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文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方案7篇

发布时间:2023-07-17 17:33: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方案

  

  乡镇“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乡镇“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乡镇“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我镇“一村一品”发展,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我镇“东禽西菜、中部粮食”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信息服务为支撑,以提高我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主线,培育特色产业,坚持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优化发展环境稳步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北杜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适应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

  (二)坚持科技创新原则,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普及适用技术,打造名牌产品。

  (三)坚持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发挥镇域资源优势,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推进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发展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

  (四)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尊重农民意愿,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抓好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农村商品经济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业者,农业科技人员组成的专业化队伍建设。

  三、目标任务

  依据目前我镇农业产业基础,经过调查摸底,XXXX年镇党委、镇政府决定率先从岱冲、官山、宋马、团山、继光村等5个产业基础条件较好的示范村抓起,着重从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

  品结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拓市场和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示范,辐射带动全镇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一)抓建的5个示范村

  岱冲、官山、宋马、团山、继光

  (二)抓建6个推进村

  官桥、向东、黄华、祖农、龙桥、陆岗

  (三)抓建示范村,推进村的主导产业

  1、岱冲村主导产业是茶叶、水产养殖。

  2、官山村主导产业苗茶叶。

  3、宋马村主导产业是蛋鸭、茶叶。

  4、团山村主导产业是蛋鸭养殖。

  5、继光村主导产业化粮食及加工。

  (四)示范村推进村的建设目标:

  1、示范村利用两年时间达到两个75%,即主导产业覆盖农户数达到总户数的75%,主导产业人均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

  2、示范村推进村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十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主导产业收入提高10%。

  3、推进村利用两年时间达到两个60%,即主导产业覆盖农户数达到总户数的60%,主导产业人均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

  四、帮扶政策

  (一)对镇上确定的示范村、推进村由包片领导和驻村指导员驻村帮助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并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对镇上确定的示范村,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区级“一村一品”发展示范村,争取省、市专项投资,对取得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年终由区、镇两级给予村干部及包抓干部以奖励。

  (二)从2017年起,镇上将设立“一村一品”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围绕主导产业,按工作进度适时进行政策扶持。

  种植业:以优质粮,茶叶、设施蔬菜和杂粮作物为重点,从名优新特品种的引进,重大技术的示范推广,示范园建设,无公害农产品

  基地申报,产品认定,人才培训和信息服务等环节进行指导、扶持。

  养殖业:以规模经营扩张和质量安全为重点,突出蛋养,从品种改良、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疫病防控,粪便无害化处理,饲草种植,饲料加工,无公害基地申报,人才培训和信息服务等环节进行指导,扶持。

  非农产业:以农村服务、商贸流通为重点,从新产品开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劳动力资源转化组合,人才培训和市场供求信息服务等环节进行指导、扶持。

  (三)镇上将整合各类涉农建设资金,重点帮助示范村解决在通村道路、人畜饮水、沼气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农业建设项目、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将优先向示范村安排。

  五、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为“一村一品”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为了确保“一村一品”顺利实施,镇政府成立发展“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同志担任,政府相关部门及各村书记、村委会主任为成员。各村也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将此项具体工作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行动,以对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来认识,真正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确保“一村一品”发展扎实推进。

  2、广泛宣传,营造“一村一品”发展的.舆论氛围,各村要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标语、召开群众会等形式,切实加大对“一村一品”的宣传力度,为“一村一品”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发广大农民学先进,学典型的热情,增强广大农民的自主创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一村一品”工作的深入开展。

  3、强化督查,确保“一村一品”发展取得实效。党政办、农业服务中心要加大督查力度,定期不定期深入各村检查“一村一品”进展情况,今年底,镇上对各村建设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工作力度大,成效显著的村,将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拖沓,进度缓慢的村,将在全镇内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乡镇“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峡口镇目前来料加工发展现状经初步调查为:一级、二级加工经纪人57名,其中一级经纪人39人,二级经纪人13人,新增经纪人4人;年发放来料加工费达到5000万元,加工费超200万的经纪人有6人,参与加工人数7000人;加工产品包括服装、饰品、手套、羽毛球、竹制品等十多种类型;合新、王村、柴村、同桥、广渡、定村等村发展规模较好,峡新村后势强劲;镇组建有一支峡口镇来料加工经纪人协会,会员达39人。根据现有状况,现拟定峡口镇“一村一品”来料加工2012年-XXXX年发展实施方案。

  一、发展规划

  通过宣传引导、政策鼓励、技术支持等途径,力争到XXXX年底止,全镇发放来料加工费达到9000万元,来料加工经纪人队伍壮大到100人(含一级、二级经纪人)。通过对“来料加工优秀经纪人”、“来料加工领头人”和“来料加工专业村”等的评选,培养出一批加工规模大、货源稳定、发放面广、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的来料加工经纪人,建设有一批通过发展来料加工促进本村富余劳动力和闲散人员就业的经纪人多、从业人员多的专业村。

  二、工作措施

  (一)摸清底子,掌握基本情况。

  对全镇所有来料加工经纪人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发放加工费数额将经纪人分为A、B、C、D等类别,具体划分为:A类经纪人—年发放加工费50万元以下;B类经纪人—年发放加工费50万元至100万元;C类经纪人—年发放加工费100万元至200万元;D类经纪人—年发放加工费200万元以上。加工费发放数额的认定为:一级经纪人以发货方提供的加工费发放清单为准,二级经纪人以一级经纪人发放工资单、并提供村委会出具证明为准。镇党委政府将针对不同类别的经纪人采取不同的鼓励扶持措施。

  (二)分类指导,积极壮大规模。

  要充分运用报纸、宣传单、户外电子屏、广播等方式,深入宣传市、镇、村三级对来料加工的扶持政策,充分调动我镇来料加工协会的作用,以“三活动一制度”的开展为深入推进特色加工专业村创建

  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到创业就业队伍。

  1、开展来料来样加工大比武活动。组织全镇各来料加工者开展来料加工技能大比武、创意作品展、技能培训、加工点观摩等活动,激发全民参与来料加工业的热情。

  2、开展来料加工培训活动。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通过集中授课、加工基地实习、外出学习、入户指导等形式,开展来料加工实用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培训班、赴义乌考察、举行座谈会等形式,对经纪人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经纪人的执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300人次。

  3、开展来料加工典型评选活动。每年10月份针对上一年度的来料加工情况进行调查汇总,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定期对经纪人的加工费发放量进行公示,评选出一批发展速度快、整体规模大、新进力量足的“来料加工优秀经纪人”、和组织发动有力的“来料加工专业村”。到XXXX年底评选出一批规模大、影响力深的“来料加工领头人”。

  4、制定出台来料加工奖励扶持制度。要挖掘来料加工潜在资源,调动民众参与来料加工的积极性,培育新增来料加工经纪人。对新增经纪人和评选出的三类先进给予相应的奖励政策。

  5、发挥协会组织力量。来料加工协会要积极关注市场走向、货源变动、扶持政策等,为遇到困难的会员提供帮助,为有意向加入来料加工队伍的潜在经纪人提供咨询服务,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充分调动会员积极性。

  三、扶持政策

  来料加工的扶持政策根据行业特色,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通过评比先进,将资金补助给经纪人和集体组织。

  1、评比项目

  来料加工优秀经纪人、来料加工领头人、来料加工专业村和其他奖励。

  2、申报时间

  来料加工经纪人申报要求:每月的25日为申报时间(节假日除外),一级经纪人凭发货方提供的加工费发放单、汇款证明等材料为准,二级经纪人以一级经纪人发放工资单、并提供村委会出具证明为准。申报来料加工专业村须填报相关申报表交镇妇联。

  3、评比条件

  (1)来料加工优秀经纪人评选要求:A、B类经纪人,年发放加工费与前一年相比增加幅度达到40%;C、D类经纪人,年发放加工费与前一年相比增加幅度达到20%;当年发展二级经纪人数量达到5个,每年评选一次,评选名额5名。

  (2)来料加工领头人评选要求:到XXXX年止,达到D类经纪人标准或三年来的加工费发放数额增幅超过100%,并要求其下发展的二级经纪人数量超过8个;无来料加工经济纠纷,无不良诚信记录;在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较好地带动周围群众参与来料加工的经纪人,评选名额5名。

  (3)来料加工专业村评选要求:组织发动有力,有具体发展来料加工措施,对本村来料加工有奖励扶持政策;村内常年在家人员中有60%以上从事来料加工且发放给从业人员的年来料加工费人均4000元以上的村;C、D类经纪人数量超过5个或新增经纪人数量超过5个;无来料加工经济纠纷,无虚假信息宣传,村内来料加工经纪人和加工人员无不良诚信记录;全年开展来料来样加工经纪人培训、学习活动不少于两次。

  (4)、其他奖励:对于当年新增经纪人,其规模达到B类经纪人标准的(包含B类)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本镇来料来样加工协会,每年根据工作开展是否有力、活动组织是否到位等情况,给予奖励。

  3、奖励额度

  (1)来料加工优秀经纪人每人给予2000元奖励;来料加工领头人每人给予3000元奖励;来料加工专业村每村给予5000元奖励。

  (2)当年新增经纪人达到B类以上(包括B类)的每人给予2000元奖励。来料加工协会完成工作任务的每年给予3000元奖励。

篇二: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方案

  

  县“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示范村培育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培育主导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市场导向,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和农民主体作用,推进农业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业等全面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作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发挥优势,充分发区位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发挥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坚持市场导向,积极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的农产品,健全市场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产销率;坚持分类指导,按照“乡镇有特色、乡村有特品”的要求,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坚持分类指导,发展适销对路的产业和产品;坚持自愿发展,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政府引导的办法,调动和发挥农民发展“一村一品”的积极性。

  (三)建设目标。到202a年,全县培育15个主导产业突出、品牌明显、经济活力更加强劲、乡村环境优美和农民

  生活富裕的“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示范村。示范村主导产业基本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优质化生产,产导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主要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所在乡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0%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抓重点着力打造示范村。按照坚持发挥优势,充分发区位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发挥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基本要求,选择设施蔬菜、高山茶、锌葡萄、梓橙、猕猴桃、休闲农业等方面发展有一定基础的15个村作为“一村一品”示范村。着重在实现特色产业、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市场开拓、改进加工工艺和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方面开展工作。力争到202a年,使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人均纯收入提高10%

  (二)带全盘促进全面发展。通过15个示范村的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带动我县其它村形成我县农村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区域聚集,促进全县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工作重点为在产业规模扩张、标准化生产、农民综合素质与组织化程度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按照示范村标准进行指导、培育和扶持,从而使示范模式迅速覆盖全区各行政村,提升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到202a年,使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占

  全村总户数的50%,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三)上档次力争形成“五个一批”。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的原则,通过3-5年的努力,在全县形成一批资源优势明显、地方特色突出、科技含量高的种养示范基地;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名优产品;一批自愿组合、互助互利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一批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明显改善的农村专业大户。在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上实现大的突破。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力争达到15个以上,参与“一村一品”工程的农户超过一半;在培育主导产业上实现大的突破。全县形成设施蔬菜、高山茶、锌葡萄、梓橙、猕猴桃、花卉、中药材、休闲农业等特色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产业化经营对农户的带动面达到60%以上。在创建产品品牌上实现大的突破。全县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注册商标的超过5个;获得无公害或有机认证标志的农产品10个;在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实现大的突破。全县省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5个以上;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实现大的突破。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民收入,以及为主导产业服务的农民收入分别占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科技推广,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积极引进、示范和推广国内外农业名优特新品种,利用新技术、新成果,提高我县各类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涉农企业、“一村一品”带头人与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成果对接,确保为每个专业村筛选、推荐一个优质、高效、高产、适生的优良品种和一套标准化栽培管理方法。

  (二)突出品牌强农,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认真落实“五化”要求,建立“一品牌两产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县委“一品牌两产业”推进专题会,做大做强“下乡的味道”品牌和高山茶、生态硒锌产业,促进农业产业提质、群众增收。大力实施“我+1”产业扶贫计划,以“平台+合作社+农户”为基本构架,大力推广“定制农业”“消费农业”“休闲旅游农业”等模式,多渠道、多路径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茶产业主导地位,举办高山茶斗茶赛暨茶文化节等活动,硒锌产业成效凸显,开发形成水稻、水果、蔬菜、茶叶、中药材、旅游、健康养生相互融合的产业集群,硒锌农产品开发100以上,建设生态硒锌产业基地30个以上、培育硒锌企业。

  (三)拓展服务领域,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培育适应“一村一品”产业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组织体系,为“一村一品”和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组织载体。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各种行业协会,完善“一村一品”服务体系。鼓励多主体创办,引

  导多形式发展,有计划培育一批产品特色明显、带动农户面广、市场竞争力强、运行机制健全的示范性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每个示范村建成一个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其桥梁纽带的作用,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克服分散生产与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的难题,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试点示范工作的整体谋划、组织推进。乡村镇党政一把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责任人,做到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组织推进、亲自督促落实。制定培育方案,明确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并按年度分别确定至202a年的目标任务、具体实施项目,按时间节点落实各项任务。

  (二)增强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大对“一村一品”建设的指导和引导,培育一批具有较大区域性、较强影响力的村,通过创建活动,形成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引导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通过担保、入股、订单抵押等多种融资形式,打通发展“一村一品”的资金瓶颈。要做好“一村一品”产业项目的论证、宣传和推介工作,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农村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

  (三)强化技术指导。充分发挥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站、省市级科技特派员、科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千万行动等资源优势,办好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等培训,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四)强化品牌打造。持续推进“一品牌两产业”联席会议制度,做大做强“下乡的味道”品牌和高山茶、生态硒锌产业,持续发挥“众创空间”、“农村电商”等服务平台,线上线下联动,多渠道营销,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

篇三: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方案

  

  乡镇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乡镇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镇一村一品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乡镇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篇1为扎实推进文化燎原“五个一百”行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把大谢集打造成农业强镇、工业新镇、环境美镇、文明村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现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三贴近”原则,以开展“一村一品”文化建设活动为载体,以挖掘推广特色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为突破口,以创业文化、合作文化、科学文化、道德文化、法制文化建设为结合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突出抓住农村文化“阵地、队伍、活动”三大环节,繁荣农村文化,推动大谢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发展目标及创建标准

  1、总体目标:以弘扬大谢集镇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为主线,通过三年的努力,在全镇形成“有组织、有队伍、有阵地、有活动、有特色”的“一村一品”群众文化,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农民自办”的长效发展机制,打造特色文化品质之村,打响“全国文明村镇”品牌。

  2、分步实施目标:根据试点为先,统筹推进的原则,确定分步聚实施目标。

  20xx年(发展18个村),因村制宜,培养、发展、规范群众文化活动项目和品牌,培育8秧歌特色村、6个锁呐特色村等特色村,4个健身操特色村,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的模式,年底覆盖率达到

  20%。

  20xx年(发展12个村),着力培养、培训、发展活动项目和内容,使全镇40%以上的村都有自己的活动队伍和场所。

  20xx年(发展30个村),覆盖率达到80%,全镇60个村达到“一村一品”的群众文化活动目标。

  3、特色文化品质之村标准:特色文化品质之村的标准是“五好”,即“五大文化”建设好,“五大文化”建设内容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得到了体现;文化场所和设施建设好,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和一批活动设施;文化队伍建设好,有一个文化带头人和一支业余文化队伍;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好,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有一个特色文化活动项目;文化活动机制好,有一个长效的文化活动机制,活动经费有保障。

  三、重点工作

  (一)借力发展,完善文化阵地硬件设施。坚持项目推动,针对大部分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文化设施投入后继乏力的现状,把阵地完善工程与省体育强村、先进文化村及农家乐特色村创建工程相结合,完善一批文化设施;坚持资源共享,综合利用现有文化活动场所、橱窗,设立大石车灯陈列室、文艺活动演练厅及文化长廊等阵地,努力实现一室多用。

  (二)注重特色,组建特色文化活动网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今年,首先在群众文化活动底子厚、基础深、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先试先行。谢集管区发展3个村,以谢集北门秧歌队和王胡同秧歌队表演为龙头,积极探索发展山东邦子、快书文化项目;昌邑管区发展2个村,重点是组建侯花园锁呐队、前昌邑健身操队等队伍;大刘管区发展2个村,重点在大刘村、前贺村、组建秧歌队等队伍。树立发展典型,以点带面,总结推广,逐年发展,使每个行政村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活动项目,最终建立覆盖全镇的“一村一品”群众文化活动网络。

  (三)搭建平台,发挥特色文化凝聚和导向作用。加强对村级特色文化培育的培训指导,试点村每月举行一次活动,每季召开一次全

  镇特色文化发展交流会,每年策划一次大谢集特色文化一台戏,做到周有训练、月有活动、季有交流、年有会演,着力唱响培育特色文化,充分发挥群众文化活动对本地文化的传承作用,使人们在交流情感、分享快乐的同时,既陶冶了情操,又凝聚了人心,既提高了群体素质,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特色文化“一村一品”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张福宝,副组长:张彦磊、冯长伟,成员:邵成印、郝文山、闻艳、祝涛、姚明元、翟中林。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文化站,主要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督查落实和考核评比等工作。镇文化站要抓好一村一品特色文化的调查摸底和乡土文化人才登记工作,制定发展规划。各村主要负责人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发展、抓稳定”的理念,把“一村一品”文化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明确发展目标、完成时间、步骤和责任人,努力形成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

  2、政策激励,形成合力。按照以奖代补的原则,制定激励政策。组建特色文体队伍,实现统一服装的,奖1000元/村。以上各项年底通过镇考核组验收的,统一发放奖励资金;被评为特色文化品质之村的,给予适当鼓励。充分发挥镇财政资金导向、聚合作用,鼓励扶持热心公益事业和先富起来的农户投资兴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等,积极发挥乡村文化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

  3、健全制度,狠抓落实。为确保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建立班子成员联系试点村制度,加强督促检查,破解发展难题,狠抓工作推进;并把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工程列入村主要干部业绩考核内容,酌情予以加分,确保完成任务。

  乡镇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篇2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农业农村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快实施我乡“兴工业,重调整,促转移,保稳定,建新村”的发展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主要目标任务

  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在全乡形成一批资源优势明显、地方特色突出、科技含量高的种养示范基地;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一批市场占有率、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并通过“三品”认证的名优产品;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批资源组合、互助互利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一批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明显改善的农村专业大户。

  “一村一品”专业村标准、扶持政策及申报验收程序

  (一)“一村一品”专业村标准

  1、特色养殖

  (1)槐猪:年出栏2000头以上或产值200万元以上;

  (2)乌兔:年出栏2万只以上或产值60万元以上;

  (3)优质家畜:年出笼10万羽以上或产值400万元以上;

  2、竹业

  (1)竹林经营管理体制落实,有制定促进竹业发展的村规民约,竹业生产秩序良好;

  (2)毛竹林面积在2000亩以上或产值100万元以上,实施低产竹林改造后,每年新增丰产竹林面积占该村竹林总面积的20%以上。

  3、种植业

  (1)优质茶叶:种植面积达500亩以上或产值达250万元以上;

  (2)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500亩以上或产值达200万元以上;

  (3)食用菌(粪草生):生产规模50万袋(或1万平方米以上)或产值达150万元以上;

  (4)高山蔬菜:种植面积500亩以上(或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或产值100万元以上;

  (二)扶持政策

  1、优质特色水果种植。在水果专业村集中连片新植水果100亩以上的,给予每亩苗木补助200元。

  2、优质茶叶种植。在茶叶生产专业村相对集中连片开发、新植优良茶叶品种50亩以上的,给予每亩苗木补助200元(含市补助100元/亩);新建一家茶叶加工厂的,给予5000元资金补助。

  3、乌兔养殖。常年存栏乌兔200只以上的乌兔专业村养殖户,每户补助500元。

  4、槐猪养殖。对槐猪养殖专业村的农户,凡户新养殖母槐猪用于生产槐猪的,每头由县财补助400元;凡户养殖菜槐猪的,凭《产地检疫证明》,每头由县财补助80元,其中县槐猪育种场出栏菜槐猪每头补助40元;饲养公槐猪每头由县财政补助500元。

  5、竹业生产。

  (1)对市县两级毛竹高产高效示范片(基地)、示范户。按照作业设计书及合同要求实施技术措施的,由县林业局从森林植被恢复费中给予每个市级示范片配套补助1万元,市级示范户每户补助2000元,县级示范基地每亩补助120元,县级示范户每亩补助100元。

  (2)市竹业发展重点村扶持政策。对按照《市科学育竹重点乡(镇)村管理办法》完成建设任务(劈杂除草+深翻+施肥)的,由县林业局按市县1:1的比例给予配套补助(即每亩给予20元资金和价值40元的毛竹专用肥补助,其中市、县各30元)。

  (3)连片号竹管理50亩以上的竹林农户,每亩补助5元。

  (4)相对连片500亩以上的竹山,当年新开通宽3米以上能运载毛竹的便道,每公里补助2000元。

  (5)新建一个20立方米的竹林灌溉蓄水池,经林业局验收后,给予每立方米补助100元。

  (三)申报验收程序

  由达到“一村一品”标准的行政村向所在乡政府申报,在乡审核的基础上,以乡政府的名义统一向县政府申请验收,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提出申请的村进行核实和验收,通过验收的村,由县政府授牌;

  主要措施

  (一)完善产业规划,明确“一村一品”发展方向

  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注重特色,发挥优势”的思路,完

  善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逐步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特色果茶、优质稻、烤烟、特色养殖、竹业、粪草生食用菌、蔬菜等产业发展。

  (二)加强科技推广和服务,提高“一村一品”发展质量

  1、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按照“培训跟着产业走,教室建在基地上”的思路,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发挥农广校、农函大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实行灵活多样的开放办学模式,根据“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和绿色证书培训工作。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由乡农技站、畜牧兽医站、科协、林业站、农机站等单位成立“一村一品”技术服务组,深入村户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2、大力推广农业“五新”技术。切实做好本地名优特色农产品的`提纯复壮、改良,加大动植物疫情病虫防治、生态种植模式和农产品深加工等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积极发展节约型农业和节粮型畜牧业,大力推广“猪—沼—果(林)”、“猪—沼—草”等生态农业模式,开发畜禽便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加强农业机械推广力度,加大政策扶持,提高主要农作物农业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3、推进农业标注化生产。按照“借鉴、结合、创新、发展”的原则,逐步建立主要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符合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农业标注体系。抓好标准化生产示范片建设,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进一步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和保护力度;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严格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测体系,抓好农药残留、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治理,加快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和淘汰进程,普及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知识,引导农民合理科学施肥。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一村一品”发展效益

  1、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观音井农副产品加工园区规划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项目、信贷等扶持政策,做强做大现有的龙头企业,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淀粉、肉类、粮食、果蔬等深加工项目。引导龙头企业与“一村一品”专业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产品商标注册,发展品牌农业。

  2、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政府引导、农户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原则,鼓励供销社、龙头企业以及专业大户、农村能人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法登记,规范运作,明晰产权,完善组织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利益分配和风险调节机制,增强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3、拓展农产品市场。充分利用网络等新闻媒体报道、举办和参加展销会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优势特色产品的知名度。支持龙头企业和“一村一品”专业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批发市场、超市等经营场所设立产品销售专柜和专卖点,实行连锁经营、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开拓产品销售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提高“一村一品”经济效益。

  (四)多渠道增加农业收入,强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对达到“一村一品”标准的村,通过年度验收的,每年奖励村3万元。

  (2)其他扶持政策按照《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执行。

  2、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农业。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动员其参加“一村一品”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农村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水利“六千”工程、国立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和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优先向“一村一品”专业村倾斜,支持“一村一品”建设。加强

  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防治体系。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建立乡、村防疫网络,逐步改善动物防疫和监测检验装备。

  (五)加强领导,确保“一村一品”建设顺利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建设“一村一品”工作的领导,成立“一村一品”工作办公室(挂靠在农技站),办公室负责做好全乡“一村一品”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验收。各村是“一村一品”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务必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将“一村一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进行研究部署,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认真组织实施。

  2、加大宣传力度。各村乡直各单位充分利用宣传标语、宣传栏发放宣传材料等扩大宣传,动员广大群众关心支持“一村一品”发展,为推进“一村一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重点宣传扶持发展“一村一品”的政策措施和各地建设“一村一品”先进经验、致富经典等,激发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参与“一村一品”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明确工作责任。乡直各单位要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不断优化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环境。乡农技站着力抓好种植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林业站突出抓好竹业发展,提升产量、质量和效益;畜牧兽医站要切实抓好畜牧、水产等养殖业发展;科技部门要积极引进一批适合我乡实际的新技术新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进一步转化;乡经委要做好农产品的销售和招商引资工作;水利、农业、国土等部门要加大农田基本建设,搞好中低产田基本建设,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努力改善耕作条件;乡老区扶贫办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推进农村扶贫与产业发展、产业富民相结合的机制和办法;乡信用社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金融服务向“一村一品”专业村倾斜;村级农技员要自觉做好发展“一村一品”相关工作,引导广大群众参与“一村一品”建设,村级农技员每月津贴预发50元,其余30元用于“一村一品”,发展绩效挂钩,年终发放,实行年度考核,不称职的予以解聘。

  4、坚持跟踪问效。“一村一品”工程实施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我

  乡建设绿色产业基地、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要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评考核,乡里把各村发展“一村一品”工作情况纳入村级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制定并完善考核指标,实行动态管理和综合考核,确保“一村一品”建设取得实效。

篇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方案

  

  扶持发展“一乡一产业”“一

  村一品”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一乡一产业”、“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围绕“三个基地一个次中心”目标,坚持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着力培育和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品和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形成“一乡一产业、一村一品”或“多乡一产业、多村一品”(下同)的特色块状经济发展新格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发展优势的原则。

  立足于我县区位、自然环境、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和现有产业基础等优势,集中生产要素的投入,大力发展特色

  产业,积极推进“一乡一产业”、“一村一品”发展,加快产业集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2、市场导向的原则。

  适应市场多样化、优质化的要求,积极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的农产品,立足于整村推进,着力解决千家万户小规模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激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运用现代装备、现代科技、现代经营管理等先进技术,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质量水平和产品档次,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创造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提高农产品产销率,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3、分类指导的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地理位置、产业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找准发展“一乡一产业”、“一村一品”的切入点,培育有市场前景、有区域特色的产品和产业。

  4、农民自愿的原则。

  在坚持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稳定土地关系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

  转,发展规模经营。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政府引导的办法,调动农民发展“一乡一产业”、“一村一品”的积极性。

  三、主要目标任务

  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在全县形成“六个一批”,实现“六大突破”。六个一批,即一批资源优势明显、地方特色突出、科技含量高的种养示范基地;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并通过“三品”认证的名优产品;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批自愿组合、互助互利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一批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明显改善的农村专业大户。

  六大突破是:(1)在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上实现大的突破。到2010年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100个以上,参与“一村一品”建设的专业村农户超过一半。(2)在培育主导产业上实现大的突破。全县形成特色果茶、优质稻、烤烟、特色养殖、竹业、蔬菜等绿色产品和优势产业。(3)在创建产品品牌上实现大的突破。到2010年,专业乡(镇)、专业村食用农产品要按照标准化要求,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其中30%以上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以上通过绿色食品认证,部分产品达到有机农产品标准。主导产品注册商标,实现品牌化生产。全县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注册商标50个以上,省市级名牌商

  标10个以上。(4)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上实现大的突破。全县涌现一大批与主导产业相关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力争到2010年规模龙头企业达30家,农产品加工率达40%以上。(5)在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上实现大的突破。实现“一村一品”的村都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县级农业行业协会和产业协会覆盖农户率达60%以上。(6)在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上实现大的突破。到201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0亿元,年均增长5%,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8亿元,年均增长4%,农民人均收入5020元,力争5300元,年均增长6%;“一村一品”专业村的农民人均收入增幅高于所在乡(镇)农民人均收入增幅的2个百分点以上。

  四、“一乡一产业”专业乡(镇)、“一村一品”专业村标准及申报验收程序

  (一)“一乡一产业”专业乡(镇)标准

  1、特色养殖

  (1)槐猪:年出栏1万头以上或产值1000万元以上;

  (2)乌兔:年出栏20万只以上或产值600万元以上;

  (3)优质家禽:年出笼50万羽以上或产值2000万元以上;

  (4)库湾生态网箱养鱼:网箱养殖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或产值2500万元以上。

  2、竹业

  (1)毛竹林面积在2万亩以上或产值1000万元以上,实施低产竹林改造后,每年新增丰产竹林面积占该乡竹林总面积的20%以上;

  (2)竹林经营管理体制全面落实,有制定并兑现促进竹林资源培育和竹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管理措施。

  3、种植业

  (1)优质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或总产值达1500万元以上;

  (2)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5000亩以上或总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

  (3)食用菌(粪草生):生产规模500万袋(或10万平方米以上)或

  总产值达1500万元以上。

  (二)“一村一品”专业村标准

  1、特色养殖

  (1)槐猪:年出栏2000头以上或产值200万元以上;

  (2)乌兔:年出栏2万只以上或产值60万元以上;

  (3)优质家禽:年出笼10万羽以上或产值400万元以上;

  (4)库湾生态网箱养鱼:网箱养殖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或产值500万元以上。

  2、竹业

  (1)竹林经营管理体制落实,有制定促进竹业发展的村规民约,竹业生产秩序良好;

  (2)毛竹林面积在2000亩以上或产值100万元以上,实施低产竹林改造后,每年新增丰产竹林面积占该村竹林总面积的20%以上。

  3、种植业:

  (1)优质茶叶:种植面积达500亩以上或产值达250万元以上;

  (2)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500亩以上或产值达200万元以上;

  (3)食用菌(粪草生):生产规模50万袋(或1万平方米以上)或产值达150万元以上;

  (4)高山蔬菜:种植面积500亩以上(或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或产值100万元以上;

  4、专业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收入中50%以上来源于“一村一品”产业。

  (三)养殖业和种植业规模每年新增10%以上。

  (四)申报验收程序

  由达到“一村一品”标准的行政村向所在乡(镇)政府申报,在乡镇审核的基础上,以乡镇人民政府的名义统一向县政府申请验收(“一

  乡一产业”专业乡镇直接向县政府申请验收),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提出申请的乡(镇)、村进行核实和验收,通过验收的乡(镇)、村,由县政府授牌。

  五、主要措施

  (一)完善产业规划,明确“一村一品”发展方向

  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注重特色,发挥优势”的思路,完善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逐步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详见附件)。“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特色果茶、优质稻、烤烟、特色养殖、竹业、粪草生食用菌、蔬菜等产业发展。

  (二)加强科技推广和服务,提高“一村一品”发展质量

  1、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按照“培训跟着产业走,教室建在基地上”的思路,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发挥职业技术学校、农广校、农函大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实行灵活多样的开放办学模式,根据“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和绿色证书培训工作。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由县农办牵头,县农业局、畜牧水产局、科技局、林业局、农机站、科协等单位成立“一村一品”技术服务组,深入乡村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2、大力推广农业“五新”技术。切实做好本地名优特色农产品的提纯复壮、改良,加大动植物疫情病虫防治、生态种养模式和农产品深加工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发展节约型农业和节粮型畜牧业,大力推广“猪-沼-果(林)”、“猪-沼-草”等生态农业模式,开发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加强农业机械推广力度,加大政策扶持,提高主要农作物农业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3、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按照“借鉴、结合、创新、发展”的原则,逐步建立主要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符合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农业标准体系。抓好标准化生产示范片建设,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进一步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和保护力度;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严格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测体系,抓好农药残留、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治理,加快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和淘汰进程,普及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知识,引导农民合理科学施肥。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一村一品”发展效益

  1、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副产品加工园区规划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项目、信贷等扶持政策,做强做大现有的龙头企业,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淀粉、肉类、粮食、果蔬等深加工项目。引导龙头企业与“一村一品”专业村农户、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建立稳固的产销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联结机制,实现产加销一体化。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和“一村一品”专业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产品商标注册,发展品牌农业。

  2、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政府引导、农户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原则,鼓励供销社、龙头企业以及专业大户、农村能人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法登记,规范运作,明晰产权,完善组织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利益分配和风险调节机制,增强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3、拓展农产品市场。充分利用网络等新闻媒体报道、举办和参加展销会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优势特色产品的知名度。支持龙头企业和“一村一品”专业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批发市场、超市等经营场所设立产品销售专柜和专卖点,实行连锁

  经营、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开拓产品销售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提高“一村一品”经济效益。

  (四)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强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对达到“一乡一产业”、“一村一品”标准的乡(镇)、村,通过年度验收的,每年奖励乡(镇)10万元,奖励村3万元。

  (2)其他扶持政策按照《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杭委发[2007]3号)执行。

  2、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农业。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动员其参与“一村一品”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农村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水利“六千”工程、国立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和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优先向“一村一品”专业村倾斜,支持“一村一品”建设。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防治体系。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

  级防疫网络,逐步改善动物防疫和检测检验装备。

  (五)加强领导,确保“一村一品”建设顺利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建设“一村一品”工作的领导,成立“一村一品”工作办公室(挂靠在县农办),办公室负责做好全县“一村一品”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验收。各乡镇政府是“一村一品”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务必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将“一村一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进行研究部署,成立组织机构,制订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认真组织实施。

  2、加大宣传力度。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媒体扩大宣传,在上杭电视台开辟“一村一品”专题栏目,进行专题宣传,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关心支持“一村一品”发展,为推进“一村一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重点宣传扶持发展“一村一品”的政策措施和各地建设“一村一品”先进经验、致富典型等,激发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参与“一村一品”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明确工作责任。县直各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不断优化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环境。县发改局要牵头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尽可能争取上级支持;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保障“一村一品”扶持政策及时兑现,建立“一村一品”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农业部门着力抓好种植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林业部门突出抓好竹业发展,提升产量、质量和效益;畜牧水产部门要切实抓好畜牧、水产等养殖业发展;科技部门要积极引进一批适合我县实际的新技术新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进一步转化;经贸部门要做好农产品的销售和招商引资工作;工商部门要积极做好农产品商标注册,与农业、物价、质监等部门配合,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的执法检查;水利、农业、农综、国土等部门要加大农田基本建设,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努力改善耕作条件;老区扶贫办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推进农村扶贫与产业发展、产业富民相结合的机制和办法;金融部门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金融服务向“一村一品”专业村倾斜;村级农技员要自觉做好发展“一村一品”相关工作,引导广大群众参与“一村一品”建设。村级农技员每月津贴预发50元,其余30元用于“一村一品”发展绩效挂钩,年终发放,实行年度考核,不称职的予以解聘。

  4、坚持跟踪问效。“一乡一产业”、“一村一品”工程实施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县建设绿色产业基地、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要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评考核,县里把各乡镇发展“一村一品”工作情况纳入农业和农村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制定并完善考核指标,实行动态管理和综合考核,确保“一乡一产业”、“一村一品”建设取得实效。

篇五: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方案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3篇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1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富民兴村产业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我区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工作,如期完成建设目标任务,根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工作方案》(粤农农规〔2023〕2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库管理办法》(粤农农规〔2023〕5号)、《关于印发新会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方案(试行)的通知》(新府办〔2023〕18号)、区农业农村局《转发关于印发

  江门市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实施方案

  的通知》(2023.9.30)、《关于推荐新会区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专家库人选的函》和《关于征求

  新会区20232023年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新农农函〔2023〕266号)等文件要求,综合各镇(街)、区财政局和公开征求有关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我区实施方案。

  一、建设原则及建设目标

  (一)建设原则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为新会区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建设目标

  通过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

  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

  按市下达建设目标任务与统一安排,2023-2023年,我区共扶持7条专业村,每条村安排资金约100万元,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带动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一村一品示范村,新增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结合实际,全区2023年建设3条村,2023年建设4条村。

  二、建设条件和建设内容

  (一)建设条件

  一是产业主导性强。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1-2个特色主导产业,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占比较高,申报产业产值占本村农业产业总产值30%以上。名特优新产业可适当放宽标准,发展名特优新产业的村镇(乡),原则上要在最适种养区发展。

  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强。具有一定数量正常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能承担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任务。优先支持国家级、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及农村致富带头人。

  三是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作用强。具备条件的优先直接支持扶贫开发帮扶对象发展生产,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二)建设内容

  各地要从产业实际情况出发,开展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是做精一批特色产业。各地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培育壮大1-2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名特优新特色产业。

  二是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适应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功能,推广

  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民

  、合作社+专业市场+农民

  等经营模式,支持发展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发展组织化程度,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推广一批绿色生态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轻简高效种养技术模式,建设一批绿色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制定一批标准绿色生产技术规范;示范推广优质、特色、高效品种,强化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利用和提纯复壮,提高供给精准和有效性;示范推广节水灌溉、肥药减量控害、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绿色生态环保技术。

  四是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鼓励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加强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打造一批

  乡字号

  、土字号

  农产品品牌。认定一批市级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专业村镇,推荐一批省、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对认定为专业村镇的产品,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商标、统一LOGO,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提升我市特色农产品的供给质量,提高我区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五是推动一批产业融合。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储藏、保鲜、烘干、清洗、分组、包装等初加工设备设施,开发一批特色精深加工产品,拓展运销服务等相关产业,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在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上,与新农村建设、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以及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等相结合,拓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发展订单农业,及时对接供需,搭建特色农产品营销推介展示平台,建立一村一品产品采购商联盟,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实现特色产品优质优价。

  六是推广一批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技术。支持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推广,鼓励农机农艺融合;推广

  机器换人,提升劳动效率。与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相结合,支持发展电子商务营销,探索推广

  一村一品一店

  模式。

  七是加快一批土地流转。以实施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为载体,鼓励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提升我区农业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水平。

  三、职责分工

  各级政府、农业农村、财政、审计部门及新型经营主体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推进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

  (一)县级职责。区农业农村部门审核本区入库项目,组织专家评审,报区人民政府审批;按要求报送项目进展、资金使用、验收考评、绩效评价等有关情况;对辖区开展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进行业务指导;组织、审核、汇总辖区市级、省级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专业村镇和全国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申报。

  (二)镇级职责。镇(街)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负责确定发展特色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含实施主体专用银行账号),组织制定总体项目申报方案(含资金使用方案)和实施方案并入库,每月通过信息平台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项目实施管理和项目自验、绩效自评。申报市级、省级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专业村镇。

  (三)行政村职责。协助镇(街)人民政府开展主导产业确定、实施主体遴选、土地流转以及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等工作。申报市级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专业村认定。

  (四)实施主体职责。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实施主体,主要职责是按照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清单,负责项目建设及运营,与农民建立利益紧密联结机制。自觉接受各级人民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每月向镇人民政府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项目自验和绩效自评。

  (五)其他部门职责。各级财政部门视情况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各级审计部门负责对补助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进行审计。

  (六)项目专家职责。按照《关于推荐新会区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专家库人选的函》等要求,区农业农村部门于2023年1月前组建不少于9名(含)专家的项目专家库,按评审、验收等工作实际,在项目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5名专家,组成评审或验收专家组,以实地考察结合审阅项目材料方式进行评审、验收,形成评审或验收意见,报区农业农村部门。

  四、入库和审批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采取项目库管理,未列入项目库的项目原则上不安排省级及以上财政资金。需要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建立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库进行入库申报,区、镇(街)人民政府和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项目库内完成项目入库、审核、审批、备案、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跟踪报送、绩效评价等全过程管理。

  (一)入库项目。入库的项目须具备地方特色强、经济带动能力强、促进贫困户增收作用强等条件。

  (二)入库时间。2023年、2023年实施项目分别在2023年2月10日前、2023年8月底前完成入库。

  (三)审批程序

  1.镇(街)人民政府负责确定发展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组织申报并入库。

  2.区农业农村部门于2023年2月和2023年10月,组成评审专家组分别对2023年和2023年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打分;审核通过评审的入库项目报区人民政府审批,并报江门市农业农村局。

  3.实施主体、镇(街)人民政府、区农业农村部门和人民政府必须对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

  4.项目库管理其他有关规定按照《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库管理办法》执行。

  五、资金及使用管理

  (一)资金来源。新会区的建设资金按市、区3:7的比例筹集建设,对完成任务较好的给予一定奖励。区级补助资金分别于2023年和2023年,由区、镇级负担资金按照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分担,区级部分由农业农村局做好预算安排。鼓励各地统筹整合其他涉农资金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支持力度,发挥资金的集聚作用。

  (二)资金用途。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并向公益性、基础性、服务性项目倾斜。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建设楼堂馆所,不得用于租赁土地、经营性开支(包括日常成本费用开支、职工薪酬及社会保险费用、临时人员劳务费用、非正常成本费用开支),不得用于企业债务等一般性支出。

  (三)工作经费安排

  1.实施项目的前中后期工作经费(含会议,租车,专家评审、验收劳务报酬和邀请外地专家往返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以及项目审计等相关实际发生的费用)可使用农业农村局有关农村工作管理经费及公共事务管理经费。

  2.项目专家评审、验收劳务报酬标准(含税):正高、副高和中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次每天分别为2023元、1500元和1000元;每次半天分别为1000元、750元和500元;专家组长按照正高标准。

  3.邀请外地专家往返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参照区农业农村局执行的差旅费管理办法相应标准向区农业农村局凭据报销。

  (四)资金管理。区农业农村局制订年度资金分配方案,连同任务清单一并提供区财政局,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范围整体下达并按预算级次拨付补助资

  金。区财政部门收到预算文件后,根据任务清单制定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并根据项目申请和批复情况以及各项资金的管理要求及时将资金下拨至项目实施主体,不采取报账制。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其他有关规定参照《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广东省财政厅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六、奖惩措施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资金拨付后,3个月内未完成项目审批和实施主体收到项目资金1年内未完成建设任务的各镇(街)人民政府和实施主体,将给予通报,并对政府分管或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对项目进展慢、绩效差的实施主体,将减少其他涉农资金安排。对挤占、截留、挪用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的实施主体,按程序取消资格,收回项目财政补助资金,3年内不得申报同类资金项目,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七、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把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产业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安排,组织成立专班,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量化工作目标,做好指导服务。

  (二)严格程序要求。严格按照要求筛选审核入库项目,严格落实公开公示、审核、审批、备案等程序,确保入库项目科学、精准。

  (三)做好绩效评价。镇(街)人民政府和实施主体做好项目绩效自评。区农业农村局年终牵头对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约束性任务进行绩效考核。区财政局视项目推进情况组织开展重点绩效评价。产业扶贫、一事一议

  等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应符合原渠道资金的绩效目标要求。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区、各

  镇(街)人民政府下年度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四)严格时间要求。项目审批通过后10个工作日内,区财政部门要将财政补助资金拨付至实施主体账户。自财政资金下拨至实施主体账户之日起1年内,要完成项目建设,向镇(街)人民政府提交项目相关资料,并配合做好绩效评价。

  (五)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工作,及时总结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复制打造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范例与样板。

  (六)鼓励多方投资。加强金融支农创新,结合

  万企帮万村

  行动,撬动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投入。要充分发挥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和省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两个平台的作用,切实解决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发展的资金瓶颈。鼓励将主导产

  业农产品纳入地方农业保险保障范围,探索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收入保险试点。

  八、本方案自2023年1月31日起实施,有效期2年。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2为扎实推进文化燎原

  五个一百

  行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把大谢集打造成农业强镇、工业新镇、环境美镇、文明村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现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x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按照

  三贴近

  原则,以开展

  一村一品

  文化建设活动为载体,以挖掘推广特色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为突破口,以创业文化、合作文化、科学文化、道德文化、法制文化建设为结合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突出抓住农村文化

  阵地、队伍、活动

  三大环节,繁荣农村文化,推动大谢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发展目标及创建标准

  1、总体目标:

  以弘扬大谢集镇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为主线,通过三年的努力,在全镇形成

  有组织、有队伍、有阵地、有活动、有特色

  的一村一品

  群众文化,形成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农民自办

  的长效发展机制,打造特色文化品质之村,打响

  全国文明村镇

  品牌。

  2、分步实施目标:根据试点为先,统筹推进的原则,确定分步聚实施目标。

  XXXX年(发展18个村),因村制宜,培养、发展、规范群众文化活动项目和品牌,培育8秧歌特色村、6个锁呐特色村等特色村,4个健身操特色村,初步形成

  一村一品

  的模式,年底覆盖率达到20%。XXXX年(发展12个村),着力培养、培训、发展活动项目和内容,使全镇40%以上的村都有自己的活动队伍和场所。XXXX年(发展30个村),覆盖率达到80%,全镇60个村达到

  一村一品

  的群众文化活动目标。

  3、特色文化品质之村标准:特色文化品质之村的标准是

  五好,即

  五大文化

  建设好,五大文化

  建设内容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得到了体现;文化场所和设施建设好,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和一批活动设施;文化队伍建设好,有一个文化带头人和一支业余文化队伍;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好,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有一个特色文化活动项目;文化活动机制好,有一个长效的文化活动机制,活动经费有保障。

  二、重点工作

  (一)借力发展,完善文化阵地硬件设施。坚持项目推动,针对大部分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文化设施投入后继乏力的现状,把阵地完善工程与省体育强村、先进文化村及农家乐特色村创建工程相结合,完善一批文化设施;坚持资源共享,综合利用现有文化活动场所、橱窗,设立大石车灯陈列室、文艺活动演练厅及文化长廊等阵地,努力实现一室多用。

  (二)注重特色,组建特色文化活动网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今年,首先在群众文化活动底子厚、基础深、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先试先行。谢集管区发展3个村,以谢集北门秧歌队和王胡同秧歌队表演为龙头,积极探索发展山东邦子、快书文化项目;昌邑管区发展2个村,重点是组建侯花园锁呐队、前昌邑健身操队等队伍;大刘管区发展2个村,重点在大刘村、前贺村、组建秧歌队等队伍。树立发展典型,以点带面,总结推广,逐年发展,使每个行政村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活动项目,最终建立覆盖全镇的一村一品

  群众文化活动网络。

  (三)搭建平台,发挥特色文化凝聚和导向作用。加强对村级特色文化培育的培训指导,试点村每月举行一次活动,每季召开一次全镇特色文化发展交流会,每年策划一次大谢集特色文化一台戏,做到周有训练、月有活动、季有交流、年有会演,着力唱响培育特色文化,充分发挥群众文化活动对本地文化的传承作用,使人们在交流情感、分享快乐的同时,既陶冶了情操,又凝聚了人心,既提高了群体素质,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特色文化

  一村一品

  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张福宝,副组长:张彦磊、冯长伟,成员:邵成印、郝文山、闻艳、祝涛、姚明元、翟中林。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文化站,主要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督查落实和考核评比等工作。镇文化站要抓好一村一品特色文化的调查摸底和乡土文化人才登记工作,制定发展规划。各村主要负责人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抓文化就是

  抓方向、抓发展、抓稳定

  的理念,把

  一村一品

  文化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明确发展目标、完成时间、步骤和责任人,努力形成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

  2、政策激励,形成合力。按照以奖代补的原则,制定激励政策。组建特色文体队伍,实现统一服装的,奖1000元/村。以上各项年底通过镇考核组验收的,统一发放奖励资金;被评为特色文化品质之村的,给予适当鼓励。充分发挥镇财政资金导向、聚合作用,鼓励扶持热心公益事业和先富起来的农户投资兴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等,积极发挥乡村文化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

  3、健全制度,狠抓落实。为确保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建立班子成员联系试点村制度,加强督促检查,破解发展难题,狠抓工作推进;并把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工程列入村主要干部业绩考核内容,酌情予以加分,确保完成任务。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3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富民兴村产业的决策部署,根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工作方案》(粤农农规〔2023〕2号文)和《中共珠海市委办公室

  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对标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硬任务扎实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珠委办字〔2023〕56号)等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建设目标

  围绕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匹配的美丽乡村,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坚持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受益

  的原则,通过项目实施,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自2023年开始,连续3年,结合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每年扶持3-5个村创建

  一村一品

  样板村,样板村

  一村一品

  主导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所在村参与项目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未参与项目农民提高10%以上,努力使每一个样板村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亮点;到2023年全市扶持10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形成2个特色农业产业专业镇。

  二、建设条件和建设任务

  (一)建设条件。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应符合以下条件:

  1.产业主导性强。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12个特色主导产业,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占比较高,申报产业产值占本村农业产业总产值30%以上。名特优新产业可适当放宽标准,原则上要在最适种养区发展。

  2.新型经营主体强。具有正常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承担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任务。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及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优先支持。

  3.组织保障有力。区、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镇村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推进工作机构,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扶持政策。

  (二)建设任务。各区要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

  宜、突出特色,依托种养业、绿水青山、田园风光、沙田水乡和乡土文化等,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打造一批新型乡村产业特色村、镇,专业村、镇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

  各区要从产业实际情况出发,开展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建设任务包括但不限于:

  1.做精做特做强一批特色产业。各区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培育壮大1-2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名特优新特色产业。

  2.培育一批新型主体。加快培育适应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的功能,推广

  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

  合作社+专业市场+农民

  等经营模式,支持发展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发展组织化程度,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3.推广一批绿色生态技术。建设一批绿色高效生态循环生产示范基地,形成一批标准绿色生产技术规范。围绕资源高效利用,示范推广肥药减量控害、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生态环保技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围绕生产效能提升,示范推广节本降耗、轻简高效等技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4.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推行标准化生产,开展

  三品一标

  认证,鼓励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品申报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加强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对认定为专业村、镇的产品,实施

  三统一

  :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商标、统一LOGO,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

  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提高我市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5.推动一批产业融合。要大力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储藏、保鲜、烘干、清洗、分组、包装等初加工设备设施,开发一批特色精深加工产品,拓展运销服务等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在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上,与美丽乡村建设、南粤古驿道活化、乡村慢行道建设、农事体验、乡村节庆活动等乡村振兴举措相结合,拓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康养等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和特色产品优质优价。

  三、职责分工

  (一)市级职责。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制定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工作方案、认定办法与资金使用管理、对约束性任务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绩效考核。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对各区推荐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候选专业村镇进行评选,达到认定办法要求的,纳入市级专业村镇,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

  (二)区级职责。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总体责任,对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审批监管,组织项目验收。区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本区入库项目,报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审批,并按要求报送项目进展、资金使用、验收考评、绩效评价等有关情况,组织、审核、汇总辖区专业村、镇认定有关材料,报送市农业农村局。

  (三)镇级职责。镇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负责确定发展特色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组织制定总体项目申报方案(含资金使用方案)并申报入库,组织项

  目实施管理和项目自验、绩效自评。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专业镇认定。

  (四)行政村职责。组织开展

  一村一品

  示范村申报、主导产业确定、实施主体遴选、土地流转、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收益分配等工作,并提供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表决书;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专业村认定。

  (五)实施主体职责。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实施主体,主要职责是按照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清单,负责项目建设及运营,与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利益紧密联结机制。自觉接受各级人民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向镇人民政府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绩效自评。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主体责任。各区、各有关部门要把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产业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安排。镇人民政府作为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责任主体,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人员,加强项目日常监督管理,选好产业、选强实施主体,强化项目实施过程监督,按时上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建立完善项目管理档案,组织好项目自验和绩效评价等工作。

  (二)提前谋划布局,严格程序要求,做好项目储备。各区、镇要遴选一批产业基础条件好、成长性强,能够代表当地农业特色,符合市场需求,带动农户增收效果好的项目,严格按照要求筛选审核入库项目,落实公开公示、审核把关等程序。区、镇责任部门要扎实做好项目的组织、入库、审核、审批、备案等工作,确保入库项目科学、精准。严格按照要求组织推荐专业村、镇的认定工作。

  (三)做好绩效评价。各区要负责组织项目所在村镇和实施主体开展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的绩效自评和验收考评。市农业农村局年终对约束性任务开展绩效考核,市财政局视项目推进情况组织开展绩效评价。

  (四)加强宣传引导。注重利用各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创新示范工作,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营造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建设良好氛围。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典型剖析,打造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范例与样板。

  (五)鼓励多方投资。加强金融支农创新,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推进普惠金融

  村村通,积极培育村镇银行、涉农投资和担保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推动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投放方式,切实解决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发展的资金瓶颈。鼓励将主导产业农产品纳入地方农业保险保障范围,探索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收入保险试点。

  五、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3年。

篇六: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方案

  

  村级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村级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为全力培育发展乡村优势主导产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多乡一业、多村一品”的特色块状经济发展新格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特制定村级一村一品实施方案,以下是关于村级一村一品实施方案范本,希望对您有帮助!村级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一、发展现状

  XXXX村位于桥底镇西南5公里处,关中环线以南,泾河以北。全村辖八个村民小组,有456户,1980口人,耕地面积2960亩,杂果技术人员80名。该村有村级小学1所、卫生所1所,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5%,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全面普及。该村主要以杂果生产为主,全村有甜柿子1230亩,苹果1200亩,梨、桃60余亩。

  近年来,全村农民农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果业,果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特别是甜柿子产业,享誉大西北,XXXX年9月,被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进行了播出宣传,同时连续两年参加杨凌农高会展示。其柿子品质好、质量优,深受果农信赖。特别是“阳丰”品种,从苗木到果实都是抢购态势。2010年8月,该村被省农业厅授予“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

  二、可行性分析

  1、意义和必要性

  近年来,XXXX村通过引进名优特新品种项目,把农业的新品种、新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广大农民从科技推广中得到了真真正正的实惠。同时,随着杂果多年连续种植,一些流行病虫害技术难题相继暴露出来,特别是由于市场对果品无公害、新品种的要求愈来愈迫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还很

  低,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农民的收入较经济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广大农民从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赖科技示范和科技推广。因此,在XXXX村进行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进一步推进“科技入户、信息入户、服务入户”,将会显著增强杂果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将为该村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势特色产业形成、果品科技含量提高、果品加工业发展等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对于促进我县杂果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杂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发挥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泾阳县立足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把果业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通过项目带动,扩大基地规模,实现增产增收。全县果园投产面积已达18万亩,年产果品15万吨,产值2.8亿元,增长3.08%,人均果业纯收入420元。全县现有果品加工企业3家,专业种植公司7个,果品专业合作社7个,基本实现果业产业化。全县果业产业初具规模。

  XXXX村位于泾阳县杂果生产核心示范区。近年来,该村不断扩大杂果生产基地规模,解决杂果品种老化、长期单一的局面,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果农收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果品初包装、种苗繁育、农资销售、技术咨询、人员培训、信息交流等产业链在XXXX村不断延伸,形成了农资销售、果业人才外聘、包装、种苗繁育等4大领域的`新生产业链。目前,该村年对外供应各种果业种苗100万株,成为我县果业产业的领头村。

  在一村一品示范村发展中,该村全面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使每个农户都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按照“便捷、易行、实用”的原则,集成农业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加快了农业科技推广步伐;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为目标,制订了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推进了农业标准化建设,增强了“一村一品”的持续发展能力。2009年XXXX村成立了甜柿专业合作社,目前社员已从开始的12户发展到现在的28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5%。不仅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还帮助社员引进果业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等服务。

  XXXX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全县一村一品果业种植示范村,先后投入财政资金60万元给予倾斜扶持。同时,也得到了桥底镇政府和县科技、农林、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为了推动该村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县科技局、农林局将该村确定为果业培训基地,每年组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县果业产业服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举办培训班、播放科技光盘、印发果业种植技术规程等形式,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及时帮助农民解决果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仅XXXX年,就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200多人次,从而为该村果业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年度目标与预期效益

  1、年度目标

  (1)新增甜柿栽植面积300亩,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全村甜柿种植进一步发展。

  (2)成立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全年培训果农1500人次。

  该项目建成后,到XXXX年底,使全村杂果产业总产值达到1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000元,引领带动全村新增甜柿面积300亩,不断扩大杂果产业规模。

  2、预期效益

  XXXX年,通过甜柿示范引领全村新增甜柿面积300亩,每亩按平均实现产值1万元计算,年可实现产值30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村一品示范带动作用显著,通过良种引进、科技培训和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该村杂果产业发展、农村进步、生态及生活环境改善。加之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不仅加快该村杂果产业化发展步伐,为城乡市场提供优质的绿色无公害水果,而且提高了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社会效益相当明显。

  四、建设地点与规模

  新增甜柿300亩共24000株,建设地点在XXXX村八组。新技术引进推广和科技培训在全村同步开展。

  五、项目建设内容及资金来源

  1、项目建设内容

  该项目共需资金46.8万元。其中:

  (1)新增甜柿300亩,共24000株,每株投资7元,约需资金16.8万元;(2)新技术引进示范。应用20项现代农业先进技术、引进示范5个国内外新品种,共需资金20万元;(3)加强技术培训,年培训果农1500人次,需资金10万元。

  2、资金来源

  该项目共需资金46.8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31.8万元,申请上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项目扶持资金15万元。

  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项目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新增甜柿栽植、先进技术应用推广、新品种引进示范、科技培训等。(附:资金筹措及分配表)项目资金来源

  一、申请财政补助

  1、省级财政

  2、县及县级以下财政

  二、项目单位投入

  三、银行贷款

  资金筹措及分配

  四、其它投入

  合计

  投资构成

  (1)新增甜柿栽植

  元

  (2)新技术引进示范

  (3)科技培训

  合计

  20万元

  10万元

  46.8万5.2万元

  5万元

  15万元

  金额

  15万元

  15万元

  31.8万元(群众自筹)

  46.8万元

  金额

  16.8万其中财政补助

  4.8万元

  元

  六、项目进度安排

  该项目实施期为一年(XXXX年1月—XXXX年12月底)。

  XXXX年1月—XXXX年2月,完成项目可行性论证及申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XXXX年3月—XXXX年10月,完成300亩甜柿栽植任务;推广现代农业先进技术20项;引进新品种5个;XXXX年11月—XXXX年12月,完成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建设,培训农民1500人次。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了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由县农林局分管领导为组长,县科技局、县果业中心、XXXX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XXXX村各组组长和科技示范户代表等为成员的XXXX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确保该项目的各项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2、明确职责,狠抓落实。该项目由泾阳县农林局牵头,县科技局、县果业中心协助,由XXXX村民委会具体组织实施。县果业中心要认真编制技术方案,选派强有力的技术人员开展项目的技术指导,努力抓好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引进与推广,促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县科技局积极协助村上争取各级科技部门的支持和专项经费扶持,搞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XXXX村民委会要努力做好群众的组织宣传动员工作,全力配合各有关方面抓好项目的落实。

  3、增加项目投入,不断提升设施杂果产业水平。XXXX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项目所需资金,除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外,主要通过动员群众自筹解决,力争使广大群众在杂果发展上的投入占到总投资的80%以上,真正发挥其在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4、加强监督,实行专款专用。XXXX村民委会对从上级部门争取到的资金,要建立专户,实行专款专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篇七: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方案

  

  一村一品专业村项目实行方案

  项目申报单位:XXXXXXXXXX项目负责人:XXX

  项目编制人:XX联络人及电话:XXXXXXXXXX编制时间:二○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二、立项根据

  (一)项目旳立项理由

  XXXX专业合作社,位于XXXXXXXXX。成立于XXXX年,现已登记注册6户。

  由于XXXXX专业合作社所在旳XXX位于县城西北部,依山傍水,远离居民聚居区和工业区,重要水源水质良好,是开发无公害蔬果旳理想地。蔬果生产在当地不仅有老式历史,并且有广泛旳群众基础。近年来,大部分蔬果农已掌握了嫁接、铺膜、施肥喷药等农业实用技术,有了某些栽培经验丰富旳种植户和闯市场旳农民营销人员,因此合作社在成立近几年,获得了良好旳发展和很好旳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根据晋农新农发()5号文献,根据我镇农业产业构造调整旳发展方向,结合该村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以及蔬菜种植经验,提出了该村设施蔬菜基地项目。生产模式重要采用“企业+基地+农户”旳模式,通过近两年来旳生产运作及有关专家旳多方论证和评估,认为项目确实可行,具有良好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项目建设旳有利条件

  XXX位于XXX城西北部,距县城二公里,依山傍水,风景宜人,交通便利,属温带大陆季节性气候。平均降雨量456毫米,年平均气温9.5℃,整年日照时数平均2808小时,土地广阔肥沃。

  (三)项目建设旳可行性

  设施蔬菜生产是集工程设计、建筑、农艺、生物、环境、材料等现代技术和装备于一体旳系统工程,是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推进科技进步、实现产业化经营、培养新型农民旳重要载体,是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运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旳有效措施。设施蔬菜生产具有周期短、见效快,比较效益高旳特点,同步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化蔬菜基地旳建设可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力,为农民就业发明良好条件,对增长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项目设计方案

  (一)项目目旳

  新建设施蔬菜大棚20栋,每栋面积1000平方米。估计年产蔬菜20万公斤,按每公斤平均3.5元计算,年产值为70万元。

  (二)项目实行地点及规模

  本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XXX。

  实行规模:新建高原则日光温室20栋。

  (三)技术措施

  设施蔬菜重要生产技术与流程:

  选购高抗专用新品种→晒种→浸种→催芽→小拱棚育苗→移栽定植→整枝绑蔓→人工授粉→采收→上市

  (四)实行内容及资金使用计划

  1、支持环节及资金补助原则

  合计35万,申请上级扶持12万元,个人筹资23万元

  2、实行内容及资金使用计划

  项目资金使用状况

  单位:元

  建设内容

  单位

  数量

  单价

  金额

  其中:补助金额

  大棚建设

  1、骨架(1.5寸钢管)

  2、塑料膜

  3、压膜线

  4、亚膜槽

  5、防虫网

  6、其他

  合计

  公斤

  公斤

  米

  平方米

  4800600015002022.549600013000035000160公斤/亩

  200公斤/亩

  400米/亩

  200平方米/亩

  备注

  根

  2408180根/亩

  (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资金筹措采用国家投资与个人自筹相结合旳措施。

  总投资35万元,需要上级扶持12万元,个人筹资23万元。

  四、组织及管理措施

  (一)财务管理

  严格按照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范》和《农业部基本

  建设财务管理措施》建立基本建设资金管理专户、专帐专用、专款专用。对项目设置专人进行管理监督,并严格按项目批复方案由专人审批列支,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国家旳有关财政法规、规定对项目建设资金旳使用规定,实行工程建设预算制和决算制。严格按照项目核算程序规定,管理资金。

  (二)进度管理

  本项目旳资金使用及工作量重要集中在施工与购置设备阶段。通过施工与调试,使建设项目旳设计方案付诸实行,并使其形成不使用价值旳工程实体。要充足注意到人、财、物得实力和调动旳原因,合适考虑季节性气候旳条件影响,既防止形式面过大,导致力量分散,物资紧张,资金短缺,又要防止动工面过小,导致工作面狭窄,资金运用率不高。在调试阶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保证正常投入使用。

  五、项目效益评价

  (一)项目社会效益

  通过蔬菜大棚建设,加紧种植业构造调整,增进特色农业旳又快又好发展,为指导和引导全县设施农业旳建设发挥良好旳示范和带动效应,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二)项目经济效益

  计划新建设施蔬菜大棚20栋,每栋面积1000平方米。估计年产蔬菜20万公斤,按每公斤平均3.5元计算,年产值为7万元,实现年人均增收1005元。

  (三)项目生态效益

  XXX设施蔬菜大棚项目二期工程实行后,推广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科学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实现农业生态旳良性循环;实行节水浇灌,减少水资源损失,缩短轮灌周期,提高农作物产量。这一系列措施可有效改善项目区旳生态环境。它既弥补了老式农业生产目旳单一、生产技术落后以及投入少、产出低旳自然经济型农业旳局限性,又防止了以高投入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所带来旳生态破坏和农业环境恶化等弊病,有助于实现农业旳可持续发展。

推荐访问: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方案 产业发展 一品 一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