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文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融媒体意识形态研判报告(7篇)

发布时间:2023-07-27 19:11: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融媒体意识形态研判报告

  

  融媒前沿市县融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舆论引导作用□彭江燕【摘要】意识形态领域的体现和影响,基于同一范围内或者更小的范围内,同一阶级、团体或者组织,会更倾向于对自身利益、对问题的看法以及对舆论的理解的统一性,即这一群体思想整体趋于一致、价值观趋同。而市县地区融媒体有着更具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关键词】市县融媒体意识形态领域舆论引导玛纳斯融媒体中心一、市县融媒体特征和表现融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在媒体表现形式和信息传播方式方面与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传统媒体主要是广播、电视和报纸等,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文化、信息及重要的新闻动态。当前社会,传统媒体表现形式及作用效果有限,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发展催生了更多的媒体表现形式,如借助网络进行信息传播和动态传递,融媒体融合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及大数据等,所以在传播速度、范围和影响力方面都强于传统媒体。市县地区的融媒体建设,在信息的获取、传播及加工呈现等方面提升了基础能力,融媒体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并且人人都可能作为融媒体的一员进行信息的创作和传播,市县地区的融媒体表现更是如此。但市县地区的融媒体传播范围主要针对本地区,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及传播重点也是指向本地区的群众,因此市县地区的融媒体影响范围较小,但更集中,所以需要借助融媒体本身的特点和表现,扩大在市县地区内部的应用,发挥媒体本身的正面影响作用。给整个社会带来损失。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能从意识形态领域引领社会整体意识、思想和价值观,使人们更加倾向于追求正确行为、抵制恶劣行径,同时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水平也获得了提升。三、市县融媒体如何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的是在意识、思想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认同,本质上属于上层建筑。从意识形态的形成及表现来看,意识形态领域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地区内部意识形态领域即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和思想追求、价值观认同等。舆论引导实质上属于对思想的引导和带动,并传播着价值观。从基础建设角度来看,舆论导向被赋予更加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够正确引导群众思想,有助于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所以社会整体范围内的舆论引导至关重要,市县地区的舆论正确导向更加重要,也可以理解为是党的基层建设的关键要素所在。市县融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实施:1.市县融媒体的积极参与市县地区的融媒体尽管辐射范围相对较小,但却是当地群众获取信息和新闻的主要途径,主要受众是当地群众。为此市县地区融媒体需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关注传播价值更高的新闻、信息及文化,从而能够正确引导和教育当地群众,在意识形态领域形成地区内的统一性。这会使得市县地区社会秩序更加和谐,也更能够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等。比如,玛纳斯县融媒体中心于2019年6月30日成立,结合玛纳斯本土特色,先后推出了《新疆有个玛纳斯》系列宣传篇章,如《城市风光篇》《经济发展篇》《西海公园篇》《凤鸣湖篇》《人文风光篇》《国家湿地公园篇》,用当地受众熟悉的人、事、物弘二、意识形态领域舆论引导的作用和影响1.能够正确引导社会思想,传播正确价值观先进思想和正确价值观一直不断作用于社会发展,并且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传播以及作用体现,更是离不开引导和带动。低俗文化、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定的犯罪行为等,都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以思想、价值观和认知方面的认同趋同为方向,以先进思想为基准,做好对社会群众的引导,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这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理念。2.规范群众行为,保障社会稳定思想决定行为,行为造成影响。好的行为、文明的举止带来的是安定的社会;不好的行为、恶劣的行径会922021.01融媒前沿浅谈新媒体新闻的写作与编辑□庄云凯【摘要】不过十几年光景,网络发展得风生水起,新生的传播媒体拥有惊人的繁殖力与生命力。在这种背景下,便水到渠成地产生了“第五媒体”新闻——新媒体新闻。它强烈的感染力、不容忽视的可读性,让其拥有更为广泛和普遍的受众,成为传统大众传播媒介所不能比肩的传播方式,写作编辑方式与技巧进而也发生了改变,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关键词】标题点睛迎合受众立体传播如今,随手打开“今日头条”“网易”“抖音”“微视”等手机APP和客户端,各种新闻就映入眼帘,新闻稿件网络化,已经摆脱了传统媒介的束缚,跃然于手机屏幕之上,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新宠。新媒体新闻其本质上还是新闻,是新闻借助微信、微博和贴吧等新兴的媒体平台进行高效传播。笔者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稿件需要重视标题、导语以及主体内容的写作,同时要不断提高新闻自身的视觉化,从而使新闻更迎合受众口味。扬真善美,引起关注,增强影响力。2.当地政府部门提高思想重视程度市县地区融媒体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关注、重视以及资金的投入,多宣传群众的先进作为,正确引导当地群众的思想和意识,使借助融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的舆论引导能够发挥作用和影响。2020年,玛纳斯县融媒体中心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与福建莆田援疆媒体一起挖掘素材,紧紧围绕“美食、美景、美人”推出三部系列微纪录片,《绥来味道》《玛纳斯人》《玛纳斯好地方》节目展示玛纳斯美食、玛纳斯人、玛纳斯人文风光,更好地宣传和谐美丽的大美新疆玛纳斯。3.打造市县规范化的融媒体环境保障市县融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离不开建设更加规范化的融媒体环境。融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途径。但融媒体环境复杂,人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所以打造规范化的融媒体环境至关重要。既能为群众提供新闻价值更高的融媒体平台,也能够正确引导群众的思想追求。玛纳斯融媒体中心按照“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总要求,对“策采编审发评”新闻生产关键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在向基层各族干部群众提一、成功的开始源于醒目的标题网络时代,读者注意力转变得非常快,受众在海量的新闻里寻找素材犹如走马观花,一个15秒的抖音视频往往是受众能承受的最大时间范围,这些都和目前受众的阅读习惯和生活习惯相辅相成。新媒体新闻稿件一般短小精悍,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受众的阅读感。如何在快节奏下为受众按下“暂停键”呢?答案无疑是一个更加直白和夺目的标题。供新闻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开展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社交传播、教育培训等综合服务。如玛纳斯融媒体中心结合乡村开展的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打造《融媒监督》《融媒监督回头看》等品牌栏目,曝光个别村存在的卫生死角清理不彻底等问题,得到老百姓的好评。四、总结目前来看,市县融媒体的建设有一定的规模,切实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更加可靠的文化、新闻传播途径,但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的舆论引导,绝不仅仅是一个阶段的工作,而是跟随社会发展而进行的不间断的工作,所以更需要市县地区做好基础建设。■(作者单位:昌吉广播电视台)【参考文献】[1]贾潍璐.融媒体时代地方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路径探究[J].新闻传播,2020(04):50-51.[2]王浩云,施东颖.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地方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路径探究——以兰州广播电视台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01):99-104.[3]高春艳.用户思维视域下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探讨[J].西部学刊,2019(02):89-92.2021.0193

篇二:融媒体意识形态研判报告

  

  融媒体新闻视域下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机制研究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和碎片化已经成为趋势,各种意识形态观点也愈发积极地在社会舆论中角逐和竞争。本文试图探讨在融媒体新闻视域下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机制研究,旨在揭示传统新闻媒介和现代融媒体之间在意识形态认同机制上的相似与差异。

  在传统新闻媒介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机制主要通过宣传、引导和造势等方式实现。一方面,新闻媒体身负着公众的信任和期望,因此往往依照国家政策和领导意图来传递信息,扶持和弘扬政府所倡导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新闻媒体也常常利用影响力和话语权来批判、抨击和拒绝异己意识形态,加剧其边缘化和困境化。总的来说,传统新闻媒介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机制上主要注重主流话语媒介化的传播,通过话语权的运用使其在舆论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融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机制不仅保持了传统媒介的传播特点,还新增了许多新形态的认同机制。首先,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平台为不同意识形态群体提供了更大的话语和发声空间。不同意识形态的观点可以在其所在的社交平台上自由发表和交流,形成自媒体平台的话语效应,从而更进一步的扩大了不同意识形态间的差异和对立。其次,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媒体关注社会多元性和价值多元化的趋势,不同于传统新闻媒介被政府利用来传递单一思想观念,融合了线上和线下的融媒体媒介在新闻报道、评论和访谈等环节中,不同观点可以有机地融合,形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平衡思想观念。最后,在信息技术的大力推动下,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媒介可以大量采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方法,将大数据和资讯分析与新闻报道同步,实时把握社会需求和舆论趋势,在为读者提供基层社群参与和反馈、互动讨论等功能的同时,有效地拉近新闻媒介与读者的距离,进而实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机制。

  总结起来,在融媒体时代下,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机制已经不止是依靠传统新闻媒介的话语权和发言权来实现,还涉及到许多新兴的认同机制。这些新认同机制具有高效性、低成本性、广泛性和智能化的特点,能够更好的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传播。传统新闻媒介可以借鉴融媒体时代下的新认同机制,使传统话语权和话语空间更立体、更广泛,为主流意识形态繁荣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篇三:融媒体意识形态研判报告

  

  第33卷第1期 2020年3月JournalofZhangjiakou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Vol.33 No.1

  March,2020

  融媒体背景下农村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宗鹏飞(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摘要:融媒体维护农村意识形态安全是基于农民用网情况、网民安全漏洞、互联网下乡等现实基础;融媒体维护农村意识形态安全也面临着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宣传人才与创新不足等困难;党和国家理应加强资金与技术投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教育发展和媒体自身的发展。关键词:县级融媒体;农村;农民;意识形态安全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56(2020)01-0005-03  2019年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要做大做强舆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把握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需要利用先进技术,发挥媒体融合的积极作用。随着互联网覆盖率的扩大,农村网民数量的增多,农村意识形态领域也将成为多种思想抢占的地盘。为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必须保障农村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发挥县级融媒体的先天优势,而发挥县级融媒体的优势必须弄清楚融媒体下乡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原因,并从长远角度构建对策。一、融媒体维护农村意识形态安全的空间维度(一)融媒体维护农村意识形态安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农村网民数量逐步增大,农村意识形态安全需关注。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保持平稳增长,农村网民达2.22亿,占比为26.7%,比2017年增长1291万人;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占比较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网民将会持续增多,并成为未来社会网民规模增量的主要来源。互联网给农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农民带来不少问题,调查数据也显示农民主要因不懂网络技术和文化程度而上网受限;在网络安全方面,较为突出的是网络诈骗和个人信息泄露。(二)发达地区县级融媒体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树立典范推动县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思想宣传“最后一公里”。根据中宣部要求,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建立县级收稿日期:2020-02-10修回日期:2020-02-12作者简介:宗鹏飞(1992-)男,河北张家口人,汉族,法学硕士,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安全。·5·原因(一)经济发展滞后,融媒体建设及其普及工作受阻由于国家资源、农村人力物力较为有限,国家投资经济018年以来,国家东部县级地区纷纷起着带头融媒体。自2作用,建立起县级融媒体,并作出多种探索工作,有力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浙江萧山日报社作为全国县级报的龙头老大,其经济规模甚至超过一般地市级党报,萧山日报同时开展旅游、网络媒体、会展、培训等业务,萧山日报社已经为300个村打造特色应用型网站,帮助建设农村书屋,并帮助策划节庆活动。这里可以看出,县级融媒体不仅仅是宣传信息、报道新闻,更为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做出贡献。融合宣传与政务,融媒体推进民生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提出县级融媒体可以实现党务服务、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的功能及相关规范,这说明县级融媒体的使命是服务于基层党和政府的政务工作。当前县级融媒体在帮助基层政府把握农村意识形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民生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从把握意识形态角度看,当前县级融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县级融媒体正以不同的方式,沟通政府、企业与百姓,发挥舆论引导与传播功能。总之,现有的发达地区的县级融媒体建设给全国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融媒体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服务、意识形态和民生服务方面发挥了较大的推进作用,其他县级融媒体的建设也可以之为建设目标。二、融媒体背景下农村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其

篇四:融媒体意识形态研判报告

  

  融媒体新闻视域下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机制研究

  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的形式和方式也在快速转变。传统媒体的单一性和线性性已经被打破,融媒体平台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和载体融合在一起,以更为全面和生动的方式,向受众传递信息。而在这个新的媒介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机制也随之产生了变化。

  主流意识形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统治阶级通过掌握权力机构、意识形态机构等手段,将自己的意识形态推向社会各个领域,成为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文化习俗等的主导力量。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和传播对社会秩序和思想观念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融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机制也在重构和更新。

  首先,融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多元性和交互性,增强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量和议程设置能力。与传统媒体以信息传递为主不同,融媒体在新闻报道中不仅可以对事件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描述,还可以基于互联网技术,与受众实现更加交互式的沟通。通过新闻评论、点赞、分享等互动功能,受众可以对新闻内容进行实时评价和反馈,从而形成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社会共识。这种多元性和交互性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更为深入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其次,融媒体的参与性和平台化,加速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形成和强化。在过去,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主要靠传统媒体的宣传和教育机构的灌输,而在融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成者和传播者。融媒体平台提供了多种话语权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意见可以得到充分的讨论和比较,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话语权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塑造。在社交媒体平台,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公共人物、意见领袖、网红等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话语权和社交影响力,将自己的认同态度传递给更广泛的群体,塑造和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稳定性。

  再次,融媒体强调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吸引力和话题引导能力,从而加强社会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融媒体时代,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接受,情感因素已经变得至关重要。融媒体平台充分发挥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优势,通过个人化推荐、时间轴等算法,将受众的兴趣爱好、情感需求与主流意识形态有机结合,引导他们产生情感共鸣、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情感吸引力和话题引导能力,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成为更加深入和稳定的过程。

  综上所述,融媒体新闻视域下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机制在多元性和交互性、参与性和平台化、情感吸引力和话题引导能力等方面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强化,我们需要更为灵活和开放的思维模式,在融媒体环境下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引导社会群体形成协同认同,共同稳定社会秩序和发展进程。

篇五:融媒体意识形态研判报告

  

  融媒体视阈下“传播的AIE”进行主流意识形态

  传播的逻辑过程及创新发展路径探赜陈康怡摘

  要

  路易·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研究笔记)当中提出了一个极为令人瞩目的重要理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当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传播的AIE”,其本身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互联网融媒体时代,在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视阈下探赜“传播的AIE”及其传播的逻辑过程及创新发展路径,对抵制意识形态渗透、推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有着全新的启发。关键词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逻辑过程;主流意识形态;新闻传播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21)276-0122-031“传播的AIE”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过程1.1意识形态之物质化的存在——逻辑起点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当中也提出“意识形态具有一种物质的存在”,一种意识形态总是存在于一种机器当中,存在于这种机器的某种实践或多种实践当中,这种存在就是物质的存在。将“意识形态”这种精神、思维上的抽象的存在物化为实体的存在是“传播的AIE”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起点。阿尔都塞明确地指出:“如果我们想要进一步分析意识形态本质的话,‘观念’

  或其它‘表象’不是精神的而是物质的存在这一前提命题是十分必某个个要的。”[1]35阿尔都塞举了宗教信仰的例子,体若是信仰上帝,他则会去教堂参加弥撒仪式、跪拜、祈祷、忏悔、苦行等;某个个体若是信仰公正,那他则会恪守法律条文,并尽力去维护这些法律的尊严以保障其公正地实施。由此推之,“传播的AIE”在进行统治阶级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之时,首先将意识形态这种精神、思维上的抽象的存在物化为实体的存在,即“文字”“语音”“图片”“影像”等可直观感受的物质实体的存在即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所言的: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和正确反映的客观实在;更具体地理解这种“实体”概念,即西方哲学意义上的“substance”,其旧译“实体”,新译“无形有质体”,表示没有形状,却真实存在的东西。这几类形式的物质实体的作者简介:陈康怡,本科在读,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科技传播》2021·2(上)122存在是同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既不谓述一个主体,也不出现在主体之中”的“实体”范畴相区别的。在这些经过“传播的AIE”精心编辑整合的“文字”“语音”“图片”“影像”中,承载着统治阶级主流意识形态,通过高度发达的大众传播,辅之于密切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抵达国家内部的各个角落。当然不只限于国内,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器统治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甚至会通过发达的融媒体系统超越国界线到达国际社会,这就是一种文化输出,当然,在充满涌动的世界,文化输出的极端形式“文化霸权”主义也如鬼魅一般游荡在国际社会之中。总而言之,意识形态物质化的可能性,即将意识形态这种精神、思维上的抽象的存在物化为实体的存在是“传播的AIE”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起点与逻辑可能性,否则,“传播”一词也无从谈起。1.2“媒介即隐喻”——逻辑中介“媒介即隐喻”是美国著名媒介环境学家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基本理论命题,其继承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思想,并批判继承提出了“隐喻说”。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当中也提出“意识形态具有一种物质的存在”,一种意识形态总是存在于一种机器当中,存在于这种机器的某种实践或多种实践当中,这种存在就是物质的存在。“媒介及隐喻”这一理论命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传播的AIE”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中介。

  在《隐喻视野中的诗性传统》一书中,季广茂先生对“隐喻”将定义为“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2]这个定义首先在范围上肯定了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语言现象,然后又进而指出隐喻所暗示的心理现象是具有更深刻的意义的。从更深入的层面而言,文化现象是心理现象最本质的来源,换而言之,即是心理是文化的体现。“我们认识到的自然、智力、人类动机或思想,并不是它们的本来面目,而是它们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的内容。”[3]很显然,媒介的“隐喻”具有一种“强大的暗示力”,“媒介凭借其隐喻功能,即主观诠释世界、加工世界,主观判定事物的真伪、善恶、美丑,是使信息获得主观意义并变形;凭借人脑的联想、想象、接受暗示等功能,将本不属于事物的特性散播出来,进而笼罩了事物(信息)本身。”[4]而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部分的“传播的AIE”用媒介的不同表现形式——即图书出版、广播电台、电视电影到现在融合多种媒介为一体的融媒体等,对被统治阶级所认可的带有意识形态意蕴的文化进行形式上的“软化”与“修饰”。将统治阶级意识形态“隐喻”“内化”到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以民生问题为核心的公共新闻当中;同时在新闻生产的场域当中,调和作为统治阶级主流意识形态新闻传播生产者的“传播的AIE”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系,灵活博弈,以期达到最大程度以“隐喻”深入被统治阶级心理的目的。1.3“把个休询唤为主体”——逻辑终点阿尔都塞在谈到“意识形态把个休询唤为主体”这个论题时指出,“这意味着排除具体的主体就没有意识形态,而且这个针对意识形态的预定论正是因有特定主体——意指主体的类型及其功能作用——才得以成立。”[

  1]37这里表明的是“意识形态”与“主体”之间的一个双向相互作用的关系,其明确点出了意识形态是完全依靠于“具体的主体”而存在的,同时意识形态是划分这些不同“主体”类型的批判依据。至于“询唤”这个词,阿尔都塞是这样解释的:

  “社会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之上的。政治系统影响着政权的稳定性,经济系统的运行决定着经济是否能健康良性发展,而文化传播系统更是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思想、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而参与系统活动的个体或群体是伴随着丰富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主体。这个特点决定了社会信息系统比一般物理或生物信息系统更复杂,更多变,更具有不确定性,也更容易产生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阿尔都塞对“询唤”一词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很直观地揭示了这一逻辑终点的落脚点,“我认为意识形态是以一种在个体中‘招募’主体(它招募所有个体)或把个体‘改造成’主体(它改造所有个体)的方式并运用非常准确的操作‘产生效果’或‘发挥功能作用’的。这种操作我称之为询唤或招唤”[1]38。“传播的AIE”存在的目的就是破除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将被统治者这些个体“询唤”为或者更具体更现实地说,是“改造成”统治阶级意识形态这一思想的“主体”,使其臣服于统治阶级之统治。最终达到了与传播尽头的“信宿”的贴合,这就是“传播的AIE”进行统治阶级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终点。2融媒体视阈下主流意识形态路径探赜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融媒体”这种融广播、电视、报纸、移动终端等多种媒介形式于一体的新型媒介迅猛兴起,其将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在新时代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进程中功不可没。但是在资源通融、内容兼容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信源良莠不齐、传播渠道多元多样以致难以控制、受众人群转变等多重转变。针对“传播的AIE”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过程,探赜,拓宽、开发新型传播渠道,是新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2.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新闻传媒观,科学发挥新闻传媒的指导性既然意识形态之物质化的存在作为“传播的AIE”进行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起点,坚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是从根本源头保障主流意识形态顺利传播的措施。但是类似于新闻起源的“好奇说”等唯心主义新闻观的兴起,认为作为人的心理天性的好奇心是新闻的起源,即新闻起源的“天性论”;新闻根源的“本能论”即是说,人的本能才是新闻之根源性所在,是如同动物一样的本能的表现。作为以往关于新闻起源之问题影响最大也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新闻起源的“天性论”和“本能论”也是唯心主义新闻起源观的理论支柱。陆定一先生在1943年9月1日在《解放日报》123《科技传播》“招募”为、“融媒体”时代下的主流意识形态新型传播途径

  上发表的社论《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当中指出,新闻的本源是物质性的东西,是事实;新闻就是新进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只有把尊重事实和革命立场结合起来,才能得到真实的新闻。不管是在纸媒为主流的时代,抑或是当今这个融媒体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坚持新闻传媒真实性、客观性、指导性始终是第一性的。夸大虚假的新传作品或许能在短时间内夺人眼目、哗众取宠,但长期以来定将失去群众的信任。宣传者的信任度与宣传效益成正比,决定宣传成败的重要因素即是宣传者的自身形象,在有些情况下甚至是决定性因素。“传播的AIE”作为宣传者,作为一切宣传的信源,只有坚持从事实出发,坚持客观性原则、运用客观报道方法,才能最优化地树立其自身在受众心中的形象,也即最大程度地提高其自身在受众心目中的信任度。高信任度才能更大程度地激起受众长期的接收欲,从而真正从本源上达到意识形态传播的目的。2.2丰富传播形式,增强宣传效果针对“传播的AIE”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中介——“媒介即隐喻”则启示我们扩宽传播的媒介形式方式,优化传播途径,丰富传播内容。以激活受众主动性,增强宣传效果。开发有别于传统新闻的,富有高等形式的新内容,扩大时间和空间跨度,拓宽事件分析广度,以挖掘新闻深度含义,揭示事件发展规律。同时,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5],加强建设以数据为核心的新闻传播形式、系统,打破以文字为中心的单一叙事形式,组建专门的数据新闻团队进行生产,将具有新闻价值的数据信息通过计算机作抓取、挖掘、统计、分析等处理后,用形象、互动的可视化方式呈现给受众,开发并优化交互新闻、沉浸式新闻、可视化新闻等形式,以提高受众理解消化新闻事实的效率。2.3以民本思想为基点,坚持群众观点作为“传播的AIE”的逻辑终点、主流意识形态的目标人群——人民大众,其重要性不可忽视。“传播的AIE”在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之时,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是其根本和核心,民本思想是传播永不可弃之之基点。以平民视角并融合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遴选是新闻媒介进行新闻选择时必不可缺的步骤,择定其中能够和值得传播的事实。形成与读者的双向互动是新闻传2021·2(上)124播的新型时代目标,做群众的“有效倾听者和反馈者”,关注群众个人情感、个人需求,而单向式的陈旧传播方式亟待破除;根据时代变化,关注当下受众之不同的心理需求,丰富传播内容,以期走进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使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更为深刻、客观地理解与把握,使主流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内化于群众之心,外化于群众之行,使群众逐步摆脱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教条式、僵化式的盲目排斥,是上述措施的根本目的。3结语在全球化进程加快、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现象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现在正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从路易·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入手,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众传媒的学科交叉点,探究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典型代表之一的“传媒的AIE”的传播过程,具有极强的学科融合性、先进性与前瞻性。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追根究底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过程,作为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其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并且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将主流意识形态转化为文字、音像等物质化状态是传播过程的逻辑起点,“媒介及隐喻”这一理论命题是传播的逻辑中介,“把个人询唤为主体”是传播的逻辑终点。在融媒体传播视阈下,深入挖掘这三个过程,注重中国现实状况下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寻找、发现、研究、总结问题,有针对性地寻找优化方案,对抵制意识形态渗透、推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有着全新的启发。参考文献[1]路易·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研究笔记)[J].李迅,译.当代电影,1987(4):35,37,38.[2]郡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毛峰.娱乐至死的物种:波兹曼的媒介哲学[J].现代传播,2005(2):14-18.[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科技传播》

篇六:融媒体意识形态研判报告

  

  探索融媒体视域下西藏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以西藏大学为例何佳玲西藏大学党委宣传部摘要:媒体融合视野中的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道阻且跻,而对西藏高校来说,媒体融合建设步伐是趋势所向,但所面临的挑战则更为艰巨。本文指出西藏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所面临的新挑战,并着重从传播格局建设、信息安全建设、内容建设三个角度,以西藏大学为例探讨在媒介技术变革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应对之策。关键词:融媒体;西藏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挑战;建设融媒体时代,有效增力西藏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亟待高校教育工作者着力攻坚的系统工程、长期工程。[1]新媒介的产生衍生了新的传播生态,我们不能忽视西藏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形成的新态势。在新的媒介环境下,西藏高校如何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主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将融媒体生态环境变量有效转化为立德树人、“四讲四爱”的强大增量,需要我们积极正确应对。一、融媒体视域下西藏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传统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受到信息时代的冲击,西藏高校信息传播态势和舆论环境面临着传播结构、传播机制和传播技术上的颠覆,这对西藏高校意识形态宣传工作提出新的挑战。(一)融媒体传播格局建设的挑战目前西藏高校在融媒体建设格局上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宣传模式上,许多高校纵使更新了数字化宣传平台,但尚未完全发挥效用。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融媒体时代,西藏高校用于宣传工作的新媒介如雨后春笋,但缺乏统筹运营与人才储备。例如在西藏大学宣传部备案的微信公众号,从官方媒体到学院、教工单位再到校园组多达上百个,学校抖音账号数量也急剧上升,以学校IP注册的校园网红抖音号也无疑增加了传播平台的统筹和监管的难度,各个学院、部门交叠发布同质化信息,不仅存在信息繁杂和资源浪费的弊端,同时削弱了学校校内外宣传的影响力,这不但降低了信息的“音量”,也让所有的信息的生命周期变短,从而直接稀释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成效。(二)议程设置能力和监管能力的挑战当下的网络已经成为西方反华势力和藏独分裂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渠道,成为西化、分化中国的新手段、新阵地,高校宣传工作的主体与客体传播关系由导向性的线性传播转变为交互性的网状传播,网络监管的无序失衡与大学生群体的知行矛盾凸显,必然会对西藏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与管理能力提出挑战。互联网宏大的数据体量和快速的技术迭代,媒体传播流动、微小、即时和扁平化的新兴特征,让学校新闻、教育、意识形态、消费、社交等糅杂喷发,海量和裂变式地面对学生群体进行传播。大学生的情绪和观点极易被不良企图及错误思想煽动和诱导,网络暴力,虚假信息等网络失范现象也为网络生态带来了污染,人们对负面舆论的偏好效应在新媒体环境下呈几何级数的扩大,权威信息和主流声音的公信力式微,增大了议程设置难度。再者网络是强化个人主义,弱化集体学为例”(项目号:SZJY20-16)阶段性成果。※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西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融媒体视域下西藏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以西藏大12

篇七:融媒体意识形态研判报告

  

  作者:黄高峰[1]作者机构:[1]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学工处,江苏南京210000出版物刊名:新媒体研究

  页码:83-84页

  年卷期:2018年

  第23期

  主题词:融媒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步,大众传媒已经进入了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融媒体环境下,及时转变宣教方式,能够提升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推荐访问:融媒体意识形态研判报告 研判 意识形态 报告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