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文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调研材料集合4篇

发布时间:2023-08-30 08:0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调研材料集合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调研材料集合4篇

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调研材料4篇

第1篇: 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调研材料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背景材料】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什么? 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科学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孕育高水平的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二、为什么?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如何推进?

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冲破不合时宜的旧观念的束缚。

第二,加强顶层设计,从战略上谋划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第三,总结地方治理改革创新经验,及时将优秀的地方治理创新做法上升为国家制度。

第四,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学习借鉴国外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好经验。

第五,坚决破除阻碍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国家治理体制。

第六,破除官本位观念,消除官本主义流毒。

例1: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公报多次提到了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的概念。从统治、管理到治理,言辞微变之下涌动的,是一场国家、社会、公民从着眼于对立对抗到侧重于交互联动再到致力于合作共赢善治的思想革命;
是一次政府、市场、社会从配置的结构性变化引发现实的功能性变化再到最终的主体性变化的国家实验;
是一个改革、发展、稳定从避免两败俱伤的负和博弈、严格限缩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再到追求和谐互惠的正和博弈的伟大尝试。

请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党和政府应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思路点拨】 中国共产党:

①地位、性质、宗旨 ②领导和执政方式 ③执政理念和执政思想 ④我国的政党制度 ⑤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⑥党对国家的领导(选修3)

政府:

①宗旨、原则、职能、依法行政、树立威信;

④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⑤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2)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原因。

【思路点拨】

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材料二:在国家治理中,对于国家权力在治理主体体系中处于何种地位,有人认为政府应该是在社会组织和个人治理不能或无效时才跟进,即政府治理应居于补缺地位;
也有人认为政府治理应居于主导地位。

(3)根据材料,结合“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知识,请你分析政府在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地位。

【思路点拨】

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可以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弊端。

②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促进市场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③因此,在市场经济领域中,政府必须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

材料三:国家治理应有助于实现社会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

要求。

(4)请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为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提出两点建议。

【思路点拨】

①奏响主旋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发挥其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②增强人民文化创造的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四有”公民。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境界。

例2: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丰富国家治理的价值目标:治理应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治理应有助于扩大人民民主、治理应有助于实现社会正义、治理应有益于增进人民福祉。

(1)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治理激发社会活力的两点举措。

【思路点拨】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②推动文化的传播、交流、借鉴与融合,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④增强人民文化创造的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⑤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国家治理应有助于扩大人民民主。对此甲乙两位同学有不同观点。甲认为:只有发展基层民主才能扩大人民民主。乙则认为:扩大人民民主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政协的作用。请你结合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作出评析。

【思路点拨】

①甲同学的观点片面。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扩大人民民主。除此之外,还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②乙同学的观点片面。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扩大人民民主必须发挥政协的作用,但是除此之外,还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3)请从“个人收入分配”的角度谈谈国家治理应如何增进人民福祉。

【思路点拨】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拓展一:请从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角度谈谈国家治理应如何增进人民福祉。

【思路点拨】 政府: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②政府要履行相应的职能、充分发挥管理和服务的作用;

③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

中国共产党:

要发挥领导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两个先锋队”的性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③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拓展二:结合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国家治理应如何增进人民福祉。

【思路点拨】

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能动作用

③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材料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国家治理既要确保公共利益和主流道德价值不受侵害,又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考虑个别,承认合法合理的个性化追求。

(4)结合材料,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出发谈谈国家治理给你的启示。

【思路点拨】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②国家治理要确保公共利益和主流道德价值不受侵害体现了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共性,国家治理还要尊重个别,承认合法合理的个性化追求,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和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实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什么? 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

第2篇: 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调研材料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现时期中国发展的主要任务 丹东航道管理处:刘焕峰2015年11月2日至11月6日,本人参加了由市委组织部组织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的学习班,参过本次学习,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念有了深切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现时期中国发展的主要任务的现实刚领,现就有关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取得的最新成果,是领导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和认识结晶,反映了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自觉。确立这个总目标,对全面深化改革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历了30多年,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我们党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不断在实践中深化对改革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认识,不断健全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各方面体制机制。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的改革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这个基础上,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机联系起来,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对各个领域改革目标的科学提炼,是对改革总目标的根本提升。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健全的治理体系、高超的治理能力,是国家有序运行、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有利于统筹谋划各个领域的改革,保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个总目标的确立,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的要求,是我国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达到新的历史高度的根本标志,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总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3篇: 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调研材料

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摘要:东莞“扫黄”暴露了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公职人员腐败、经济发展模式不当、社会监督不力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东莞扫黄;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能力;
现代化

对于东莞这场扫黄大风暴,我们不应仅仅停留于事情的表层现象,而要进行深入剖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实践经验,并在实践中认识改造,完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先,东莞的色情产业链为何屡禁不止?其次,在打击行动期间,为何还有少数娱乐场所能够照常开业,甚至宣扬有后台,其中是否存在公职人员为不法分子和违法行为提供“保护伞”的情况?这其中反映的许多我国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官员腐败,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导致的道德沦丧,公民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发展,必须要结合国情,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也随之发展,我国应结合实践经验,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国家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治理方向和治理方式,当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就会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行调整,上层建筑就会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进行变革,国家治理社会和治理市场的方式也要相应地转变。习近平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应该是要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家治理对象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国家治理理念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了,因此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必须走向现代化,否则,就无法解决社会发展遇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为了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首要认清问题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出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规划,必须在实践中认识认清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在强调党的执政方式的改革、人大监督作用外,还需要针对当前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对症下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社会监督不到位

我国在推行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进程中,社会监督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现实需求,但在实际生活中它的力量却并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正如东莞的黄色产业“盛行”多年,为何毒瘤迟迟难以铲除?若不是此次曝光,也许扫黄风暴一时还难以刮起,这充分说明了社会监督对不法分子具有强烈的威慑作用。但全国的新闻和网络媒体不计其数,却没有在早期进行有效的监督曝光?说明了社会监督还不是很到位,监督力度还不够。

(二)行政主体自身腐败

在现实社会有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更多的利益,采用利诱的方式贿赂公职人员,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少数立场不坚定的公职人员滥用权力,为不法分子提供“保护伞”,为他们的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掩护。扫黄中,部分娱乐场所声称有后台,有的甚至敢在严厉打击时期照常营业,这必定存在权力腐败分子的暗中支持,这种权力的掩护必定会阻碍行政部门的执法行为。

(三)经济发展模式不当

东莞被冠以“性都”这一名称已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地方经济发展模式出了问题。在制造业不景气的前提下,东莞对经济发展的内需已经从传统产业转向了娱乐产业,而严厉查处标本兼治,这是对待卖淫嫖娼基本治理思路,但是走出死灰复燃的怪圈,恐怕不是央视曝光和查处部门就能解决的。同时市场经济的竞争,无疑会存在利益的驱动纠纷,从而导致道德在利益驱使下开始沦丧。这要求对地方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发展思路进行调整,逐渐走出依靠娱乐服务业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路,重建在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底线。

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措施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运行这一原理,就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把认识和实践统一起来,实事求是,在实践中系统性和协调性地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化解社会危机。

(一)对社会监督机制进行完善

在整个监督链条中,人民群众所占的比例最大,在揭露腐败和维系正义的斗争中俨然成为了监督政府权力的主体。因此,必须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监督政府的权利,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同时与时俱进地实施网络监督也是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一种创新,在健全监督机制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媒体监督的作用。

(二)对行政权力加以制约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民主法治取得了重大进步,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为防止出现以权谋私、滥用权力甚至腐败现象的发生,一方面,要对广大公民特别是各级党政官员进行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牢固树立公民权利至上的观念;
另一方面,必须对公职人员的权力加以制约。因此,要建立各种相应的监督制度,形成较为严密监督体系。此外,还要加大权力腐败的查处与惩罚力度,最大程度地减少权力腐败的滋生。总之,要切实做到执政为民,就必须采取全方位、立体式的打击与查处方式,从根本上抑制行政权力滥用的发生。

(三)国家治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坚决破除阻碍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国家治理体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总结地方治理改革创新经验,及时将优秀的地方治理创新做法上升为国家制度。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当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坚定理想信念;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做到实事求是;
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走群众路线;
不仅要依靠党组织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更要严格遵循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科学执政的基本方略;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提高执政能力;
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落实到执政实践中。

注释:[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231-241页。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64页。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87页。

第4篇: 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调研材料

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管,注重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建设管理,完善城市治理结构,提高城市运营和资源配置效率,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一)提高城市规划水平

贯彻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全面倡导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规划理念。充分评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立城市功能定位,优化空间结构和形态,合理设置开发强度。统筹规划城市空间功能布局,促进城市用地功能适度混合,合理设定不同功能区土地开发利用的规范性要求,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市区、城郊和周边乡村发展。健全公众参与规划管理机制。

健全“多规合一”的规划协同机制。在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实“四大”建设战略,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政壁垒,以“全省一盘棋”理念优化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平台布局。积极试行“共编共研共推共议”的跨区域空间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方法,推动各地协作开展四大都市区、重点区域一体化合作先行区等统一规划编制。深化“多规合一”,全面落实上位规划,强化各类规划的衔接协调,高效指导下一层级规划编制,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

健全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实施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工程,建立完善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和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系统等数字化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管理。到2025年,全面建成覆盖全域的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全面提升国土空间资源要素配置、平台项目落地效能,全面增强发展动力和保护成效的整体合力,全面提高省域空间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并形成成熟高效的平台管理方式。

完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治理体系。构建大都市区引领“四大建设”体制机制,推动建设用地资源向四大都市区、中心城市和国家战略承载地倾斜。完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制度,建设现代人民防空体系,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深化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优化山海协作平台和机制,创新“飞地经济”合作模式。加强规划实施督察,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建立城乡建设用地规划“留白”机制。

(二)打造整体智治的数字政府

全面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统筹数字技术应用和制度创新,构建整体智治体系。推动政府职能重塑、流程再造、业务协同、数据共享,以数字政府撬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打造数字化治理先行省。创新数字政府建设体制机制,完善“四横三纵”架构体系,加大政务信息系统统筹整合力度,提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在政府治理中的融合应用水平。完善“两地三中心”政务云架构,强化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体系。深化“互联网+监管”,优化经济运行监测机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

完善系统集成的政务服务体系。深化“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建设,持续完善“浙里办”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浙政钉”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健全全省统一、线上线下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探索推广自动化智能审批,加快推进“全域通办”“就近可办”“跨省通办”,不断提升群众、企业办事便利度、获得感和满意度。以数字化手段助推“一件事”集成改革,加快实现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

构建协同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进一步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推行扁平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省管县体制机制,开展嘉兴强化市域统筹、推进市域一体化改革试点。积极稳妥推进镇村规模调整,完善强村赋能、强镇扩权体制机制,推进片区组团发展,畅通特大村培育小城镇、特大镇和经济功能区培育小城市的渠道。

(三)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建全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提升市级社会治理统筹协调能力。构建县域社会治理新模式,推进县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全覆盖,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加强信访依法治理,完善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和相关单位包案处理制度,推行信访代办制,健全主动为民维权机制。

加强和创新城乡“网络化”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健全属地管理模式。加强“基层治理四平台”运行管理和全科网格建设,健全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促进基层自治组织高效全覆盖。加强网络领域法规制度建设,完善互联网法院运行机制,健全网上诉讼规则体系和涉网案件审理机制,完善网络纠纷网上人民调解机制,强化网民合法权益保护。创新完善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机制,探索数字经济发展和网络空间治理规则制度。

强化信用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整合政府和社会机构的信用信息,建设全省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制定红黑名单认定标准,重点加强食品药品、道路交通安全、物业管理等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个人信用档案建设,将有违公序良俗和违法行为纳入个人信用档案。完善信用运用机制,将公共信用作为企业行业准入、个人职业准入、金融服务、政府采购、市场监管等的重要参考。

优化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方式。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优化城市治理公众参与平台,深化“平安随手拍”等政务网功能建设。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城市治理,深化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的城市治理模式。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推动社会工作事业化发展,探索构建新型社区治理共同体。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的实践载体。积极推动城市外来人口参政议政。

(四)加大配套改革力度

深化建设用地管理方式改革。深化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创建,健全城镇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开发机制,建立建设用地复合利用、立体开发的规划管理制度,加快破除土地二级市场制度性瓶颈,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充分挖掘存量用地潜力。健全城镇增量建设用地合理增长机制和区域间合理分配机制,实行与城市集约用地程度、吸纳人口规模相挂钩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制度。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

开展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和投融资机制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放开市场准入,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统筹安排财政资金投入、政府投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大对新型城镇化相关项目的支持力度。筛选具备投资回报预期的优质项目并建立吸引民间投资项目库,集中向民间资本推介。全面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打造竞争力强的地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运营主体。

构建全域美丽的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全面建立和推行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城市建设标准。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湾(滩)长制、林长制,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绿色发展财力奖补和生态补偿机制,健全排污权、用能权等交易制度,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推荐访问:治理 缔造 深化 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调研材料集合4篇 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调研材料 深化协同共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