,主要还是以散户租赁耕种为主。在调查的市县中,株洲县反映个别村土地流转比例较高。特别是该县的三门镇高岭村,流转耕地面积比例高达70%。据对村(村民小组)的调查,各村承包经营权发生流转的耕地面积普遍只占耕地总面积的10%-30%左右,且主

  要是以口头形式约定,约占84%,目前土地流转后引发纠纷的情况很少。被调查的农户中,有61%的农户没有发生过土地流转行为,另外39%的农户有土地流转的情况,但均未出现因土地流转而发生纠纷的情况。由于取消农业税,目前我省农户间的耕地承包大部分是属于无偿的,外出务工的农户将田地承包给他人耕种,以避免耕地长期荒芜而无法复耕,自己想种的时候随时可以收回来。

  五、粮食流通环节基本情况

  目前,我省国有粮食企业市场主渠道作用日渐减弱。据常德市反映,由于改革后的国有粮食企业责、权、利不明确,得不到农发行的贷款支持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扶持,购销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如调查的鼎城区十美堂购销站、国粮储备库两家国有粮食企业,今年计划收购晚籼稻数量分别为3000吨、5000吨,目前均未开始收购。其中十美堂购销站的早籼稻收购数量也只完成计划的74%。市场上以粮食加工企业和粮贩收购为主。但因非国有粮食企业资质不齐,有利可图时,就争相抬价抢购,无利可图时,就压价压级,有的甚至干脆闭仓不收,对正常的粮食收购秩序形成一定冲击;粮贩在收购过程中,利用农户对市场情况的不了解,对售粮农民压价骗价的情况较为普遍。目前这种粮食收购状况,不能保证粮食的合理有序流通,也损害了广大粮农的利益。

  据调查,我省有80%以上的农户是将粮食直接出售给粮贩,除种粮大户外,直接出售给粮库或粮食加工企业的农户比例很少。粮贩收购农户的粮食后,再统一销售给粮库或粮食加工企业,从中赚取差价,每50公斤差价平均在5元左右。

  六、粮食生产、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1、种粮比较效益低。尽管近年来,国家连续以5个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补贴种类和额度都不断增加和提高,对农民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农资价格大幅上涨,抵消了大部分政府给予农民的政策性利好,种粮成本一年比一年高,农民种粮增收效果不理想。而且,随着工资的上涨,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与在家种粮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农民目前仍普遍认为种粮不合算,在家耕种的意愿仍较低,积极性还不是很高,部分地方耕地抛荒现象仍有发生。

  2、水利设施建设“欠账”太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水库、水塘、沟渠淤塞渗漏情况比较严重,农田灌溉受到较大影响,难以旱涝保收,农业生产没有足够的保障。同时,据部分市县反映,国家投入的基础建设资金,也只是向一些有代表性的村组倾斜,做“面子工程”,对其他村组的水利设施建设扶持太少。

  3、补贴机制不合理。据调查,目前实行的各项粮食补贴措施,补贴的依据是按原农户登记的耕地面积直接发放到农户的卡上,不论农户种没种粮,都可以领到补贴,没有实行与种粮产量挂购,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农民种好田、多打粮的积极性。同时,这种补贴方式也将制约和影响土地流转,土地承包人获得直补而实际种粮的农户(如租种耕地者)没有享受到实惠,特别是对规模种植的种粮大户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4、粮食生产后备力量不足。由于种粮的比较效益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在外务工,不愿耕种,也不会耕种。据娄底市反映,当地在家从事农业耕种的农民,年纪都在50岁以上,粮食生产队伍已出现断层。

  5、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不够。农技部门对农民的技术指导不够,特别是对种粮散户缺乏指导。目前多数种粮散户还是凭着“经验”种粮,还没有完全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据自治州阿拉镇一位多年从事农业生产技术管理的同志反映,近年来多数乡镇级农业科技队伍建设仍没有明显改善。当地现在还没有专业的农民教育培训队伍,现有的农科教培训中心,只

  是有块牌子,而没有专职的人员和经费。

  6、部分地区耕地破坏严重。由于部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工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广建工业园区,扩大城市规模,工业与农业争地,养殖业与农业争地,住宅、道路建设与农业争地的现象不断出现。同时,乱采砂、乱挖矿及自然灾害等造成大面积土地流失,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据郴州市反映,因矿区污染和连年水灾,当地耕地抛荒现象比较普遍,2008年耕地抛荒面积为0.7万亩,而且由于重金属污染和严重的水毁,耕地恢复难度较大。

  7、粮食流通环节不够灵活。由于粮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既要考虑粮食作为国家战略储备物资的需要,又要考虑作为一种普通商品的需要。粮食流通关键在于搞活国有和非国有的粮食企业经营机制,尤其要发挥粮食企业入市的积极性。粮食企业经营时,常常存在资金短缺、人才缺乏和政策风险,不能放开手脚进行经营。同时,也常常面临高进低出和过高仓储费用的压力,操作稍有不慎,极易造成粮食企业经营困难。

  七、加强和改善粮食市场调控的建议

  1、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年轻人学习现代农业耕作技术,从事粮食种植事业,发展现代农业。各级农技部门、特别是县乡两级农技部门要采取各种方式、利用各种手段,靠前服务,将先进的种植技术传授给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改变过去“靠天吃饭”的老模式,科学种粮,减少成本支出。同时,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实施现代农业耕作技术,发展现代新型农业。

  2、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各地要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流通渠道中的主导作用,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建议在今年的基础上提高10%。今年国家提高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增幅为7-8%,但其增幅远远低于生产资料等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近两年每50公斤粮食生产成本增加约12-14%,其种粮比较效益与烟草、蔬菜等经济作物比是较低的。

  3、完善补贴制度。一是建立与粮食生产直接挂钩的种粮补贴机制,以土地经营者的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生产数量为依据实施种粮补贴,使真正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得到实惠,革除没种粮的耕地所有者得补贴,而种粮的承包人没补偿的弊端。同时,政府可采取对种粮大户实行奖励的形式,以奖代补,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增产的积极性。二是对直接给国有粮库送粮的农户进行补贴,增加国家的粮食储备,保障粮食安全。

  4、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局面。国家可采取奖励、补助等形式,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非经营性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办法,明确建设主体和管护责任;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设施,引导农民积极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

  5、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一是要加强对农资价格的监管,保持农资价格的相对稳定,防止大起大落。各级物价部门要加强对农资价格的监测,及时发布农资市场价格和供求情况,引导生产、消费,减少盲目性。二是要加大对农资质量的监管,提高种子、肥料、农药、兽药和饲料等农资产品的质量,严防制售假劣产品,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

  6、强化和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各地要加强耕地保护,要切实防止破坏耕地的行为;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7、加快粮食流通市场改革。加快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明确企业和个人的责、权、利关系,重新建立企业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促进粮食市场流通;建立粮食市场大流通、大物流体系;增加粮食企业对科学储粮水平的投入,增加粮食储备仓容,建立和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积极粮食储备体系;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职能,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确保农民的粮食能及时顺利进入流通领域,快速变现增值。

篇二:粮食流通统计分析报告

  

  2023粮食流通调研报告

  2023粮食流通调研报告1《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已施行两年多,粮食依法监管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摸索了一些有效办法,逐步规范了粮食流通市场。但就整体而言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五不”,即:机构建设不健全,人员编制不落实,监管经费不保障,监管工具不具备,监管程序不规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上级重视,下级不重视;粮食系统内重视,社会上不重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重视,粮食企业不重视,导致了粮食依法监管工作难以开展,甚至缺位。因此,笔者就如何加强粮食依法监管工作谈几点建议:

  一、正确处理知与行的关系,要在行上下功夫。所谓知就是认识,行就是工作落实。目前,对依法监管粮食的认识已基本形成共识,问题的关键是抓工作落实。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许多单位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时精力投入不多,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得力,造成了粮食依法监管工作在社会上不被完全认可的被动局面。如何解决工作落实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三到位”,即:工作责任心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工作精力到位。要把粮食工作当成事业来干,要象抓粮食企业经济效益那样想办法抓好监督检查工作,要象抓粮改那样舍得花力气抓好监督检查工作,尤其是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把监督检查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当作执政兴粮的第一要务来抓,工作上要有韧劲、磨劲,舍得花精力解决粮食监督检查工作中的大事,如机构建设、人员和经费落实等,只有这样粮食依法监管工作才能上台阶,才能向纵深发展,才能全面推进。

  二、正确处理政企关系,要在履行职能上下功夫。通过调查,有三种现象值得深思:一是产权制度改革后,新组建的粮食购销企业因国有资产所占的比例较大,绝大多数市县粮食局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没有真正分开,许多局领导兼任企业法人,在开展粮食督查时,有意、无意之间就把国有粮食企业当成自己的,不

  同程度的存在一种袒护心理;二是有些县区在开展监督检查时,把目光往往只盯在个体或民营粮食购销企业,存在着查外不查内现象;三是粮食市场放开后,社会上其它成分的粮食企业创办人大多数是原粮食系统的职工,在熟人熟事面前,监督检查工作也只能走走过场,难以拉开情面较真。造成这三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政企不分和职能缺位,其影响很大,一方面容易给社会上造成错觉,认为粮食监督检查工作可有可无,不被重视;另一方面有损粮食执法队伍形象。粮食依法监管是我们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发挥社会职能的主要抓手。可以这样说,监督检查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存与亡的大事。因此,我们在处理国有粮食企业关系上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时,要从履行职能的高度来把握,要本着“看好自己门,管好自己人”的原则,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先量内再量外,先量国有企业,再量其它企业。对系统内发生的违法经营行为,要按内外一致的原则,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追究经营单位和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严重的还要追究主管部门的行政责任。

  三、正确处理经常性检查与专项督查的关系,要在经常性上下功夫。粮食具有流通量大,经营主体多,涉及面广的特点,这就决定了监督检查工作难度大,责任重。近两年来,开展粮食监督检查工作侧重于专项督查多,侧重于抽查多,侧重于查案多,工作上处于被动、应付的现象。原因就是此项工作没有形成制度化和经常化。通过调查,粮食市场放开后,经营主体虽然很多,但分类来讲主要是三种类型。一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粮食购销主渠道,储存能力强,收购量大且收购时间长;二是粮食加工企业,绝大多数规模较小,一般情况下是边购边加边销;三是粮食经纪人,多是没有储存能力,无固定场所,流动收购,随收随卖,这就给监管工作增加了难度。由此可见,依法治粮工作要想有效地开展,必须在经常性和制度化上下功夫。一要对辖区内粮食经营户进行摸排、登记、建档,实行信用等级考评制度,进行分级监管;二要进行巡查。在粮食集中收购期间,县区粮食局要组织执法人员面对辖区内粮食流动市场进行全方位的巡视,主动出击,对无照或违规经营者要给予坚决查处,特别是近两年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粮食监督检查工作更要延伸到每个收购点,延伸到农村,这样既确保了政策的落实,也更体现了监督检查工作的到位。三要坚持监督检查与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相结合。依法治粮是综合性工作,需要多方努力,在实践中我们感到:粮食监管工作必须与业务相结合,业务工作开展到那里,监管工作就跟到那里,这就有利于构建监管工作平台,不留死角,不挂空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正确处理监督检查与整体工作的关系,要在协调配合上下功夫。粮食市场化改革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以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既要肩负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行业服务的职能,又要承担粮食市场监管的重任。面对这一全新的任务,由于思想认识的不同、执法体系建设的不平衡、现行机关体制的不合理,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重视程度、工作力度和执法水平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特别是粮食执法工作对外涉及多个部门,对内涉及各个业务环节,如果不妥善协调好各方关系,势必会出现重管理轻执法、错位缺位、推诿扯皮现象。因此,做好粮食行政执法工作,还必须正确处理好监督检查与各方的关系,在协调配合上下功夫,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一是正确处理监督检查与行业内部管理之间的关系。监督检查是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管理相对人进行检查处罚,打击违法行为,规范粮食市场秩序。而行业管理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研究和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贯彻落实政策,开展行业指导、服务和监督。两者在具体工作中,既相互促进,又各有所侧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坚持监督检查与行业内部管理相结合,加强配合与协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整体效能。二是正确处理监督检查机构和内设的法制机构之间的关系。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内设的法制机构是专司法制工作的机构,主要承担法制宣传、调研立法、复议听证、案件审核等法制工作;监督检查机构是受粮食行政主管机关委托而组建的专门从事粮食执法检查、督查的机构,主要承担法律、法规授予的执法职能、执法宣传、执法检查、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等。这两个内设机构应各守其责,依法行政,相互协作,加强监督。三是正确处理粮食监督检查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粮食执法涉及面广、难度大,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部门职责的分工,在违法行为处理上又有局限性和限制性。因此,粮食

  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的职责范围正确行使职权,既不能“错位”,也不能“越位”。要主动协调好与工商、质监、卫生、价格等部门的关系,在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上要学习借鉴其他执法部门的经验,积极争取有关执法部门的支持,适时开展联合执法,有效地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2023粮食流通调研报告2根据县委统一部署和计划安排,9月份开始,多次深入涉粮企业围绕中心今后工作、粮食流通督导、创新服务模式等内容开展调研活动,基本达到了摸实清、找症结、解难题的目的。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粮食流通督导工作的意义

  (一)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护种粮农民、粮食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宣传和执行粮食流通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市场秩序,纠正违规行为、鼓励合法经营,保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保障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服务。目前的粮食流通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经济运行模式。越是粮食市场放开,越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三)保证粮食流通统计数据的真实,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依据。督促粮食经营者依法及时、准确地报送粮食统计数据,可以使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时掌握粮食流通的真实情况,为保证粮食安全,制定粮食中、长期发展计划,以及紧急情况下准确启动粮食应急预案等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四)保障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保护农民利益的实现。没有农村的稳定,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没有农业的发展,实现“四个现代化”就成为一局空话;没有农民收入的提高,就不可能全面达小康。

  二、粮食流通督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给粮食流通督导带来一定的压力。粮食经营网点遍布城乡,良莠不齐,呈现出点多、面广、分散、无序等特点。一些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加工的个体私营粮食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增加了粮食流通督导难度。

  (二)粮食流通管理机制不完善。机构改革前,粮食流通管理工作由粮食局负责。机构改革后,许可证办理由行政审批局负责、监督检查由市场监管局负责、督导服务由粮食安全保障中心负责。多方共管,导致存在无人问、无人管的尴尬局面。

  (三)粮食部门的人才储备滞后。随着机构改革不断深入,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粮食部门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在粮食流通角色转换中存在老思想、老观念,队目前的粮食流通督导工作重视不够。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人员补充缺乏良性机制。

  2023粮食流通调研报告3__市粮食局: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颁布实施两年多,应该说《条例》的出台和实施,一方面说明粮食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另一方面说明立法者的立法旨意,就是从立法的高度保护农民的利益,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因此,《条例》作为特殊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对规范粮食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维护粮食流通市场秩序,保护农民的利益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然而,《条例》颁布实施后的两年多的实践,也有一些现实问题需要提出来共同研究,以便《条例》更趋完善和更具可操作性。

  一、“多头执法”,行政效率低下。

  《条例》赋予包括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质监、卫生、物价、发改委、财政等部门对粮食流通市场的管理职能。涉粮管理部门如此之多,这说明立法者对粮食这一特殊商品重视的程度。按理说,如此众多部门管理单一商品的市场流通,这一商品市场就应更加有序规范。然而,在执法实践中,由于多头执法监管,其行政效率往往低下,执法效益未必良好。例如,对“无证收购”的查处,工商部门既可以“查”,也可以“处”。而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只可“查”,却无权“处”,“查”“处”是相分离的。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无证收购”的行为,只能以“举报人”的身份举报或移送给工商部门处理。至于工商行政部门是否予以处罚,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不得而知。从某种意义上说,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由于有职无权或这种职权相分离的监督体制,其行政监督检查的积极性就会打折扣。再如,粮食加工企业的监管也是分而设之的。原粮的监管是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而加工过程的质量监管由质监部门负责,进入流通领域后又是由工商行政部门负责,这就极有可能导致粮食加工企业加工的产品质量监管不到位、其监管责任难以分清的问题。由于粮食这一商品的特殊性,其关乎人类的生命健康,监管责任是非常重大的,往往因监管不到位,劣质粮食商品流入市场或劣质原粮进入加工企业的事情时有发生,一旦要落实责任,那么是原粮质量监管不到位还是加工过程的监管不到位?

  二、《条例》的某些条款不易操作。

  《条例》规定,粮食收购者,应当执行国家粮食收购质量标准,按质论价,不得损害农民和其它粮食生产者的利益。《暂行办法》规定,粮食收购者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警告后仍不改正,并造成农民或其它粮食生产者的利益受到损失的,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违规数量较大的,可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情况严重的,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取消粮食收购资格。乍一看,此条在实践中操作不难,然而,仔细分析研究,实际上很难操作。作为一般粮食收购者在收购经营中,都低于国家要求质量标准收购,比如今年收购小麦,要求水分在13.5%以内收购,而绝大数收购者都控制在13.5%—14.5%,其经营行为非但没有损害农民或种粮者的利益,相反地使农民或种粮者免去整晒粮食的麻烦;在收购价格上,也是按照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收购,显然不存在损害农民或种粮者的利益的问题。故此非但不可处罚,也不应该处罚。况且,怎样才算损害农民利益,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还有,粮食收购者未及时向售粮者支付售粮款,经售粮者举报并查实,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条例》规定,按照所欠时间的长短,确定其罚款的额度。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就南通地区而言,农民直接向收购者出售粮食的几乎没有,而是农民在家门口直接将收获的粮食出售给那些“游村串户”收购粮食的粮贩子,也即所谓“农民经纪人”。而“农民经纪人”再将收购的粮食出售给领有《粮食收购许可证》的粮食收购者。很显然,“农民经纪人”与“粮食收购者”是粮食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即使他们之间存在欠付款问题,严格地讲也难以适用此条,而应该依据《合同法》来规范。

  这里有必要就“粮贩子”的问题进行讨论。所谓“粮贩子”也即所谓“农民经纪人”,他们“游村串户”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他们才是真正的粮食收购者,而这些大量的“农民经纪人”的收购行为恰恰是《条例》难以规范的。由于这些人素质的参差不齐,且又没有经过任何法律知识的培训,农民的利益往往由于他们当中一些人的违法而直接受到损失。因此,怎样规范这些人的收购行为值得立法者去认真研究。

  《条例》规定,跨省收购粮食应当向收购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并定期报告粮食收购数量。按照工商登记的"一般要求,经营地点应当与登记相一致,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使按《条例》不可实施处罚,亦可按照工商登记的法规进行处罚。再者,跨省只须备案,跨县收购又该怎么规范?

  《条例》规定,运输粮食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运输的技术规范,不得使用被污染的运输工具或者包装材料运输粮食。这就要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对粮食的运输进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检查,而事前对运输工具的检查,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在其职权范围内很难有大的作为,或者说很难具体操作。

  以上仅对《条例》的几个条款作了简单的分析,至于对像《条例》规定的最高最低库存量以及是否执行粮食的应急预案、对操纵粮食价格的认定等条款就更容易出现争议。

  因此,我们在看到《条例》积极意义的同时,更要在实践中就贯彻《条例》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将意见反馈给立法机关,以使《条例》从法律意义上更趋完善和更便于操作。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各地有着不同的具体情况,应该制定各地的《实施细则》。

篇三:粮食流通统计分析报告

  

  粮食统计自查报告

  粮食统计自查报告1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粮食(含油脂,下同)统计工作,保障粮食统计资料的客观性、准确性、科学性和及时性,发挥粮食统计在政府粮食宏观调控、粮食流通行政管理和行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粮食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粮食经济现象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第三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粮食的收购、销售、储存、加工、进出口的粮食经营企业,以及养殖企业和以粮食为生产原料的饲料企业、工业企业(以下统称粮食经营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必须遵守本制度,向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粮食统计资料,不准虚报、瞒报、拒报、漏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第四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适应粮食流通新形势的要求,加强对粮食统计指标体系的科学研究,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统计调查科学化、统计基础规范化、统计技术现代化、统计服务优质化。

  第五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有一位局领导主管统计工作,组织、管理和监督粮食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完成统计任务,解决统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粮食统计机构或指定的综合宏观调控机构负责粮食统计制度的贯彻、落实及协调工作。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严格执行本制度,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基层统计报表,发给粮食经营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填报。

  第二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第七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16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的通知》(发改经贸〔〕376号)要求,完善粮食统计机构,配备适应任务需要的高素质的专职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落实统计工作经费。所有粮食经营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都要配备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

  第八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统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新任的统计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持证上岗,要通过教育和培训使他们逐步掌握统计基础理论和有关业务知识,熟悉统计业务。要保证统计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的时间,让统计人员参加有关会议,阅读有关文件,了解国家粮食方针政策和企业经营活动的情况。

  第九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逐步建立健全统计人员和统计负责人的逐级备案制度。统计人员的调动,应当征求本部门、本单位统计负责人的意见,其中具有中级以上统计专业职务人员的调动,应当征得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同意。统计负责人的调动,应当征求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所在地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意见。

  第十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统计负责人、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协调本部门各职能机构的粮食统计工作,完成国家统计调查、行业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制定和实施本部门的粮食统计调查计划,搜集、整理、分析、提供统计资料;

  (二)贯彻实施《统计法》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对管辖区域内粮食经营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实行统计监督;

  (三)管理本部门的粮食统计调查表和基本统计资料,根据形势需要不断完善粮食统计制度;

  (四)组织指导本部门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第十一条粮食经营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统计负责人、统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协调本单位的粮食统计工作,完成国家统计调查、行业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搜集、整理、分析、提供统计资料;

  (二)严格执行《统计法》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并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实行统计监督;

  (三)管理本单位的粮食统计调查表和基本统计资料,建立健全粮食统计台账制度。第十二条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主要职权:

  (一)有权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按照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

  (二)有权检查有关单位各业务环节的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数字的质量,并要求改正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三)有权揭发和检举统计调查中的违法行为。对任何违反《统计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有权制止、纠正或移交有关执法部门处理。

  第三章统计业务工作

  第十三条所有粮食经营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都应当根据有关原始记录和凭证建立粮食统计台账,对粮食购进、销售和库存等数据要如实加以记录。粮食统计台账的保留期限不得少于3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针对调查对象的不同情况,规范统计台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十四条粮食经营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应按要求填写粮食基础统计报表,并及时报送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粮食经营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应保证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中各项数据的一致性。

  第十五条本制度规定的各种统计报表,由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归口综合汇总,逐级上报。各项统计报表,统计人员必须签名,统计负责人审核并签字,经单位负责人同意、加盖填报单位公章后方可上报。

  统计资料必须妥善保存,由本单位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统一管理。统计机构调整或统计负责人调动,必须办理统计资料的交接手续,保证统计资料连续、完整。

  第十六条各项统计数字,在上报以前要经过严格审核。月报报出后发现差错,一般在发现月份调整。年度终了前,要对全年各月数字再进行一次全面审核,与年报表衔接。如差错较大,调整后发生红字或影响历史资料对比的,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订正原月报数字。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统计机构在向主管部门报送资料的同时,应将基本统计资料报送同级政府统计机构。

  第十八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做好统计资料的积累和整理上报工作,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逐步建立省级粮食统计数据库,并组织开发管理应用软件,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十九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在统计调查和汇总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统计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分析,反映粮食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矛盾及其变化规律,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二十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工作,通过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等方法,全面掌握社会粮食的供给、消费和库存等情况,扩大统计信息源和服务面。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针对粮食流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和新特点,有选择地开展一些专项调查,以达到了解情况、积累资料和培训队伍的目的。

  第二十一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粮食信息监测预警系统,加大对粮食供求和价格的监测、预测和预警工作,增强统计工作的主动性,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第四章统计纪律

  第二十二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统计人员对本制度规定的各种统计报表的统计范围、数字口径、指标解释、计算方法、商品目录、报送时间等,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第二十三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粮食经营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有关粮食统计数据必须实事求是地准确填报。各单位统计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上报的统计报表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对本单位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制度提供的报表资料如

  有疑问,可以通知统计人员复查,不得擅自修改,不得强令、授意统计人员篡改、编造统计数据。

  第二十四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统计工作中必须保守国家秘密,自觉遵守保密制度。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和属于企业、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负有保密义务。涉及国家秘密的统计报表要按规定方式报送。

  对外提供与公布统计数字,要执行《统计法》和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粮食统计资料必须经本部门统计负责人核定。

  第五章统计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为保障《统计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维护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每年要在适当时间组织开展统计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统计监督检查事项主要包括:

  (一)是否存在虚报、瞒报、拒报、漏报、迟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二)是否设置原始记录,建立统计台账;

  (三)是否依法设立统计机构或配备统计人员;

  (四)统计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其调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五)有无侵犯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职权的行为;

  (六)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泄露国家秘密、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和企业、私人、家庭单项调查资料的行为;

  (七)是否按规定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有无改变调查内容、调查对象和调查时间等问题,是否在统计调查表的右上角标明法定标识;

  (八)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七条实施统计监督检查,应提前通知被检查对象,告知检查机关的名称,检查的依据、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对被检查单位的具体要求等。

  对有统计违法嫌疑的单位实施检查,检查通知可于检查机关认为适当的时间下达。第二十八条检查人员进行统计监督检查时,应先向被检查对象出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证》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执法证件。未出示合法执法证件的,有关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接受检查。

  第二十九条实施统计监督检查时,检查人员有权:

  (一)查阅、审核、复制被检查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以及与统计有关的其他资料;

  (二)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检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在七日内做出处理决定;

  (三)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询问,要求如实提供情况;

  (四)经检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就需要检查的事项向被检查单位发出《统计检查查询书》。

  第三十条检查人员应及时向检查机关提交检查报告,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第三十一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在统计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统计违法行为,应根据《统计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一)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粮食经营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领导人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或者强令、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统计人员参与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人员通过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等手段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奖励或者晋升职务的,由做出有关决定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上级机关、监察机关取消其荣誉称号、追缴物质奖励和撤销晋升的职务;

  (三)粮食经营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未建立粮食经营台账或粮食经营台账保留时间不足3年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粮食经营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未按本制度规定报送粮食基本数据,初次发生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在一年内再次发生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并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蓄意虚报、瞒报、拒报、迟报粮食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上述行为情节严重的,对从事粮食收购的经营者暂停或者取消粮食收购资格。

  (五)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利用统计调查窃取国家秘密或者违反《统计法》有关保密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罚。泄露企业、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或者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并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二条个人和组织发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粮食经营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违反《统计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规定,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粮食统计资料,有权向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举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中央储备粮、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负责管理的最低收购价粮等政策性粮食及其直属企业商品粮由公司总部负责汇总并向国家粮食局报送。其他中央企业按照属地原则,向企业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统计报表。

  第三十四条中央和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在储备粮轮换过程中,购进的用于轮入的粮食,以及轮出的粮食,均须纳入企业商品粮统计。

  第三十五条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按照《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负责制定《中央储备粮油统计制度》,并组织实施。《中央储备粮油统计制度》须报国家粮食局审核,再报国家统计局批准执行。

  第三十六条地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当地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分支机构要加强粮食收购、销售和库存等信息沟通,建立粮食统计信息抄送制度,实现信息共享。

  第三十七条本制度执行日历年度,自国家统计局批准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八条本制度由国家粮食局负责解释。

  粮食统计自查报告2为进一步整治和规范我县粮食流通市场秩序,提高粮食统计数据质量,更好地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粮食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按照玉溪市粮食局要求,组织人员开展对我局执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自查,并督促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的两家企业开展专项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

  我局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检查自查活动,接到市局开展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后,及时安排、认真组织,立即成立了由分管领导董志林副局长为组长,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股股长金永康、人事财务股股长李玉坤为副组长、统计人员刘旭东为成员的自查小组。

  二、基本情况

  截至__年9月,我县申请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共2家,其中:国有粮食企业1家,民营粮食转化经营企业1家,以上两家涉粮企业、25户个体粮食经营户全部纳入我局统计日常管理。

  澄江县粮食局设有专职统计人员,归属在局粮食流通管理股、指定了统计负责人、明确了分管统计工作的局领导。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等的要求开展日常工作。年度统计调查专项经费三万元,已列入县级财政部门经常性预算。

  三、工作开展情况

  在这次自查中,我们根据不同类别的企业有针对性地加强业务指导。对粮食经营及饲料加工企业,要求统一建立粮食经营统计台账,每月统一时间结账、填制月报表及时报送我局。并对台账的具体填报方法和要求作了检查和现场指导;对个体粮食经营户,指导和要求其认真填写台账,及时、真实上报有关数据,并同时要求粮食经营台账要保留三年以上。

  为了保证有关粮食流通统计法规和制度得到贯彻执行、维护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我们认真核对粮食经营台帐,通过查阅核对统计凭证、台账、报表等资料以及核实库存等,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统计资料不全、统计数据不实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的意见和要求。对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工作,根据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完善调查样本,指导落实调查业务。

  两家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通过“国家粮油统计信息系统”络直报统计报表上报,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上报数据在线审核,对不具备上直报条件的25户个体粮食经营户,采取县级粮食管理部门统计代报。

  今年年初我局对两家粮食收购企业、25户个体粮食经营户进行了入户走访,重点核对粮食经营台帐,对工作中存在的统计资料不全、统计数据不实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整改的意见和要求。并计划于今年十月份对行政区域内粮食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个体粮食经营户,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统计集中培训。主要学习统计基本知识、安全储粮知识、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粮油统计信息系统软件操作,进一步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的全面真实。

  自开通政府信息站以来,我局就主动发布本县区粮食收购、销售、市场价格、粮食统计人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并接受粮食企业统计咨询服务。

  我局将粮食统计监督检查纳入年度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在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的同时也进行粮食统计监督检查工作。对于粮食经营台账填写不及时、不建全的个体户,及时现场指导,建立、建全粮食经营台账。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1、农生饲料公司统计人员流动性较大,统计人员

  不稳定。新上岗人员无统计职业资格证、业务生疏。

  2、县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农生饲料公司统计报表数据及时、真实。可非国有粮食经营个体户上报数据随意性大,报送数据不实,存在少报瞒报现象。加之一部分涉粮个体户连固定经营场所都没有,流动经营粮食,直接开车拉大米去山区换购玉米、小麦以此赚取价差,随便性强,台账记录无从下手,未纳入粮食流通统计。

  对民营企业存在的统计人员无职业资格的问题,已责成企业限期送学取证;对统计台账记载中出现的不规范等问题,当场作了指导纠正,要求企业加强管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同时,要求所有企业的统计人员要积极加强统计法规政策和统计业务及上直报等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统计工作水平。下一步,我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粮食法规意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执法工作力度,引导涉粮企业、个体工商户执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规范粮食经营者合法经营,把粮食执法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粮食统计自查报告3为切实加强粮食库存管理,夯实宏观调控物质基础,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局财政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开展全国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的通知》(国粮检[]25号)要求,__直属库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对__辖区的政策性粮食、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以及商品粮库存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地自查,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库存自查工作领导小组

  为切实做好本次库存检查工作,我库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主管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科负责人及监管科驻库监管员为成员的库存自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制定自查方案,明确责任。

  二、库存自查情况

  __辖区截止3月25日实际储存库点4个、仓房16座,共储粮____x吨,其中:中央储粮小麦____吨、玉米____吨,临时储备粮玉米____吨,托市粮____吨,商品粮小麦____吨,地方储备粮____吨。

  三、检查内容、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

  我库由主管副主任负责认真组织,全面开展春季粮油库存安全检查工作。主要检查:

  (一)粮食库存账实相符、帐帐相符情况。对各仓粮食进行了实地丈量测算,测算结果与保管帐、专卡记录相符,保管帐、统计帐、会计帐三帐相符,数量真实。

  (二)库存粮食质量安全情况。辖区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地方储备粮质量、储存品质、食品安全指标都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三)储备粮轮换情况。度分公司下达我库中央储备粮轮换计划玉米____吨。4月份轮出玉米____吨,5月份轮入玉米____吨(其中:指标划入____吨)。认真核实轮入玉米数量、年限、质量、轮换明细账、轮换手续等,玉米轮换已经分公司检查组验收。

  (四)政策性粮食补贴拨付使用情况。严格按照分公司拨付政策要求,及时准确拨付辖区托市粮补贴费用(粮食有缓拨现象,起原因分别存在未缴保证金、欠款纠纷、粮食未挂拍、补贴费用扣完尚不够弥补出库损耗等)。

  (五)企业仓储管理等情况。(1)实际储存中央储备粮仓房具备代储资格。政策性粮油承储库点是在分公司认定范围内;(2)外包作业单位有法人资质,作业人员具备相关作业技能;企业出入库生产、用电、用火等管理规范;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并落实到位;消防设施设备齐全有效。化学药剂管理规范,药品库实行“双人、双门、双锁”管理,领用手续齐全,帐实相符;(3)个别收储库点个别仓发现有害虫活动,为基本无虫粮;其余各仓粮情稳定,温度正常,水分正常,无发热、霉变现象发生。(4)仓储设施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无漏天储粮。

  (六)企业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情况。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严格履行政策性粮食出库义务。

  我库把此次检查作为提升仓储管理的重要手段,精心组织辖区开展春季粮油库存安全检查工作,切实做到认真细致,不走过场。对发现的问题不隐瞒、不回避,真实反映粮食库存管理现状,确保检查实效,落实问题整改,努力夯实“两个确保”基础。

  粮食统计自查报告4按照市局转发省局《关于开展粮食统计数据质量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__粮文??74号)要求,我局及时安排、认真组织,开展了对辖区内所有纳入统计日常管理的涉粮企业的统计数据质量大检查。现就检查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我县申请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涉粮经营及转化用粮企业共20家,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1家,民营粮食加工经营企业3家,饲料转化用粮企业1家,其他企业15家(其中,由原各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后注册成立的民营性质的企业14家、由原国有的县种子公司改制后注册成立的民营性质的种子经营企业1家)。以上企业全部纳入了我局统计日常管理。

  我局设有专职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归属在局监督检查股。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等的要求开展全社会统计及统计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检查工作组织开展情况

  为了顺利开展好检查工作,我局成立了由主抓副局长任组长的统计执法检查领导小组,制订下发了《关于开展粮食统计数据质量专项检查的通知》(__粮字[]20号),重点就各单位如何开展好统计数据质量自查工作作了明确安排,并要求各单位要以此次检查为契机,认真夯实统计工作基础、提高统计工作质量。

  在各单位开展自查的同时,我局组织人员对__粮公司、____公司等5家重点单位开展了检查(复查)。检查中,我们从统计从业人员是否有统计职业资格,统计原始单据是否整理规范、保存完整,统计台账是否建立、记载是否完整,统计报表上报是否及时、保存是否完整,原始单据、台账、报表之间数据是否一致等方面开展了认真的检查、核实。

  三、检查结果

  从整体检查情况来看,在统计制度执行和统计管理工作中,我局领导重视,明确有主抓领导,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具体。工作开展中,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对社会各类涉粮企业的法规政策宣传、业务培训指导和统计监督检查,全社会统计覆盖面逐步提高。

  从各单位自查和我局抽查情况来看,经过几年来我局粮食流通统计管理有关工作的开展,我县涉粮企业的统计法规政策意识和统计实际工作有了较大提升,绝大部分单位统计从业人员都持有统计职业资格证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学习证,统计相关基础工作逐步扎实,统计数据质量逐步提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是个别企业(指____公司)人员流动性较大,统计人员不稳定。新上岗人员无统计职业资格证、业务生疏;甚至因业务手续交接不严格,造成统计档案资料缺失、不完整,业务衔接不上。

  二是部分企业(主要指由原各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后注册成立的民营性质的14家企业)因故未能正常开展经营,虽有企业之名、但无经营之实,经营业绩空白,所以,未能正常报送相关统计(月)报表。

  三是非国有企业的统计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限于企业负责人的管理决策意识、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其他一些原因,相对来说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的统计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单位有关粮食收购、销售等码单制作不科学、填写不规范、传递不合理、归集整理不及时、不完整,或因其他人为原因,造成查对核实困难。其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无法核定;二是对有关企业从粮食交易市场竞买的临储小麦或不完善粒超标小麦等政策

  性粮食,《交易细则》中虽有诸多明确的监管要求,但实无有效的监管手段;何况有关的竞价交易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全面地通报给基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掌握不到企业的“底细”,这部分粮食究竟有多少真正落实了政策要求很难下结论。

  四是由于粮食流通环节多,难免出现诸如甲从农户收购了粮食已作了(从生产者直接收购)统计上报,尔后销给了某粮食经营或加工企业乙,乙再作(从生产者直接收购)统计上报这样的重复统计等问题。

  五是目前沿用的最低收购价粮食(数量包干)管理制度过于死板,有关损耗不能正常核销,出现了事实上的“账实不符”。

  对以上个别企业存在的统计人员无职业资格(指____公司、____公司)的问题,已责成企业限期送学取证;对部分单位统计台账记载中出现的不规范等问题,当场作了指导纠正;对因搬迁不慎(指____公司)、业务交接不严格(指____公司)等导致档案资料丢失不全的,要求企业加强管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同

  时,要求所有企业的统计人员要积极加强统计法规政策和统计业务及电脑应用等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统计工作水平。

  粮食统计自查报告5按照市局转发省局《关于开展粮食统计数据质量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x粮文??74号)要求,我局及时安排、认真组织,开展了对辖区内所有纳入统计日常管理的涉粮企业的统计数据质量大检查。现就检查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我县申请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涉粮经营及转化用粮企业共20家,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1家,民营粮食加工经营企业3家,饲料转化用粮企业1家,其他企业15家(其中,由原各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后注册成立的民营性质的企业14家、由原国有的县种子公司改制后注册成立的民营性质的种子经营企业1家)。以上企业全部纳入了我局统计日常管理。

  我局设有专职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归属在局监督检查股。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等的要求开展全社会统计及统计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检查工作组织开展情况

  为了顺利开展好检查工作,我局成立了由主抓副局长任组长的统计执法检查领导小组,制订下发了《关于开展粮食统计数据质量专项检查的通知》(x粮字[]20号),重点就各单位如何开展好统计数据质量自查工作作了明确安排,并要求各单位要以此次检查为契机,认真夯实统计工作基础、提高统计工作质量。

  在各单位开展自查的同时,我局组织人员对x粮公司、__公司等5家重点单位开展了检查(复查)。检查中,我们从统计从业人员是否有统计职业资格,统计原始单据是否整理规范、保存完整,统计台账是否建立、记载是否完整,统计报表上报是否及时、保存是否完整,原始单据、台账、报表之间数据是否一致等方面开展了认真的检查、核实。

  三、检查结果

  从整体检查情况来看,在统计制度执行和统计管理工作中,我局领导重视,明确有主抓领导,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具体。工作开展中,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对社会各类涉粮企业的法规政策宣传、业务培训指导和统计监督检查,全社会统计覆盖面逐步提高。

  从各单位自查和我局抽查情况来看,经过几年来我局粮食流通统计管理有关工作的开展,我县涉粮企业的统计法规政策意识和统计实际工作有了较大提升,绝大部分单位统计从业人员都持有统计职业资格证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学习证,统计相关基础工作逐步扎实,统计数据质量逐步提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是个别企业(指__公司)人员流动性较大,统计人员不稳定。新上岗人员无统计职业资格证、业务生疏;甚至因业务手续交接不严格,造成统计档案资料缺失、不完整,业务衔接不上。

  二是部分企业(主要指由原各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后注册成立的民营性质的14家企业)因故未能正常开展经营,虽有企业之名、但无经营之实,经营业绩空白,所以,未能正常报送相关统计(月)报表。

  三是非国有企业的统计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限于企业负责人的管理决策意识、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其他一些原因,相对来说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的统计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单位有关粮食收购、销售等码单制作不科学、填写不规范、传递不合理、归集整理不及时、不完整,或因其他人为原因,造成查对核实困难。其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无法核定;二是对有关企业从粮食交易市场竞买的临储小麦或不完善粒超标小麦等政策性粮食,《交易

  细则》中虽有诸多明确的监管要求,但实无有效的监管手段;何况有关的竞价交易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全面地通报给基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掌握不到企业的“底细”,这部分粮食究竟有多少真正落实了政策要求很难下结论。

  四是由于粮食流通环节多,难免出现诸如甲从农户收购了粮食已作了(从生产者直接收购)统计上报,尔后销给了某粮食经营或加工企业乙,乙再作(从生产者直接收购)统计上报这样的重复统计等问题。

  五是目前沿用的最低收购价粮食(数量包干)管理制度过于死板,有关损耗不能正常核销,出现了事实上的“账实不符”。

  对以上个别企业存在的统计人员无职业资格(指__公司、__公司)的问题,已责成企业限期送学取证;对部分单位统计台账记载中出现的不规范等问题,当场作了指导纠正;对因搬迁不慎(指__公司)、业务交接不严格(指__公司)等导致档案资料丢失不全的,要求企业加强管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同时,要求所有企业的统计人员要积极加强统计法规政策和统计业务及电脑应用等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统计工作水平。

  粮食统计自查报告6按照上级关于对粮食流通统计数据质量情况进行调研检查的安排,我局认真对我县几年来的粮食流通统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重点对统计数据质量情况进行了检查评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底,我县申请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共37家,其中:地方国有粮食企业3家,民营粮食加工经营企业21家,个体户13户。以上企业全部纳入我局统计日常管理。

  我局设有专职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归属在局监督检查股。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等的要求开展日常工作。

  二、工作组织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宣传

  首先,局党委高度重视统计管理工作,设立了专职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归属在局监督检查股,并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主抓。工作中,统计工作人员认真负责,按照制度要求和上级的有关工作安排,积极做好各企业收购数量及收购价格等基础数据收集、月(年)度报表收集汇总、年度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组织及其他有关统计调查工作。

  其次,加强政策宣传。一是在审核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时,我局即当场对企业(经营户)有关人员讲清国家粮食流通统计的有关要求,讲明统计违法的后果,说明日常应做好的有关统计工作。二是在国家和省新的统计制度出台实施后,都及时组织有关统计人员进行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技能、适应形势需要。

  (二)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根据不同类别的企业有针对性地加强业务指导。对从事政策性(最低收购价)粮食收储管理的国有粮食企业,会同中储粮直属库等部门,按照中储粮总公司制定的业务手续管理规定,加强对其业务、统计等岗位人员的业务培训,要求严格程序、完善手续,确保入、出、存等数据真实、全面;对民营粮食经营加工及转化企业,要求统一建立粮食经营统计台账,每月统一时间结账、填制月报表及时报送我局。并对台账的具体登载方法和要求作了多次检查和现场指导;对个体粮食经营户,指导和要求其认真填制台账、如实上报有关数据;对参与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的人员,要求其加强同调查样本户的联系,及时登统有关数据,努力确保数据的全面真实。

  为了保证有关粮食流通统计法规和制度得到贯彻执行、维护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我们除对各单位上报的月报、年报等资料进行认真审核外,还结合粮食流

  通监督检查和统计执法检查等开展了多次现场核查。通过查阅核对统计凭证、台账、报表等资料以及核实库存等,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统计资料不全、统计数据不实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的意见和要求。对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工作,根据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完善调查样本,指导落实调查业务;并定期召集有关人员学习业务、督察进展。

  三、目前我县涉粮企业统计工作开展情况

  (一)国有粮食经营企业:目前我县实际从事粮食经营的国有粮食企业只有__县x粮公司一家(其下属14个实际收储库点)。因种种原因,近几年来x粮公司仅仅从事最低收购价小麦的收储管理业务。工作中,能严格执行最低收购价小麦收储管理的有关规定,各项出入库手续齐全、统计数据全面,出入库检验检斤单等原始凭证和统计台账、报表等整理规范、保存完整。

  (二)民营粮食经营加工及转化企业:目前我县实际从事粮食加工、经营及转化的民营企业有5家。其中,面粉及制品加工企业3家、饲料加工1家、种子用种转商粮食经营企业1家。这些企业,基本都建立了粮食经营统计台账,都能按规定及时上报有关统计报表和有关情况。但通过监督检查等发现,个别企业的台账登载不及时、数据不全面;多数单位的统计原始凭证保留不全。

  (三)个体户:目前我县申请取得粮食收购资格并纳入管理的个体粮食经营户共13家。这些经营户,在夏、秋两个集中收购季节都能及时上报主要收购品种的收购进度和收购价格、年末能按时上交年报表。但通过监督检查等发现,多数经营户的台账登载不及时、数据不全面,漏统现象较重,更无所谓的收购码单等“原始凭证”。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局在粮食流通统计管理工作中作了很大努力,统计的全面性和统计数据的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与法规政策和上级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县粮食流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部分企业负责人法规政策意识不强,特别是对粮食流通有关法规政策重视不够、不甚了解,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要求不予重视、不作认真安排落实,致使部分政策棚架,统计等工作基础不规范、质量不高,甚至有个别企业负责人有出于某种动机而授意统计财会等人员作假的嫌疑。

  二是统计人员队伍不稳定。特别是民营企业由于人员变动频繁,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对统计工作正常开展影响较大。

  三是统计数据及报表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是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一是部分单位报送报表不及时、不主动;二是少数单位报表的数据填写不规范,或与台账数据不一致,或收购业务类型区分不清、混搅在一起;三是部分单位报表的印章不全,有些报表报送时无单位公章、无单位负责人、填报人签字;四是多数单位统计台账登载不完整,有混统、漏统等现象。虽经多次检查指出整改,以上问题难免还经常出现;统计数据质量也不尽如人意。

  四是由于粮食流通环节多,难免出现诸如甲从农户收购了粮食已作了(从农民手中直接收购)统计上报,尔后销给了某粮食经营或加工企业乙,乙再作(收购)统计上报这样的重复统计等问题。

  五是由于粮食流通市场面大而行政管理具体工作人员少,统计制度执行等许多具体监管工作难以真正完全落实到位,给部分不法经营者提供了方便。

  六是目前沿用的最低收购价粮食(数量包干)管理制度过于死板,致使保管损耗等不能(不准)正确及时核销,造成了事实上的“账实不符”。

  七是限于人员、经费等的限制,我县的年度社会粮食和食用植物油供需平衡调查工作主要是委托基层原国有粮食企业的统计人员(这里称“调查员”)代为分片管理调查样本户、并代调查样本户登载填报有关日常收支台账和季(年)度收支平衡基础调查表等,难以完全按照上级方案的要求认真落实,可能存在调查项目不全、统计数据不准等问题。调查和统计数据质量可信度不高。

  粮食统计自查报告根据__市商务和粮食局(X商粮函[]352号)转发的X粮办[]46号、国粮办检[]187号精神,我局于8月25日成立了“__县粮食局关于开展《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自查领导小组”,开展自查。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1、粮食经营台账建立情况:严格按照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建立了粮食经营台账,台账记录及时、准确、真实、完整。严格按照时间保留。

  2、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及时参加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统计业务培训。

  3、统计报表网络直报按时向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

  4、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报表数据与粮食经营台账数据一致,粮食库存帐实相符、帐帐相符,保管和会、统三方按时对帐,帐务处理准确及时,不同性质和不同品种的粮食采取了分帐记载、分帐管理、分仓储存。《合并登统表》统计库存与库点保管总帐库存比对一致,统计报表库存和会计商品帐库存比对一致,统计帐务处理及时准确,企业粮食库存实物真实、准确。

  5、及时报送政策性粮食收购进度,严格按国家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要求。

  粮食统计自查报告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统计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等有关规定,保障各项粮食统计资料和统计信息的真实性、精准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促进我市粮食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更好地服务于粮食宏观调控和业务指导,进一步加强我市粮食流通统计工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市辖区内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涉粮油企业应当遵守本制度。

  第二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管理

  第三条落实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涉粮油企业要设立粮食统计机构或明确统计工作牵头单位(部门),明确统计工作分管领导,指定统计负责人。

  第四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配备能够适应统计任务需要的专职统计人员。涉粮油企业应配备能够适应统计任务需要的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

  第五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涉粮油企业要建立健全统计人员和统计负责人的逐级备案制度。

  第六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统计人员的调动,应当征求本部门、本单位统计负责人的意见,其中,具有中级以上统计专业职称人员的调动,应当征得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同意。

  第七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实行统计工作AB角制度:正常情况下,由A角处理统计业务事项,A角有特殊原因不能正常履行统计职责,由B角承担统计有关工作。

  第八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国家粮油统计信息系统”下的“电话”模块填报统计工作分管领导、统计牵头部门、各项统计业务的责任部门、统计员(A、B角均需填写)、联系方式等信息。相关信息发生变化时,应于10个工作日内更新。

  第九条落实本级财政粮油统计工作经费预算,保障粮油统计、调查、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十条落实统计培训制度。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组织开展辖区内涉粮油企业的专业统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统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统计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

  第三章统计资料管理及发布

  第十一条加强统计资料管理。统计资料由本单位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统一管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留存的各项统计报表,必须由统计人员签名、统计负责人审核并签字、单位负责人同意并加盖填报单位公章。

  第十二条落实及完善粮食经营台账。涉粮油企业要建立粮食经营台账,及时如实记载粮食收购、销售、储存、加工、转化等情况。

  第十三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指导辖区内涉粮油企业根据有关原始记录和凭证,准确、及时地登记粮食经营台账,如实记录粮食购进、销售、加工和储存等基础数据。采用计算机记账方式的,经营台账应定期备份,通常每月打印纸质台账留存;采用手工记账方式的,登记统计台账用蓝色或黑色墨水书写,做到字迹整洁、清楚。经营台账登记发生错误时,应在登记错误之处划一条单红线,并加盖记账人员章,在其上方登记正确内容。

  第十四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类粮食企业要建立统计资料档案,并及时更新,按年度分类,定期整理。统计调查中取得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原始资料、统计台账等统计资料,应至少保存3年;汇总性统计资料应当至少保存10年;重要的汇总统计资料应当永久保存。

  第十五条粮食经营台账经办人员发生变动时,应做好粮食统计台账的移交手续,保证统计资料连续、完整。

  第十六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对粮食统计资料的发布实行集中管理,执行《统计法》和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公开发布的统计资料,以及向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提供的统计资料,应由统计负责人或统计机构审核,报分管领导批准;重要统计资料,应报主要领导批准。

  第四章统计工作质量检查及问责

  第十七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统计工作质量检查及问责制度,坚持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围绕提高统计工作质量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保证统计数据真实可靠、完整及时。

  第十八条要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掌握统计工作情况,加强对下一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企业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指导、检查、督促、考核,及时反馈统计数据审核结果,总结交流统计工作经验和教训。

  第十九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定期不定期进行统计质量检查,每年要求至少进行一次统计执法专项检查。在统计监督检查中,发现存在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等行为,应当依法对有关企业进行惩处,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人员进行问责,并在粮食安全责任考核中予以扣分。

  第二十条对各类涉粮企业未建立粮食经营台账,或者未按照规定报送粮食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进行处罚。行政处罚结果应通过公开发布。涉粮企业的违法行为记入企业诚信管理档案,给予违法企业必要的失信惩戒,包括不得参与国家政策性粮食收储、竞价销售、定向销售,以及粮食应急加工和供应等活动。对严重失信企业,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联合惩戒措施,包括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限制补贴性资金支持等。

  第二十一条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或者强令、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统计人员参与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二条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人员泄露企业、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或者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并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30日后施行。

篇四:粮食流通统计分析报告

  

  开展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的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

  一、制度背景

  为更好地推进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工作,准确掌握我国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和消费情况,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全面展示中国农业的发展成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其中要求各相关单位和企业在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基础上,开展自查,并在年底前向国家统计局报告自查情况。

  二、自查范围

  我公司是一家从事粮食进口的企业,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自查范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粮食产量、种植面积和产出效益统计情况。

  2、粮食流通领域货物、资金、信息流、服务流数据的采集和登记规范情况,包括粮食生产、采购、运输、销售、加工、储备、消费、进出口等环节。

  3、粮食库存、进出口、价格、质量、产销差价等数据的及时上报和审核情况。

  三、自查情况

  1、粮食产量、种植面积和产出效益统计情况

  我公司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因此无法进行统计及数据采集工作,但我公司在物流、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我们与供货商签订了协议,要求提供详细、准确的种植面积、粮食品种、产量等信息。同时,我们也要求生产基地在收获期前上报粮食的生产目标和预测,以便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做出采购计划。

  2、粮食流通领域资金、信息流、服务流的采集和登记规范情况

  我公司通过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粮食流通过程中的货物、资金、信息流、服务流的采集和登记规范化,确保了相关流程的规范运行,从而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物流、运输、仓储等环节落实了从订单、发货、仓储、出货到交易的全流程监管制度,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另外,公司还建立了“粮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以及“中国农产品进口关键指标控制系统”,通过严格把关进口的农产品品质,保证质量的安全与有序,有效保障了从海外引进的粮食安全。同时,公司还积极开展质量监测工作,掌握粮食的质量信息,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必要的监测数据和统计报告。

  3、粮食库存、进出口、价格、质量、产销差价等数据的及时上报和审核情况

  我公司对粮食库存、进出口、价格、质量、产销差价等数据项的上报和审核工作进行了规范。我们建立了数据核查的制度和流程,通过定期的数据核查,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数据比对和控制机制,加强了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最大限度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虽然我公司在粮食流通统计工作中积极投入,但我们仍存在诸多问题,如:

  1、信息化水平仍需要提高。目前,公司仍有部分业务数据仍处于手工记录状态,无法实现自动化采集和管理,为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率和实时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加强与粮食流通过程相关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建设和优化。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公司会采取如下措施来推进:

  1、强化信息化建设,加强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应用和分析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大数据应用水平。

  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加强技术创新,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并研发新的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和应用水平。

  3、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素质和运用技术的能力,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总结

  通过对我公司的自查情况的梳理,发现我公司在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同时也积极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推进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市场的供应和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

篇五:粮食流通统计分析报告

  

  2020年,我市粮食流通统计工作以?统计法?、?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在省、市粮食业务主管部门和市统计局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粮食部门监督、管理职能,圆满地完成了2020年年度统计工作目标管理的各项任务。现将市2020年粮食流通统计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计根底工作

  统计根底工作是搞好统计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市多年来抓统计质量工作最重要的环节。

  〔一〕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方法?、?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要求,凡在我市境内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加工的粮食经营者以及饲料、工业用粮企业都要向本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目前我市纳入粮食统计范围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5家、民营粮食经营企业6家和重点粮食转化用粮企业3家,共14家涉粮统计企业。按月报送统计报表以及粮食收购五日进度表,统计根底工作和统计数据质量经粮食流通统计监督检查,统计资料全面、数据真实、账表相符一致、报表准确及时。各单位凭证转递、资料收集、台账登统、报表编制均能按照?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标准运作,对历史资料的收集、统计档案管理标准。

  〔二〕将涉粮统计企业业务培训纳入到年度职工培训方案,除要求持证上岗统计人员参加统计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外,今年根据工作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以“以会代训〞的方式,组织开展了粮食流通统计业务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结合中、省、市粮食行政主管部

  门对于粮食流通统计工作的要求重点对涉粮企业负责人和企业统计人员法律规章、职业道德、日常业务知识和新形势下粮食统计工作新要求的培训。

  〔三〕做好2019年度社会粮食与油脂供需平衡和农村居民存粮专项调查,并按时上报调查报告。

  〔四〕做好了粮食流通统计年报汇审汇编工作,准确及时的向市开展和改革局上报月份、年度统计报表、统计分析以及其他统计资料,并100%的实现了企业网络直报。按市统计局的要求准确及时上报了相关统计报表和其他统计资料。

  二、统计执法检查

  2020年,进一步加强了对全社会粮食统计工作的依法监督管理,催促各粮食经营企业按照统计法律、法规与统计制度要求标准做好粮油统计工作。

  〔一〕继续按照市开展和改革局对?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的要求和年度统计检查工作安排,依法对7个涉粮企业?国家粮食流通制度?执行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责令企业及时整改。

  〔二〕2020年8月、12月,分别对各涉粮企业的统计根底工作进行了执法检查,对统计台账与上报报表数据进行了核对,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催促企业及时改正,保证了统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三、加强储藏粮油管理

  〔一〕根据x粮函[2020]7号文件下达的省级储藏粮食轮换任务和汇同财政局、农发行下达的市本级储藏粮油轮换方案,承储企业已于2020年12月前完成了省级储藏粮食稻谷、菜籽油的轮换方案,市本级储藏小麦、菜籽油以及实际应急储藏粮稻谷的轮换方案,已全面完成并经我市相关部门验收合格。

  〔三〕对市级储藏小包装大米,按月进行了库存检查,确保了市级小包装粮食应急供给的需要。

  四、积极参与地方统计机构组织的各项活动

  〔一〕积极参加市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宣传活动和相关统计普查工作。

  〔二〕积极征订?中国统计?、?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

  〔三〕认真完成有关部门布置的临时性统计工作。

篇六:粮食流通统计分析报告

  

  篇一:2012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

  2012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

  ●编者按:《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是由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分析师团队倾心打造的年度分析报告,至今已连续出版15年,在业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2年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涵盖了我国六大主要粮油品种市场,详尽回顾了2012年我国小麦、玉米、稻米、大豆及豆油、菜籽及菜油、花生及花生油等粮油品种的生产、消费、进出口情况以及国内外行情走势,对2013年各品种的供求及行情走势进行了前瞻性的预测,通过客观理性的分析,为农民生产、企业经营、政府决策提供数据基础和参考依据。

  《报告》由《粮油市场报》独家发布,2月19日刊登了《报告》上篇,今日刊登《报告》中篇,2月23日将刊发《报告》下篇。

  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9年丰收,国内供需平衡有余,库存充裕。但是,全球粮食主产区灾害性天气频发导致粮食出口国减产,造成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加之全球流动性过剩,国内种粮成本逐年增加等诸多因素叠加,国内粮价始终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对此,国家及时采取完善收储政策、加强市场供应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既保护了农民种粮收益,又维护了粮食市场稳定.

  (一)全力抓好粮食收购,积极落实国家收储政策2012年国家有关部门修改完善并及时公布小麦、早籼稻和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严格委托收储企业资格条件,完善预案启动机制和补贴机制等。夏粮收购开始后,由于小麦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水平,在江苏等6个主产省先后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并根据收购情况及时增加委托收储库点,满足农民售粮需要。由于早籼稻市场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水平,预案未启动.根据秋粮上市和市场价格情况,在黑龙江、安徽和江西等省启动了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根据生产形势和市场价格情况,继续对油菜籽、大豆、玉米等实行了临时收储政策.冬、春播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于收获后在15个省(区)适时启动.

  大豆、玉米临时收储先后于秋粮收获季节在东北4省(区)启动,敞开收购农民余粮。

  各级粮食部门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各类粮食企业积极开展粮食收购,搞活粮食流通,充分调动了各类粮食企业参与粮食收购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据统计,各类粮食企业2012全年至今收购量在6000亿斤左右,为粮食宏观调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国家掌握粮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多措并举,做好保供稳价工作2012年国家有关部门定期安排政策性粮食投放市场,每周在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安排国家政策性粮油竞价销售,根据市场情况和调控需要,把握好销售节奏和力度,适时调整销售品种、数量和底价,保证市场有效供给。

  进一步完善交易细则,根据小麦加工企业生产能力等条件,适当扩大国家临时存储小麦和大豆竞买企业范围。

  2012年全年共安排竞价交易会100场,累计成交政策性粮食370亿斤.

  2012年国家有关部门积极组织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为加强粮食市场调控,优化库存布局,缓解主产区仓容压力,有关部门共组织国家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调运计划70亿斤,从主产区移库至销区和库存薄弱地区,做到储备粮“柜台前移”,为保证供应、稳定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国际市场粮油价格大幅上涨、国内食用油价格上涨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有关部门立即启动粮油保供稳价工作协调会商机制,研究落实保供稳价各项措施,制定工作方案,积极做好应对准备。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国民经济运行缓中企稳,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2012年我国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农业基础进一步稳固,实现了全国粮食产量“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农村民生大改善.农业农村的良好形势,为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物价水平总体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价格总水平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其中粮食价格上涨4.6%,涨幅均较上年显著回落。从粮食价格指数的年度走势来看,基本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与cpi走势基本保持一致。

  2012年粮食价格涨幅回落,加之工业品价格同比下降,综合导致我国cpi涨幅基本保持温和状态,物价涨幅稳步回落,控物价目标得到实现。2012年粮食价格继续稳步上涨,是国际国内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首先,国家继续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以保护农民种粮收益和积极性;其次,国内种粮成本逐年上升,也倒逼粮价上涨;最后,国际粮价在三季度出现大幅上涨,对我国造成输入性通胀,我国对外依存度较大的粮油价格涨幅相应较大,其中油脂价格指数上涨5.1%,超过粮食价格指数涨幅。从粮价上涨带来的效应来看,一方面有利于增加种粮农民收益,另一方面对城市低收入群体造成负面影响,也增加了国家管理通胀预期的压力。虽然2012年国内粮油价格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出现上涨,但涨幅要明显小于国际市场,粮油市场运行总体健康平稳。这也说明了国家实施的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保障了市场供应,满足了消费需求,抑制了粮价的过快上涨。尽管2012年以来cpi指数和粮食价格指数上升幅度较往年减小很多,但仍是在高位上的小幅增长,通胀压力不可忽视。

  2010~2012年居民消费粮食价格指数与cpi从2012年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主要粮食品种的年度个体价格指数看,主要粮食品种价格指数都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大豆领涨粮食品种,价格指数同比涨幅最大。主要原因是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已超过80%,而2012年南美、北美大豆主产区先后因旱灾导致减产,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大幅度上涨,带动国内价格上扬.由于2012年我国玉米和小麦增产,加之谷物品种自给率高,因而涨幅靠后。小麦、大米价格指数继续受到国家小幅提高最低收购价和竞价销售底价的影响,稳步小幅上涨。2012年粳米

  价格上涨幅度小于籼米价格,市场一改多年来“粳强籼弱”的格局,这与东北粳稻连续多年增产有一定的关系.

  2010~2012年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价格指数(年度个体指数)基期:1994年6月=100。

  括号中为同比涨幅.

  资料来源:中华粮网。

  2012年我国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2012年国家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的资金物质投入,完善粮食收储政策,组织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三农”政策的持续给力,为取得农业好收成、农民较快增收、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出台第九个涉农中央1号文件,继续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2012年初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是新世纪以来连续出台的第九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1号文件。文件突出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全年“三农”工作的重点;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这是党中央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部署。文件全面部署了6项涉农工作,从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加强教育科技培训、改善设施装备条件、提高市场流通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总计23条具体政策举措。

  特别强调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要稳住粮食生产,确保不出现滑坡。

  (二)财政“三农”投入再度大增,支持粮食生产2012年,中央财政年初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12286。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方面,安排农业生产支出4724.2亿元,比上年增加634.5亿元,增长15.5%;安排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四项补贴支出1628亿元,比上年增加222亿元,增长15。8%;安排农产品储备费用和利息等支出620.5亿元,与上年持平.与此同时,中央财政着力落实和完善粮食增产财政保障机制,初步汇总用于粮食生产的相关支出约5360亿元,占“三农”总支出的43。6%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支出的76.9%.其中,用于保护种粮农民和主产区利益的支出约3122亿元,用于支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支出约2238亿元。

  (三)继续公布和实施托市收购政策,农民种粮收益有保障2012年,国家继续在小麦、粳稻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稳步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水平。

  其中,小麦最低收购价较2011年提高了7.4%~9.7%;继续对玉米、油菜籽、大豆实行临时收储政策,收储底价比2011年分别提高0。07元/斤、0。20元/斤和0.30元/斤,提价幅度分别为7%、8。7%和15.0%;201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在2012年秋冬种之前公布,稳定农民种粮收益预期。托市收购政策的公布和实施,有效保障了农民种粮收益,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1267千公顷,比2011年增加694千公顷,增长0.6%.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299公斤/公顷,比2011年增加133公斤/公顷,提高

  2。6%。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11791亿斤),比2011年增加1836万吨(367亿斤),增长3。2%.其中,夏粮产量12995万吨,比上年增长2。8%;秋粮产量42633万吨,增长3。5%.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总体上看,2012年全国粮食和油料产量仍保持了增长势头,在种植面积增幅非常有限的背景下,单产的快速提升成为我国粮食产量继续增加的主要原因,这其中农业科技功不可没。

  与此同时,国内粮油消费量也继续快速增长,全年粮食供需继续保持紧平衡的状态,其中大豆和食用植物油产需缺口仍然较大,需要大量进口弥补。

  据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粮食(包括谷物、大豆等)进口量总计8025万吨,进口额421.4亿美元,同比增幅超过25%。分品种来看,其中大豆进口5838万吨,仍是粮食进口的主要品种,而小麦、玉米、大米三大谷物品种的总进口量为1124万吨。2009年至今,我国已经连续4年成为谷物净进口国,且进口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2年进口量更是突破1000万吨的重要关口.其原因:一是上半年国际市场谷物价格处于近年低位,进口有利可图,国储和进口商均加大了进口补库力度;二是国家连续多年的提升谷物价格,导致国内谷物价格显著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以大米为例,东南亚大米较国内大米价格优势明显,导致大米进口增幅居首;三是国内饲料用粮需求增幅较快,导致小麦、玉米等饲用原粮进口增幅较大。

  油脂油料进口在2011年下降后,2012年重归升势,大豆进口更是创出历史新高,油脂油料进口量增加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企稳后需求回升,同时政府储备抛售量较2011年减少。

  总体看,我国小麦、大米等口粮品种自给率较高,进口量将稳定保持在较低水平,小麦和大米进口主要用于品种调剂.虽然国内玉米消费增长较快,但近两年我国玉米产量持续大幅增长,国内玉米市场并没有形成对进口的依赖。从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食品消费结构变化看,预计未来我国肉蛋奶和食用植物油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大豆等油脂油料进口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进口量的大幅增加,说明我国农业及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下滑,近年来,由于我国口粮需求增幅较小,而饲料用粮需求增幅较大,未来我国粮食安全可能更多地表现为饲料用粮的安全问题。

  2004-2012年全国粮食产量及增幅2012年,受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党和政府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在没有扩大财政预算规模的条件下,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实施结构性减税等措施,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实现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保持了增速比较平稳、物价相对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于平衡的良好态势。2012年,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全国

  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民生有大改善,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快速推进喜人态势的承接和延续。

  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11791亿斤),比2011年增加1836万吨(367亿斤),增长3。2%,连续9年增产,并且连续5年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稻米市场分析

  2012年国内稻米市场回顾

  (一)国内稻谷总产量实现九连增由于国家大幅提高稻谷的最低收购价,近年来水稻种植效益较好,2012年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较高。

  虽然存在“双改单”、建筑用地挤占耕地以及抛荒等因素,但总的来看2012年国内稻谷种植面积继续增长。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估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为30057千公顷,同比增加184千公顷,增幅为0.62%。

  2012年,在水稻生长收获过程中我国虽然遭遇了低温寡照、病虫害、西南地区干旱以及台风过境等不利天气,但整体生长状况良好,平均单产接近6.69吨/公顷的历史记录,较上年增幅2。05%。在种植面积增加和单产提高的情况下,2012年全国稻谷总产量实现了9连增,增产328万吨。稻谷的产量首次低于玉米。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2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5764.7千公顷,单产5。77吨/公顷,总产量为3329万吨;估计中稻播种面积18100千公顷,单产7.35吨/公顷,总产量为13304万吨;估计晚稻播种面积6207千公顷,单产5.67吨/公顷,总产量为3516万吨.

  产量增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第一是早稻和中稻单产的增加,第二是东北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带来的水稻种植面积增长。但是由于中后期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导致了水稻水分偏高,使得后期的稻谷质量有所下降,持续高水分无法有效下降.

  (二)国内稻谷消费量低速增长,整体供需趋向宽松2012年我国稻谷消费继续维持低速增长,主要增长部分仍然集中在食用消费,工业消费和种用量也出现小幅增长.由于玉米、小麦作为饲料用量优势更为明显,本年度饲用稻谷数量出现下降。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估计数据,2011/2012年度我国稻谷国内消费量为1984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440万吨,其中食用消费为16900万吨.

  (三)我国大米进口数量激增2012年,我国大米国际贸易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口大米数量激增,出口数量小幅下降,对国内整个大米加工行业乃至水稻种植都产生了冲击.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2年度我国稻米进口数量为234。46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76.62万吨,增幅为305。38%。主要进口国为越南,约占总进口量的65.90%,其次为巴基斯坦,约占总进口量的24。72%,泰国滑落至第三,仅占总进口量的7.48%。

  与此同时,我国出口大米27.91万吨,较上年度减少23.64万吨,主要出口国仍为韩国、日本和朝鲜。

  进口大米数量激增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国内外价差扩大.由于我国多年来不断上提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再加上农药、种子、化肥、地租以及人工成本不断提升,成品米价格“水涨船高”。

  近年来越南、巴基斯坦包括印度等国的中低端大米对国际市场的投放量增大,拉低了国际大米市场价格,进而形成了对我国大米的价格优势。篇二:赤峰粮油市场调研报告赤峰粮油市场调研报告

  一、市场概况

  赤峰粮油市场于2010年5月由内蒙古蒙东公司投资开发建设,市场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总投资2。8亿元。是自治区重点粮油调控市场之一,其中,粮油销售及办公区面积约3万平方米;粮油周转库约25000平方米。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集粮油仓储交易、粮油检测、信息预警和电子交易于一体的综合性粮油市场。市场投入运营后,预计年交易量达150万吨,实现交易额30亿元。

  2011年10月初该项目已经完成全部工程,经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和赤峰市红山区政府同意,红山区物流管委会批准,赤峰粮油市场于10月底投入使用,市场正式对外开业。二、区位介绍

  赤峰粮油批发市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物流园区三期,市场西临清河路北段,东临铁路场站、北通高速公路,交通运输便利。赤峰粮油市场建成后将和全国20多个省市区和几百个粮油生产区批发市场直接连通,覆盖内蒙古东部四个盟市和邻近的北京、河北、辽宁等省市多个地区。

  三、市场现状

  赤峰粮油市场10月底投入使用,作为内内蒙古东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区域性专业粮油批发、零售市场。市场的主要经营项目有粮油、农业生产资料批发,可以提供工商、税务、粮油检测、物流、装卸、通讯等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还有直入园区的铁路专用线,高速公路方便快捷,显示了现代化、集约化经营的优势。目前已有140多家粮油经营户入住经营,入驻品牌150多个。商厅格局主要分为临街商厅和檐高商厅两种.

  临街商厅

  临街商厅,单个铺位两层楼式结构,主力铺位面积216平方米,一楼是沿街商铺,用于展品展示和零售交易;二楼设有厨房、卫生间,可商住两用,解决了商户住宿和办公问题.同时市场配备25000平方米的粮油中转库作为配套。

  檐高商厅

  檐高商厅的特点是占地面积较小,主力铺位面积为70平方米,铺位可利用高度达到6.6米,因此檐高商厅可以隔成两层使用,隔开的二层可以用作住宿等,相比临街商厅经济实用。市场配套粮油中转库。

  粮油市场共有铺位数190个,其中临街商厅80个,檐高商厅110个。截止调研当天为止,市场挂牌率达到75%,商品进场率达到30%,中转库的预定使用率达到80%,中转库实际使用率在40%左右。

  目前粮油市场只有檐高商厅交易区部分商户正式营业,临街商厅目前只是挂牌,商品并没有进场,尚未开始对外营业,根据我们调研的情况了解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

  新市场是在原来老市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在多是老商户在经营,新市场建起来后,老商户优先选择铺位,从经济是用的角度来看大多选择了檐高商厅,而且新建市场期间老用户们没有经营场地,建成后老商户是第一批商品进场的用户.

  2.

  市场刚建成交付使用,沿街商厅尚未来得及装修,根据市场开业的需要先挂牌,然后进行装修,逐步商品进场经营.

  3.

  部分为投资商铺,有些商铺门前贴出商铺转让的广告,可以看出这些挂牌的商铺纯粹是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自己不经营,靠转让铺位盈利.

  4.

  部分有实力的商家先挂牌,根据市场今后的发展趋势考虑商铺是否进场,这样的商家有一定的实力,但是并不着急商铺进场,对市场持观望态度.

  四、租金及优惠政策

  考虑到新市场的培育期,粮油市场的招商政策表现了一定的优惠措施,所有商户第一年享受物流园区减免工商、税务等优惠政策,并且第一年租金(商铺租金、库房租金)减半,第二年开始正常收取租金,现在的粮油市场商铺租金水平在10元/㎡/月,库房的租金水平在4元/㎡/月;第二年开始商铺租金水平在20元/㎡/月,库房的租金水平在8元/㎡/月.临街商厅和檐高商厅的租金水平一样,但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商户们的选择倾向于檐高商厅。

  五、总结

  赤峰粮油市场的投入使用促进了现货交易与电子交易,将全力打造现代化新型粮油交易市场。赤峰粮油市场在赤峰乃至内蒙古东部地区朝着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将是赤峰雨润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投入运营之后在粮油市场上的最主要竞争对手,赤峰雨润物流项目在规划中应该注意调整粮油业态规划,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审时度势,做好业态划分比重。篇三:中国粮油市场现状分析及产业趋势研究报告(2014—2019)中国粮油市场现状分析及产业趋势研究

  报告(2014—2019)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4年

  报告大纲

  观研天下(insight&infoconsultingltd)发行的报告书《中国粮油市场现状分析及产业趋势研究报告(2014-2019)》主要研究粮油行业市场经济特性(产能、产量、供需),投资分析(市场现状、市场结构、市场特点等以及区域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行业集中度、竞争格局、竞争对手、竞争因素等)、工艺技术发展状况、进出口分析、渠道分析、产业链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分析、行业的主导驱动因素、政策环境、重点企业分析(经营特色、财务分析、竞争力分析)、商业投资风险分析、市场定位及机会分析、以及相关的策略和建议.

  ?

  ?????

  【来

  自】观研网-—

  【关

  键

  字】产业调研

  市场监测

  行业分析

  投资评估

  前景预测

  【出版日期】2014【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2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

  【报告网址链接】

  调研方式和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有自己独立研发部门。部门成员分别擅长在中国宏观经济、食品、医药、机械、it通讯、能源化工等领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定期不定期采访各行业资深人士,并进行约稿。各行业公开信息:业内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数据部分来自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2013-2014年中国粮油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粮油行业概述

  一、粮油的定义

  二、粮油的特点

  第二节粮油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二、粮油行业产业链分析

  第三节

  粮油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一、行业生命周期概述

  二、粮油行业所属的生命周期

  第四节

  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赢利性

  二、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三、进入壁垒

  退出机制

  四、行业周期

  第二章2013-2014年世界粮油市场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2013年全球粮油行业发展回顾

  第二节

  亚洲地区主要市场概况

  第三节

  欧盟主要国家市场概况

  第四节

  北美地区主要市场概况

  第五节2014—2019年世界粮油发展走势预测

  第三章2013年中国粮油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

  粮油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

  第三节

  中国粮油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第四节2013年中国粮油产业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一、人口环境分析

  二、教育环境分析

  三、文化环境分析

  四、生态环境分析

  五、消费观念分析

  第四章2013年中国粮油产业运行情况

  第一节

  中国粮油行业发展状况

  一、粮油行业市场供给情况

  二、粮油行业市场需求情况

  三、粮油行业市场市场容量

  第二节

  中国粮油行业价格走势分析

  一、粮油行业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二、2012—2013年粮油行业价格走势回顾

  三、2014—2019年粮油行业价格走势预测

  第三节

  中国粮油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第四节

  粮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第五章2013—2014年中国粮油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

  中国粮油行业竞争现状

  第二节

  中国粮油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

  二、企业集中度

  三、区域集中度

  第三节

  粮油行业品牌现状分析

  第四节

  中国粮油行业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中国粮油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生产要素二、需求条件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五、政府的作用

  第六章2013—2014年中国粮油行业竞争情况

  第二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三节

  粮油行业swot分析

  一、优势

  二、劣势

  三、机会

  四、威胁

  第四节

  中国粮油产品竞争力优势分析

  一、整体产品竞争力评价

  二、产品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三、竞争优势评价及构建建议

  第七章

  粮油行业重点生产企业分析

  第一节

  企业a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二节

  企业b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三节

  企业c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第四节

  企业d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五节

  企业e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八章2014—2019年粮油行业发展预测

  第一节2014—2019年中国粮油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一、2014-2019年中国粮油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二、2014-2019年中国粮油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三、2014-2019年中国粮油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2014-2019年中国粮油行业市场供需预测

  一、2014-2019年中国粮油行业供给预测

  二、2014—2019年中国粮油市场需求预测

  第三节2014-2019年中国粮油行业盈利走势预测

  第九章2014—2019年中国粮油行业投资风险与营销分析

  第一节2014-2019年粮油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第二节2014—2019年中国粮油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第三节

  中国粮油行业投资风险

  一、政策风险

  二、技术风险

  三、竞争风险

  四、原材料风险

  五、其他风险

  第四节

  中国粮油行业营销分析

  一、渠道构成

  二、销售贡献比率

  三、覆盖率

  四、销售渠道效果

  五、价值流程结构

  第十章2014-2019年中国粮油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

  粮油行业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篇七:粮食流通统计分析报告

  

  中国粮??业研究分析报告中国粮??业研究分析报告粮??融部?、粮??业概述及粮?市场特点关于粮?与粮?安全。粮?主要指稻?、?麦、??、??等作物(及其副产品),是最基本的?活资料和?产资料,也是?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兼具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古往今来,“农本思想”、“以粮为纲”?直占据重要的战略位臵。1990年国家建?专项储备粮制度,按年消费量产区不低于30%、销区不低于60%储备粮?,?于平抑粮价、对抗灾害及其他不时之需,?前中央储备粮约2.6亿吨1。国家的基本粮?政策是??国内粮??产?给,近?年来我国粮??给率达到95%以上,我国粮?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不到6%,控制在安全范围。关于粮??产。粮?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地投??。我国?多地少,户均种植?积少,粗放作业,粮??产除稻?外不具?较优势。改?开放以来,我国粮??产长?发展,产量从80年代初3亿吨攀升到1998年超过5亿吨,?度呈现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卖粮难现象,粮?库存?幅增加,粮价?幅下降;但最近?年,我国粮?产量逐年下降,2003年全国粮?产量回落?4.3亿吨,粮价出现恢复性增长,粮?库存减少,粮?缺?增?。关于粮?供给与需求的现状与未来?势。粮?供给量主要取决于粮?种植?积和粮?单产,剔除?然灾害影响,由于?,城镇开发占地、环境恶化、农作物结构调整、“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和粮??产效益递减等原因,粮?种植?积逐年减少,2003年全国减少耕地?积超过3000万亩,改?开放以来累计减少耕地?积超过2亿亩,估计未来耕地?积仍将持续减少;?,粮?单产的增长主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农民投?的增加,但直接提?粮?单产的科技成果短期内难以突破,农民则因为种粮收益不如其他经济作物?减少投?,长期来看,国内粮?供给稳中有降,专家估计“?五”期间,我国粮?产量将在4.5亿吨左右徘徊。?粮、饲料?粮和?业?粮增长拉动粮?需求的持续增长。现阶段粮?消费中,?粮占50%,由于1但据业内??分析,?些中央储备粮企业偷卖粮的投机?为因价格上涨?没有及时补库,估计约1/4的储备库有数?粮。??增长率?于?均?粮下降率(主要是膳?结构调整),未来?粮消费仍将?幅增长;饲料粮消费占30%,但国内科学饲养推?普及率尚不?30%,饲料?业发展?粮将?幅增加;?业?粮消费占10%,由于粮?价格低廉,酿酒、医药和?业酒精?业将增加粮?需求量,预计未来消费突出增长。国内粮?市场远期趋向供给短缺。关于粮?市场体系。按每年全国粮?产量4.5亿吨估算,中央储备粮每三年?轮换则每年轮换1/3库存约8500万吨,该部分粮?由中央储备库公开招标或定向定量采购;其余3.65亿吨除农民??粮?外,全部通过粮?市场体系?由流通。粮?市场体系包括三部分:初级市场(粮?交易所和集贸市场)、中级市场(批发市场)、?级市场(期货市场)。粮?市场主体由中央储备粮机构、国有粮?企业、民营粮?供销企业、粮?加?企业等。不少粮?销区与产区政府签订了供粮协议,来?主销区的粮?经销龙头企业与主产区的国有粮?企业建?起直通购销关系,形成基于粮?订单的稳定供应链条,?额的粮?贸易主要基于上述情况发?。关于粮?政策。粮??业较晚放开,根据加?WTO有关协议要求,?前逐步?向市场化。这?过程的政策转向主要有:?是,改?粮?流通体制,放开粮?购销,逐步实现粮?市场的市场化,完善粮?市场体系;?是,改?粮?补贴,由过去实?国有粮?企业保护价收购的价格补贴转向直接补贴农民的收?补贴;三是,逐步降低农业税和粮?流通、加?等后续链条环节税负,分五年取消农业税,部分主产区粮?企业、涉农企业免征部分税种,饲料?业免征增值税等;四是,加强粮?进?的?关税壁垒管制。另外,由于粮?产量连年下降,国家年初开始清理开发区等违规占地,暂缓退耕还林、还湖、还牧,增加粮?种植?积,以保证粮??产;同时加强粮?出?管制,??出?同期?幅下降。总体来看,我国粮??业具有以下特点:(?)中长期粮?短缺,部分依托国际市场平衡。据专家测算,“?五”期间,我国粮?消费年均增长1.2%,到2005年粮?总需求量达到5.3亿吨,粮?缺?约3000到8000万吨,依靠进?补充。综合供求形势分析,长期来看我国耕地绝对减少、??绝对增加、粮??业绝对发展,粮?供应长期将趋向短缺2。(?)粮?价格稳定,粮??业微利经营。粮?的基本?活资料和战略物资属性,使得???,要保证农民种粮能够取得?较利益,有种粮积极性,即收购价?乎没有下降空间;另???,绝?多数的消费者能够消费得起粮?,国内粮?价格不应?于进?粮?。粮?成本价与交易价差额不?,价格平稳波动,长期可能趋向微幅上升。粮?经销以及多数衍?产业微利经营。(三)粮?流通及部分衍?产业销区主导的特征明显。衍?产品(如饲料、??油、??等)多为零散销售?营销成本?,以粮?为原料的产业如饲料制造等,多数设?在其产品的主销区,形成数额巨?的粮?流通量并?定程度上主导交易价格。今年初禽流感爆发,?东市场饲料?业发展收缩,直接影响了??价格回落和交易量紧缩;?3?份后,情况相反。(四)粮?产业链条长,流通量?,季节性明显,配套资?需求量巨?。以东北??收购为例,商品??的收购地点主要集中在吉林、?龙江,每年10?中下旬到次年1?为??收购?峰期,仅?龙江粮?集团在2003年度收购200万吨??,投?资?超过20亿元。

  (五)粮?产品标准化程度?,变现能?强。粮?属于传统产业,形成了标准化的品类标准;在芝加哥期货市场,有21种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上市,在郑州期货交易市场有?麦、绿?、红??和花?仁等品种,?连商品交易所有??、?粕和啤酒?麦上市,近期在?连还将推出??期货2另外,有专家研究表明,近20年的粮??产呈现周期性特点,每10年?周期,前5年政府?励、粮价上升、产量增长,后5年政策收缩、价格下降、粮?减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加?WTO的开放市场下,粮?流通由国内平衡制约转变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多边贸易的选择,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已经??增加。交易,交易质量全部标准化。在粮?需求远期看涨、供给增加乏?的情况下,加之粮?保质期较长(?般在三年以上),随着各地粮?交易市场的建?完善,粮?较容易变现。?、粮?流通:商业银?的市场机会粮?既是终端产品,同时也是原材料,?且粮?产品种类多、?途?泛,形成以粮?为起点的多条产业供应链。在供应链的各个不同环节,交易主体众多,交易产品各异,数量、价值不等,但始终贯穿着物流与资?流的逆向流动,银?结算、融资需求巨?。随着国家粮?流通体制改?的逐步到位,商业银?正?临着?个全新?充满商机和活?的业务空间。(?)关于粮?流通体制改?1998年,针对粮?总量阶段性供?于求、市场粮价下跌的情况,国家实施了以“三项政策、?项改?”即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国有粮?购销企业实?顺价销售、粮?收购资?实?封闭运?和加快国有粮购销??改?为主要内容的粮?流通体制改?。2001年,提出了“放开销区、保护产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的改?措施,沿海8个销区省市以及部分产销平衡区放开粮?收购市场,?些主产区也放开了?些粮?品种的收购,安徽等地开展了对种粮农民进?直接补贴的试点。刚刚在京结束的全国粮改会议,为彻底放开粮?流通迈出了关键性的??步。此次粮?流通体制改?的核?是实现粮?市场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粮?定购”转向“粮?订单”?产,其主要内容是:实现粮?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建?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深化国有粮?购销企业改?。为此,2004年,国家将放开粮?收购和价格,进?步转换粮?价格形成机制;从今年起,全?实?对主产区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调动主产区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从根本上转换国有粮?购销企业经营机制,要按照建?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国有粮?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和机制转换,妥善解决历史包袱问题。此次之所以迫切进?彻底的粮?流通体制改?,压?来?国内和国际两个??。此前实?保护价?限量“敞开收购、顺价(市场实际售价)销售、财政补贴”的结果,?是农民种粮积极性?涨,粮?产量逐年攀升,国内市场供过于求,出??增,间接地以国家财政补贴了国外粮?消费;?是导致国有粮?企业吃财政补贴,顺价销售,形成?量挂账,地?财政不堪重负,农业发展银?发放的?量收购贷款成为呆账。?同时,这种间接补贴农业、?预市场价格的措施,?与国际上通?的直接补贴农民、补贴收?的做法相悖,引起部分粮??产?国的不满,并按照WTO的相关条款提出异议。放开粮?购销价格、购销主体限制之后,粮??产将由过去?然条件的单?制约,转变为?然和市场的双重制约,粮??产将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粮?收购市场将改变产区国有粮?企业?统天下的格局,即使来?销区的粮?企业,?论国有或者民营,只要取得粮?收购资格,同样可以参与粮?收购。这?政策尤其给?东的粮?经销企业带来了?限商机。(?)粮?产业供应链分析。如上图?,从农民购?种?、化肥等农资投?开始,粮?产业经过?产、收购(仓储)、经销(运输)、消费等环节,形成第?层次的产业链。?粮?加??家购买粮?作为?产原料加?,则再次经历投?、流通、消费的过程,形成第?层次的粮?衍?产业链。粮?及其衍?产品在没有到达终端消费者之前,多个交易主体共同参与粮?流通过程,物流与资?流双向流动,形成有机的粮?交易市场,随季节变迁循环往复。在粮?产业供应链投?和?产环节,主体为农场和农户,普遍没有形成规模?产,有?定资?需求但量少?分散。在粮?收购环节,粮?收购企业与农民??交粮、??交款,钱货两清。每年粮?收购季节性明显,时限性强,流动资?需求巨?,急需信贷?持。在粮?流通、销售环节及进?以粮?为?产原料的加?环节,据统计,全国粮?常年流通量超过2亿吨,其中绝?部分为企业交易?为,其交易结算量、融资需求量?分可观。(三)粮?供应链之价值分析。从粮?供应链的价值增值(另???即交易成本)分析,包括粮?收购、储运等环节的粮?流通领域,将是商业银?介?的最可能空间和增值环节。

  以2003年冬长春??收购销售到?东黄埔为例。按现价?东每吨??约1450元出售。则:???产盈利:每吨200元;??流通盈利:每吨70元(实际上,从收购价到黄埔到港价之间的流通费?,同样可以视为??的价值增值,则流通环节增值为480元。按照?融物流的思路,如果能够形成?够的粮?交易量,与港?、仓储、船队、保险公司等结成基于共同物流交易基础上的联盟,此部分流通费?可以进?步压缩)。再以今年5?中旬,洛阳市城调队就去年以来粮价上涨的影响进?的专项调查为例。通过对104户粮农及部分粮管所、粮?商贩、农资经销点等进?调查,结果表明:粮价上涨中间商受益?农民多,分别为85%和15%。最后考察粮?销售的后段消费环节。如前述,粮?消费除?粮外,其余主要?于饲料或?业?产。但饲料?业?前的发展风险较为集中,???,?蛋奶需求伴随着膳?结构调整与??绝对数量增长,对商业饲料需求远期看涨,相对美国2亿??年产1亿吨饲料??,我国?前年产8000万吨饲料远远不?,饲料产业发展潜?巨?;另???,我国饲料?业?前处于过度竞争阶段,10000多家饲料加?企业?序竞争(美国只有300多家)、微利经营,这?年正处于惨烈的淘汰期,同时考虑到饲料?业下游养殖业受国家政策、?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的影响较?,加上饲料销售分散,操作复杂,从商业银?贸易融资的?度考察,饲料?业风险积聚、市场主体发展不稳定、受下游不确定影响?、操作成本?,?前应审慎,若?供应链业务延伸以及企业基本?及信誉优良,原则上暂缓介?。综合上述考察,其?,粮?流通流域是粮?产业链最?的增值空间;其?,粮?流通交易真实,尤其是?额交易主体、标的清晰,链条结合紧密;其三,粮?价格稳定,质量标准统?明确,操作简单,容易变现;其四,交易量?,需要配套资?量?,?款周期短,?分适合商业银?贸易融资业务。(四)粮?贸易:资?主导下的粮?交易。由于?然条件的差异性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形成了明显的粮?主产区和主销区,国内粮?贸易与流通?益频繁。?前我国业已形成六?粮?经济协作区,即东北区、华北区、中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华南和华东区,粮?缺??渐扩?。以往在农业发展银?资??持下,产区粮?收储企业往往给予销区粮?经销企业赊销粮?,销后回款。但是在粮?购销体制改?后,农业发展银?信贷政策也将调整,销区粮?企业资?趋紧,特别是收购季节资?缺??,在?负盈亏的经营压?下,赊销?式必将逐步为现?交易或其他更有信?保证的?式所取代,可以预计,今后谁拥有资?谁就会从粮?收购、销售中取得优势,在当前粮?缺?的形势下,谁就会赢得更多的利润。这就为商业银?进?粮?市场创造了市场空间。(五)粮?经销企业:我?切?粮??业的突破?。参与粮?流通的市场主体,包括中央储备粮企业、国有粮?企业和其他所有制形式的经销企业、加?企业、个体业主,以及促进粮?流通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如港?、仓储、运输企业等,其中?为重要的是位于主产区的粮?收储龙头企业和位于销区的粮?经销企业,以及居于两者中间的物流企业,它们分别把持产品提供和终端销售两端以及中间储运环节,绝?多数的粮?贸易由其主导。产区粮?收储企业主要是国有粮?企业,其前??般为政府粮?管理部门或承担粮?流通职能的下属事业单位,背景、?脉关系及与地?粮?部门关系等相当有优势,并且往往在国家财政扶持下建?了相当数量的粮?储存库,资产实?雄厚,同时也居于当地粮?系统的龙头企业地位,经营正常,盈利状况较好。虽然属当地的优质企业,谈判地位较?,但同样在收购期存在较?的资?压?,在农业发展银??政作风以及近期信贷政策调整的情况下,与商业银?合作的意愿也相当强烈。从我?情况看,粮?主产区收储企业虽然可以提供有效抵押或担保,但对其信贷?持属于异地贷款,需要通过适当的?式切?运作。粮?经销企业处于连接产区和销区终端消费者的中介环节,普遍固定资产不多,?有资?有限,过往主要依靠与上游企业的稳定交易关系,通过赊销?式以售出收款结算。在购销市场化后,其特征类似于钢材、汽车经销商,是银?较为容易切?的薄弱环节,并可以通过其打通上下游企业的链条关系,扩?业务空间。?且,在粮?市场放开以后,市场?临重新分割与格局调整,预计具有丰富市场经验的粮?经销企业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前景。需要注意的是,粮?流通相对??薄利多销,银?产品的应?要更加灵活和适应性创新。为粮?流通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如提供仓储的码头、中央储备库、提供运输的船公司等,实?较强、信誉较好、?业地位较?、专业能?精深,粮?物流发展潜?较?3,是银?重点的合作对象。此类企业不仅提供传统物流服务,?且还可以承担配套监管职能,与银?以联盟合作的?式共同服务于粮?流通。(六)国内商业银?的实践。

  在银?介?粮??业前,经常出现农民卖粮难、?贱伤农、打?条等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危及社会稳定。为此国家成?农业发展银?,重点保障粮棉收购资?政策性?持,为农业?产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开始了银?在粮??业的实践之路。1.政策性?融?持。农业发展银?在粮?流通领域主要提供了两??的信贷?持,?是保证国家储备粮的收购任务落实,?是保证国有收储企业按照政府制定的保护价收购粮?,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信贷资?的投放主要根据国家粮?收购任务,对国有收储企业的收购计划任务提供100%资??持,企业储粮顺价销售,资?的损失由国家财政补贴。随着粮?流通领域改?不断深?,农发?的实际运作也开始注重防范?融风险,加强仓库管理和粮?货权监控,粮?出库必须补齐粮款,其操作管理与商业银?的货押业务近似。但由于农发?政策性银?僵化体制,造成部分粮?企业在依赖农发?资??持的同时,也对其?些不合理的、僵化的监管措施表?了强烈的不满。本?初全国粮?流通体制改??作会议之后,国务院决定扩?农发?3据专家测算,我国?前粮?收割、储运、加?等环节上的损耗率?达15%,远远超过世界粮农组织制定的5%标准,每年损耗粮?5000万吨;粮?流通原则“商流多头、物流统筹”,减少运输对流、空返、重复装卸等运?财?浪费。?持粮?流通的职能,对具备粮?收储资格的粮?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其他粮?企业,农发?可以根据企业风险承受能?提供贷款?持,扩?了农发?的业务范围。6?14?农发?召开了全?电视电话会议,及时调整信贷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农发?要建?以企业风险承受能?为核?的贷款管理办法、调整收购资?管理?式的的明确要求,农发?提出要按照贷款性质和功能,对贷款实?分类管理。对粮?储备贷款、粮?调控贷款继续给予保证并实?封闭管理办法,对粮?流转贷款和粮?加?企业贷款等按照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发放贷款。按照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发放贷款就是要根据企业提供的担保、?有资?和风险准备?的?定?例控制贷款总量。除粮?储备贷款之外,农发?职能扩?、业务范围扩?、授信?持主体扩?(包括粮?流通领域的民营、个体企业,以及粮?加?企业),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强化,信贷政策和管理?式正逐步向商业银??式发展,其未来?向难以预测。2.商业性?融?持。粮??业长期处于国家计划调控之下,是迄今为?少数?个尚未为商业银?深度介?的?业之?,?部分粮?企业基本上没有和商业银?发?业务关系。然?情况在2004年全?放开粮?收购市场后,必将发?根本性的变化:今后,粮?企业(特别是粮?流通企业)可以?由选择商业银?的服务。与农发?相?,商业银??疑具有从运作机制到企业?化,从运营效率到服务态度等??的明显优势,可以预见在粮?流通领域、粮?加?领域的?融服务,商业银?将?显??,粮?市场巨?流量带来的商机必将成为各家商业银??逐的重点。在粮?市场开放改?的试点地区?连市,商业银?已经开始关注粮?市场,例如:我?到2003年12?30?,已经累计为粮?企业提供融资171380万元,没有出现?笔贷款逾期及银?承兑汇票垫款现象,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连市其它商业银?也加?了粮??业信贷投放?度,2003年9??连各商业银?在粮?质押业务上共有25亿元的业务量,其中:?发5亿元,交?4亿元,招?7亿元,中信4亿元,其他合计5亿元,均?于我?的3?4亿元。商业银?逐?粮?市场由此可见?斑。国内粮?流通市场已经放开。粮?市场也将对世界开放。今后只要具备粮?收购资格,企业、个?都可以直接到产区去收购粮?,都需要以市场价格收购粮?(包括储备粮)。粮?直接进?市场流通,离不开资??持,农发?以强化风险管理的名义部分退出收购市场,并试图进?粮?流通、加?环节,?出?进腾出了市场空档。政策信号很清楚,随着市场运作成熟,政策性?融?持将逐步缩减,商业性?融运作必将顺势?上、取?代之。商业银?先?者将可能获得超额利润。三、?东粮?经销市场特点(?)?东是全国最主要的粮?销区之?。?东是粮?消耗?省,2003年全国缺粮3000万吨,?东缺粮2100万吨,输?粮?主要?于粮?加?、饲料等产业,饲料产业发达,每年消耗粮?量800万吨以上,其中约600万吨??(由东北购买约占70%)、200万吨?粕,2003年全省饲料产量900万吨和产值占全国11%以上(该统计未包括?型饲料?年产约400万吨)。饲料在省内销售为主,饲养禽畜上市和出?,往港澳、东南亚供应量呈增加趋势,相应地要求粮?原料配套增长。此外,?东省每年还需要购买约600万吨?麦、400万吨??和?定数量的??、杂粮,以满??粉?产、酿酒、榨油和居民?粮等需要。从过去?年数据表明,?东地区粮?市场的发展亦将呈稳步上升趋势。?东作为粮?主销区,可以影响全国的粮?市场。以??为例,今年国家限制粮?出?,??出?量由2003年1600万吨,减少到上半年出?仅190万吨,预计全年出???不超过600万吨,即?去年减少1000万吨,受缺粮影响估计??出?限制政策可能持续?年。因此??主产区只能把销售重点转移到国内市场,尤其是?东在饲料?业?出禽流感影响的阴影开始复苏,拉动全国??需求,成为东北??粮?企业解决??销路问题的重点,?东??需求的变化?以左右全国??价格的?势。(?)当前我?切?粮??业的情况和?融服务?式探讨。

  我?对粮??业的了解是通过?东本地的经销商的业务合作开始的。?东是全国粮?的主销区,各粮?主产区粮?企业都希望在?东建?起??的产品销售?络,最为?便的途径就是通过?东本地粮?企业多年来建?的?脉关系和业务?络来销售产品。因此,我?有机会透过?东本地粮?企业,沿供应链条接触到各产地的粮?龙头企业。??前为?,我?已授信的粮?经销商3家、饲料加?企业1家,授信敞?额度共1.3亿元,已达成授信意向的粮?经销商4家、饲料加?企业3家,拟申请授信?额约3亿元,其中?部分采???、?麦、?粕和菜粕等粮?产品货押?式申请授信。这些业务链条还涉及吉林粮?集团等4家?型粮?企业、?东温?集团等?批优质客户,带动的业务效益较好,逐步扩?我?业务在?东地区粮??业的市场份额。四、粮??业的风险及控制?段分析(?)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国家和地?政府为实施宏观调控、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市场?制定和颁布的特定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对借款?还款能?造成影响,借款?因履?政策职能出现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风险。从1998年以来的粮?流通体制改?措施来看,对不同的粮?企业影响很不?样。如1998年国家实施“敞开收购、顺价销售”的政策,实质上给予国有粮?企业?把财政保护伞;最近提出放开粮?收购、国有粮?企业改制等政策,则可能将部分国有粮?企业推向市场严酷竞争的危险边沿。此外,?前粮?流通体制改?仍处于试点阶段,政策的不稳定性较强,区域差异较?。如?2001年7?国务院决定实施“放开销区、保护产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的政策以来,粮?问题基本上形成了分省决策、?省?策的格局,政策风险呈现多样化。控制措施:1.加强政策风险预测。主要以国家和地?政府相关政策、政策性资?来源的落实与承诺保证情况、贷款利息补贴和挂账贷款本?消化资?的到位情况为依据,对贷款的政策风险进?预测。2.完善政策风险预警。主要通过政策风险信号反映。政策风险信号?般包括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政策、财政?融政策、农业政策、其他特定?业政策、信贷政策、汇率和利率政策等的调整、变动。通过对各种政策风险信号进?识别、分析,及时发现危及贷款本息按期偿还的风险苗头,提前对政策风险预警做出反映。(?)价格风险。价格风险是指由于粮?市场价格波动对借款企业的还款能?造成影响或对借款?质押在我?的粮?变现能?发?影响,从?导致我?授信不能及时回收或发?贷款本息损失的风险。2000年起,我国粮??产进?了?个稳定发展时期,粮?市场供?于求的?盾逐步缓解。粮?价格也进?了?个相对平稳时期。但与国际市场粮?价格相?,我国粮?价格不具有竞争优势。随着加?WTO对农业影响的逐渐显现,粮?市场的供求情况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价格波动风险加?。防范措施:1.加强对农业特别是粮棉产业发展状况、经济周期、经济规律的分析,完善预警调控机制。市场预警主要通过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信号进?综合反映。市场预警信号?般包括借款?所处?业或地区的宏观政策、特定?业政策、财政?融政策等发?改变,可能对?业经济周期和市场发展前景产?不利变化;市场供求关系、产品价格发?持续性或?幅度的波动;贷款上限和贷款?持价格上限?临挑战;地区和?业信?环境以及整体经济环境恶化等。2.加强对农业特别是粮棉?业风险的分析研究,对?业的成本结构、盈利?平、产品的可替代性、与经济周期的关系以及宏观政策和法律环境等因素进?全?分析,分析?业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以及借款?在?业中所处的地位,完善风险预警和调控措施,提?对集中性风险的控制?平。3.密切关注世界粮?市场的供求变化情况以及对国内粮?价格的影响。4.部分价格风险可通过要求客户在期货市场上的套期保值操作来规避。(三)信?风险。信?风险是指借款?因经营管理、市场变化、灾害和道德因素等原因的影响,不能或不愿意按照事先达成的协议履?其义务,出现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风险。粮?流通企业的信?风险主要表现为:1.企业市场化程度不?,风险意识不够,管理控制?段相对落后。2.企业经营风险?较?。粮棉市场的供求情况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在发达国家出现增加农业补贴的新趋势下,我国农业将?临严峻挑战,特别是国有粮?企业整体上历史包袱重,经营机制不活,?临着较?经营风险。

  3.企业存在较?的道德风险。在企业产权制度改?,法?治理结构不到位之前,存在较?的道德风险。防范措施:1.完善财务预警机制。财务预警信号?般包括借款?各项财务指标如流动性?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收回率、现?流量等指标低于?业平均?平或有较?变动。2.强化?为预警机制。?为预警信号?般包括借款?在其他?融机构存在违约记录,提供虚假资料套取贷款,在他?违规开?存款账户,未按规定?途使?贷款,借款?贷款展期次数增加,借款?法?代表的变动,法?代表及其财务、会计?员发?违规违纪?为,主要股东或关联企业发?较?调整,改制改组不规范,担保物品价值下降或担保撤销,借款?未经银?同意对外提供担保等。(四)区域风险。2001年,国家提出了“放开销区、保护产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的改?措施,沿海8个销区省市以及部分产销平衡区放开粮?收购市场,但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等主要产粮区,企业市场化程度不?,管理不规范,?脉关系为主导。在不少地?,粮?部门和企业观念陈旧,“等、靠、要”思想严重,粮??政管理部门仍在于预或直接从事企业经营,部门与企业仍然是“两块牌?,?套?马”。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式基本还是??套,冗员多、负担重、效率低,缺乏竞争能?。部分国有粮?购销企业亏损还有加剧之势。防范措施:加强对产区授信企业以及销区授信企业的上游供应商的筛选。?励省内粮?经营企业与粮?主产省区实?较强的企业签订产销合同,或在产区投资建??产基地或分?机构,发展远距离的跨省区的粮?订单?产。加?监管?度,可考虑引?第三?监管。(五)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银?内部控制及治理机制失效以及信息技术系统失效等可能造成的贷款风险。主要包括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及系统等内控制度,导致内部员?操作失误、违反操作规程、信贷?员越权和道德因素等造成贷款不能按期收回或损失的风险。如产品质量控制,质物监管、储运作业流程控制等环节出现的风险。控制措施:1.操作风险预测:主要依据贷款?是否具有较强的风险决策能?;员?是否具备所承担职责的业务?平和综合素质;执?信贷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能?;风险管理是否覆盖贷款操作的各个环节;是否具有完善的信息管理?段等对操作风险作出预测。2.操作风险预警。主要通过银?内部操作风险信号反映。操作风险信号?般包括贷款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信贷岗位责任不明确、信贷档案不规范、客户信息资料不全?以及信贷管理内控机制不完善等;对不符合贷款基本条件的借款?发放贷款、不按规定办理贷款担保、不按规定?途或超权限发放贷款;贷款“三查”或审贷分离操作不规范、信贷监管制度不落实、信贷信息资料缺乏、借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贷?本遗失或失效、数据统计失真、风险预测失误以及其他违反贷款管理制度的各种违规操作?为和?作失误等。3.根据?业特点,建?灵活完善的质物储运与监管流程。全?掌握借款?粮?库存数量和库存品种及其变化情况。定期检查核实借款?粮?库存,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对减少的库存要认真核查去向,并做到库存减少,贷款相应收回或相应增加结算资?占?。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结算资?管理,确保到期回笼归?并收贷收息。督促借款?按照有关部门?件和财务制度的规定及时计提和处理粮?损耗。对借款?已经发?并进?帐务处理的损耗,信贷员要及时登记台帐,相应收回粮?损耗占?的贷款。(六)不可抗风险。粮??产受?然环境影响很?,季节性明显。且粮?价格具有较强的刚性,?旦发???积的?然灾害使粮?减产,价格波动幅度将加?。其次,粮?储运过程亦有遭遇不可抗?损失的可能,如:地震、?灾、?灾和战争爆发等。此外,??积瘟疫、流?病爆发,如:禽流感、SARS等,也会直接影响到粮?的需求量和价格。控制措施:1、?励借款?投保,借款?对库存粮棉油商品和其他符合保险规定条件的财产办理保险,可以转移贷款风险。2、制定健全的应急措施,避免?融风险发?。五、政策建议(?)粮?流通市场刚刚放开,农业发展银?信贷政策调整,?东当地同业普遍尚未涉?粮??业,当前是我?切?和??拓展粮??业的最佳时机,建议加?粮??业的信贷投?,扶持优质龙头企业做?做强,银?同时凭借先?优势获得超额利润。?东每年粮?缺?2000多万吨,粮?贸易所需要资?每年累计超过300亿元?民币以上,此外还需要?持农民备种播种、农资安排、粮?收购和价格补贴等环节,资?需求量远超此数。按照全省每年累计300亿元粮?流通量测算,我?完全有可能年内达到授信10亿元,远期可望达到30到50亿元的规模?标,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

  现阶段介?的主要粮?种类,建议重点以??、?麦、??、??和?粕为主。(?)粮?及其部分衍?产业销区主导的特点,使得我?可以依托?东当地粮?经销商较强的谈判地位,将业务沿供应链向上游有效延伸。我?的策略,应该也可能成为系统内拓展粮??业的龙头。现阶段,农发?提供收购资?后成为事实上的货主,也可以探讨与产区农发?的合作空间。(三)建??套专业化的粮??业分析操作平台。包括进?步研究完善业务合作模式、风险控制?段、相应信贷政策调整、操作台帐管理以及?业研究分析的及时跟进等。当前?个迫切的任务是占有终端经销客户资源,扩??业影响,从技术和声势上迅速压倒对?。(四)在营销策略上,建议?胆试点,?持扩?客户?与信贷规模。适当的时候,可借鉴能源事业部的营销模式,组织粮?系统专业会议,研讨新形势下的粮??融服务等。

篇八:粮食流通统计分析报告

  

  粮食流通统计分析调查报告粮食流通统计工作情况报告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们生活离不开食物,而对于食物需要每年都进行一个统计。通过对于食物的统计可以了解其动向,也是为了民生,没有粮食的统计会天下大乱,因此,做好粮食统计是必须的。粮食流通统计分析调查报告怎么写呢?下面是的粮食流通统计分析调查报告资料,欢迎阅读。

  XX省粮食局:

  按照《XX省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要求,现将我市xx年第一季度粮油购、销、经营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一、一季度粮油价格走势

  最新价格监测显示,目前,我市原粮价格为:小麦入库价1.43元/斤,出库价格为1.44元/斤,同比分别增长8.33%、1.41%;玉米入库价1.07元/斤,较去年同期价格相同,出库价1.09元/斤,同比增长0.93%。

  成品粮油价格为:面粉批发均价1.86元/斤、销售均价2.01元/斤,同比分别增长7.51%、13.56%;大米批发均价2.93元/斤、零售均价3.11元/斤,同比分别增长4.27%、4.71%;食用菜籽油批发均价6.5元/斤,零售均价7.08元/斤,同比分别增长16.07%。

  xx年1-3月,我市粮油市场总体呈现成品粮油市场货源充足,价格虽略有上涨,粮油购销市场稳定;原粮市场有价无市,处等待观望态势。

  二、粮油购、销、存完成情况

  (一)国有粮食企业购、销、存情况

  收购:xx年1-3月份,全市国有粮食经营企业收购粮食994.2吨,较去年同期1730吨减少735.8吨,减幅42.53%。其中:994.2吨全部为企业购进。

  销售:第一季度,国有粮食企业销售粮食1955.4吨,较去年同期3653吨减少1697.6吨,减幅46.47%。其中:销售实际面粉925吨、实际大米633.9吨。

  库存:截止xx年3月底,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库存原粮39554.6吨,较去年同期35844吨增加3710.6吨,增幅10.35%。其中:库存实际小麦37927吨、实际面粉454.9吨、实际大米253.9吨、实际玉米68吨、其他粮655.8吨。

  从以上数据看,第一季度国有粮食企业购销经营呈现“两减一增”,即收购、销售量减少,库存增加。

  (二)非国有粮食企业(包括转化用粮企业)购、销、存情况

  收购:1-3月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包括转化用粮企业)收购粮食18127.4吨,较去年同期9221吨增加8906.4吨,增幅96.59%。其中:从生产者购进15359吨、从企业购进2768.4吨。

  销售:销售粮食29576.7吨,较去年同期36082吨减少6505.3吨,减幅18.03%。

  库存:截止xx年3月底,粮食库存51790.7吨,同比49080吨增加2710.7吨,增幅5.52%。

  (三)油脂购、销、存情况

  xx年第一季度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商品油脂收储企业收购实际油脂63.6吨,销售165吨,截止xx年3月底库存实际油脂5.9吨。

  xx年第一季度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商品油脂加工企业收购实际油脂190吨,销售224.9吨,截止xx年3月底库存实际油脂608.3吨。其中:实际菜籽油538.6吨、实际亚麻油69.7吨。

  三、一季度粮油流通情况分析

  从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和我们掌握的市场情况来看,我市粮食购销呈现“一增一减”的态势。即:全市非国有粮食企业(包括转化用粮企业)收购量大幅增加、国有粮食企业购销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一是前期粮油市场虽有“两节”消费为支撑,但并没有迎来预期的“旺季”。“两节”前后,原粮成交量萎缩,市场低迷,加之节后成品粮油市场需求减弱,致使国有粮食企业购销量逐渐下降。二是随着节后加工产品(啤酒大麦)价格的逐步回升,我市非国有粮食企业抢抓市场机遇,积极开展原料采购,收购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

  四、二季度粮食市场预测

  按惯例,每年“两节”过后粮油市场购销都会处于一个相对低迷的状态。后期粮油市场,从供给上看:一是随着春耕的临近和务工返城人员的增加,市场流通需求或会增加;二是储备粮油轮换出库将进一步增加市场活力;三是国家粮油拍卖销售将会不间断进行,粮油市场的供给整体将会维持充裕。从需求上看,随着节日气氛的消褪,粮食市场将逐

  步恢复购销,粮油加工转化企业也将会陆续开工生产,前期停滞的粮油购销将渐趋活跃。

  金昌市粮食局

  20xx年x月x日

  x省粮食局:

  按照《xx省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要求,现将我市xx年第一季度粮油购、销、经营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一、一季度粮油价格走势

  最新价格监测显示,目前,我市原粮价格为:小麦入库价1.43元/斤,出库价格为1.44元/斤,同比分别增长8.33%、1.41%;玉米入库价1.07元/斤,较去年同期价格相同,出库价1.09元/斤,同比增长0.93%。

  成品粮油价格为:面粉批发均价1.86元/斤、销售均价2.01元/斤,同比分别增长7.51%、13.56%;大米批发均价2.93元/斤、零售均价3.11元/斤,同比分别增长4.27%、4.71%;食用菜籽油批发均价6.5元/斤,零售均价7.08元/斤,同比分别增长16.07%。

  xx年1-3月,我市粮油市场总体呈现成品粮油市场货源充足,价格虽略有上涨,粮油购销市场稳定;原粮市场有价无市,处等待观望态势。

  二、粮油购、销、存完成情况

  (一)国有粮食企业购、销、存情况

  收购:xx年1-3月份,全市国有粮食经营企业收购粮食994.2吨,较去年同期1730吨减少735.8吨,减幅42.53%。其中:994.2吨全部为企业购进。

  销售:第一季度,国有粮食企业销售粮食1955.4吨,较去年同期3653吨减少1697.6吨,减幅46.47%。其中:销售实际面粉925吨、实际大米633.9吨。

  库存:截止xx年3月底,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库存原粮39554.6吨,较去年同期35844吨增加3710.6吨,增幅10.35%。其中:库存实际小麦37927吨、实际面粉454.9吨、实际大米253.9吨、实际玉米68吨、其他粮655.8吨。

  从以上数据看,第一季度国有粮食企业购销经营呈现“两减一增”,即收购、销售量减少,库存增加。

  (二)非国有粮食企业(包括转化用粮企业)购、销、存情况

  收购:1-3月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包括转化用粮企业)收购粮食18127.4吨,较去年同期9221吨增加8906.4吨,增幅96.59%。其中:从生产者购进15359吨、从企业购进2768.4吨。

  销售:销售粮食29576.7吨,较去年同期36082吨减少6505.3吨,减幅18.03%。

  库存:截止xx年3月底,粮食库存51790.7吨,同比49080吨增加2710.7吨,增幅5.52%。

  (三)油脂购、销、存情况

  xx年第一季度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商品油脂收储企业收购实际油脂63.6吨,销售165吨,截止xx年3月底库存实际油脂5.9吨。

  xx年第一季度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商品油脂加工企业收购实际油脂190吨,销售224.9吨,截止xx年3月底库存实际油脂608.3吨。其中:实际菜籽油538.6吨、实际亚麻油69.7吨。

  三、一季度粮油流通情况分析

  从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和我们掌握的市场情况来看,我市粮食购销呈现“一增一减”的态势。即:全市非国有粮食企业(包括转化用粮企业)收购量大幅增加、国有粮食企业购销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一是前期粮油市场虽有“两节”消费为支撑,但并没有迎来预期的“旺季”。“两节”前后,原粮成交量萎缩,市场低迷,加之节后成品粮油市场需求减弱,致使国有粮食企业购销量逐渐下降。二是随着节后加工产品(啤酒大麦)价格的逐步回升,我市非国有粮食企业抢抓市场机遇,积极开展原料采购,收购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

  四、二季度粮食市场预测

  按惯例,每年“两节”过后粮油市场购销都会处于一个相对低迷的状态。后期粮油市场,从供给上看:一是随着春耕的临近和务工返城人员的增加,市场流通需求或会增加;二是储备粮油轮换出库将进一步增加市场活力;三是国家粮油拍卖销售将会不间断进行,粮油市场的供给整体将会维持充裕。从需求上看,随着节日气氛的消褪,粮食市场将逐

  步恢复购销,粮油加工转化企业也将会陆续开工生产,前期停滞的粮油购销将渐趋活跃。

  金昌市粮食局

  20xx年x月x日

  我市粮食流通统计工作在省粮食局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山西省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全面开展全市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积极组织社会粮油平衡调查,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粮食流通统计工作任务。现将我市全年粮食统计工作开展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粮食流通统计工作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适应购销市场化形势,从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认真履行职责,把粮食统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统计基础工作得到加强,统计服务水平得到提高,统计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市局荣获xx年度全省统计工作先进单位。

  1、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统计报表和统计调查工作任务。认真执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按时完成日常统计报表上报工作。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了“社会粮食、食油供需平衡调查”和国家粮食局安排布置的“粮食产销和成本利润调查”任务。

  2、市局对订单农业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在省粮食局的正确指导下,我局鼓励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粮食订单种植收购,把“订单收购”作为引导农民种植特色农产品、拓宽市场营销的桥梁

  和纽带,使农户与企业直接对接,规避风险,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xx年我们重点组织山西丰园食品有限公司等产业化企业实施粮食订单种植收购,订单种植的15.49万亩粮食,已完成11.5万亩的粮食收购任务,共支付售粮款6800余万元,为当地农民增收在500万元以上。。

  3、及时上报价格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的质量有所提高。依据实际情况,及时按月度、季度专题上报统计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全年上报统计分析12篇。省局确定的价格信息监测点,能够按时上报原粮和成品粮购销价格,并对价格变化做出客观实际的分析,为粮食宏观调控提供了依据。

  二、年度购销存数据分析

  1、粮食购销情况。

  (1)收购销售情况。xx年全市收购粮食17.02亿斤,完成年度目标的122.46%,同比减少0.92亿斤,减幅5.1%。销售粮食21.60亿斤,完成年度目标的145.92%,同比增加1.72亿斤,增幅8.66%。其中:国粮食企业收购2.83亿斤,同比减少1.86亿斤,减幅39.73%,销售4.27亿斤,同比减少3.15亿斤,减幅42.43%。非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3.3亿斤,同比增加3.83亿斤,增幅40.45%,销售17.33亿斤,同比增加4.87亿斤,减幅39.08%。

  (2)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市场份额下降。据统计,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销售量占国有、非国有、转化企业购销总量的比重从xx年

  的78.4%、93.9%下降到xx年的25.3%、30.3%;xx年为26.1%、37.3%;xx年下降为16.61、19.77%。

  主要原因:一是xx年以来,农发行信贷政策调整,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未取得收购贷款支持,虽然通过积极创新购销模式,多方筹集收购资金,通过开展职工集资、代收代储、与加工转化企业、农民经纪人联合经营等方式,积极收购农民手中余粮,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市场份额不大。二是xx年,玉米收购市场跌宕起伏,代购代销业务受到一定制约。

  xx年玉米价格表现:

  一季度呈上涨行情,农户捂粮情绪浓厚,供应偏紧需求强劲的情况下,玉米持续上涨,季度累计涨幅近8%。

  二季度呈小幅调整行情,玉米进口增加,回调基调主导市场。年后不断下跌的生猪价格,清淡的酒精和淀粉市场,市场利空信号渐浓,加之春耕开始,农户售粮意愿提升,玉米上市量增加,因此在一轮疯涨之后,玉米迎来阶段性回调,但因供应偏紧的基调不变,因此下调幅度有限,季度回落3%。

  三季度需求促进行情上涨,8月价格达到全年高点。6月末生猪价格在连续探底之后迎来拐点,出现小幅上涨,鸡蛋价格上涨迅速,“火箭蛋”和回暖的生猪行情带动了作为饲料原料的优质玉米价格,而深加工企业利润仍然低迷,酒精、淀粉等行业萎靡不振,因此品质较高的玉米价格上涨,品质一般的玉米价格以震荡为主。9月份南方

  新玉米上市,夏粮收获,上市压力增加,玉米下行压力增大,玉米价格呈回落态势。

  四季度新粮上市冲击,玉米价格持续走弱。台风布拉万8月28日登陆我国,席卷东部地区,东北部分玉米出现倒伏,淹水等现象。后期东北地区连续出现雨雪等极端天气,东北地区玉米上市一再延迟,加之天气情况不佳不利于玉米的晾晒,东北地区玉米水分和霉变较去年偏高,华北地区玉米品质较高,价格较低,逐步占领市场,因小麦价格持续走高,南方部分地区企业减少了小麦替代的比例,重新使用玉米,11月底玉米出现止跌企稳局面。12月生猪盈利情况持续好转,小麦价格涨势凶猛,拉动玉米止跌上涨,但因东北玉米供应压力较大,价格出现小幅上涨。

  2、产销衔接情况

  (1)指标完成情况。xx年全市产销衔接完成4.17亿斤,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9.11%,同比增加0.08亿斤,增幅2%。其中:国有粮食企业完成0.37亿斤,占8.9%,非国有粮食企业完成3.8亿斤,占91.1%。

  (2)非国有粮食企业仍然占据成品粮食市场主导地位。今年以来,随着成品粮食储备的增加和放心粮油工程的深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成品粮油市场占比有所回升,从xx年的不到1%,增加为xx年的8.9%。但非国有粮食企业仍然占据成品粮食市场主导地位,占比为91.1%。

  3、库存情况

  (1)国有粮食企业库存。xx年12月底国有粮食企业库存**亿斤,较年初**亿斤下降**亿斤,降幅**%。

  (2)非国有粮食企业库存。xx年12月底非国有粮食企业库存**亿斤,较年初**亿斤下降**亿斤,减幅**%。

  (3)转化用粮企业库存。xx年12月底转化用粮企业库存**亿斤,较年初**亿斤,下降**亿斤,减幅**%。

  从库存情况看,全市粮食商品库存量相对较小,且进一步下降。主要原因:一是国有粮食企业受到收购资金的制约,不能积极开展收购;二是今年以来玉米价格的跌宕起伏,市场前景不够明朗,粮食经营企业为降低运营成本和经营风险,采取快购快销的办法。

  三、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从统计面上看,个别县统计报表的范围不够全面。统计制度明确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粮食的收购、销售、储存、加工的粮食经营企业,以及养殖企业和以粮食为生产原料的饲料企业、工业企业(统称粮食经营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均属于统计的范围。从今年全市统计报表的报送情况看,一些县的非国有企业及转化用粮企业的统计报表数据较小,统计范围不全,有一部分企业未纳入统计报表单位。这些问题影响到我市粮食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是从统计时间上看,存在时效性差的问题。个别县不能主动按时上报统计数据,影响到统计数据的连续性和时效性。

  三是统计信息化程度落后。目前除市粮食局统计报表与省局实现联网外,大部分县及企业还没有完全摆脱手工统计的现状。粮食统

  计工作大量业务在基层,信息化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报送统计数据的质量和效率。

  四是个别县统计机构不落实,人员不到位,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粮食统计工作的开展。

  四、做好全社会粮食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粮食供求形势不断变化,面对粮食统计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统计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统计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以及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进一步做好粮食统计工作,为更好地实施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提供可靠依据。

  1、提高认识,加强对粮食统计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粮食统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业统计,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基础,在购销市场化形势下,对粮食统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提高对粮食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注重对统计制度的学习和研究,真正领会和理解统计制度的内涵,熟悉和掌握各种统计调查方法,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以赴做好粮食统计工作。

  2、大力加强各项统计基础工作建设。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是做好粮食统计的保证。一是要按照国务院国发[xx]16号文件,明确和规范承担统计工作的职能机构,配备与统计任务相适应的统计人员,落实统计经费,以保证粮食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进一步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粮食统计工作也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水平。要积极创

  造条件,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配备必要的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3、切实抓好非国有粮食企业统计工作。要高度重视非国有粮食企业统计工作,扩大非国有粮食企业统计范围,规范非国有粮食统计业务程序,提高非国有粮食企业统计数据质量。

  4、加强统计分析和调查研究工作。要密切关注粮食流通形势的变化,及时准确监测粮食收购、销售、库存和市场粮价变动情况。要充分利用占有大量统计数据资料的优势,对粮食流通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和新的情况,认真进行分析,要定期写出有份量的统计分析报告,为各级领导做好粮食宏观调控工作提供依据。

  看了粮食流通统计分析调查报告的人还看了:

  1.粮食流通统计分析调查报告

  2.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调查报告

  3.长顺县农村经济统计分析报告

  4.教育经费统计分析报告

  5.公司年度培训数据统计分析报告

推荐访问:粮食流通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 粮食流通 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