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文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范文8篇

发布时间:2023-08-17 15:33: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乡村旅游调研报告范文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篇)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县地处泛珠三角地区中南部,处在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黄金廊道上,位于市南面、区东北部,隶属桂北经济区的南部,县人民政府则处于桂东北重要交通枢纽国道323与国道321的交界处。

  旅游产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县地处优拓区,与大旅游圈阳朔县仅相距40km,不仅交通便利同时旅游资源丰富,1994年我国加大了旅游产业的推广力度和政策支持,到1998年我国旅游正式进入产业化转型阶段,并从以接待为主的旅游产业转化为以经济发展为主的旅游产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稳步提升,使旅游成为了闻名天下的重要旅游地点,尤其是以阳朔镇为中心不断辐射的旅游产业。2005年县在旅游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正式将旅游提升到产业化发展阶段,到2008年底,县已基本实现了“四大旅游景区,五大旅游线路,六大旅游特色”的总体发展格局。

  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照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经过认真思考,现将县乡村旅游发展有关调研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一、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县具有秀丽的田园山水景观、特色民居景观、丰富的岩溶资源、浓郁的民间文化,依托这些资源开发的旅游项目主要有田园风光游、岩洞探险游、攀岩登山活动、竹筏漂流及寻幽访古游,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有强烈的"致富愿望,县广大村民对发展乡村旅游认识超前,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许多村民主动开办家庭旅馆饭馆。但是,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县乡村旅游还存在着旅游资源整合不够,从

  业人员的素质尚待进一步提高,民居建筑有待进一步改善,可供游客购买的商品比较少等问题。另外,参与性、体验性的活动还不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旅游经济呈现“餐宿经济”显著特点,旅游综合效益尚需提高

  县游客结构以散客、观光为主体。旅游经济呈现“餐宿经济”特点,综合带动作用没有得到显著体现。旅游总收人中餐饮、住宿收入比重占绝对优势,其他如门票、导游、娱乐、购物等方面收入比重小,旅游综合效益不高。

  (二)旅游产品质量较低,类型较单一,体验参与性活动项目尚需进一步开发

  县一些饭馆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排污排水通道不畅;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此外,民居旅游仍停留在单纯的餐饮和住宿服务上,对于挖掘民俗和利用农家生活开展的参与性项目较少,缺少“农家乐”的“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体验。

  (三)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县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布局由于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总体情况良好,90%村民建了新房,县赏月路两侧已改造成具桂北民居特色的饭馆、旅馆。但由于乡村旅游具有分散性、松散性等特点,很多规范管理是事后管理,事前较难控制,造成县主村一些饭馆旅馆在规划布局上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乱建设、乱开发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县目前尚有大量旧房保存的现象,同时县主干道尚未改造完成。

  (四)乡村旅游的内涵挖掘不够深人

  县对独特的田园山水、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不够。县优越的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文化品位尚需进一步提高。

  二、县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

  (一)乡村旅游日益成为全省旅游产业的重头戏

  2010年到2012年,各级政府和组织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响应国家提出的“乡村旅游年”和融入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切人点,积极规划景区,推出线路,培育产业龙头典型,合力推进。虽然起步较晚,但行动迅速,很快由落后地区跃升为全国乡村旅游的巾上游省份。到***年,全省评比推出了涉及乡村旅游的各类省级示范区(景点)***家,其中涉及“三农”的示范区(景点)**家。到2012年末。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整合全省各类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形成了较高水准、品牌独特的乡村旅游线路和景区

  黑龙江省根据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乡村旅游年”的“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主题,将“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推出了多条乡村游线路,集中展示了县众多的农业产业、田园风光、山水森林、地质奇观、乡村古镇、休闲养生、民风民俗、乡村古迹、农耕文化遗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风貌等独特景观,推出了***区旅游区、**狩猎场、**森林动物园、**山庄、**生态湖、***农场等一大批乡村旅游精品。

  (三)极大的推动了全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宏观经济建设

  乡村旅游的发展,推进了全省的旅游产业,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环保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到2012年,全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万人次,创汇***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接待国内旅游者***万人次,旅游收人***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和***%;旅游总收入实现***亿元,比上年增长***%。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乡村旅游经济总量估计占全省旅游经济指标的***%左右。

  三、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

  (一)政府主导战略,加大宣传力度

  县政府应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到经济发展的战略层面上,将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根据社会、经济以及环境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同时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联合网络、广播以及电视等媒体,扩大县乡村旅游的对外宣传力度,此外,对县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突出重点旅游资源,并实施对旅游周边产业,配套产业进行引导,为旅游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进而实现推动县乡村旅游业稳步发展的目的。

  (二)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品牌建设

  品牌塑造差异,精品铸就品质,推动精品化战略发展,树立起“打造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总体发展目标,发挥乡村旅游示范作用,对各示范点的特色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打造县旅游示范基地,将**示范片作为县发展的龙头示范片,纵深推动**、**等示范片的旅游资源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形成具有特色的溶洞旅游精品,使旅游形象和品质得到彰显,进而塑造起独有的旅游品牌。

  (三)推动特色产业,营造民俗氛围

  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地,这里集合了壮族、汉族、苗族和瑶族等多个民族,其中壮族和瑶族只要集中于茶城、新坪、龙怀、东昌、马岭以及杜莫等乡镇,他们长时间居住于此,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和物质文化,也为县营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本土特色旅游项目,使田园和民族特色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通过构建茶场游、民族园等游园项目,重点对民俗风情游进行开发,为游客营造一个民风特色和乡土氛围浓厚的旅游园地,让游客能够在旅游中体验到不同于当代的特色文化,进而使其魅力得以充分展现。

  (四)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新农村建设

  政府应设立专门的乡村旅游专项资金,将其全部用到县乡村旅游发展中,重点用于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项目贷款贴息和补助、乡村宣传促销奖励等上,同时给予新农村建设优先扶持,加大生态环保、水电路气等设施建设中,将农村饮水和建设工程作为重点,通过推动休闲林场、休闲农村、绿色茶园、庭院大户延伸、规模果园等发展,针对以农业为依托的旅游项目应优秀安排、优先考虑。组织农民参与到乡村旅游服务培训中,尤其是针对导游、营销、管理以及民俗文化传承等人员应作为重点培训对象。

  (五)结合农业发展,打造生态旅游

  县不仅拥有享誉国内外的“皇室贡品”芋,同时县的生猪、马蹄、生姜、夏橙、八角以及食用菌等均非常闻名,故应将发展的重点放到花卉、桑蚕、速丰林、中草药等上,以“生态、绿色、体验、休闲”

  为主题,真正实现生态旅游的构建,同时将市场需求作为发展向导,在农村的依托下,打造一个民俗文化、自然生态、农林牧渔以及田园景观的特色农业产业,培训其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点,使其真正成为推动县旅游发展的动力源。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我县结合创建全域旅游的示范区的总体实施方案,将全力实施乡村旅游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及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发展乡村旅游工作的组织机构,并实行定期调动制度。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注重利用本区域地处半山区,山、水、林、田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农”为主题,以“家”为归宿,以“乐”为目的,深度整合乡村旅游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建设,我县的乡村旅游取到了阶段性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关注下,我县的乡村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收效显著,在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的经营模式的.同时,抓好典型示范引领,适时推出绿色农业,游憩休闲、康体养生、冰雪娱乐、民宿风情等旅游系列产品,精心谋划和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产业链,为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建设美丽现代化新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以国际旅游度假区、民俗文化风情园,镇果蔬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休闲农庄、、、和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方兴未艾,扎实推进。同时,我县以“绿色、生态、民族”为主题的各类乡村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渐成品牌,并形成规模化,常态化。镇被评为国家级绿色旅游景观名镇,乡被确定为国家级强镇建设单位,伊美生态园,,被评为“市十家生态采摘园”,镇村荣获“20xx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市十家特色乡村”的称号,全县乡村旅游(农家乐)已达83家,典型示范村2个,示范户20家,投资规模2个亿,20xx年共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5600多万元,同时,乡村旅游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920多人。

  二、办法举措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的理念,注重以旅游带动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等规划的密切衔接。

  二是实施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县旅发委,旅游协会,旅游产业联盟的统一指导,协调运营,具体操作等作用,实现乡村旅游振兴“一业”带“百业”的联动效应。

  三是高度重视培育乡村旅游振兴发展实用人才。使突出抓好乡村旅游专业人员返乡创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四是建立健全投入保障制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形成县财政优先保障,经营重点倾斜,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五是典型引路,不断加大培植典型,宣传推广典型的力度,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旅游振兴战略全面突破。同时,规划建设一批实施乡村旅游发展新动能培育试验区,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六是强化招商引资激励机制,优化软环境建设,从政策入手,突出投资的吸引力,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创新弹性举措,推进优质服务,并配套和完善相关具体管理办法和细则,使乡村旅游战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此促进乡村旅游管理工作整体升位。

  三、思路与设想

  (一)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要在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发展潜能的乡镇,建设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乡村旅游(农家乐)经营单位。并在政府统筹、部门指导、社会参与下,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应依据本地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开发自身的旅游产品,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品的特色经营模式。

  到20xx年,全县要发展有一定规模和品位的乡村旅游(农家乐)120户,创建5个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为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30家示范户,15家晋升为省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

  (二)增加农业生态产品、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要依据本区域资源禀赋,实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和多元化地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度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康体养身、冰雪娱乐、民俗风情旅游商品等系列产品,使之成为建设活力、法制、文化和幸福“四个”的重要支撑体。

  (三)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需求、企业运营为主线

  在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中严格遵循规划方案,使乡土文化、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民宿风情有机渗透,相互融合,崇尚“森”呼吸,让游人体验慢生活,为游人提供宜居的住宿,民族美食走入心田,快乐体验。

  (四)努力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加大研发力度

  采取多条腿路径,注重突出适合本民族特色,便于携带的纪念品、工艺品的深度研发,真心让青山绿水、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

  四、有关建议

  为增强民族自治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经济活力与自主发展能力,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帮助民族自治地方拓宽间接或直接投融资渠道,加大专项金融扶持力度,并按一定的比例每年有所递增。

  二是上级文旅行业管理部门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给予规划、设计及有力指导。

  三是有关职能部门对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与建设给予必要的优惠及倾斜政策,以促进乡村旅游良性健康、繁荣发展。

  四是将富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纳入国家和省级重点旅游专线序列,纳入相应的储备库。

  五是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特别是在乡村旅游道路和旅游厕所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使之城乡联动,一体化整合运作,快速实现乡村旅游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运营轨道。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为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根据吕祖善省长关于组织省级机关工作人员下乡体验乡村旅游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统一安排于4月24-27日赴衢江区的板固村和下呈村开展体验乡村旅游、帮

  扶农村建设活动。通过四天三夜吃在农户、住在农户,参与打麻糍、挖野笋等农事民俗活动,充分体验了乡村旅游的乐趣。在2个村参加座谈会,走访农家乐经营户,了解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困难和期盼,了解并实地勘察旅游基础设施,帮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将体验的情况作一汇报:

  一、两村的基本情况

  板固村位于罗樟源的中部,距离市区约30公里,地处海拔800米的山涧峡谷地带,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整个板固村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自然生态优美。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竹林面积5000余亩,同时也是衢州市的野生兰花保护基地。全村46户228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家乐经营和毛竹、高山蔬菜、土种牛羊养殖等。现从事农家乐经营户13户,能同时接待680人就餐和100余人住宿,直接从业人员近40人,间接从业人员80余人,20xx年接待23600余人,实现经营收入120余万元。

  下呈村坐落于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由5个自然村组成,245户农户761人。境内有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脊龙门风景区,是衢州市重点旅游景区。依托旅游景区开展“农家乐”,现共有26家,可提供床位500张,直接就业人数60余人,日平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20xx年该村年“农家乐”收入达到3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142元。在“农家乐”的发展带动下,村民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茶叶、高山蔬菜种植和土鸡、土鸭养殖业发展迅速,农副产品的销售产业也初具规模,带动了村民的经济发展。

  二、体验衢江区乡村旅游的感受

  1、各地乡村旅游如火如荼。20xx年,在村支书傅梅英的动员下,板固村的3户农户自发开始农家乐经营,经历了怕经营到试经营再到爱经营,从不懂服务到学服务再到提升服务的转变。村民从观望到积极参与,20xx年底发展到13家,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农家乐迅速发展,并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经营状况明显高于农户预期,并保持稳定的增长。下呈村由于依托景区,起步较早,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半农户从事农家乐,全村农家乐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

  的30%。原来游客依靠单一的衢州市区和衢化职工发展到金华、杭州等周边地市;促销方式由口碑传销发展到旅行社组团旅游,旅游方式由原来的单一自驾游逐步提高了团队份额;从消费方式上由原来的定额价为主发展到以自报价为主,经营状况日趋成熟。由于农家乐更适于短途旅游,两村预计“五一”的长假变成3个短假将使当地农家乐更趋火爆。

  2、乡村旅游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一是农民致富了,板固村大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不少农户放弃既辛苦又不稳的来料加工,投入到乡村旅游;二是农村发展了,板固村的农家乐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江西农村定期送土鸡,丽水的遂昌农村定期送猪肉过来,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三是不出远门当地就业了,板固村的秋兰馆农家乐不仅夫妻当家,而且将外出打工的女儿也叫回来,忙时还动员亲戚帮忙,生意红红火火,村民安居乐业;四是环境改善了,农家乐的开办使村民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其收入的源泉,村民主动放弃造纸等污染环境的项目,还青山绿水本来面貌。

  3、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两个村充分利用各自的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板固村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发展小桥流水型农家乐,主要为衢州市民提供休闲度假场所;下呈村则利用天脊龙门景区的独特优势,主要为中短途旅游者游玩天脊龙门景区提供吃农家菜的服务。

  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旅游接待设施有待完善。住农家屋是城市居民返璞归真的追求,但由于有些农户缺乏热水器无法洗澡、卫生间窗户没有窗帘布以及棉被厚度不够等原因,住宿条件还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农户的碗筷消毒土法上马,洗净后用开水沸煮,缺乏消毒柜等消毒器械和措施;景区小卖部出现销售过期食品的现象。为此,农家住宿设施设备要从方便游客出发,以人为本,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设施和提供服务,增加舒适度和私密性,让游客真正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餐饮方面,既要在菜肴上突出“农”字,更要在碗筷等器

  具上讲究食品卫生,适当引进消毒柜等现代化卫生设备,让游客吃得放心。

  2、乡村旅游环境有待改善。虽然农家乐经营户已经注意只身周边的环境卫生,但一些没有从事农家乐的农户仍然维持原有的生活陋习,一时难以改变,加上游客的不断增加,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村庄整治使农民过上洁净的生活,但一些农户新建筑()过于城市化,而且楼间距越来越小,房屋越造越高,缺失了农家特有的韵味,农家特色在逐步淡化。因此,要向农民灌输“建设好自己家园就是增加收入”的理念,乡村旅游的环境是发展农家乐的根本,城市居民绝大部分就是来感受乡村的山清水秀,合理布局农家屋,避免城市化,垃圾收集制度化,创造一个整洁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3、乡村

  旅游管理有待加强,管理部门服务有待提高。压价竞争、争相拉客等无序竞争现象在农家乐发展早、竞争相对激烈的下呈村已经开始出现苗头,小商小贩在通往景区道路随意占道设摊;板固村后的火山湿地虽然很美,但囿于资金匮乏,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上山道路是砍竹人运输毛竹的通道,几乎无路可走,游客上山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安全亟需加强。此外,一些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如衢江区地税局在减免农家乐经营户5000元经营额的税收后,不再提供发票,农户经营额超过后要去衢州城里的区地税局开发票,不仅来去坐公家车要一天,而且每月10日后开发票还要收取滞纳金,限制了农家乐的做大做强。为此,要加强农家乐协会等自律组织的建设,制定规则避免恶性竞争;要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乡村旅游有序发展;要加强安全检查,避免旅游事故的发生;要增强管理部门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行政管理部门服务农家乐的意识,彻底改变官僚作风,主动上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好服务。

  总之,发展农家乐一要突出“农”字,充分挖掘农村特色,展示农耕文化;二要突出“家”字,让旅游者不仅宾至如归,更要感受到农家的淳朴、热情和温馨;三要突出“乐”字,要开发出一批参与性广、娱乐性强的农事活动,使旅游者在农家感受到开心和快乐。发展

  乡村旅游,主要抓好几件事:一要整合资源,农家乐经营户要走合作化道路,发挥集体作用,在发展中还应与村庄整治相结合,做好环境保护的文章;二要发挥协会功能,加强安全、服务和价格等方面的自律,从简单地提供餐饮逐步发展到提供住宿,再发展到娱乐,最后让游客带走当地土特产,使农家乐形成产业链;三要提升服务和技能,要从学好普通话着手,提高经营能力和经营水平;四要齐抓共建,旅游、交通、林业、公交、宣传等部门要相互合作,整合力量,合力抓好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4一、发展情况

  近几年,随着张北草原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作为旅游产业合理延伸的乡村旅游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发展中,我们始终坚持乡村旅游与富民强县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制定出台了《张北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规定》以及相关行业管理办法,并对乡村旅游经营服务标准做出了具体要求。20xx年全县乡村旅游共计投入资金达230万元,接待游客达6万多人次,实现收入1200万元。到目前,全县已有三宝营盘、三台蒙古营、海子洼、大梁庄等7个村的500多户农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来。其中,郝家营乡三宝营盘村已被评为河北省首批30处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

  三宝营盘村紧邻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草场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去年该村投入资金60多万元,新建了农家宾馆楼一栋和农家小院5处。截止06年底,全村旅游接待户发展至50多户,拥有马匹85匹,草原摩托35辆,卡丁车20辆,户均收入1.6万多元。经营突出的农户,被授予“星级乡村民俗旅游接待户”标牌。农户家家吃、住设施一应俱全,娱乐项目、针绣编织等农民自制旅游纪念商品特色鲜明。乡村旅游的兴起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拉动了乡村经济的有效增长,成为实现我县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补充。

  二、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发展还处在散乱状态,缺乏科学规划来指导乡村旅

  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二是乡村旅游特色品牌不够突出,文化内涵有待深入挖掘;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四是乡村旅游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与规范,乡村旅游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科学规划,指导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一是成立张北县发展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合理制定工发展方案,把乡村旅游建设纳入政府的宏观调控当中。同时,在原有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桦皮岭、海子洼、马连滩生态园区、小二台农业示范区、错季蔬菜种植园区、奶牛小区、甜菜种植园区以及牡丹花山观林亭等区域内具有乡村旅游开发价值的村庄,积极确定第二批张北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建设,把乡村旅游引向健康、持续、和谐的轨道上来。

  (二)深挖文化内涵,突出特色品牌。目前,我县乡村旅游还停留在粗放式格局,存在片面强调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忽视本地乡土文化内涵挖掘利用的现象。今后,一要将传统文化优势打造成乡村旅游产业优势,走文化品牌之路。要以特色文化提升乡村旅游含金量。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一种体验经济,其特征是旅游者通过体验式消费获取愉悦感受。要在乡村旅游产品参与性方面大做文章,以乡土文化含量高、游客参与性强、满足个性化体验、民风淳朴的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项目来满足体验经济需求。三要避免千村一面,走饮食文、游牧文化、旅游商品文化之路。要开辟生态型农业观光园,让游客参与农作劳动,体验农事乐趣。要注重搜集饮食文化资源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等资料,让游客边听故事、边赏原料和烹饪工艺、边品尝美味佳肴,重视游客的精神享受,提升乡村餐饮的"文化内涵,积极推进乡土旅游商品的开发创新,保持特色工艺品、民族服饰几传统工艺的乡土气息,从而增加乡村旅游的内涵,推动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

  (三)多措并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出台扶农、惠农政策,积极争取省、市农口、扶贫等部门的专项资金,重点改善道路、院墙、排水排污、医疗卫生、旅游厕所、通讯等基础服务设施。二是邀请河

  北地理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对三宝营盘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进行专业指导,注重在开发资源、兴办旅游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三是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乡村旅游建设,加快乡村旅游示范村整体上档升级。

  (四)强化管理,努力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旅游派出所和执法大队的职能,定期深入农家旅游接待户,对其餐饮质量、卫生环境、服务态度进行抽查,对不合格者责令限期整改。加强管理制度化,与各乡村旅游经营户签订安全、卫生责任书,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旅游环境,同时也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安全、卫生意识。开展乡村旅游服务培训。制定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及乡村旅游教育培训计划,结合建设,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组织人员深入农村示范点(户),送教上门,努力提高我县乡村旅游的整体服务水平。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自贡市政协外事联谊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市委农工委、市农牧业局等单位的配合支持下对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自然和人文资源为感受对象的旅游方式,包括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旅游内容。我是市发展乡村旅游有着较强的需求和较好的条件,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历经自发发展、规模发展和规范发展等阶段,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形成了一定规模,产生了较好成效。

  (一)乡村旅游发展条件较好

  我市是老工业城市,城市居民对业余生活质量和方式有更高的要求,加上乡村资源良好,发展乡村旅游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

  乡村旅游需求较大。我市是一个城区人口过百万、主城区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超过2万的大城市,居民业余闲暇生活选择出城返乡、回归自然的方式已成为主流。按照旅游部门统计测算,去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总数已突破700万人次,反映出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需求巨大。随着城区人口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的增长,乡村旅游市场还有

  巨大的发展潜力。

  发展乡村旅游条件较优。我市处于川南浅丘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沛,四季分明,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态资源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自然条件较好,便于开展乡村旅游。我市自然和人文资源富集,特别是独具特色的盐业文化、盐帮美食风味文化和众多的历史人文古迹,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乡村旅游发展契机良好。我市是全省统筹城乡试点市,在统筹城乡、加快新农村建设中,结合新村建设统筹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乡村旅游发展已成产业

  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同时已成为全市大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旅游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乡村旅游已初具规模。20xx年从事休闲旅游的经营主体已达600余个,其中休闲农庄108个、特色农家乐450个(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57家)、休闲农园48个,从业人员1.79万人,辐射带动4万多农民致富。已形成市区近郊南北环路沿线集中布局的乡村旅游产业带,出现了以贡井区长土元坝、建设固胜、大安区江姐故里、自流井区尖山农团、沿滩区箭口村、荣县双石金台村、富顺县永年镇等乡村旅游集中发展区。其中自流井区尖山一飞龙峡景区、贡井区建设镇固胜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乡村旅游较有特色。目前主要是以农林果渔业为基础,以农家乐和乡村酒店为载体的观光农业园、森林旅游、科技农园、渔业风情等观光休闲为内容,基本形成了农家旅游、农村旅游及农业旅游三种主要类型的乡村旅游发展形态,具有突出的自然生态、地方人文、休闲体验等特色。

  乡村旅游布局合理。乡村旅游形成了以环城为重点,遍及全市农村;以重点项目为支点,带动多线多片发展的乡村旅游布局。目前,基本构建起“一环五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以“南环花卉、北环农耕、飞龙生态、古镇风情”为重点品牌,打造了19个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开发了33条旅游线路。

  (三)乡村旅游发展效益可观

  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既有较大经济效益,又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社会进步,还对城市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经济效益较大。20xx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2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亿,占全市旅游综合收入160亿元的25.6%。以全市三星级农家乐为例,一般正常年份经营收入能达到200

  -400万元,利润20-50万元,税收20-40万元,吸纳就业20-30人。办十几个农家乐比办一个乡镇工业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财政收益更好。

  社会效益明显。乡村旅游发展拓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形成农村一、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局面,促进了现代农业和新型小城镇建设。通过城市居民到农村旅游,把城市现代文化、城市文明带到农村,有利于促进农村形成新的文明乡风。大多数城市居民选择市郊就近参与乡村旅游,感受自然山水,享受农村风光,体验农家生活,减轻和缓解了城市过分拥挤的现象,有利于创造城乡宽松和谐友好的生活和社会环境。

  二、存在问题

  我市在发展乡村旅游上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措施,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还处在较低的发展阶段,在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发展观念滞后,创新动力不足

  多数地方对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仅仅把这项事业当作一个单纯的`找钱的门道,很少站到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和促进城镇化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一些地方把乡村旅游发展认同为搞吃喝玩乐,认为旅游只是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的“专利”,乡村旅游资源不被重视,对开发、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农业旅游不屑一顾。还有些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只是旅游部门的事情,农家乐、乡村旅游是低档次的旅游产品等。

  (二)缺乏统一规划,统筹协作不够

  乡村旅游发展20多年来,全市规划引导总体上没有跟上发展需

  要,缺乏全市性的统一规划引领,发展档次、规模和布局随意性大。全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工作,分散在几个部门开展,各有一些开展工作的优势,虽然互有联系,但工作措施仍存在统筹和协调不够的问题。

  (三)政策扶持力弱,发展助力不大

  缺少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支持。我市乡村旅游总体上还是自由发展状态,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只是通过评选旅游示范村、星级农家乐和农业旅游示范点来规范乡村旅游的发展,管理力度不大,导致我市乡村旅游无规划、无序、低水平发展。因目前农家乐对财政的直接贡献率低,相关部门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重要项目建设受到现行土地使用政策的限制,不能有效地开发、改造和升级。乡村旅游开发总体上资金投入不足,大多项目都只能算是低成本开发,项目难上水平,投入不足的一大原因是融资渠道少,政府支持资金不多。

  (四)总体水平较低,服务质量不高

  基础配套设施薄弱,大部分的乡村旅游景区点与省级、县级公路干线连接比较差,乡村道路大多是只能单车通行的村村通公路,一些乡村道路管护不力,路况差,标识缺乏,安全隐患多,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多数乡村旅游点上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接待服务设施,游览步道、观赏休憩设施、旅游厕所、垃圾收集等设施的建设不配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旅游人才缺乏,缺导游、缺服务规范、缺旅游知识、缺卫生和安全常识。地域文化特色不足,全市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休闲接待场所很少,忽视了对农耕文化、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产品结构单一,现有乡村旅游活动项目以棋和牌、垂钓娱乐为主,体验性、参与性、文化性和创新性不够。同质现象严重,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盲目跟随现象,投资者及经营主体对当地资源优势和风土人情研究不深入,市场调研不充分,规划设计质量较低,定位不准,盲目从事休闲农业,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脱离了休闲农业内涵,开发配套性差,品位不高,竞争盲目,经营效益不高。

  (五)项目包装较差,宣传推广不够

  从目前乡村旅游游客结构看,除到川南皮革城等少数几个旅游点外,其它乡村旅游项目的市外游客还不多,说明对外宣传推广的工作还做得不够。

  三、发展建议

  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调研中各方面提出的发展要求,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领导

  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把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促进形成新的文明乡风;有利于扩大城市生活空间,舒缓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工作的领导。

  (二)完善规划,促进城乡旅游有序发展

  根据我市乡村旅游特色资源,进一步修订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使市县(区)两级规划衔接、配套,与基地产业互融,协调发展,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唯一性,彰显地方特色,提高乡村旅游发展品位。

  (三)优化项目,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依托各乡镇区位条件、资源特色,整合旅游资源,积极串珠成链,紧贴市场,开发具有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着力打造一批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精品,设计推出更多文化内涵丰富,趣味性、参与性强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四)加强培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

  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积极引进和培养懂市场经济运作的高素质人才,壮大乡村旅游人才队伍。重点培养管理人才、经营人才、解说人才、民族特色用品研发和加工人才,使我市乡村旅游有一个稳定的人才集群,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推动,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激活高效生态农业新路子。

  (五)配套建设,打牢乡村旅游硬件基础

  着力改善乡村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状况,整治村容镇貌,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改善乡村旅游区(点)的供电、供水、通信、消防以及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条件,积极培育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努力提高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与旅游活动的安全性、舒适性。

  (六)加强宣传,着力推介乡村旅游品牌

  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等多种手段,开设乡村旅游栏目,加大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举办西南旅游联盟年会,邀请云、贵、川、渝的旅游同行来自贡共商旅游合作,与川南五市一同开展“川南一线游”为主题的联合促销,组织各类项目推介活动。进一步办好“豆花节”、“桃花节”等节庆活动。办好自贡旅游网络营销全媒体平台,做好电子宣传和营销工作。

篇二:乡村旅游调研报告范文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通用13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1为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根据吕祖善省长关于组织省级机关工作人员下乡体验乡村旅游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统一安排于4月24-27日赴衢江区的板固村和下呈村开展体验乡村旅游、帮扶农村建设活动。通过四天三夜吃在农户、住在农户,参与打麻糍、挖野笋等农事民俗活动,充分体验了乡村旅游的乐趣。在2个村参加座谈会,走访农家乐经营户,了解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困难和期盼,了解并实地勘察旅游基础设施,帮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将体验的情况作一汇报:

  一、两村的基本情况

  板固村位于罗樟源的中部,距离市区约30公里,地处海拔800米的山涧峡谷地带,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整个板固村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自然生态优美。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竹林面积5000余亩,同时也是衢州市的野生兰花保护基地。全村46户228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家乐经营和毛竹、高山蔬菜、土种牛羊养殖等。现从事农家乐经营户13户,能同时接待680人就餐和100余人住宿,直接从业人员近40人,间接从业人员80余人,20xx年接待23600余人,实现经营收入120余万元。

  下呈村坐落于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由5个自然村组成,245户农户761人。境内有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脊龙门风景区,是衢州市重点旅游景区。依托旅游景区开展“农家乐”,现共有26家,可提供床位500张,直接就业人数60余人,日平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20xx年该村年“农家乐”收入达到

  3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142元。在“农家乐”的发展带动下,村民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茶叶、高山蔬菜种植和土鸡、土鸭养殖业发展迅速,农副产品的销售产业也初具规模,带动了村民的经济发展。

  二、体验衢江区乡村旅游的感受

  1、各地乡村旅游如火如荼。20xx年,在村支书傅梅英的动员下,板固村的3户农户自发开始农家乐经营,经历了怕经营到试经营再到爱经营,从不懂服务到学服务再到提升服务的转变。村民从观望到积极参与,20xx年底发展到13家,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农家乐迅速发展,并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经营状况明显高于农户预期,并保持稳定的增长。下呈村由于依托景区,起步较早,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半农户从事农家乐,全村农家乐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30%。原来游客依靠单一的衢州市区和衢化职工发展到金华、杭州等周边地市;促销方式由口碑传销发展到旅行社组团旅游,旅游方式由原来的单一自驾游逐步提高了团队份额;从消费方式上由原来的定额价为主发展到以自报价为主,经营状况日趋成熟。由于农家乐更适于短途旅游,两村预计“五一”的长假变成3个短假将使当地农家乐更趋火爆。

  2、乡村旅游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一是农民致富了,板固村大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不少农户放弃既辛苦又不稳的来料加工,投入到乡村旅游;二是农村发展了,板固村的农家乐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江西农村定期送土鸡,丽水的遂昌农村定期送猪肉过来,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三是不出远门当地就业了,板固村的秋兰馆农家乐不仅夫妻当家,而且将外出打工的女儿也叫回来,忙时还动员亲戚帮忙,生意红红火火,村民安居乐业;四是环境改善了,农家乐的开办使村民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其收入的源泉,村民主动放弃造纸等污染环境的项目,还青山绿水本来面貌。

  3、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两个村充分利用各自的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板固村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发展小桥流水型农家乐,主要为衢州市民提供休闲度假场所;下

  呈村则利用天脊龙门景区的独特优势,主要为中短途旅游者游玩天脊龙门景区提供吃农家菜的服务。

  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旅游接待设施有待完善。住农家屋是城市居民返璞归真的追求,但由于有些农户缺乏热水器无法洗澡、卫生间窗户没有窗帘布以及棉被厚度不够等原因,住宿条件还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农户的碗筷消毒土法上马,洗净后用开水沸煮,缺乏消毒柜等消毒器械和措施;景区小卖部出现销售过期食品的现象。为此,农家住宿设施设备要从方便游客出发,以人为本,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设施和提供服务,增加舒适度和私密性,让游客真正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餐饮方面,既要在菜肴上突出“农”字,更要在碗筷等器具上讲究食品卫生,适当引进消毒柜等现代化卫生设备,让游客吃得放心。

  2、乡村旅游环境有待改善。虽然农家乐经营户已经注意只身周边的环境卫生,但一些没有从事农家乐的农户仍然维持原有的生活陋习,一时难以改变,加上游客的不断增加,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村庄整治使农民过上洁净的生活,但一些农户新建筑过于城市化,而且楼间距越来越小,房屋越造越高,缺失了农家特有的韵味,农家特色在逐步淡化。因此,要向农民灌输“建设好自己家园就是增加收入”的理念,乡村旅游的环境是发展农家乐的根本,城市居民绝大部分就是来感受乡村的山清水秀,合理布局农家屋,避免城市化,垃圾收集制度化,创造一个整洁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3、乡村旅游管理有待加强,管理部门服务有待提高。压价竞争、争相拉客等无序竞争现象在农家乐发展早、竞争相对激烈的下呈村已经开始出现苗头,小商小贩在通往景区道路随意占道设摊;板固村后的火山湿地虽然很美,但囿于资金匮乏,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上山道路是砍竹人运输毛竹的通道,几乎无路可走,游客上山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安全亟需加强。此外,一些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如衢江区地税局在减免农家乐经营户5000元经营额的税收后,不再提供发票,农户经营额超过后要去衢州城里的区地税局开发票,不仅来去坐公家车要

  一天,而且每月10日后开发票还要收取滞纳金,限制了农家乐的做大做强。为此,要加强农家乐协会等自律组织的建设,制定规则避免恶性竞争;要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乡村旅游有序发展;要加强安全检查,避免旅游事故的发生;要增强管理部门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行政管理部门服务农家乐的意识,彻底改变官僚作风,主动上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好服务。

  总之,发展农家乐一要突出“农”字,充分挖掘农村特色,展示农耕文化;二要突出“家”字,让旅游者不仅宾至如归,更要感受到农家的淳朴、热情和温馨;三要突出“乐”字,要开发出一批参与性广、娱乐性强的农事活动,使旅游者在农家感受到开心和快乐。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抓好几件事:一要整合资源,农家乐经营户要走合作化道路,发挥集体作用,在发展中还应与村庄整治相结合,做好环境保护的文章;二要发挥协会功能,加强安全、服务和价格等方面的自律,从简单地提供餐饮逐步发展到提供住宿,再发展到娱乐,最后让游客带走当地土特产,使农家乐形成产业链;三要提升服务和技能,要从学好普通话着手,提高经营能力和经营水平;四要齐抓共建,旅游、交通、林业、公交、宣传等部门要相互合作,整合力量,合力抓好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2自贡市政协外事联谊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市委农工委、市农牧业局等单位的配合支持下对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自然和人文资源为感受对象的旅游方式,包括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旅游内容。我是市发展乡村旅游有着较强的需求和较好的条件,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历经自发发展、规模发展和规范发展等阶段,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形成了一定规模,产生了较好成效。

  (一)乡村旅游发展条件较好

  我市是老工业城市,城市居民对业余生活质量和方式有更高的要

  求,加上乡村资源良好,发展乡村旅游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

  乡村旅游需求较大。我市是一个城区人口过百万、主城区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超过2万的大城市,居民业余闲暇生活选择出城返乡、回归自然的方式已成为主流。按照旅游部门统计测算,去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总数已突破700万人次,反映出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需求巨大。随着城区人口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的增长,乡村旅游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发展乡村旅游条件较优。我市处于川南浅丘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沛,四季分明,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态资源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自然条件较好,便于开展乡村旅游。我市自然和人文资源富集,特别是独具特色的盐业文化、盐帮美食风味文化和众多的历史人文古迹,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乡村旅游发展契机良好。我市是全省统筹城乡试点市,在统筹城乡、加快新农村建设中,结合新村建设统筹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乡村旅游发展已成产业

  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同时已成为全市大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旅游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乡村旅游已初具规模。20xx年从事休闲旅游的经营主体已达600余个,其中休闲农庄108个、特色农家乐450个(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57家)、休闲农园48个,从业人员1.79万人,辐射带动4万多农民致富。已形成市区近郊南北环路沿线集中布局的乡村旅游产业带,出现了以贡井区长土元坝、建设固胜、大安区江姐故里、自流井区尖山农团、沿滩区箭口村、荣县双石金台村、富顺县永年镇等乡村旅游集中发展区。其中自流井区尖山一飞龙峡景区、贡井区建设镇固胜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乡村旅游较有特色。目前主要是以农林果渔业为基础,以农家乐和乡村酒店为载体的观光农业园、森林旅游、科技农园、渔业风情等观光休闲为内容,基本形成了农家旅游、农村旅游及农业旅游三种主要类型的乡村旅游发展形态,具有突出的自然生态、地方人文、休闲

  体验等特色。

  乡村旅游布局合理。乡村旅游形成了以环城为重点,遍及全市农村;以重点项目为支点,带动多线多片发展的乡村旅游布局。目前,基本构建起“一环五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以“南环花卉、北环农耕、飞龙生态、古镇风情”为重点品牌,打造了19个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开发了33条旅游线路。

  (三)乡村旅游发展效益可观

  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既有较大经济效益,又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社会进步,还对城市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经济效益较大。20xx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2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亿,占全市旅游综合收入160亿元的25.6%。以全市三星级农家乐为例,一般正常年份经营收入能达到200-400万元,利润20-50万元,税收20-40万元,吸纳就业20-30人。办十几个农家乐比办一个乡镇工业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财政收益更好。

  社会效益明显。乡村旅游发展拓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形成农村一、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局面,促进了现代农业和新型小城镇建设。通过城市居民到农村旅游,把城市现代文化、城市文明带到农村,有利于促进农村形成新的文明乡风。大多数城市居民选择市郊就近参与乡村旅游,感受自然山水,享受农村风光,体验农家生活,减轻和缓解了城市过分拥挤的现象,有利于创造城乡宽松和谐友好的生活和社会环境。

  二、存在问题

  我市在发展乡村旅游上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措施,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还处在较低的发展阶段,在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发展观念滞后,创新动力不足

  多数地方对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仅仅把这项事业当作一个单纯的找钱的门道,很少站到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和促进城镇化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一些地方把乡村旅游发展认同为搞吃喝玩

  乐,认为旅游只是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的“专利”,乡村旅游资源不被重视,对开发、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农业旅游不屑一顾。还有些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只是旅游部门的事情,农家乐、乡村旅游是低档次的旅游产品等。

  (二)缺乏统一规划,统筹协作不够

  乡村旅游发展20多年来,全市规划引导总体上没有跟上发展需要,缺乏全市性的统一规划引领,发展档次、规模和布局随意性大。全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工作,分散在几个部门开展,各有一些开展工作的优势,虽然互有联系,但工作措施仍存在统筹和协调不够的问题。

  (三)政策扶持力弱,发展助力不大

  缺少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支持。我市乡村旅游总体上还是自由发展状态,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只是通过评选旅游示范村、星级农家乐和农业旅游示范点来规范乡村旅游的发展,管理力度不大,导致我市乡村旅游无规划、无序、低水平发展。因目前农家乐对财政的直接贡献率低,相关部门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重要项目建设受到现行土地使用政策的限制,不能有效地开发、改造和升级。乡村旅游开发总体上资金投入不足,大多项目都只能算是低成本开发,项目难上水平,投入不足的一大原因是融资渠道少,政府支持资金不多。

  (四)总体水平较低,服务质量不高

  基础配套设施薄弱,大部分的乡村旅游景区点与省级、县级公路干线连接比较差,乡村道路大多是只能单车通行的村村通公路,一些乡村道路管护不力,路况差,标识缺乏,安全隐患多,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多数乡村旅游点上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接待服务设施,游览步道、观赏休憩设施、旅游厕所、垃圾收集等设施的建设不配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旅游人才缺乏,缺导游、缺服务规范、缺旅游知识、缺卫生和安全常识。地域文化特色不足,全市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休闲接待场所很少,忽视了对农耕文化、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产品结构单一,现有乡村旅游活动项目以棋和牌、垂钓娱乐为主,体

  验性、参与性、文化性和创新性不够。同质现象严重,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盲目跟随现象,投资者及经营主体对当地资源优势和风土人情研究不深入,市场调研不充分,规划设计质量较低,定位不准,盲目从事休闲农业,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脱离了休闲农业内涵,开发配套性差,品位不高,竞争盲目,经营效益不高。

  (五)项目包装较差,宣传推广不够

  从目前乡村旅游游客结构看,除到川南皮革城等少数几个旅游点外,其它乡村旅游项目的市外游客还不多,说明对外宣传推广的工作还做得不够。

  三、发展建议

  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调研中各方面提出的发展要求,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领导

  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把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促进形成新的文明乡风;有利于扩大城市生活空间,舒缓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工作的领导。

  (二)完善规划,促进城乡旅游有序发展

  根据我市乡村旅游特色资源,进一步修订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使市县(区)两级规划衔接、配套,与基地产业互融,协调发展,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唯一性,彰显地方特色,提高乡村旅游发展品位。

  (三)优化项目,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依托各乡镇区位条件、资源特色,整合旅游资源,积极串珠成链,紧贴市场,开发具有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着力打造一批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精品,设计推出更多文化内涵丰富,趣味性、参与性强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四)加强培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

  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积极引进和培养懂市场经济运作的高素质人才,壮大乡村旅游人才队伍。重点培养管理人才、经营人才、解说人才、民族特色用品研发和加工人才,使我市乡村旅游有一个稳定的人才集群,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推动,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激活高效生态农业新路子。

  (五)配套建设,打牢乡村旅游硬件基础

  着力改善乡村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状况,整治村容镇貌,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改善乡村旅游区(点)的供电、供水、通信、消防以及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条件,积极培育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努力提高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与旅游活动的安全性、舒适性。

  (六)加强宣传,着力推介乡村旅游品牌

  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等多种手段,开设乡村旅游栏目,加大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举办西南旅游联盟年会,邀请云、贵、川、渝的旅游同行来自贡共商旅游合作,与川南五市一同开展“川南一线游”为主题的联合促销,组织各类项目推介活动。进一步办好“豆花节”、“桃花节”等节庆活动。办好自贡旅游网络营销全媒体平台,做好电子宣传和营销工作。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3旅游业作为当今发展最快、前景最广的新兴产业,集经济、社会、生态功能于一身,不仅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硬实力的支柱产业,也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增强软实力的重要力量,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发展旅游业,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县政协于20xx年11月下旬,在冯兴钱副主席的率领下,就如何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我县城乡统筹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自然资源特色鲜明。XX县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有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滨海-玉苍山”景区,同时还有石聚堂、燕窠硐、鲸头

  等多个县级风景区。金色沙滩、彩色岛礁、山巅石海、古老村寨,构成了苍南独有的自然旅游景观。

  (二)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文化资源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灵魂。XX县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如金乡卫城和蒲壮所城的抗倭文化,五凤、腾垟的茶文化,矾山的矿石冶炼文化,玉苍山法云寺的宗教文化,岱岭、凤阳、莒溪等地的畲乡文化,朱程烈土故里、粟裕、刘英等抗日名将活动遗址的红色文化,还有唐桥宋塔、矴步、牌坊、状元坟、生态染坊、文物古迹等历史人文文化。此外民间民俗文化独特、农耕文明体验丰富多彩,如有太平龙、灵溪宫庙会、冥斋会、唱茶戏、拔五更、抬阁、马灯舞等民间民俗及捉小海鲜、踏水车、织布、做豆腐、捣年糕、采摘蔬果等农耕文明体验。

  (三)生态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目前,我县已建成(或已通过生态镇现场核查)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以及县级以上生态村324个。特色农业发展讯速,如灵溪观美桃湖的农业观光园、马站农业园区等农业基地和观光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马站四季柚、炎亭梭子蟹、苍南翠龙茶等特色知名农产品声名远播;拥有中国四季柚之乡、中国蘑菇之乡等多张涉农“国字号”金名片。优美的环境和特色农业基地,为乡村休闲生态游、农业观光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活动载体。

  (四)乡村农家乐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县农家乐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截至到20xx年底,农家乐累计总投资规模达4280万元,接待餐位数7840个,床位数258个。全县已发展农家乐旅游特色村5个,农家乐旅游特色点72个,20xx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4856万元,游客购物收入108万元,直接从业人员745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效的推进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创业增收。

  虽然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对开展乡村旅游重视不够,缺少科学的发展规划,农家乐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对民间民俗、农耕文明、抗倭文化、畲乡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开发不深;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够;乡村景点档次不高、分布较散、旅游服务能

  力不足、经营管理欠规范、发展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发展乡村旅游工作还需强力推进。

  二、大力发展我县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发展,保护古民居、古村落等;有利于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山区群众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我县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初期,应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举措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乡村旅游上档次、高效益。

  (一)加强部门协作,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各级乡镇政府应加大力度,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合理开发,加快发展。要发挥乡镇政府属地管理的主导作用,加强与交通、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工商、宣传、广电、教育、文化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乡镇、部门协作联动的管理机制。

  (二)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

  要根据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制订出我县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和近期发展计划,合理布局乡村旅游景点和线路,明确全县乡村旅游的板块特色、项目重点和发展目标。要引入先进的乡村旅游文化理念和创意,结合美丽乡村打造、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房集聚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做好我县“国字号”涉农品牌资源文章,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渔)业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要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乡镇和村庄,策划好之后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全面突破。同时要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农户加强对乡村旅游商品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如金乡同春酒、本地笋干、席草制品、海鲜产品等开发经营,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增加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实惠。

  (三)完善投入机制,拓展融资渠道。

  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农村配套基础设施。要创新投融资体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尤其是要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支持。应研究出台对乡村旅游提供信贷支持和资金支持的机构和个人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乡村旅游提供资金支持与信贷服务,以解决乡村旅游在发展初期和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普遍存在的资金支持不足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升级。例如,提供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通过财政贴息,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提供小额贷款或低息贷款;通过再保险、风险贴息等方式,鼓励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机构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业保险业务,帮助农户和相关组织化解经营风险等等。

  (四)加强综合管理,提升整体环境。

  一要依据乡村旅游特点制定标准,规范管理。要把苍南实际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一套便于操作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用来指导、规范和帮助农家乐经营者。按照现有的“示范”标准和“星级”标准加快经营户的提档升级,加强对游客权益保护,规范农家乐文明友好待客行为,以确保乡村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二要加强培训,提升综合服务素质。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业务知识、旅游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特色景点导游员,提升游客对景点的内容感知度,促进对景点的宣传和推介。

  三要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能够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建设整洁、卫生、和谐、优美的旅游环境;要做好乡村景点间的绿道、慢行道的规划和建设,拓宽游玩项目,增加游客的游玩兴趣和滞留时间;要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统一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乡村旅游市场。

  一要多渠道推介旅游资源。要综合利用电视、网络及平面媒体等各种渠道,全方位的开展宣传。要创办乡村旅游节目,定期宣传苍南

  乡村美景,积极开展“苍南人游苍南”、“外地人游苍南”活动,进一步拓宽旅游市场,提高苍南在外的知名度。

  二要以举办节庆活动为抓手,加大乡村旅游营销力度。要组织有关单位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展览会,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渔寮端午观海节和沙滩音乐会、玉苍山重阳登高节和炎亭海鲜美食节,四季柚、蕃茄、柑橘、五凤茶叶等农产品采摘节,做到以节兴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

  三要利用区位优势,开展精品联合,努力拓展乡村旅游市场。要围绕”浙闽边界山海生态游“的主题,加强区域联合,营造精品线路,继续主动与瓯南闽东二省六县(市)合作,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共创精品旅游线。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4一、主题:XX区乡村旅游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方式

  调研采取座谈会、查阅史料、实地察看和走访群众的方式,对我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三、调研情况

  (一)XX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XX区旅游是伴随着人民小康生活的到来而应运而生,沐浴着旧改的春风春雨而茁壮成长的朝阳事业,它的发展现状呈现出几个特点。

  1、因地制宜,农家游乐应运而生。每到周末节假日,终日埋头在

  都市打拼的人们到乡村山间休闲度假渐成时尚。一些农户就根据自己条件,开发出了以农家乐为主的休闲旅游产品。如对应景区观光休闲、游客食宿需求的“大客天下”、“年代秀”、“阿陈草堂”等。因为市场有需求,景区周边的农家乐一产生就显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现已成稳步发展趋势。

  2、因陋就简,不记成本廉价经营。起步阶段的多数旅游经营者由于资金有限,投入就不大,因而硬件设施都显简陋。一些农户因陋就简上阵,主要靠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虽然收入不多,也使世世代代务农为本农民尝到了甜头。

  3、因人成事,各自为政短线为主。景区农户在完全没有看到过农家乐是什么样子,没有什么经营经验的情况下,自己认为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把一个个农家乐办了起来。他们大多以接待游玩一天的旅客,为其提供餐饮为主的短线经营。在不断的探索中他们闯出了除种田、“吃山”之外的挣钱路子。

  4、因势利导,点多面广渐成气候。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一经出现,相关部门就给予了它足够的关爱和照顾。在大力宣扬鼓励的同时,还给予了经验指导和相关优惠政策等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扶持,因势利导,全方位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如梅岭狮子峰景区内的泮溪村现已打造成了一个农家乐村。据统计,该村现有农家乐30余家。

  (二)XX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

  我们认为,XX区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突出优势。XX区发展旅游起步还算是比较早的,19xx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梅岭批准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3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1998年已申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XX市在“十五”规划中已把湾里定位为XX市的后花园来加以建设。但由于之前经验不足等原因,旅游景区没有做得很有特色。其实发展乡村旅游是一种以乡村特色风光和文化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娱乐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也是各地市民需要、景区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互利共赢的产业。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

  过去,湾里通向南昌的唯一公路是昌湾大道。随着南昌城市的发展,着力改造、升级、规划昌湾公路、云湾公路、红湾公路,这3条公路的建设,已“打通”了湾里的价值,为湾里纳入南昌城区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20xx年1月南昌西外环高速的开通,使湾里进一步连通了外界。湾里至昌北国际机场开车只需15分钟左右,比XX市区至昌北国际机场的距离还要近。作为赣粤高速公路的一段,西外环还连通了福银高速公路。今年XX区还开通了周末及节假日南昌城区至梅岭旅游景区的160路公交专线为居民来湾里休闲旅游提供了方便。便捷的交通为我们的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全区山丘起伏,河谷纵横,整个地貌属丘陵低山区。西南部以低山高丘为主,东北部多为低丘岗地,东南部为低丘平原。海拔最高峰地洗药湖为841.4米。全区山地占72.3%,耕地占12.7%,水面占4.9%,故有“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日照丰富。全区年平均气温14.5℃—17.6℃,气候凉爽,特别是梅岭一带,气温比市区低3—5℃,素有“小庐山”之美誉。森林覆盖率为73.7%,是最适宜人类和动植物生长的地方。良好的生态和宜人的气候环境为我们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3、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

  湾里境内层峦叠嶂,高山田园,风景如画,是一个山林秀色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旅游胜地,它是古“豫章十景”中“洪崖丹井”和“西山积翠”所在地。岳飞、王安石、欧阳修等230多位历史名人曾到此游历,留下名诗佳作480多篇。梅岭拥有大小山峰99座,天然和人工湖泊50余个。整个梅岭森林秀茂、植被繁盛,属国家保护的就有银杏、红豆杉、三尖杉、鹅掌楸、金钱松等,古桂银杏、苍资劲态、兰花杜鹃、幽香亮彩、松涛竹海、无风自凉、山花野果、扑鼻声生香,是全市唯一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XX市的“后花园”等。这些都是发展旅游的巨大潜力。2015年完成的梅岭古镇一条街,大大改变了梅岭集镇面貌、景区环境,景区别具一格的仿古建筑,慢节奏的农家生活方式、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风格独特的农家饮食、热情好客的农民朋友,都是极好的旅游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为我们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

  4、深厚的乡村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

  我们除了拥有已被列入民俗类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罗亭上坂曹家村的“关公灯”以外,还有为古“豫章十景”之首的“洪崖丹井”,它是黄帝乐臣伶伦炼丹之处,是中华民族音乐发祥地,南昌“洪都”称谓亦由此而来。皇姑墓、林彪别墅、秦人洞、紫阳宫、望云阁、翠岩寺、天宁寺等一批历史古迹是打造乡村旅游的珍贵文化资源。独具特色的太平心街溯溪节、泼水节、啤酒节、纳凉节和善良纯朴、率性耿直的农民,都是发展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三)XX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1、认识不足,市场观念不强。首先是对景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认为旅游只是风景名胜区的事,穷乡僻壤的农村没什么可游的,从而忽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再就是缺乏对乡村旅游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时忽视有效地保持“乡村性质”和“乡村意象”。

  2、基础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目前XX区还有部分村庄无线信号接收不稳定,大部分村落没有建成集中供水体系,未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厕所的冲水、洗浴条件没有改善,接待游客的硬件设施、景点建设、环境打造等总体上讲还比较差,整个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

  3、缺乏规划,零乱无序开发。因为没有一个规划作指导,各村的农家乐都是由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起来的。由于他们各方面的局限性,导致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有的甚至造成了浪费,也出现了无序开发、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现象。

  4、产品初级,特色不够鲜明。由于缺乏市场理念、产品定位不准、大都缺乏文化内涵、多数是个体经营,大部分农家乐的规模小、档次低,且多以副业形式开展,故经营效益也不是很好。

  5、没有在“乐”字上做文章。不少农民小农意识浓厚,只注重眼

  前利益。在农家乐建设和经营中没有在“乐”字上做文章,只顾赚钱,有的还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不是真正的农家乐。

  (四)XX区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与定位

  如前所述,XX区完全有条件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建设形象鲜明、风貌独特、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旅游强区。我们认为XX区旅游总的定位是建成XX市的后花园。这个总的定位又可分为四个重要的基地:即建成对大都市最具吸引力的观光农业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纳凉避暑重地、户外运动场地。

  1、四大基地的市场定位

  其一、观光农业基地。依托罗亭生态有机蔬菜大观园、现代化药材种植示范地、高山生态有机茶园、高山养殖场、纯天然有机果园、花卉苗木园、生态水产养殖场等一系列农牧水产业作载体,不断扩大种植、养殖规模,提高档次,增强观赏性与参与性。逐步形成大规模的大棚时鲜蔬菜,时令水果,药材和高山养殖场,其他大小水库的生态水产养殖等一系列极富观赏性和参与性的知名品牌项目,使之成为建XX市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观光农业基地。

  其二、休闲度假胜地。依托风景名胜地等生态良好、环境宜人的地方,建设一批不同档次的度假村、休闲山庄和农家乐。形成对应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人群、不同年龄对象消费群体的规模不同、档次不等的休闲度假场所。其中重点是环境的建设、特色的出新和服务的提升,给人以生态良好、环境优雅、独具特色的饮食起居环境,安全卫生、细致如微、热情周到生活与出行服务。使之不仅能留住游客,还要能吸引回头客,甚至能成为他们定期或长期休闲度假的场所,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

  其三、纳凉避暑重地。要利用素有“小庐山”之称的梅岭,夏季的气温要比火炉XX市低十多度,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建设纳凉避暑重地。要根据不同的资源开发各具特色的消夏纳凉项目,如修建森林木屋、湖边草房、岩洞居室、竹林小院、溪边吊脚楼、林间别墅等纳凉度夏的场所;配套开发一些适合夏季的体育健身与游乐的项目,如水库垂钓、游泳、溪流戏水、林间游戏、散步、棋牌等;还可为一些人士

  提供诸如网上办公、交易、科研、艺术创作的条件,为残疾和康复病人提供疗养、康复治疗的条件,使他们都能较长时期的住下来,轻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其四、户外运动场地。着力打造在全市都有影响力的山地户外运动场所。既可举办如市际市内的山地越野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徒步登山比赛等体育赛事;也可为广大的“车友”、“骑友”、“驴友”等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活动场地。尤其值得一提的“驴行”活动,他们就特别钟情于梅岭等一些空气新鲜人迹罕至的地方。可以设计若干条或长或短、或难或易的线路,沿途村农民、农户为他们提供食宿、生活物资补给、向导护送等服务,也是高山偏远地方开展特色乡村旅游的一条路子。

  2、典型引导树立样板

  XX区的旅游发展了许多年,但是由于没有很好的引导,大多数都办成了农村饭馆。我们可借鉴江西省旅游办的好的乡村旅游经验,如鹰潭的龙虎山、上饶的三清山、九江的庐山等,它们都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在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的引导下,有效发挥资源的作用,极大地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在旅游开发和实践中得到实惠,旅游业才能可持续发展。我们建议在梅岭立新村做乡村旅游试点,该村在梅岭主峰景区内,空气清新、生态环境好、有高山生态养殖场、人口较少等良好条件。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交通设施给予支持,即在主峰景区出入处开通一条旅游专线或增设旅游观光缆车,既能接送游客进村,又能方便农民下山采购必要的生活物资。此外,还需组织当地老百姓学习和打造该村的特色文化品牌,如竹席、沙箕、笔筒等竹制产品,年糕、红薯片、印米团等一系列地方特色糕点小吃。这些都需要政府在基础设施、资金方面给予扶持和旅游部门专人指导,抓好样板带动XX区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五)XX区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我们认为XX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当走好四条路,铺好四条道。

  1、走好四条路

  其一、走好乡土特色的路。对于都市人群来说,旅游就在于乡村的特有魅力,既要保持乡村特有的“土”味和“野”味,也要保持乡村旅游资源的原汁原味。

  其二、走好保护与开发并重的路。要遵循“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原则。开发是目的,保护是前提。必须要保护好乡村的水、森林、植被等自然资源和农耕民俗等乡村文化资源。要维护好当地的生态资源,防止人为的破坏和污染。

  其三、走好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协调的路。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在其原有的自然风景基础上进行的加工改造,因而要使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二者的发展,使其变得山更青、水更秀。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游览标志、标牌的设置等,都要既考虑服务功能的完善和配套,也考虑与乡村景观协调,使之具有浓郁乡村特色。

  其四、走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路。既要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注意投入、产出的测算和经营管理,也要注意社会效益,要考虑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和获得更多的知识;既要考察接待人数、旅游收入等经济指标,又要考察基础设施改善、民间文化的发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社会指标,做到两个效益的双丰收。

  2、铺好四条道

  其一、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要把乡村旅游纳入农村产业发展,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以谋划。要在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制订出XX区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规划。要对这些地域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作出计划安排,对旅游资源的利用进行统筹协调,对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细致谋划,对旅游景点和接待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对旅游风貌的设计加以规范。在规划的引领下,合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民俗文化、传统饮食和制作工艺等资源,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家乐。

  其二、借助各方力量,外引内联开发。发展乡村旅游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首先,政府要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移民资金、项目资金等各方面的政策性资金,用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各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给乡村旅游的各种项目发放更多的就业创业贷款。第三,要大力招商引资,以一些大项目吸引城市资本和工业资本投向乡村旅游的开发。与此同时,要充分调市民和农民的主体积极性,以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通过以项目换土地、土地作价或土地使用权为筹资方式,采用股份制开发等形式吸引外部资金。此外,还可以让农民以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或以工代资,以劳动力转化为股份等形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

  其三、重大项目带动,辐射引导发展。湾里乡村旅游发展应当坚持“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的战略。要利用大项目扩大影响,发挥它们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大批中小项目和农家乐的发展,使乡村旅游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其四、加强宣传推介,实施品牌营销。首先要做出如太平心街的“啤酒节”一样的几个精品项目,紧接着就要大力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借助旅行社等中介机构,以消费低廉、绿色健康、田园风光、农家美食、周末休闲、回归自然等为卖点对外营销。要在对旅游精品线路和项目进行整体包装的基础上,举办旅游展示会、新闻发布会加以宣传推介,并以各种节庆活动促销,促进XX区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5根据今年协商计划,区政协组织区农经委、文广局和有关镇负责同志,围绕加快我区乡村旅游业发展课题,在深入镇村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及外地先进经验,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论证,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我区乡村旅游业发展潜力

  我区乡村旅游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服务业与农业的融合日趋紧密,乡村旅游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1、乡村旅游业已经起步。全区现有乡村旅游景点9处,其中: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4处,其中5星级1处(万源龙顺度假庄园);4星级2处(双街现代农业科技园、青水源农业生态园);3星级1处(北辰郊野公园都市渔业园区)。此外,红光鹿苑特色旅游科普教

  育基地、春田花花柚子园休闲农庄为市级乡村特色点,还有新增未命名景点1处(柳青度假庄园)。20xx年乡村旅游景点接待国内外游客115万人次,接待过夜游客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00多万元。其中,万源龙顺度假庄园接待游客、旅游收入约占全区总数的2/3,接待过夜游客约占90%。

  2、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资源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北辰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北运河是北辰的母亲河,历史上曾是漕运枢纽、皇仓重地,南北文化交融、御驾临经之地,形成了特有的运河文化,留下了桃花寺、北仓廒、双街古街、桃花口驿铺、蔺家古渡、陆军第一讲武堂等历史文化节点,康熙填词桃花口,乾隆下榻桃花寺的故事广为流传。皇仓所在之地,为安土乐业、文明教化之所,从北辰走出了御史谏官赵之符、晚清名将曹克忠、清末著名乡绅黄金祥、革命先驱安幸生、教育家张伯苓、登高英雄杨连弟、蛙王穆祥雄、表演艺术家郭振清、歌唱家张振富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此外,北辰民间民俗文化独特,文化遗产有序传承发展,拥有刘园祥音法鼓、闫记酱制品制作技艺等市级“非遗”项目17个,这些都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潜在资源。

  3、休闲养生资源独具特色。北辰郊野公园作为全市最大的郊野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旅游休闲娱乐场所,目前已经成为天津北部的天然氧吧,可以围绕生态旅游开发旅游项目。双口“小五堡”坐落于津西北果品基地,连片的大枣、苹果、桃、梨等果园远近闻名,可以围绕果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我区东部拥有大兴和永金两个水库以及西堤头镇都市渔业园,可以围绕打造“渔家乐”旅游做好水资源利用文章。我区特色饮食小吃丰富,天穆酱牛肉、闫记烧鸡、老穆羊汤、双街贴饽饽鳌鱼、大杨庄素烩、南王平八大碗、堤头水溜丸子等是我区有名的特色小吃。双街的鲜品食用菌、葡萄和草莓,青水源和鼎牛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无公害蔬菜种植等,使游客体验特色农产品从种植、采摘到餐桌的全过程。岔房子的丹参、知母、天南星、桑椹等特色中药材,也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我区传统医学资源积淀深厚,北辰中医医院、北门医院,以及每个社区卫生院的国医堂中拥有

  大批的中医药方面的专家,加之我区拥有丰富的温泉地热资源,具有发展“食疗、药疗、医疗、水疗”相结合的特色养生保健旅游的潜力。

  4、区位优势明显。我区地处京津“双城记”的核心位置,在对接京津两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境内拥有便捷的交通,6条高速公路和8条国省干道纵横交错,未来5-20xx年将有11条轨道交通、84座站点逐步落地,使北辰与市中心区融为一体。我区现有户籍人口37万,居住人口近百万;我市常住人口1400多万,北京常住人口2100多万,这些都是我区发展乡村旅游业潜在的旅游人口资源。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私家车的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转变,以享受环境、回归自然为主要目的的生态旅游、以休闲放松为主要目的的度假旅游和参与性旅游需求将大幅度增加,我区乡村旅游前景广阔。立足天津,面向京冀,辐射周边,在两小时的车程内有着巨大的客源市场。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区乡村旅游业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放在全市特别是环城四区来比较,我区乡村旅游业所创造的产值是最低的。据了解,20xx年,XX区接待国内外游客6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5亿元,服务业总产值为367.5亿元,占gdp的43.2%,XX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服务业总产值为333.2亿元,占gdp的47.1%,XX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8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亿元,服务业总产值为388亿元,占gdp的41.8%,我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00万元,服务业总产值为305.2亿元,占gdp的35.2%。我区发展旅游业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

  1、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意识不强。长期以来,我区没有像先进地区那样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来培植,认为旅游业体量小、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对gdp和财政的贡献度不高,未将发展旅游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没有真正形成发展合力。因而我区乡村旅游业虽起步较早,但未能及时把握机遇,获得应有的发展。我区至今仍没有较为完善的乡村旅游业专项发展规划,在整体布局上缺乏深层次

  的研究谋划,旅游资源没有转化为经济价值。各镇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受陈旧观念的影响,满足于一些固有资源,修修补补、小打小闹,整体和深度开发水平低,许多旅游项目没能及时充实内涵、扩大外延。例如,双街现代农业科技园偏重采摘,挖掘文化特色不够;西堤头镇春田花花柚子园、青康园等乡村旅游项目季节性强,闲置时间长。特别是缺乏对现有旅游资源的整合,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

  2、配套扶持和管理政策不完善。目前,我区没有制定相应的土地、财税、投融资、人才引进培养等扶持政策。现有乡村旅游景区仍处于开发阶段,整体素质不够强,总量规模不够大,质量效益不够好,缺乏统筹布局科学安排一日游或两日游的线路,没有形成连片发展的态势。在投入上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服务设施简陋,道路、停车场、卫生间等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餐饮、住宿、休闲、购物场所档次不高。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不大,缺少具有吸引力的精品旅游景区。例如,“小五堡”地区发展乡村旅游虽然较早,但由于周边道路、停车场等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项目建设没有持续性,布局杂乱、项目单一,加之管理又没有跟上,村民之间恶性竞争,目前已处于停滞状态。

  3、文化和旅游结合不够紧密。运河文化中的皇仓文化是北辰独具唯一性、排他性的文化资源。目前,我们对历史文化内涵挖掘特别是对皇仓文化和民俗文化等重要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开发和高品位打造,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文化旅游总体形象不够鲜明,导致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低,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竞争较普遍。例如,天穆杯小品、北仓杯青歌赛、广场舞、文学创作和北辰现代民间绘画是我区五大文化品牌,但是一直没有把这种优势与旅游产品开发紧密结合,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宣传展示。

  4、管理和服务人才短缺。目前,我区乡村旅游业一直以来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力量也不足,没有具体的发展计划、目标和考核。至今区级管理部门没有一名专业型的干部,各镇也没有人具体负责旅游工作。从而造成管理部门对我区乡村旅游业基本情况掌握不清,发展思路不明,缺乏整体布局和专业指导。旅游人才建设“短板”现象突

  出,高级职业经理人、公司化运作的管理人才紧缺,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受到很大制约。各乡村旅游企业经营者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服务人员以当地村民为主,多数未受过正规培训,缺少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不能为游客提供周到、便利的服务。乡村旅游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较低,宣传推介不够,服务手段落后,尚未建立完善的旅游电子商务营销体系,缺乏与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和旅游公司的深度合作。

  三、对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在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后,旅游业依然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对于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防风险都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据了解,20xx年全国旅游总收入为3.25万亿元,增长11%。目前,我市已经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我区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要求,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XX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方向,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坚持以地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资源为基础,以服务城镇居民为目标,以休闲观光度假为内容,以农兴旅、以旅助农、农旅结合、农文结合,加快北辰乡村旅游发展。按照上述发展思路,我们建议:

  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一是把旅游业作为北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要主动融入、积极对接全市“十三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尽快研究制定加快我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规划既要考虑我区现有资源特点,还要注重市与区之间、区与区之间、本区内各个景点之间的差异性,避免同质化竞争。二是进一步加强我区乡村旅游业的领导,区级成立旅游业发展工作委员会,以分管旅游业的副区长为组长,发改委、农经委、工经委、商务委、建委、市容委、规划局、国土局、财政局、水务局、公路局、运管局、新闻中心、文广局等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下设委员会办公室(文广局),负责旅游业日常工作,内设专业科室,其中专设乡村旅游发

  展科,负责乡村旅游发展的日常工作推动。双街、双口、青光、大张庄、西堤头等镇设立乡村旅游发展办公室,负责乡村旅游具体工作。三是聘请全国知名的高水平专业设计公司,吸收先进地区经验,对我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定位和全面评价,搞好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和乡村旅游业专项规划,指导我区在“十三五”和今后一个时期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因地制宜,打造精品点位。按照科学规划、示范引领、培育精品、分步实施的思路,重点打造“一核、一带、七片区”乡村旅游精品。“一核”,即以北运河文化旅游区为核心;“一带”,即北辰郊野公园休闲观光带;“七片区”:一是以北仓镇桃花寺为中心的历史文化旅游片区,二是以龙顺庄园为中心的休闲度假旅游片区,三是以双街镇现代农业科技园为中心的农业科普旅游片区,四是以大张庄镇鼎牛农业示范园为中心的农业体验旅游片区,五是以双口镇“小五堡”为中心的农家乐旅游片区,六是以青光镇龙源马术休闲度假庄园为中心的高端旅游片区,七是以西堤头镇都市渔业园为中心的渔家乐旅游片区。要深入挖掘运河文化,赋予其更为鲜明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引导经营主体依托特色农业,丰富和完善文化内涵,将民间音乐戏曲、花会表演、传说故事、民俗运动、地方特色饮食等蕴含的浓厚历史文化元素引入其中,使农业生产、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发展。此外,要集中整合我区现有旅游资源,将乡村旅游与工业旅游、近代教育旅游,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文化公园、堆山公园等串点连线,打造我区一日游或多日游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我区旅游整体吸引力。

  3、突出特色,打造北辰品牌。一是重点打造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以恢复北仓镇桃花寺为重点,精心打造北运河文化旅游核心区,进一步拓展思路,拓宽视野,将运河文化进行整体宣传,充分展示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有影响力的北辰旅游文化品牌。本着皇敕寺庙,明清风格,恢复兴建桃花寺,复原康熙、乾隆等历史名人题字、题词,在运河沿岸和景观周边栽种品质好、花期长的桃树,再现“十里桃花千年渡”的盛景。在北运河畔规划建设运河文化博物馆,开辟漕运历史、皇仓廒舍、历代英杰、抗击外侵、古代石

  雕等展区,兴建明清风格的商业设施,使之成为我国北方运河文化的一个重要亮点。二是重点打造北辰郊野公园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充分利用北辰郊野公园“大绿、野趣、生态、亲水”的特点,引入花卉展示、植物观赏、观光农业、水上运动、青少年夏令营、自行车骑行、渔家乐垂钓、房车基地等项目,突出原汁原味,主打户外运动与休闲,建设具有北辰文化和郊野特色的亲水休闲项目。三是重点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展示我区特色民间花会、茶馆相声、八极拳表演、北辰现代民间绘画和各类宗教文化等特色文化产品,以及天穆酱牛肉、闫记烧鸡、老穆羊汤、双街贴饽饽鳌鱼、大杨庄素烩、南王平八大碗、堤头水溜丸子等特色小吃文化,使游客充分体验北辰浓郁、朴实的乡村氛围,打造特有的地方民俗文化品牌。

  4、加大扶持,改善旅游环境。一是完善资金扶持政策。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科技创新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区政府要设立专项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景区周边道路、公交站点、停车场、卫生间、供水供电、应急救援、游客信息服务、环境维护以及安防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二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社会联动的思路,加大资金投入,有效撬动社会投资,拓展融资渠道,对有发展前景的旅游项目,放水养鱼,帮助其做大做强。三是按照规划出台我区乡村旅游开发名录,定期向社会发布,带动招商引资,合理引导社会资源参与乡村旅游业的开发建设。

  5、培育人才,壮大旅游企业。实施人才兴旅战略,统筹做好旅游行政管理、企业经营、专业技术、高技能和乡村旅游实用等“五支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提升乡村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完善行政管理人才的竞争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要突出市场主体地位,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依法采取多种形式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各类旅游资源,引进国内一流的大型旅游管理公司、旅行社,适时组建北辰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从事乡村旅游开发和产业整合,充分发挥推动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作用。支持服务外包,通过公开招标委托旅行社代理交通、住宿、餐饮以及会务等服务。支持和培育旅

  游中介服务组织,创造条件在重点点位组建专业化的乡村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企业。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注重引导景区周边村民的参与,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档次,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6、整体包装,全方位宣传推介。一是树立统一的品牌形象。组织专家和学者集思广益,打造我区统一的旅游宣传口号和旅游标识,在各高速路口、进区道路口,统一设置广告牌和引导牌,并邀请全国知名人士为景区题字;编印我区旅游精品线路图和观光休闲旅游指南手册;摄制反映我区乡村旅游景区的宣传片,集中进行营销推介。二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借助央视、天津卫视、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天津日报、今晚报等媒体进行形象宣传。邀请相关专家和专业文化机构,合作开展大型实体演艺项目、竞技比赛(如自行车、马拉松、水上竞技),征集创作(如楹联、诗词、旅游口号、摄影)等主题活动,打响北辰乡村旅游品牌。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网络,创建我区旅游信息网站,开通微信、微博,建设智旅游,搭建北辰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努力扩大我区乡村旅游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6近年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游客前来我国旅游的动机,虽名目繁多,但仍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个重要热点,即是仰慕中国悠久的游牧、农耕文明史以及围绕此而产生的不胜枚举的名胜古迹。他们认为最能拿得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诗意绵绵、古朴淳厚的田园之美,以满足其反朴归真的愿望的“回归自然”的旅游意向应首推中国。由此,我们应认识到,乡村景观,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自然与人文并蓄的特色。这是自然和悠久的历史、发达的农业赋予我国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乡村旅游资源堪称我国旅游大千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其潜在的优势不容忽视。旅游界的有识之士应该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引起足够重视。

  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是题中应有之义。山东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的旅游概念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同时“乡村旅游”也成为更多旅游者选择的一个

  旅游市场。一些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也在这种环境下迅速的发展起来,山里人家、海边渔家乐、务农旅游、乡村体验等等一系列乡村概念的旅游项目在为旅游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成为山东省旅游市场中的一个亮点。

  一、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丰富了我国旅游资源。乡村有着丰富的、天然的旅游资源,如森林公园、奇峰异岭、河流水库、牧场冰山、农村风光,自然保护区、多民族的风俗人情和历史名胜古迹,无数的地方性土特产品和美术工艺品寓于民间。山东省的乡村旅游这几年发展迅速。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省有丰富的乡村资源。一大批乡村游项目迅速崛起,如莱[本文转载芜房干村、威海“胶东渔村”、长岛的“渔家乐”等,威海西霞口、龙口南山等新农村也成为“小康之旅”的典型。山东省的农业旅游示范点数量,在全国也位居前列。“乡村游”主题的提出,无疑为山东省的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契机。

  2、发展乡村旅游可以疏散游客。乡村地域广大,景点分布不拥挤,旅游活动空间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很多游客,在目前旅游意识比较滞后的背景下。出现了随大流的旅游趋势,尤其是节假日、“黄金周”。景点

  “人满为患”,出来旅游不是

  “看景”,倒是“看人”照个风景留影都比较困难。这种情况以泰山、大明湖、崂山景点尤为突出。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笔者认为发展这些地区乡村旅游堪为良方妙策。乡村的游客容量比较大,如能巧妙利用当地独特的旅游环境,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势必能吸引城市游客,减缓旅游热点城市的人口压力。青岛红岛休闲渔村推出“挖蛤拾贝”活动,莒县浮来青绿色生态旅游区推出“江北茶乡”观光之旅等都比较富有吸引力,值得借鉴。

  3、为振兴农村经济开辟了新途径。旅游业号称“无烟工业”,是创汇的主要渠道之一。当前,由于经济改革不断深化,以及环境保护的形势要求,有相当一部分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的乡镇企业要撤销或调整,当地的经济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开发

  一处景区,致富一方人民。它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加速农民致富的步伐。在旅游开发条件比较好的一些乡村,如能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有特色的农村资源来发展乡村旅游业,将对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产生重要作用。

  4、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旅游业本身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强,发展乡村旅游业需要有“一条龙”的服务设施。不但需要有诸如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贝外,还需要有宾馆、旅社、饮食服务、商场、旅游交通、文化设施等与之配套,这就为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发展乡村旅游可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5、发展乡村旅游业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系统各个部门都会产生促进作用,在物质上、精神上都会带来可观的效益。如乡村旅游可以使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旅游商品、工艺品等乡镇工业得到发展;可以促进商品交换、商业繁荣、市场活跃;可以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使闭塞的乡村对外开放,经济搞活;可以刺激当地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为旅游服务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等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可以促进乡村的建议,改善乡村的环境等;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农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不仅可以美化和改善环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四面八方的旅客涌入,这种广泛的人际交流,会使人们的观念,习俗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它会逐渐改变农村旧有的生活习性,美化人们的语言、心灵,更新人们的观念;锻炼和培育起一批旅游业经营和服务的人才。总之,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多方位的、多层次的,对所在地区整个社会综合体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我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内容及特色

  我省乡村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各具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由于乡村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我国的乡村具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海乡依陆临海、海阔天高,阳光海浪沙滩迷人,例如青岛、烟台、威海;

  一望无际,勃勃生机,绿树成荫的平原乡村,以菏泽、济宁、德州为代表;另有以山地、丘陵为特征的山村国乡,其中临沂就较为突出。

  2、丰富多彩的乡村风俗民情。主要表现为各地节庆、习俗等方面的差别:每年9月泰山的登山节、济南的千佛山庙会、菏泽的斗鸡、斗羊比赛、淄博的灯会。

  3、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我国的乡土文化艺术古老、朴实、神奇,深受中外游人的欢迎。我省广大乡村出产的各种民间工艺品倍受游客的青睐,如潍坊杨家埠的年画、济南的布老虎、鄄城的鲁锦工艺、鲁南地区的柳编、菏泽的泥人、面人等,无不因其浓郁的乡土特色而深受游人欢迎。另外,乡村烹食风味独特。曲阜的孔府菜以“满汉全席”为代表、博山菜、青岛海鲜等,这些乡村烹饪文化对广大的外国旅游者尤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4、富有特色的乡村传统劳作。乡村传统劳作是乡村人文景观中精彩的一笔,尤其是在边远偏僻的乡村,仍保留有古老的耕作、劳动方式,有些地区甚至还处于原始劳作阶段。正因为如此,它们会使当今现代文明影响下的旅游者产生新奇感,并为之吸引。这些劳作诸如驴马拉磨、老牛碾谷、木机

  目前乡村旅游业服务队伍数量少、素质低,如何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旅游服务,也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5、缺乏商品意识。目前国内外发展旅游业,其重大意义已远远超过了旅游业本身,而是“旅游搭台,经贸唱戏”。而我省大多数乡村旅游景点都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尤其是对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开发不够。

  三、开发我国乡村旅游业的构想

  乡村旅游业是一项新的产业,必要制订一整套发展计划,包括长远规划和近期组织实施计划。从长远规划来看,主题是大产业意识,把乡村旅游业与乡镇企业同等对待,也可积极引进外资,兴建一批度假村,参与国际旅游竞争。从近期组织实施计划来看主要是各地旅游决策者及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业,因地制宜,立足创新,循序渐进,办出特色。在全盘筹划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发乡村旅游业,首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首先必须领导重视。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并具特色的地方,当地政府要把兴办乡村旅游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2、因地制宜,重点建设乡村旅游基础。目前,我省大部分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全面开发是不可能的,应该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在旅游资源质量高,交通运输条件好、经济基础比较好、旅游热点附近的乡村应加速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开发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建设风格独具的乡村旅游基地。

  3、注重特色,精心设计乡村旅游项目。旅游开发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应扬长避短,充分表现和突出自我特色,这是旅游活动能否吸引游客的保证,也是旅游经济的生命所在。在设计乡村旅游线路及组织旅游活动中,应将其放在首位。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主要是在乡村文化景观上体现出来,在旅游线路的规划中应将这些内容作为重点。如潍坊杨家埠每年都会推出让游客亲自制作年画的活动,亲身体验的感觉。备受游客尤其是韩国客人的欢迎。

  4、加强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本的吃、住、行等问题,从吃来说主要是发展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业;从住来说虽然没有必要搞星级酒店,但必须保持卫生、舒适,并解决洗澡等问题,最好是兴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造价低廉的庄园式的旅舍,如长岛的“渔家乐”就为游客提供了比较干净、卫生的民房改造的“炕床”住宿。反应比较不错。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7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适应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十分强烈,现代的乡村旅游首先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是属于自发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双休日到附近的农村旅行,以一日游为主,旅游方式简单,主要为全家或者和

  好友一起出游,自主性强。乡村旅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现在进入了自觉阶段。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

  1.休闲、观光、度假旅游。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喜欢到乡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风景优美、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甚至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修养身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许多旅游者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吃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农场里劳动。例如在美国西部的许多农场,都有为那些来自大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设施,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和农场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采集水果、农产品。在劳动中,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2.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这种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参与这种旅游的消费者群体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来到乡村主要是体验和欣赏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没。来到乡村的旅游者是要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比如乡村的民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流传着的乡村戏曲、武术、杂耍等。对于这些旅游者来讲,到乡村去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是获取高层次生活的需要。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更高档次的旅游方式。国际上开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最好的是匈牙利。匈牙利的乡村旅游模式,即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范式。

  3.农业旅游。“农业+旅游”式的乡村旅游现在正成为许多地方和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又一个模式。以旅游带动农业,以旅游促进农业的发展,把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结合起来,使农业和旅游业的相互促进,既能够增加旅游业收入又带动农业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据预测,欧洲每年旅游总收入中农业旅游收入占5%~10%。仅法国乡村旅游每年可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法国全国旅游业收入的1/4。

  4.生态乡村旅游。把生态旅游和农业旅游相结合,建立生态农业园,用高科技手段来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的种植与管理。旅游活动在生态农业园内进行,旅游者通过在农业园内生活,参与农业园的劳动。并且可以通过购买或者租赁的形式在农业园内选择一块土地,自己种植一些农作物。有的国家的生态农业园非常大,形成一个联合体,乡村旅游活动都在生态农业园内进行。进行生态农业旅游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是波兰。波兰的生态农业旅游区的面积超过了4000公顷。

  (二)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最初是一种自发型的,没有具体的模式和组织运做,是在探索中不断发展。最初的乡村旅游者主要是国际游客,这些旅游者不再到那些传统的旅游热点,而是到一些比较偏僻落后甚至是尚未开发的地方去旅游而且乐此不疲。他们喜欢到中国的内陆和边远地区,尤其是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方。都市里无法体会到那些原汁原味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乡土习俗,而在上述地方却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随着到乡村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乡村旅游”这个新的旅游形式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形成了几个大的乡村旅游热点地区。例如江苏的周庄、同里、乌镇等以江南的小镇古色古香的建筑和水乡生活方式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皖南黟县的南屏、歙县的郑村(棠樾牌坊群)、徽州的汤口等村落生产纸、笔、墨等工艺品,以传统的制作手艺和富有特色的民居建筑为吸引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几个地方的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以外,还有许多颇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地尚未开发,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这些尚未开发的乡村旅游地大多数都位于偏僻的地方,尤其是在中国的西部以及那些老少边穷的地方,那些地方农业经济不发达、工业落后、交通不便,因而不为外界所知。但是当地的风景却十分优美,并且得以保存了众多原始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古朴浓郁的民族文化,成为发展旅游业的后发优势。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以乡村旅游带动扶贫工作,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模式。以贵州省为例,贵州省大约有85%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经济水平比较低。贵州省少数民族众多,大多村寨是珍稀民族文化的保留地。贵州省提出

  “以旅游促进对外开放和脱贫致富”的指导思想,创造出四个主要旅游扶贫模式:一是景区带动,如黄果树景区就带动四周村寨的农民脱贫致富。二是发展村寨旅游。如郎德苗寨、石板寨、镇山村等,旅游成了这些村寨经济发展的支柱。三是企业加农户生产旅游产品。如台江刺绣厂,带动千家万户在搞民族刺绣蜡染。四是把旅游当作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如荔波、施秉,县域经济的发展靠旅游。据不完全统计,到底,贵州农村有53.2万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摆脱了贫困。

  乡村旅游从发展层次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基础层次

  以观光度假休闲为主,吸引物主要是乡村幽静的环境、秀丽的景色、淳朴的民风和较为缓慢的生活节奏。乡村旅游是使城市居民体验乡村劳作、了解风土民俗、领略田园风光和回归自然的最佳方式。这种以观光度假为目的的国外游客大多数是来自经济发达的都市,收入水平比较高。因此基础层次的乡村旅游的客源十分稳定,游客的重游率比较高。根据法国的统计数据表明,有70%游客采取乡村旅游度假的方式,更有超过15%的旅游者每年都住在同一地方。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地大多数是以观光为主。参加乡村旅游的国内游客,绝大多数是为换个环境来度过假期生活。因此主要是去那些接近城市的附近农村旅游,出游的时间也都比较短,一般是利用双休日或者其他假期一至两天的时间。

  (二)提高层次

  注重乡村旅游的内容和文化内涵。乡村旅游内容要广泛而富有特色。在国内客源市场上,许多游客对于农业生产活动很有兴趣。“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和采摘各种农产品的旅游很受欢迎。

  除了以在农田里耕种、采集等方式让游客来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之外,传统的制作工艺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吸引物加以发扬。天津杨柳青年画、贵州蜡染、南通扎染、潍坊的风筝、手工造纸以及各种刺绣、泥人、甚至是食品的加工,都可以成为乡村旅游的文化依托。例如澳大利亚葡萄酒业生产制作就成为澳大利亚文化的重要组成,澳大利亚葡萄酒业已成为重要的`乡村产业。并且由此产生了澳大利亚葡萄酒业旅游。

  在提高乡村旅游层次的另外一个吸引物就是乡村所保留下来的珍贵的传统文化、风俗和完好的古代建筑。巍峨气派的乡村宗祠祠堂,高大挺拔的镇村古塔,村边的土地庙等等,是乡村在历史发展中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乡村居民生活。还有一些民俗活动也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一些乡村风俗习惯像我国各地的锣鼓戏、舞狮子、扭秧歌、祭祀谷神等,都可以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引力点。

  (三)可持续发展层次

  乡村旅游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世界保护联盟(iucn)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在不损耗或破坏资源的情况下所允许的开发过程。这些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的是依托美丽的自然风景,有的是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珍贵的传统文化,有的是以生态农业园区来开展旅游活动。农村和城市相比是“保守地带”,因此才能够保持一些原生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但是这些也相对脆弱,而开发旅游,会不会给相对落后的农村带来冲击,从而导致农村生活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农民模仿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导致一些传统文化的解体?在贵州省早期开发的一些乡村旅游地就曾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为了方便游客住宿,在青石寨外围建立起洋楼,往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耳边到处可以听见山歌对唱。如今却是卡拉ok在播放流行歌曲。那些淳朴的少数民族不在安于现状,外出打工,剩下老弱妇孺。长此下去,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就丧失了,乡村旅游必定会走向衰退。因此,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不破坏资源,尤其是社会文化资源。不破坏少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如何在开发旅游的同时,又能够有效的保护珍贵的文化?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走新的路子,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要求,追求旅游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提高乡村旅游质量,即追求旅游精品,不能乱开发,乱建设。要有统一的规划,在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的引导和

  指挥下,乡村旅游地的群众积极参与旅游中来,并且要引进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作,实现利益共享。既有效的调动农民开发旅游的积极性,又加强管理,避免出现一窝蜂乱开发搞乱市场最后吓跑游客的现象。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各地农村风俗各异,乡村旅游在我国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因此,当前在乡村旅游热潮中,应该紧紧抓住有利时机,进行精心准备,及时推出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打造乡村精品旅游地,重点是神奇的自然景观、灿烂的多民族文化、古老而美丽的地方。在市场上尤其是国际旅游市场打造“中国—乡村旅游胜地”的形象,使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8如何借助沪渝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即将建成通车、省委省政府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国家扩大内需等机遇,以旅游景区和小城镇为依托,加快发展适合我县特色的乡村旅游业,促进全县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我局于4月8日—5月5日,组织专题调研工作专班,深入到业州、高坪、红岩、花坪、景阳等乡镇实际调查走访,并到恩施、咸丰、利川等旅游业发展较快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市学习考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建始县乡村旅游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一、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概述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生产形态、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等)为对象,进行观光、度假、娱乐或购物的一种旅游形式。从乡村旅游发展上而言,其主要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对于我县而言,在加快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村就业岗位,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有效扩大内需及拉动消费,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以旅促农、以旅带农、以旅富农、以旅富农,实现旅游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消费者的普遍青睐,成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二、建始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我县自然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区位条件优越,旅游资源开发起步较快,这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显现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

  1、自然生态资源丰富。丰富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植被,宜人的气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我县山岭纵横、河谷幽深、流泉飞瀑、植被繁茂、景致众多。这里有闻名全国的南方最大的落叶松基地——长岭岗林场,有原汁原味原生态的野三河,有清江画廊之称的景阳河,有奥陶纪石林代陈沟,有山水风光独特的大沙河等等。县内最高海拔2090米,最低海拔308米,立体气候明显。加之我县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既无严寒,又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70%,是最适宜人类居住地,有湖北后花园之称,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2、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的民俗民间文化是打造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我县除了拥有“建始直立人”这一世界级特质旅游文化品牌外,这里还有蜚声中外的民歌《黄四姐》,有收入《中国名胜辞典》中的石通洞、石柱观等名胜古迹,有被誉为土家交响乐的丝弦锣鼓、闹年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政要吴国桢故居、朱和中故居、五阳书院等一批历史古迹。同时,我县属于少数民族集聚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善良纯朴、率性耿直、热情好客的民俗民风,是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3、交通区位条件凸显。沪渝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即将建成通车,318国道、209国道、清江黄金水道贯通全境,全县已构成立体型交通网络。我县已融入了恩施州一小时经济圈,建始大部分的乡村距县城都在一小时车程内。乡村旅游的客户群主要是大都市生活人群,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将为建始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气,从而为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4、地域人文环境优越。我县广大农村生态良好的田园风光,山清水秀的乡野村落,风格独具的农家小院,慢节奏的农家生活方式,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风格独特的农家饮食,热情好客的乡村居民,这些都是极好的乡村旅游资源,适宜打造出高质量的旅游产品。

  (二)旅游景区开发起步较快,发展平台初具

  我县旅游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野三河景区由武汉志顺房地产公司投资开发,规划总投资2.2355亿元。该景区地跨花坪、景阳、高坪三个乡镇,规划总面积155平方公里。野三河景区现已步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计划于2011年试营业,2012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业界认为是湖北省最具成长的旅游景区之一。云雾灵山景区由恩施今大集团投资开发,规划总投资1.32亿元,规划总面积100多平方公里,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计划2011年底试营业。该景区是恩施州最具后发优势的城郊公园,景区所在的代陈沟村已申报为湖北省旅游名村。长岭岗林场则是最具开发潜力的度假旅游圣地。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必将为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平台。

  (三)乡村旅游发展业已起步,发展势头良好

  我县通过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发展观念得到了较大的转变,一部分农户依靠自家的基础条件,开办起了农家乐,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便应运而生,成为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形式。2000年,业州镇就与旅游局共同发起在野韭池村办起了农家乐试点。随着城里人到乡下休闲娱乐渐成时尚,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如对应城区休闲需求的“野韭池农家乐”、红土坪的“泳丰山庄”等,对应景区观光游客食宿的“黄鹤桥农庄”、对应新农村建设的高坪“八角人家”、“偏沟湾农庄”等。为引导乡村旅游的规范发展,高坪、花坪等乡镇还召集各农家乐主协商制订服务规范,举办农家乐从业人员培训等。据统计,我县现有农家乐100多家,每年农家乐综合接待收入近千万元。农家乐从一产生就显现出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三、建始乡村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认识不到位,思想解放不够。根据调查走访,目前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上,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县现有的农家乐,基本上都是农户借助自己家的优势和基础条件,自发的发展起来的,乡镇政府和旅游职能部门缺乏强有力的引导和指导,在发展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忽视了乡土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特征和基本依托点,盲目引进都市化的旅游产品形式,盲目建设现代化的接待设施,出现了建筑城市化、活动简单化等趋向,乡土特色不明显,致使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出现了盲目趋同发展的现象。

  二是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不到位,缺乏科学指导。我县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上,主要由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起来的。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目前还处在散乱状态,绝大多数农户一般是在原有基础设施上稍加改动就开始接待游客,出现了无序开发、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现象,不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不到位,发展活力不强。近几年来,我县乡村旅游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从目前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而言,仅仅只能提供餐饮住宿、娱乐为主的短线经营服务。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9一、调研的准备

  为了掌握大量的一手、二手资料,研究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我们成立了有分管的副乡长为组长的旅游调研工作小组,为调研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研组建后,分头查阅有关旅游的文献资料,争取在实地调研之前对我乡旅游有一定的了解。

  二、调研的行程

  20xx年9月17日我们调研组3人一行来在石泉等村进行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四天我们的行走线路是:石泉上古寨、古民居------金宝塘坡田------上流飞檐台、节孝坊-----霞留小水果基地,每个村一天。

  三、调研方法

  在调研时我们充分运用各种调研方法,力求使不同的方法所得的资料之间相得益彰,保证我们可以点面结合的获得一手资料,从而保证相关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运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二手资料法:每到一村,我们都与该村的村干部进行座谈,了解该村的概况,并从村干部那里收集旅游业基本情况,及该村旅游发展情况介绍等相关的二手资料。

  2、问卷调查法:在对旅游工作进行探索性调查后,根据此次调查的目的,利用乡政协旅游工作调查问卷,组织部分公司、社会知名人士等30余名人召开座谈会,完成调查问卷。

  四、调研范围

  此次调研范围为马桥乡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经过一天的实地调研,我们共完成问卷30余份。通过所收集的信息,可以获得如下结论:

  (1)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发展乡村旅游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1、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问题。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尽快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是解决农村问题,建设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社会最为重要的举措。从此次调查来看,乡村旅游景区的从业人员来自于景区周边村镇。可见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由于乡村旅游业就业岗位层多面广,所需技术相对难度不大,只需短期培训就可上岗工作,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化;再者,一旦乡村旅游形成一定的规模,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后,可以实行当地劳动力的长期甚至永久转化,进而加大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2、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马桥乡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乡镇,农业结构正在调整当中,第三产业比例较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而经过这几年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的特色化,如我乡的花豆、生姜去年吸引来了上千游人。

  3、有利于解决农民增收减缓问题。马桥乡发展乡村旅游已经初见

  成效,特别是它将农业与旅游业很好结合起来,实现双业增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乡有些村民的30%--40%的收入很多来自于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景区销售所得的收入。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大大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增收减缓问题。

  4、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在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石泉等村村民是否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时80%左右的村民表示支持。乡村旅游不仅以农业生产方式、多种参与活动和民俗文化等吸引游客,而且以优美的环境给游客以美的享受。因此,植树种草,美化环境是其必要的投入。根据马桥乡乡村旅游景区村民反映发展乡村旅游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好处是路变好了,村镇整洁了,水干净了,绿化好了。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切实能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同时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5、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发展是以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为标志的经济。环境发展是手段,社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发展乡村旅游,虽然涉及多方利益关系,但只要使用多予、少取、放活三管齐下的方法,不仅不会触及既得群体的利益,反而会增加各方利益,从而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2)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乡村旅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乡村旅游业伴随着整个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在农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那些农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有的尚未开发,有的虽开发了,但缺乏强有力的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宏观指导,目前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巨大潜力远未开发出来。

  2、景区宣传力度不够。虽然马桥乡旅游资源丰富,有些质量等级也比较高如石泉古民居,但知名度并不高。

  3、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要待进一步完善。从调查看,特别是一些自驾车的游客对入景区的道路及住宿、商店等服务设施还是不很满意的。

  4、乡村旅游的政策尚未配套。从调查来看,半数以上旅游目的地居民有投资旅游业的欲望,但很多因为缺少资金而放弃。可见在全区未形成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所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如投资开发政策、信贷政策、经济扶持政策等。

  5、乡村旅游的管理人才缺乏。整个长清从事旅游业的人才知识结构层次比较低,人员从业素质也不高。从导游来看,仅仅几人获得国家导游资格,同时缺乏有序的管理。

  6、乡村旅游的商品开发不够。缺乏商品意识。全乡旅游景点除花豆、生姜外几乎没有开发自己的旅游纪念品,在各旅游景区所销售的产品大多为农户自发组织买卖,而且大多为初加工农产品,产品附值不高。

  (3)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规划。在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用规划指导乡村旅游建设。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张扬个性,确保乡村旅游原有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规划的编制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广泛听取社会和当地群众的意见。强化规划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维护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使规划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加强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是旅游吸引旅游者的重要保证。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综合服务功能,夯实发展基础。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结合发展需要,高、中、低档相匹配,大、中、小型相协调,加快建设餐饮、住宿、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游客接待能力,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优质的服务,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点)服务质量和水平。

  3、重视保护利用。乡村旅游特有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继承和保护好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要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思路,坚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

  与利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避免过度开发对历史文化资源及其环境造成破坏,杜绝以破坏性开发谋求经济利益的做法。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依法管理,建立保护与开发的良好机制。

  4、积极筹集资金。发展马桥乡村旅游,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这些需要大量的资金。同时,农户要想投资旅游业也需要资金,因此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资金筹集的方式和途径,引入市场机制,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改变由政府包揽的做法,树立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理念,进一步创新投资体制和机制,消除发展乡村旅游的体制障碍,构建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小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这方面马桥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马桥乡在开发金宝塘坡田生态旅游风景区当中,引入民间资本投入整合水库水库出险加固工程资金,利用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为景区打造良好的景区外围环境,从而激励投资开发商对景区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要放宽市场准人,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吸引省内外投资者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以缓解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要大力引进经济实力强、发展前景广的企业到旅游村镇兴办产业,实现产业聚集,增强乡村旅游的活力。

  5、加强包装宣传。马桥乡景区很多是有高质量的,但很多却知名度不高,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包装宣传。因此,加强包装宣传十分重要。精心策划能反映和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点)知名度的主题形象。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积极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推荐会、说明会、展览会等活动,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整体形象宣传和联合促销,营造健康浓郁的特色旅游氛围,拓展省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吸引和招揽海内外的游客。加强新闻媒体对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宣传报道。鼓励新闻媒体配合乡村旅游的建设进行系列宣传,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和栏目。

  结语

  经过我们系统调查掌握的资料显示,马桥乡的乡村旅游有其成功

  的可借鉴之处。乡村旅游是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解决

  三农问题,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也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积极探索。

  马桥乡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随着都市生活的快节奏给城市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而广大农村则山清,水秀,天蓝,空气清新对广大的城市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他们即可以释放压力,尽情放松,有能来到天然氧吧,调节新陈代谢,改善自己的健康,只要我们合理引导、积极支持、规范管理,乡村旅游必将呈现燎原之势,蓬勃地发展起来。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10为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转变农业发展模式,适应乡村旅游市场的需求,xx镇深入挖掘整合镇域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理念为指导,科学规划和渐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的休闲农业和乡村黄金旅游景区。

  一、主要做法及进展情况

  (一)高起点规划。定位于黄河三角洲旅游圈中集生态高效、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知名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景区,依据我镇东临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北承东营区六户镇生态观光旅游区,南接孙武湖度假区的实际,依托显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我镇聘请了青岛同创设计院和东营新汇设计公司实地调研、充分论证,制定我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规划,细化20xx年重点建设工程,做到了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建设与全镇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发展规划的有机结合。

  我镇休闲观光工程建设重点围绕位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南部、长10公里的溢洪河观光路打造溢洪河农业生态休闲观光旅游项目。综合分析观光路各功能分区的资源差异,因地制宜,在观光路西侧规划迎宾景门入口区,在入口处设置景门和“五谷丰登”小型广场;利用唐王东征典故,突出地方历史文化,规划唐王撷果采摘区,主要包括万亩冬枣采摘园和千亩苹果采摘园两个采摘园区;依托我镇“赛夷”水

  产品品牌,发挥水产资源优势,规划建设王道养殖垂钓区和清怡湖水上休闲区,即赛夷垂钓休闲区;在济青河王道闸处,经营农家特色小吃,规划建设田园牧歌餐饮区;在田园牧歌餐饮区附近打造一个民俗特色村,规划“私属菜园”,建设农耕劳作体验区;在观光路适当地段建设文化长廊,打造xx人文展示区共六大景区。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844.9万元,主要通过社会集资、大户承包、银行贷款、上级财政扶持等渠道筹措资金,计划3-5年建设完成,今年3月份开始已投入200余万元,全面启动观光项目的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产生推动作用。

  (二)高标准建设。按照“科学规划、高点定标、一步到位”的思路,决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溢洪河观光路在沿路北侧60米、南侧50米建成速生林带的基础上,以“三网绿化”为契机,在观光路两侧新植树木2.9万株,种植蜀葵2.5万米,并及时加强后期管护,进一步增强了绿化效果,优化了项目区环境。迎宾景门入口区管理房已完成主体工程,位于景门入口区南侧占地90亩、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近期签订合同并开工建设。唐王撷果采摘区(万亩冬枣采摘园和千亩苹果采摘园)已具雏形,年内主要任务是提升采摘园周边环境,与孙子文化节同期举办第三届冬枣采摘节。在巩固原有冬枣采摘园的基础上,新发展冬枣大棚5个,大棚冬枣面积达到30亩,同时加大冬枣技术管理力度;对千亩苹果园采摘路进行了拓宽和整平改造,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园内新配套建设建筑物15座,改建园区内管护房10座,全面优化了采摘环境。赛夷垂钓休闲规划区,多次联系亚东星海水产品开发公司、鑫马远洋捕捞公司等镇域内海产品经营企业,王道养殖区内黄河口甲鱼养殖项目已基本确定,正在进行规划设计,为建成“赛夷”海产品经营园创造了条件;清怡湖水上休闲区周边环境提升工作正在筹划之中。田园牧歌餐饮区就引进特色餐饮项目多渠道进行了联络。农耕劳作体验区和xx人文展示区正在细化方案。

  (三)大力度推进。一是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我镇高度重

  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抽调农业办、新型社区办工作人员组成专门的办公室,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密切配合。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灵活性,成立了xx镇生态观光旅游开发公司,负责制定我镇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旅游项目的策划、包装和对外宣传工作,承接项目招商和推进。二是广泛宣传,多渠道招商引资。我镇生态休闲观光项目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为做活我镇观光项目的开发建设,扩大项目区的知名度,吸引企业前来投资,我镇在县人民政府网、《广饶大众》、《xx时报》等多种媒体发布招商信息;同时,县旅游局将我镇生态休闲观光项目编入《山东省广饶县旅游项目投资指南》,纳入了全县旅游发展规划框架内。我镇在广青路、青垦路十字路口处,安装了冬枣采摘园和休闲观光工程景区旅游指示牌;筹备举办了休闲观光项目洽谈会,就有关项目引进和市场开发进行推介和引进。

  二、困难和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渠道不畅。我镇休闲观光工程投资巨大,单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远远不够,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企业或个体前来投资兴建,但由于我镇发展观光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外知名度不够,前来投资的企业或个体尚未形成规模,导致我镇休闲观光工程兴建进程缓慢。

  二是布局分散,尚未形成规模。受农村土地分散、小规模经营方式的制约,我镇的观光农业项目总体规模狭小,尚未形成参观、购物、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产业体系。根据国外的经验,农业观光旅游区在半径为29.5公里的区域内才可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而目前我镇休闲观光农业区的面积小于这个数字,因而造成客源市场相对狭小的局面。

  三是旅游景区市场季节波动性较大。由于我镇现有资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淡旺季反差明显。在旺季,会由于游客太过集中,带来设施容量、环境容量上的压力;在淡季,游客稀少,将造成大量资源和设施的闲置、浪费,使经济效益大幅度降低。例如,冬枣、苹果采摘园在夏秋季挂果期间,游人过度集中,对环境压力较大,而在冬季则门庭冷落,效益低下。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推介我镇休闲观光工程。除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外,建议由各级主管旅游部门给予具体指导,帮助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在更高层上提升形象、提升吸引力。我们还将更新镇域内显要位置的大型广告宣传牌,更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内容,吸引更多商家前来投资建设。同时,希望各级主管部门能够在加强业务指导的基础上,帮助积极争取各方面扶持,或吸引社会入股,弥补投资不足的突出问题。

  二是继续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综合比较外地休闲观光农业经营模式,结合我镇实际,继续搞好项目区道路、绿化、保洁、照明等基础性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构筑起针对东营东城、油田基地的都市近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总体框架,搭建起良好的服务载体,以更好的外部环境和更人性化的优质服务,不断拓展项目的内涵与外延,从客流量上进一步促进物流和资金流。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利用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吸引外部投资,努力形成项目聚集效应,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并扩大乡村游半径。

  三是丰富旅游内涵,延伸旅游旺季。针对冬枣、苹果采摘园旅游旺季时间短、果农受益相对有限的弊端,我镇在现有冬枣采摘园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了冬暖式大棚、普通大棚和大田冬枣三种种植模式,形成了早熟、正熟和晚熟的梯次采摘链条,大大延长了采摘期;千亩苹果园在现有国光、红富士等品种基础上,再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不同品种成熟期衔接,延伸采摘旺季。同时,我镇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在满足游客观光、游览、采摘、购物、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等消费需求的基础上,要注重深入挖掘外延项目,如特色文化习俗、历史特色建筑、手工艺品等,走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11为助力建成“六养胜地宜居潼南、决胜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我们以“促进乡村旅游、推动旅游扶贫”为主题,科学选题,精心组织,扎实、深入开展了旅游扶贫工作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充分把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机遇,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依托贫困地区优势旅游资源,发挥精品景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积极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20xx年,我区共接待游客预计将突破1000万次,乡村旅游已接待游客722万人次,约占全区游客接待量的72%,实现综合收入38亿元,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

  (一)政策推动。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出台了《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潼南工作方案》《关于打造“六养胜地”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展潼南全域旅游打造旅游业升级版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推动农村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成立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将太安镇蛇形村的香水百荷、太安镇罐坝村的现代农业、崇龛镇的菜花景区,确定为乡村旅游扶贫试点镇。

  (二)资金拉动。按照市扶贫办安排部署,近年来,我区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累计投入专项资金670万元实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一是投入170万元,兴建了白沙村中央广场;二是投入50万元,为薛家、灌坝两村70家星级农家乐添置了床位、茶几、电视柜,解决了游客住宿难问题;三是投入120万元,为太安镇香水百荷项目建设停车场、观光道路等;四是投入130万元,为崇龛镇老店村玫瑰花基地打造观光带;五是投入200万元为柿花村油菜花基地、龙滩村油牡丹基地新修产业便道以及其他附属设施,该些项目的投入,有效改善了旅游项目的生产条件。蛇形村的香水百荷、灌坝村的现代农业以及白沙村的油菜花海,已经成为展示潼南旅游的窗口。

  (三)景区带动。截止目前,全区建成乡村旅游扶贫村5个,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片区3个,发展星级农家乐70家,推进农旅、文旅深度融合,突出“人文牌”“乡村牌”,高质量高品质打造“花漾潼南”“水韵潼南”“田园潼南”“乡愁潼南”四个系列节会活动,大力推进“赏花游”“古镇游”“红色游”“礼佛游”“养生游”,唱响“周末游潼南”文旅品牌,吸引游客到潼旅游消费,指导开办农家

  乐,并在各节会期间,在景区设置扶贫摊位,让贫困户优先销售土特产产品,在崇龛菜花景区打造潼南首个文创基地,吸引群众本地就业,提高辖区贫困户及回乡人员就业率,吸引游客到潼旅游消费,助推沿线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投入力度较小。由于开展脱贫攻坚,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大多用于基础设施或综合保障政策,我区获取的乡村旅游资金仅有2014、2015年的670万元。市级安排的资金非常有限,区级也没配套安排,财政投入很小。

  (二)旅游环境有待优化。部分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还不够完善、服务功能不够优化,尤其是乡村旅游区域的配套设施较落后,普遍欠缺优质整洁的住宿环境,不能较好的吸引过夜游客。

  (三)旅游产品层次较低。我区乡村旅游产品大多由市场自发形成,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发展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乡村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对旅游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依托各地自然条件、人文特色、农业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一是发挥潼南农业大区的优势,秉持“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的理念,构建“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围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民俗,精心策划一批参与性强、趣味性强的活动项目,使游客在乡村旅游过程中,品尝农家风味、品读农耕文化,获得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良好体验。二是延长产业链条,让游客白天观光体验,晚上聚会娱乐,延长逗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三是推进旅游新业态发展,打造一批具备休闲观光、养生度假和文化体验等综合功能的高端产品,满足旅游市场的高端需求。

  (二)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注重对“吃住行”相关服务及从业人员素质的管理与培训,从而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指导新建星级酒店和优质民宿、农家乐,指导旅游企业丰富提升系列特色旅游商品,加

  强对全区的公共交通、酒店、餐饮等行业从业人员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市场营销等技能的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旅游窗口服务形象。

  (三)有的放矢,增强实效。一是重视旅游项目的扶贫作用,跟踪服务重大项目,推进项目早开工、早运营、早发挥脱贫减贫效应。二是鼓励旅游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子”,在劳务用工、农副产品收购、产品开发、宣传推广等方面对口帮扶,不断提高农民收益。三是创新“景区+农户”扶贫开发方式,支持农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等资源,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参与旅游经营,让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推进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12建始县发展乡村旅游起步较早,xx年业州镇就与旅游局共同发起在野韭池搞农家乐试点,当时由于经验不足,没有做得很有特色。其实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娱乐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它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

  一、建始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现状与差距

  我们认为,我县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突出优势。我们也看到,乡村旅游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现在的建始无线通信已完全覆盖全县,对外信息交流非常便捷。高速公路即将通车,建始已经融入了恩施州一小时经济圈,铁路也即将通车。建始大部分的乡村距县城都在一个小时以内的车程。加上两条国道、清江水路的立体交通网络将逐渐形成。便捷的交通将为建始县乡村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良好的生态植被,宜人的环境气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我县山岭纵横、河谷幽深。最高海拔2090米的太平峰,最低的野三口310米,使之立体气候明显。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既无严寒,又无酷暑。70%的森林覆盖率,是最适宜人类

篇三:乡村旅游调研报告范文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精选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1旅游业作为当今发展最快、前景最广的新兴产业,集经济、社会、生态功能于一身,不仅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硬实力的支柱产业,也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增强软实力的重要力量,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发展旅游业,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县政协于20**年11月下旬,在冯兴钱副主席的率领下,就如何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我县城乡统筹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自然资源特色鲜明。XX县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有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滨海-玉苍山”景区,同时还有石聚堂、燕窠硐、鲸头等多个县级风景区。金色沙滩、彩色岛礁、山巅石海、古老村寨,构成了苍南独有的自然旅游景观。

  (二)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文化资源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灵魂。XX县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如金乡卫城和蒲壮所城的抗倭文化,五凤、腾垟的茶文化,矾山的矿石冶炼文化,玉苍山法云寺的宗教文化,岱岭、凤阳、莒溪等地的畲乡文化,朱程烈土故里、粟裕、刘英等抗日名将活动遗址的红色文化,还有唐桥宋塔、矴步、牌坊、状元坟、生态染坊、文物古迹等历史人文文化。此外民间民俗文化独特、农耕文明体验丰富多彩,如有太平龙、灵溪宫庙会、冥斋会、唱茶戏、拔五更、抬阁、马灯舞等民间民俗及捉小海鲜、踏水车、织布、做豆腐、捣年糕、采摘蔬果等农耕文明体验。

  (三)生态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目前,我县已建成(或已通过生态镇现场核查)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以及县级以上生态村324个。特色农业发展讯速,如灵溪观美桃湖的农业观光园、马站农业园区等农业基地和观光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马站四季柚、炎亭梭子蟹、苍南翠龙茶等特色知名农产品声名远播;拥有中国四季柚之乡、中国蘑

  菇之乡等多张涉农“国字号”金名片。优美的环境和特色农业基地,为乡村休闲生态游、农业观光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活动载体。

  (四)乡村农家乐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县农家乐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截至到20xx年底,农家乐累计总投资规模达4280万元,接待餐位数7840个,床位数258个。全县已发展农家乐旅游特色村5个,农家乐旅游特色点72个,20xx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4856万元,游客购物收入108万元,直接从业人员745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效的推进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创业增收。

  虽然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对开展乡村旅游重视不够,缺少科学的发展规划,农家乐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对民间民俗、农耕文明、抗倭文化、畲乡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开发不深;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够;乡村景点档次不高、分布较散、旅游服务能力不足、经营管理欠规范、发展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发展乡村旅游工作还需强力推进。

  二、大力发展我县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发展,保护古民居、古村落等;有利于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山区群众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我县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初期,应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举措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乡村旅游上档次、高效益。

  (一)加强部门协作,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各级乡镇政府应加大力度,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合理开发,加快发展。要发挥乡镇政府属地管理的主导作用,加强与交通、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工商、宣传、广电、教育、文化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乡镇、部门协作联动的管理机制。

  (二)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

  要根据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制订出我县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和近期发展计划,合理布局乡村旅游景点和线路,明确全县乡村旅游的板块特色、项目重点和发展

  目标。要引入先进的乡村旅游文化理念和创意,结合美丽乡村打造、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房集聚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做好我县“国字号”涉农品牌资源文章,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渔)业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要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乡镇和村庄,策划好之后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全面突破。同时要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农户加强对乡村旅游商品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如金乡同春酒、本地笋干、席草制品、海鲜产品等开发经营,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增加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实惠。

  (三)完善投入机制,拓展融资渠道。

  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农村配套基础设施。要创新投融资体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尤其是要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支持。应研究出台对乡村旅游提供信贷支持和资金支持的机构和个人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乡村旅游提供资金支持与信贷服务,以解决乡村旅游在发展初期和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普遍存在的资金支持不足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升级。例如,提供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通过财政贴息,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提供小额贷款或低息贷款;通过再保险、风险贴息等方式,鼓励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机构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业保险业务,帮助农户和相关组织化解经营风险等等。

  (四)加强综合管理,提升整体环境。

  一要依据乡村旅游特点制定标准,规范管理。要把苍南实际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一套便于操作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用来指导、规范和帮助农家乐经营者。按照现有的“示范”标准和“星级”标准加快经营户的提档升级,加强对游客权益保护,规范农家乐文明友好待客行为,以确保乡村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二要加强培训,提升综合服务素质。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业务知识、旅游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特色景点导游员,提升游客对景点的内容感知度,促进对景点的宣传和推介。

  三要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能够吸

  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建设整洁、卫生、和谐、优美的旅游环境;要做好乡村景点间的绿道、慢行道的规划和建设,拓宽游玩项目,增加游客的游玩兴趣和滞留时间;要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统一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乡村旅游市场。

  一要多渠道推介旅游资源。要综合利用电视、#络及平面媒体等各种渠道,全方位的开展宣传。要创办乡村旅游节目,定期宣传苍南乡村美景,积极开展“苍南人游苍南”、“外地人游苍南”活动,进一步拓宽旅游市场,提高苍南在外的知名度。

  二要以举办节庆活动为抓手,加大乡村旅游营销力度。要组织有关单位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展览会,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渔寮端午观海节和沙滩音乐会、玉苍山重阳登高节和炎亭海鲜美食节,四季柚、蕃茄、柑橘、五凤茶叶等农产品采摘节,做到以节兴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

  三要利用区位优势,开展精品联合,努力拓展乡村旅游市场。要围绕”浙闽边界山海生态游“的主题,加强区域联合,营造精品线路,继续主动与瓯南闽东二省六县(市)合作,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共创精品旅游线。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2xx乡距xx市区xx公里,海拔xxxx多米,年平均气温xx度左右,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湿润,春来鸟语花香,夏季清风习习,秋至硕果累累,冬到冰雪交融,银装素裹。xx乡地处成都xx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的核心区,是xx西旅游环线上的一个亮点,是xx市打造旅游强市的一颗明珠,旅游资源潜力深厚,极具开发价值。

  一、xx乡旅游资源现状

  (一)优美的自然景观。xx山自然植被非常良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在xx%以上。境内景点主要有xx山风景区、xx山大峡谷、xx庙溶洞群、xx桥,更有“”地震后新建的xx族群众居住的xx山xx村和木梯xx寨。

  (二)天然避暑型气候。xx乡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环境优美,年平均气温15℃左右,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零下5℃,年降雨

  量1300毫升左右,无霜期240天左右,确实是夏季避暑,冬季赏雪的休闲胜地。

  (三)丰富的民族文化。全乡有汉、xx共x个民族。全乡xx族群众xxx人,约占全乡总人口xx%。xx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婚俗、祭祀、节庆、艺术等,无不富含着异彩纷呈的人文底蕴。

  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小

  目前xx乡村旅游开发呈现出一种自发状态,普遍存在着投资与经营规模小,地区分布和组织形式零散、市场竞争秩序乱的局面。目前,在xx山有“xx妹山庄”、“夕格人家”、“xx山感恩山庄”、“xx客栈”、“青xx人家”等xx余家农家乐开业,仅可同时接待上百人就餐和住宿。除xx、木梯村已初具规模外,xx、xx、xx村多呈“小打小闹”的`零星状态。

  (二)内容单一,缺乏层次性

  xx的乡村旅游还主要停留在观光层而上,大多数游客都是为了避暑而来,乡村度假、采风、民间手工艺品的制作、民俗文化研讨、夏令营等内涵丰富的乡村旅游活动尚未展开,乡村旅游还停留在“休闲避暑”和“品尝农家饭”等传统单一的层次上,缺乏地域性和多样性,富含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稀缺。

  (三)宣传力度小,缺乏整体策划,尚未形成品牌

  由于xx目前的乡村旅游大多是农户自发进行,缺乏整体策划,难以在主流媒体或重要窗口进行捆绑宣传;加上缺乏对乡村旅游具体项目的具体策划,尚未形成知名品牌,外界对xx乡村旅游的优势和特色知之甚少。

  思想汇报专题(四)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匮乏、现有人员素质较低

  乡村旅游从业旅游的开发和管理都需要高级别的人才,需要懂旅游、懂管理的双重人才。当前开发乡村旅游的人才奇缺,加上资金的短缺,直接影响了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乡村旅游地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从业人员主要是当地农户,真正懂得旅游开发和经营管理的人才极其缺乏。

  三、xx乡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将政府引导与群众主动发展有效相结合

  在政府规划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对旅游开发给予积极引导和支持,营造旅游环境,有意识的发展旅游业,以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振兴。引导农家乐经营

  业主要从多个角度吸引游客,留得住游客。一是用“情”吸引游客。引导群众除了要一直保持感恩社会的心之外,还要用大家的热情,让到山上的每一位客人感受到我们这个群体的热情好客。二是用“吃”吸引游客。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到附近成熟旅游景点学习厨艺。把xx口味与青xx、汶xx味道结合起来,让游客不用到汶xx、青xx,就能吃到来自遥远的xx族及青xx特色佳肴,如:搅团、素烧如意、洋芋糍粑、洋芋酸菜面块、洋芋馅饼、洋芋拔丝(雪上加霜)、、青xx黑木耳、、青xx腊肉土豆丝、青xx秘制坛子肉、青xx凉皮、韭菜蒸嫩蛋等特色菜。让游客不出成都市就能尝到正宗的外地菜品。三是用“耍”吸引游客。提高“xx文化歌舞团”表演水平,根据xx族人的生活习惯,定期开展富有xx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将原生态的xx族山歌,xx族舞蹈以及极具观赏性的“释比”敲羊皮鼓唱史诗,表演裸脚踩踏烧红的铁锅和犁铧的绝技展现在游客面前。让游客上山除了享受休闲避暑、打麻将、斗地主等传统娱乐方式外,游客还可以参与到节目中,亲身感受这富有特色的民族节目。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旅游硬件环境

  交通、通讯设施的完善,水利、电力设施的建设,教育、民生设施的提高等都决定着乡村旅游区开发的程度和发展前景。基础设施也会影响到农村总体经济水平,从这种角度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增强。因此,乡村旅游区要在已有基础上,加大投入,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快公路、通讯、能源、水利建设的速度,尽快改善乡村旅游区生存条件和投资环境,为其经济的全面振兴奠定基矗在加快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也要提高其软件环境,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木梯村是纯xx族人聚居区,修建xx碉、xx文化广尝祭祀塔等xx族建筑,是xx山旅游的一大看点。同时,在千亩茶园里铺设健身游道,让游客去体验一望无垠的茶园和满山遍野的高山反季节蔬菜。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3思考之一:系统认识xx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

  1、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形式。乡村旅游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城市居民。

  2、xx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按照国家分类标准,xx旅游度假区的乡村旅游资源涵盖了地理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物、建筑与设施和人文活动6个主类、14个亚类、24个基本类型和48个资源单体。

  3、xx发展乡村旅游的两个游客资源。一是本地客源。拥有60万人口的武陵、鼎城城区周边,离城市中心不过20公里路程,同时,以乡村旅游景区为中心的“一小时交通圈”内,覆盖了约200万城镇人口。二是外地客源。xx作为xx旅游业的龙头,目前正在朝打造大湘西休闲度假旅游的龙头而努力。

  4、发展乡村旅游既能拓展xx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更能促进新农村建设,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

  5、发展xx乡村旅游有待解决的四个基本问题:一是对乡村旅游内涵的认识有待提高;二是对乡村旅游资源的认识有待拓宽;三是对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四是对乡村旅游的系统开发思路还有待进一步确立。

  思考之二:xx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

  1、树立“科学保护即开发”的乡村旅游开发理念。

  2、以促进新农村建设为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

  3、政府主导整体规划xx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是首要工作。

  4、建立多元化互利共赢的合作开发经营模式。

  思考之三:发展xx乡村旅游必须的配套措施

  1、培育人才,提升素质,夯实xx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一,开展村民环保素养和文明素养培训,改善村民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农民;

  第二,开展旅游经营管理职业道德与基本常识培训,造就一批守法纪、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乡村旅游经营人才,进而扶持一批经营信用好、经营效益高、经济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乡村旅游户和企业组织;

  第三,开展新型农业技术知识培训,促进农业生产的改良与改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收益水平。

  2、制定标准,规范管理,塑造xx乡村旅游良好品牌。

  一是针对xx乡村旅游经营开发特点,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结合国家有关标准,制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并举的科学可行、简便易懂的xx乡村旅游评价标准;

  二是制定并推行xx乡村旅游接待证制度和乡村旅游经营户的信用考评和公

  示制度,促进经营户规范经营;

  三是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建设与宣传;

  四是积极倡导与扶持乡村旅游协会、乡村旅游研究会等民间组织,制定互助合作规范和行业自律规范公约,促进乡村旅游经营者的自我提升与发展。五是建立由经营户代表、游客代表、旅行经销商代表和专家组成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对xx乡村旅游发展质量进行年度评审,促进xx乡村旅游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进步。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4为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根据吕祖善省长关于组织省级机关工作人员下乡体验乡村旅游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统一安排于4月24-27日赴衢江区的板固村和下呈村开展体验乡村旅游、帮扶农村建设活动。通过四天三夜吃在农户、住在农户,参与打麻糍、挖野笋等农事民俗活动,充分体验了乡村旅游的乐趣。在2个村参加座谈会,走访农家乐经营户,了解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困难和期盼,了解并实地勘察旅游基础设施,帮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将体验的情况作一汇报:

  一、两村的基本情况

  板固村位于罗樟源的中部,距离市区约30公里,地处海拔800米的山涧峡谷地带,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整个板固村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自然生态优美。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竹林面积5000余亩,同时也是衢州市的野生兰花保护基地。全村46户228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家乐经营和毛竹、高山蔬菜、土种牛羊养殖等。现从事农家乐经营户13户,能同时接待680人就餐和100余人住宿,直接从业人员近40人,间接从业人员80余人,20xx年接待23600余人,实现经营收入120余万元。

  下呈村坐落于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由5个自然村组成,245户农户761人。境内有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脊龙门风景区,是衢州市重点旅游景区。依托旅游景区开展“农家乐”,现共有26家,可提供床位500张,直接就业人数60余人,日平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20xx年该村年“农家乐”收入达到3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142元。在“农家乐”的发展带动下,村民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茶叶、高山蔬菜种植和土鸡、土鸭养殖

  业发展迅速,农副产品的销售产业也初具规模,带动了村民的经济发展。

  二、体验衢江区乡村旅游的感受

  1、各地乡村旅游如火如荼。20xx年,在村支书傅梅英的动员下,板固村的3户农户自发开始农家乐经营,经历了怕经营到试经营再到爱经营,从不懂服务到学服务再到提升服务的转变。村民从观望到积极参与,20xx年底发展到13家,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农家乐迅速发展,并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经营状况明显高于农户预期,并保持稳定的增长。下呈村由于依托景区,起步较早,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半农户从事农家乐,全村农家乐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30%。原来游客依靠单一的衢州市区和衢化职工发展到金华、杭州等周边地市;促销方式由口碑传销发展到旅行社组团旅游,旅游方式由原来的单一自驾游逐步提高了团队份额;从消费方式上由原来的定额价为主发展到以自报价为主,经营状况日趋成熟。由于农家乐更适于短途旅游,两村预计“五一”的长假变成3个短假将使当地农家乐更趋火爆。

  2、乡村旅游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一是农民致富了,板固村大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不少农户放弃既辛苦又不稳的来料加工,投入到乡村旅游;二是农村发展了,板固村的农家乐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江西农村定期送土鸡,丽水的遂昌农村定期送猪肉过来,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三是不出远门当地就业了,板固村的秋兰馆农家乐不仅夫妻当家,而且将外出打工的女儿也叫回来,忙时还动员亲戚帮忙,生意红红火火,村民安居乐业;四是环境改善了,农家乐的开办使村民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其收入的源泉,村民主动放弃造纸等污染环境的项目,还青山绿水本来面貌。

  3、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两个村充分利用各自的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板固村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发展小桥流水型农家乐,主要为衢州市民提供休闲度假场所;下呈村则利用天脊龙门景区的独特优势,主要为中短途旅游者游玩天脊龙门景区提供吃农家菜的服务。

  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旅游接待设施有待完善。住农家屋是城市居民返璞归真的追求,但由于有些农户缺乏热水器无法洗澡、卫生间窗户没有窗帘布以及棉被厚度不够等原因,住宿条件还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农户的碗筷消毒土法上马,洗净后用

  开水沸煮,缺乏消毒柜等消毒器械和措施;景区小卖部出现销售过期食品的现象。为此,农家住宿设施设备要从方便游客出发,以人为本,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设施和提供服务,增加舒适度和私密性,让游客真正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餐饮方面,既要在菜肴上突出“农”字,更要在碗筷等器具上讲究食品卫生,适当引进消毒柜等现代化卫生设备,让游客吃得放心。

  2、乡村旅游环境有待改善。虽然农家乐经营户已经注意只身周边的环境卫生,但一些没有从事农家乐的农户仍然维持原有的生活陋习,一时难以改变,加上游客的不断增加,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村庄整治使农民过上洁净的生活,但一些农户新建筑()过于城市化,而且楼间距越来越小,房屋越造越高,缺失了农家特有的韵味,农家特色在逐步淡化。因此,要向农民灌输“建设好自己家园就是增加收入”的理念,乡村旅游的环境是发展农家乐的根本,城市居民绝大部分就是来感受乡村的山清水秀,合理布局农家屋,避免城市化,垃圾收集制度化,创造一个整洁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3、乡村

  旅游管理有待加强,管理部门服务有待提高。压价竞争、争相拉客等无序竞争现象在农家乐发展早、竞争相对激烈的下呈村已经开始出现苗头,小商小贩在通往景区道路随意占道设摊;板固村后的火山湿地虽然很美,但囿于资金匮乏,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上山道路是砍竹人运输毛竹的通道,几乎无路可走,游客上山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安全亟需加强。此外,一些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如衢江区地税局在减免农家乐经营户5000元经营额的税收后,不再提供发票,农户经营额超过后要去衢州城里的区地税局开发票,不仅来去坐公家车要一天,而且每月10日后开发票还要收取滞纳金,限制了农家乐的做大做强。为此,要加强农家乐协会等自律组织的建设,制定规则避免恶性竞争;要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乡村旅游有序发展;要加强安全检查,避免旅游事故的发生;要增强管理部门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行政管理部门服务农家乐的意识,彻底改变官僚作风,主动上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好服务。

  总之,发展农家乐一要突出“农”字,充分挖掘农村特色,展示农耕文化;二要突出“家”字,让旅游者不仅宾至如归,更要感受到农家的淳朴、热情和温馨;三要突出“乐”字,要开发出一批参与性广、娱乐性强的农事活动,使旅游

  者在农家感受到开心和快乐。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抓好几件事:一要整合资源,农家乐经营户要走合作化道路,发挥集体作用,在发展中还应与村庄整治相结合,做好环境保护的文章;二要发挥协会功能,加强安全、服务和价格等方面的自律,从简单地提供餐饮逐步发展到提供住宿,再发展到娱乐,最后让游客带走当地土特产,使农家乐形成产业链;三要提升服务和技能,要从学好普通话着手,提高经营能力和经营水平;四要齐抓共建,旅游、交通、林业、公交、宣传等部门要相互合作,整合力量,合力抓好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5自贡市政协外事联谊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市委农工委、市农牧业局等单位的配合支持下对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自然和人文资源为感受对象的旅游方式,包括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旅游内容。我是市发展乡村旅游有着较强的需求和较好的条件,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历经自发发展、规模发展和规范发展等阶段,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形成了一定规模,产生了较好成效。

  (一)乡村旅游发展条件较好

  我市是老工业城市,城市居民对业余生活质量和方式有更高的要求,加上乡村资源良好,发展乡村旅游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

  乡村旅游需求较大。我市是一个城区人口过百万、主城区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超过2万的大城市,居民业余闲暇生活选择出城返乡、回归自然的方式已成为主流。按照旅游部门统计测算,去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总数已突破700万人次,反映出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需求巨大。随着城区人口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的增长,乡村旅游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发展乡村旅游条件较优。我市处于川南浅丘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沛,四季分明,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态资源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自然条件较好,便于开展乡村旅游。我市自然和人文资源富集,特别是独具特色的盐业文化、盐帮美食风味文化和众多的历史人文古迹,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乡村旅游发展契机良好。我市是全省统筹城乡试点市,在统筹城乡、加快新农村建设中,结合新村建设统筹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乡村旅游发展已成产业

  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同时已成为全市大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旅游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乡村旅游已初具规模。20xx年从事休闲旅游的经营主体已达600余个,其中休闲农庄108个、特色农家乐450个(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57家)、休闲农园48个,从业人员1.79万人,辐射带动4万多农民致富。已形成市区近郊南北环路沿线集中布局的乡村旅游产业带,出现了以贡井区长土元坝、建设固胜、大安区江姐故里、自流井区尖山农团、沿滩区箭口村、荣县双石金台村、富顺县永年镇等乡村旅游集中发展区。其中自流井区尖山一飞龙峡景区、贡井区建设镇固胜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乡村旅游较有特色。目前主要是以农林果渔业为基础,以农家乐和乡村酒店为载体的观光农业园、森林旅游、科技农园、渔业风情等观光休闲为内容,基本形成了农家旅游、农村旅游及农业旅游三种主要类型的乡村旅游发展形态,具有突出的自然生态、地方人文、休闲体验等特色。

  乡村旅游布局合理。乡村旅游形成了以环城为重点,遍及全市农村;以重点项目为支点,带动多线多片发展的乡村旅游布局。目前,基本构建起“一环五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以“南环花卉、北环农耕、飞龙生态、古镇风情”为重点品牌,打造了19个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开发了33条旅游线路。

  (三)乡村旅游发展效益可观

  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既有较大经济效益,又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社会进步,还对城市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经济效益较大。20xx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2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亿,占全市旅游综合收入160亿元的25.6%。以全市三星级农家乐为例,一般正常年份经营收入能达到200-400万元,利润20-50万元,税收20-40万元,吸纳就业20-30人。办十几个农家乐比办一个

  乡镇工业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财政收益更好。

  社会效益明显。乡村旅游发展拓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形成农村一、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局面,促进了现代农业和新型小城镇建设。通过城市居民到农村旅游,把城市现代文化、城市文明带到农村,有利于促进农村形成新的文明乡风。大多数城市居民选择市郊就近参与乡村旅游,感受自然山水,享受农村风光,体验农家生活,减轻和缓解了城市过分拥挤的现象,有利于创造城乡宽松和谐友好的生活和社会环境。

  二、存在问题

  我市在发展乡村旅游上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措施,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还处在较低的发展阶段,在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发展观念滞后,创新动力不足

  多数地方对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仅仅把这项事业当作一个单纯的找钱的门道,很少站到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和促进城镇化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一些地方把乡村旅游发展认同为搞吃喝玩乐,认为旅游只是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的“专利”,乡村旅游资源不被重视,对开发、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农业旅游不屑一顾。还有些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只是旅游部门的事情,农家乐、乡村旅游是低档次的旅游产品等。

  (二)缺乏统一规划,统筹协作不够

  乡村旅游发展20多年来,全市规划引导总体上没有跟上发展需要,缺乏全市性的统一规划引领,发展档次、规模和布局随意性大。全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工作,分散在几个部门开展,各有一些开展工作的优势,虽然互有联系,但工作措施仍存在统筹和协调不够的问题。

  (三)政策扶持力弱,发展助力不大

  缺少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支持。我市乡村旅游总体上还是自由发展状态,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只是通过评选旅游示范村、星级农家乐和农业旅游示范点来规范乡村旅游的发展,管理力度不大,导致我市乡村旅游无规划、无序、低水平发展。因目前农家乐对财政的直接贡献率低,相关部门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重要项目建设受到现行土地使用政策的限制,不能有效地开发、改造和升级。乡村旅游开发总体上资金投入不足,大多项目都只能算是低成本开发,项目难上水平,投入不足的一大原因是融资渠道少,政府支持资金不多。

  (四)总体水平较低,服务质量不高

  基础配套设施薄弱,大部分的乡村旅游景区点与省级、县级公路干线连接比较差,乡村道路大多是只能单车通行的村村通公路,一些乡村道路管护不力,路况差,标识缺乏,安全隐患多,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多数乡村旅游点上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接待服务设施,游览步道、观赏休憩设施、旅游厕所、垃圾收集等设施的建设不配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旅游人才缺乏,缺导游、缺服务规范、缺旅游知识、缺卫生和安全常识。地域文化特色不足,全市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休闲接待场所很少,忽视了对农耕文化、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产品结构单一,现有乡村旅游活动项目以棋和牌、垂钓娱乐为主,体验性、参与性、文化性和创新性不够。同质现象严重,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盲目跟随现象,投资者及经营主体对当地资源优势和风土人情研究不深入,市场调研不充分,规划设计质量较低,定位不准,盲目从事休闲农业,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脱离了休闲农业内涵,开发配套性差,品位不高,竞争盲目,经营效益不高。

  (五)项目包装较差,宣传推广不够

  从目前乡村旅游游客结构看,除到川南皮革城等少数几个旅游点外,其它乡村旅游项目的市外游客还不多,说明对外宣传推广的工作还做得不够。

  三、发展建议

  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调研中各方面提出的发展要求,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领导

  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把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促进形成新的文明乡风;有利于扩大城市生活空间,舒缓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

  对乡村旅游发展工作的领导。

  (二)完善规划,促进城乡旅游有序发展

  根据我市乡村旅游特色资源,进一步修订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使市县(区)两级规划衔接、配套,与基地产业互融,协调发展,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唯一性,彰显地方特色,提高乡村旅游发展品位。

  (三)优化项目,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依托各乡镇区位条件、资源特色,整合旅游资源,积极串珠成链,紧贴市场,开发具有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着力打造一批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精品,设计推出更多文化内涵丰富,趣味性、参与性强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四)加强培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

  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积极引进和培养懂市场经济运作的高素质人才,壮大乡村旅游人才队伍。重点培养管理人才、经营人才、解说人才、民族特色用品研发和加工人才,使我市乡村旅游有一个稳定的人才集群,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推动,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激活高效生态农业新路子。

  (五)配套建设,打牢乡村旅游硬件基础

  着力改善乡村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状况,整治村容镇貌,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改善乡村旅游区(点)的供电、供水、通信、消防以及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条件,积极培育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努力提高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与旅游活动的安全性、舒适性。

  (六)加强宣传,着力推介乡村旅游品牌

  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站等多种手段,开设乡村旅游栏目,加大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举办西南旅游联盟年会,邀请云、贵、川、渝的旅游同行来自贡共商旅游合作,与川南五市一同开展“川南一线游”为主题的联合促销,组织各类项目推介活动。进一步办好“豆花节”、“桃花节”等节庆活动。办好自贡旅游#络营销全媒体平台,做好电子宣传和营销工作。

篇四:乡村旅游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乡村旅游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旅游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深化理解我市乡村旅游开展情况,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一要点五方案”工作安排,6月11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在常委会副主任xx带着下,组织局部市人大代表深化xx区、xx市、xx县局部乡镇进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观察和听取汇报,详细理解了我市乡村旅游开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乡村旅游开展现状

  〔一〕全市乡村旅游根本情况

  经过全市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前半篇”改革后,目前全市共有乡镇〔街道〕84个、建制村816个、村民小组8418个,城乡交融格局得到系统性再造。

  1.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开展。2021年上半年,我市乡村旅游总人数已到达2283.4万人次。其中“五一”假日期间,我市乡村旅游共接待国内游客130.01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较xx年增长71.89;实现乡村旅游收入8.288亿元,按可比口径较xx年增长52.18。和海田园综合体、孝泉古镇、高槐咖啡小镇、红光印象、红豆幸福里、挂面村等乡村旅游景区景点推出的乡野踏青、野外露营、赏花品果等乡村休闲体验游受到热捧。

  2.乡村旅游品牌创立和业态交融培育获得成效。目前全市共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乡村旅游类A级旅游景区16个,省级文旅特色小镇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全市观光游、康养游、非遗游、研学游、红色旅游等业态交融创新工作推进迅速,呈现了“农村产业+旅游”“农村风景+旅游”“农村文化+旅游”“民俗节气+旅游”“特色资+旅游”交融开展新形式,涌现出以中国玫瑰谷为代表的50余个乡村旅游景区,推出了高槐村文创、挂面村非遗、年画村研学等一批近郊游、亲子游、体验游旅游产品,推出了九龙山-麓棠山休闲度假旅游、蓥华山康养旅游等特色康养游产品。

  3.乡村旅游工程不断增加。xx年省市重点工程26个,年度投资35.65亿,其中涉及乡村旅游〔农旅交融〕工程20个,年度投资26.69亿元。2021年省市重点工程31个,年度投资26.18亿,其中涉及乡村旅游〔农旅交融〕工程23个,年度投资18.18亿元。

  4.乡村旅游配套效劳进一步完善。目前,景区道路交通、标识标牌、停车场、住宿〔民宿〕、旅游厕所、农家乐〔乡村酒店〕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截止目前,全市有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82家,乡村旅游民宿近100家,乡村自驾车营地4个,国家、省级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共2个,乡村旅游商品研发、消费基地近50家。

  5.宣传推广工作进一步拓展。今年上半年,通过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宣传推广春赏花、夏品果乡村旅游资,推出“春晓xx”系列推文32篇,重点推荐xx各区〔市、县〕春季赏花、夏季品果资及周边乡村美食,累计阅读量达3.8万,宣传各区〔市、县〕春夏两季乡村旅游推文共51篇,和同程集团合作共推乡村振兴系列推文,重点推出年画村、清平镇两个特色乡村文旅小镇,并通过微信话题互动增加曝光率。同时,推出研学旅游、红色旅游等推文,积极助推乡村旅游开展。

  〔二〕全市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情况

  近年来,全市6个区〔市、县〕依托县情,促进“一地一品”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形成了各自的工作特色。

  旌阳区通过强化引领,促进工程多元投资;树立品牌,晋级包装整体形象;强化宣传,增大社会知晓力度等方式,围绕“大孝故里、大美旌阳”推进乡村旅游开展。

  xx区通过规划先行、文化铸魂、产品为核等方式,围绕“天府封面、蜀道门厅”推进乡村旅游开展。

  广汉市通过构建现代农业+旅游产业体系促进乡村旅游开展、根底配套设施提档晋级、加强农业+旅游市场培育监管等方式,围绕“世界三星堆、中国航空城”推进乡村旅游开展。

  xx市通过配套公共效劳、培育供应体系、拓宽营销渠道等方式,围绕“酒香画境、美丽xx”推进乡村旅游开展。

  什邡市通过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全域提升;施行培育,打造知名IP;持续配套建立,提升效劳才能等方式,围绕“森林康养首选地、文旅交融精致城”推进乡村旅游开展。

  xx县通过以“产”为路,大力开展乡村旅游业;以“融”切入,全域推进农文旅交融开展;以“节”拓市,全力打造xx文旅品牌等方式,围绕“开展新业态、推动再晋级”推进乡村旅游开展。

  二、存在问题

  〔一〕整体规划落实情况不佳。为解决全市乡村旅游特色不鲜明、整体弱小及同质化严重问题,市政府于xx年10月制定《xx市乡村旅游开展专项行动方案》,并即将出台《xx市“十四五”文旅交融开展规划》,两个文件对全市乡村旅游开展均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但各区〔市、县〕在运用和落实上还有差距,亟需强化措施进展落实。

  〔二〕乡村旅游与其他业态的交融强化不够。目前,我市乡村旅游工作不管是对乡村文旅资的挖掘,还是农旅交融工程的建立,大多还停留图纸上、理念上,落实落地还缺乏,难以吸引现代年轻人,难以形成网红打卡地,难以吸引游客成为“回头客”和“二次出游”,需要加大各业态之间的交融力度,从而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开展。

  〔三〕乡村旅游整体开展处于较低程度。从硬件上看,我市旅游根底设施、景区配套、公共效劳方面与我省其他旅游兴旺地区相比,没有在特色方面下功夫,还存在较大差距。从软件上看,智慧旅游、效劳管理理念、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宣传营销等离新时代乡村旅游开展要求相距甚远。从供需端来看,产品单一、形式单一、业态单一等问题也比拟突出,未深化挖掘乡村旅游资和民俗文化内涵,缺乏创新设计与深度加工,宣传营销无法吸引游客的眼球。

  〔四〕涉及乡村旅游的各部门之间配合缺乏。乡村旅游道路交通、乡村环境卫生整治、乡村医疗应急救助、乡村闲置农房利用等方面涉及的交通、城管、文旅、卫计、农业农村等部门间对接较少,工作衔接滞后,出现了工程重复建立或建立缺乏的情况。

  〔五〕乡村旅游管理力度、开展理念亟待加强。我市各乡村旅游目的地普遍存在缺乏系统管理机构,乡村旅游景区管理没有专职人员,大多由乡镇工作人员兼任,这就导致景区产业开展、景区宣传营销、景区文创等各项工作不成体系,景区效劳还处于低程度阶段。

  三、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规划引导。旅游要开展,规划要先行。旅游规划在旅游业开展中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科学的、高程度、高起点的旅游规划会给旅游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根据我市乡村旅游特色资,进一步修订完善旅游开展规划,统筹各区〔市、县〕文旅规划,精心打造“一地一品”特色品牌,构筑“一核、两带、六区”文旅总体布局。

  〔二〕打造特色品牌。立足本地的旅游资、地方特色、民俗风情、人文内涵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施行“文化+”“旅游+”战略,推动文旅与农业、林业、教育、卫生、体育等交融开展,筹划包装一批文旅招商引资工程,推动田园综合体、文创园区、康养基地等特色园区〔基地〕建立。把开展乡村旅游与当地丰富多样、绚丽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结合起来,打造出地方特色突出、民俗风情浓郁的乡村旅游品牌,以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三〕完善根底设施。各级政府要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契机,以品牌创立为抓手,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按照“乡村环境景区化”的标准,开展“绿化、美化、亮化”提升改造行动,新建乡村绿道、旅游步道、自行车道等慢行系统,标准旅游标识标牌,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完善A级景区、旅游集散中心、特色民宿、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效劳功能,配套建立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户外运动等效劳设施,开发乡村旅游商品,进步旅游活动的丰富性、舒适性。

  〔四〕加强人才培养。引入专业的团队,对乡村旅游点进展打造、营销一体化;重点抓好党支部书记、行业管理者、创业带头人、乡村旅游经营者、乡村旅游讲解员等人员的培训,实在进步他们在管理工程、经营效劳、创意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建立一支专业化乡村旅游筹划、管理、效劳人才队伍,培养一批乡村文化艺人,培育一批钻研才能强、业务程度高、工作质量优的专业化旅游工作者。

  〔五〕强化宣传推广。要充分发挥群众传媒和新媒体的重要作用,报社和广电部门要加大乡村旅游宣传力度,开拓乡村旅游专栏、专版;各类新媒体要充实内容,改良形式,加强互联网和挪动客户端宣传,使网络成为乡村旅游宣传的新阵地、新渠道。要充分运用诗歌、戏剧、小品、散文、绘画、摄影等多种文艺形式,努力创作一批题材新颖、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乡村旅游作品,使人们在欣赏艺术中获得乡村旅游知识、受到农村风情熏陶。

篇五:乡村旅游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

  xx乡距xx市区xx公里,海拔xxxx多米,年平均气温xx度左右,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湿润,春来鸟语花香,夏季清风习习,秋至硕果累累,冬到冰雪交融,银装素裹。xx乡地处成都xx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的核心区,是xx西旅游环线上的一个亮点,是xx市打造旅游强市的一颗明珠,旅游资源潜力深厚,极具开发价值。

  一、xx乡旅游资源现状

  (一)优美的自然景观。xx山自然植被非常良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在xx%以上。境内景点主要有xx山风景区、xx山大峡谷、xx庙溶洞群、xx桥,更有“5、12”地震后新建的xx族群众居住的xx山xx村和木梯xx寨。

  (二)天然避暑型气候。xx乡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环境优美,年平均气温15℃左右,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零下5℃,年降雨量1300毫升左右,无霜期240天左右,确实是夏季避暑,冬季赏雪的休闲胜地。

  (三)丰富的民族文化。全乡有汉、xx共x个民族。全乡xx族群众xxx人,约占全乡总人口xx%。xx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婚俗、祭祀、节庆、艺术等,无不富含着异彩纷呈的人文底蕴。

  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小

  目前xx乡村旅游开发呈现出一种自发状态,普遍存在着投资与经营规模小,地区分布和组织形式零散、市场竞争秩序乱的局面。目前,在xx山有“xx妹山庄”、“夕格人家”、“xx山感恩山庄”、“xx客栈”、“青xx人家”等xx余家农家乐开业,仅可同时接待上百人就餐和住宿。除xx、木梯村已初具规模外,xx、xx、xx村多呈“小打小闹”的零星状态。

  (二)内容单一,缺乏层次性

  xx的乡村旅游还主要停留在观光层而上,大多数游客都是为了避暑而来,乡村度假、采风、民间手工艺品的制作、民俗文化研讨、夏令营等内涵丰富的乡村旅游活动尚未展开,乡村旅游还停留在“休闲避暑”和“品尝农家饭”等传统单一的层次上,缺乏地域性和多样性,富含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稀缺。

  (三)宣传力度小,缺乏整体策划,尚未形成品牌

  由于xx目前的乡村旅游大多是农户自发进行,缺乏整体策划,难以在主流媒体或重要窗口进行捆绑宣传;加上缺乏对乡村旅游具体项目的具体策划,尚未形成知名品牌,外界对xx乡村旅游的优势和特色知之甚少。

  思想汇报专题(四)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匮乏、现有人员素质较低

  乡村旅游从业旅游的开发和管理都需要高级别的人才,需要懂旅游、懂管理的双重人才。当前开发乡村旅游的人才奇缺,加上资金的短缺,直接影响了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乡村旅游地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从业人员主要是当地农户,真正懂得旅游开发和经营管理的人才极其缺乏。

  三、xx乡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将政府引导与群众主动发展有效相结合

  在政府规划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对旅游开发给予积极引导和支持,营造旅游环境,有意识的发展旅游业,以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振兴。引导农家乐经营业主要从多个角度吸引游客,留得住游客。一是用“情”吸引游客。引导群众除了要一直保持感恩社会的心之外,还要用大家的热情,让到山上的每一位客人感受到我们这个群体的热情好客。二是用“吃”吸引游客。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到附近成熟旅游景点学习厨艺。把xx口味与青xx、汶xx味道结合起来,让游客不用到汶xx、青xx,就能吃到来自遥远的xx族及青xx特色佳肴,如:搅团、素烧如意、洋芋糍粑、洋芋酸菜面块、洋芋馅饼、洋芋拔丝(雪上加霜)、、青xx黑木耳、、青xx腊肉土豆丝、青xx秘制坛子肉、青xx凉皮、韭菜蒸嫩蛋等特色菜。让游客不出成都市就能尝到正宗的外地菜品。三是用“耍”

  吸引游客。提高“xx文化歌舞团”表演水平,根据xx族人的生活习惯,定期开展富有xx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范文写作将原生态的xx族山歌,xx族舞蹈以及极具观赏性的“释比”敲羊皮鼓唱史诗,表演裸脚踩踏烧红的铁锅和犁铧的绝技展现在游客面前。让游客上山除了享受休闲避暑、打麻将、斗地主等传统娱乐方式外,游客还可以参与到节目中,亲身感受这富有特色的民族节目。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旅游硬件环境

  交通、通讯设施的完善,水利、电力设施的建设,教育、民生设施的提高等都决定着乡村旅游区开发的程度和发展前景。基础设施也会影响到农村总体经济水平,从这种角度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增强。因此,乡村旅游区要在已有基础上,加大投入,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快公路、通讯、能源、水利建设的速度,尽快改善乡村旅游区生存条件和投资环境,为其经济的全面振兴奠定基矗在加快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也要提高其软件环境,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木梯村是纯xx族人聚居区,修建xx碉、xx文化广尝祭祀塔等xx族建筑,是xx山旅游的一大看点。同时,在千亩茶园里铺设健身游道,让游客去体验一望无垠的茶园和满山遍野的高山反季节蔬菜。同时,游客可以亲身

篇六:乡村旅游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集合多篇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大新县雷平镇安平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特色文化资源,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子。为进一步促进雷平镇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雷平镇组织调研组就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深入安平景区进行实地调研。

  一、安平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安平村依托黑水河独特自然风光,巧借安平国际旅游度假村项目落户本地的机遇,借力电视剧《花千骨》取景地之一的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发展水上观光旅游、“农家乐”、农产品采购等乡村旅游休闲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带动了全村经济发展。截至今年8月,安平村黑水河沿岸群众发展大大小小特色“农家乐”18家,水上游览观光船只51艘(旅游局执法船1艘,骆越田园农家乐汽油船5艘,群众自建简易柴油船45艘),建有大大小小靠岸码头16座,游览观光凉亭1个,岛上瞭望塔2座。其中“农家乐”以骆越田园自驾营地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最为有当地民俗特色,其余均为群众以自建房开办或搭建铁皮棚经营农家菜,主要集中在安平村谭站屯和黑水安平河段沿河岸边上。“农家乐”和水上船只游览观光等项目均为当地沿河两岸群众

  以家庭式自主经营或以多户入股、全屯集资共建等方式经营发展,全屯集资共建最具代表性的为安平村百辣屯和科度屯,计划通过全屯群众集资入股的形式自主美化绿化屯内环境(现正施工建设),以发展特色“农家乐”、娱乐休闲和水上游览等项目创收分红。前来安平游览观光的游客主要集中在双休日和节假日,以家庭游客和散客为主,现已逐步与旅行社对接,接待中小型旅游团,据不完全统计,安平景区年接待乡村旅游游客量达__多人次,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安平村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不断投入,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乡村旅游业也逐渐成为安平村的重要产业,在推进乡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推进安平村乡村旅游开发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滞后,盲目开发现象较严重。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安平景区的旅游开发状况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景区涉及到的村屯建设仍缺乏合理有效的生态保护和规划设计方案。部分群众受经济利益驱动,大肆抢占黑水河沿岸耕地,破坏黑水河沿岸植被和奇石等自然景观,违规建房和非法经营农家乐现象较严重,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二)农家乐开办无规划,经营服务档次低。农家乐发展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缺乏统一管理、规划、营销,开办农家乐的农户依个人主观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绝大部分在黑水河沿河边

  上建设,容易造成水质污染,且开办者大多手续不全,证照不齐,厨房、就餐厅、厕所等配套设施相对比较简陋,均为绿色铁皮棚搭建,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市场观念、全局观念不强,服务质量不高。

  (三)资金投入不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突出表现在道路建设、规范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公共厕所、环境卫生等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还很不完善。道路建设等级低,徒步休闲游区的小径小道仍是泥土路,缺乏特色设计;游览景区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旅游标识系统不全,缺乏规范的引导标示和指示牌;景区内没有公共厕所,且景区环境脏、乱、差现象和河面垃圾仍随处可见,虽然“农家乐”经营业主已经注意周边环境卫生的改善,但一些没有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户仍然维持原有的生活陋习,环境保护的意识仍然较低。

  (四)产业规模小、档次低,缺乏内涵和特色。游玩的项目功能和内容单一。多数农家乐经营者对乡村旅游的内涵、本质归属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到安平旅游的游客大多只能坐游船观光、烧烤、玩牌和聊天等,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不明显,游客逗留时间短,重游率较低。

  (五)安全隐患较大,大多数船只驾驶员为无证驾驶。农家乐所使用的船只大多为改装自造柴油船只,多数驾驶员未经专业机构培训而驾驶船只,安全行船的"系数明显较低,安全隐患较大,同时部分旅游船只上未配备安全救生衣。

  (六)乘坐游船价格不一,容易造成恶性竞争。在整个游船行业中,缺乏统一的价格定位,游客往往选择报价较为便宜的船只进行游船观光,这样会造成各船主为了揽客而恶意降低游船价格,扰乱市场价格。

  三、安平村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工作的建议

  (一)政府做好引导工作,健全管理体制。对安平村旅游的规划审批、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与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保护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乡村旅游资源,避免对生态环境和景观开发性的破坏。

  (二)科学规划,整体发展。现规划建设“广西大新安平国际旅游度假区”,将其纳入中越跨境旅游合作范畴,与附近相邻的“大新德天瀑布”、“明仕田园”旅游景区优势互补,强强合作,打造以德天瀑布为前沿、明仕田园为重要延伸景区、安平度假区为境内外游客中心游览地与中心休闲目的地。

  (三)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增强游客参与性。依托黑水河独特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挖掘安平土司文化内涵和骆越文化等浓郁的壮族特色,传承糍粑、粽子、五色糯米饭和壮乡米酒等壮乡美食,深层次、多方位开发设计适销对路、具有安平特色的产品,增强旅游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争取项目建设,加大对安平村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公共厕所等方面投入,不断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将安平村打造成一个

  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的宜居宜游生态名村。

  (五)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安监局等政府部门要不定期对游船进行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查处无证驾驶、船上急救物资备用情况。同时要建立定期培训机制,定期对船主进行安全行船培训。

  (六)规范集体经营。通过引进外商投资成立公司,或以合作社模式经营,统一规范,统一开发,统一价格,形成一个多项目产业开发项目,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增大景区旅游价值,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全村乃至全镇旅游经济发展,为增加经济收入添砖加瓦。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是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近期,为深入了解市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情况,更好地满足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增收发展规划、政策措施等需要,调查队对镇、镇、镇及镇等重点旅游观光镇的215户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市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但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经营同质化等制约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情况。

  一、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市以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为契机,实现了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有序地推进了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截止2019年底,共有乡村旅游景点50余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3处、国家3A级景区2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省旅游度假区1处、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2处、精品村寨4处;农家乐500多家,其中星级农家乐21家;为乡村旅游提供农副产品的农户20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4.5万人。2019年度市接待游客人次突破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41.7%,实现旅游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25.9%。

  (二)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市自古便有“古蜀翘楚,益州重镇”的美誉,拥有悠久深厚的文化资源和丰富优美的自然资源。近年来,市紧紧围绕建设“文旅名城”发展定位,充分利用本土特色旅游资源和优秀历史文化,努力挖掘特有的年画文化和德孝文化资源,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成产业优势,建立和发展了年画产业基地,打造了年画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年画街坊,开发出刺绣年画、陶版年画、手绘年画等百余类与家装、生活相关的年画品种,积极打造集生态观光、游乐休闲、文化博览、文创体验、养生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创体验型旅游目的地。年画村农民小区建设时与年画产业相结合,因地制宜打造近30家特色农家乐、农家居、农家茶馆,形成了一条独特的年画乡村旅游风景线,相继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目前,年画村共发展年画企业

  15家,年画作坊20家,年画从业人员达400余人,年画产品销售额达4000余万元,极大地带动了年画村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

  (三)品牌建设逐步成形

  市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建设美丽、创造美好生活为目标,成功推出以“画境”为公共品牌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深挖年文化内涵,先后打造了年画村国家4A级景区、乡遇画里·文创社区、中华年俗村、剑南老街国家3A级景区、花棚子精品民宿群、花宿花厢轻奢乡村旅游度假酒店,连续20年举办年画节、梨花节、赏果节,打造了“到了就是年”的城市营销品牌。同时,挖掘优势资源,构建“特色小镇+农业体验园区+田园社区+绿道系统”的发展格局,建成萤飞谷、旅游观光小火车等旅游项目,年文化小镇、麓棠玫瑰温泉小镇、童话小镇、山地运动小镇等一批有基础、有特色、有产业的特色小镇迅速崛起,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旅游目的地。市委确定了将建设成为“高颜值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2020年11月,市入围“2020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和“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市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调查情况

  (一)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增收贡献较大。在215户接受调查的农户中,有96%表示发展乡村旅游后,本户家庭总收入有增长,其中133户家庭总收入较发展乡村旅游前增长了10%以上,36户增长了30%以上。从调查数据汇总来看,2019年从事乡村

  旅游业农户人均旅游业可支配收入为__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722元,占旅游收入比重为10.6%,家庭经营性净收入__元,占83.6%、财产性收入957元,占5.9%。

  (二)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了农民就业。从从业人员结构来看,在接受调查的农户中,有95%的农户从事旅游相关的自主经营,仅有5%的农户为景区、宾馆、饭店等场所的工作人员。发展乡村旅游扩大了农业的经营范围与服务领域,将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扩展,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居民发展新的就业方向搭建了极佳的平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收大量劳动力就业,帮助农村居民就近就业、回乡创业,为农民增收开拓广阔的空间。

  (三)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了集体经济增长。据调查数据显示,在调查的4个镇中,有3个镇通过村民参股的方式发展了乡村旅游有关项目,如冷水鱼养殖、帐篷露营等,每年按参股数每户进行分红,增加农民财产净收入。但从调查得到的数据来看,农户每年分红所得多数在100元左右,占受调查农户的50.8%,分红所得在100元到200元区间的农户有30.4%,200元以上的农户仅有18.9%,财产净收入增收力度较小。

  三、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景区娱乐项目、基础设施少,留不住客。2019年,市接待游客人次首次突破千万大关,旅游人气越来越高,但从调查得到的数据来看,农户经营的餐馆、旅店没能从各大乡村旅游景

  点分来更大的客流量,85%的农户表示每年接待游客人次在1000人次以下,其中年接待游客人次在500人次以下的农户占47%。一是旅客在景区停留时间短。景区游览项目、娱乐项目少,游客把景点都逛完后,没有其他娱乐项目吸引游客留下继续消费。一位经营农家乐的受访户表示,有很大部分的游客都是带着孩子一家人出来游玩,山水风景一上午就能看完,棋牌等娱乐项目只有大人感兴趣,缺少儿童娱乐项目,吸引不了天性好动的儿童,孩子吵着要走,家长也只好打道回府,无法留住游客带来更多的收益。二是游客回头率较低。景区游览项目缺乏特色,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大部分游客游玩了一次后便失去了再来一次的兴趣,不具备长期的吸引力。三是对长期疗养的游客吸引力较低。市各大乡村旅游景点多数面向的是短期游玩的旅客,对于想要在山清水秀的乡村长期疗养的游客人群来说,无法满足其在医疗、出行、通信等便捷生活方面的需求。留不住游客的脚步,也就无法产生更多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经营模式、旅游项目单一,吸引力不足。从农户从业情况来看,多数从事包含餐饮和住宿一体的“农家乐”,以品农家菜为主,娱乐活动以打牌、喝茶、聊天为主,提供的服务、游览的项目大同小异,同质化严重;从事观光农业的经营户相对较少,且多为采摘水果等观光体验项目,娱乐项目单一,能够让游客真正参与的项目很少,不能满足多层次的游客的求知、求奇、求趣

  的心理需求,降低了产品的吸引力,影响了游客的数量。受调查农户中,从事住宿、餐饮或食宿结合农家乐的农户占86%,从事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等观光农业的农户占比不到5%。

  (三)品牌意识、市场意识淡薄,曝光度不够。经营农户均为当地农民,雇工来源也多数为家庭成员,思想意识还停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旧阶段,缺乏系统的旅游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处于小而散的自由发展状态,没有树立起打造有特色、有知名度、有影响力品牌的意识,招徕游客多数靠朋友介绍等口碑效应手段,营销手段老旧、单一,市场意识淡薄。调查数据显示,在每年接待的游客中,从网络平台(如抖音、微信、微博等)招揽来的占比仅有30%左右,未进行有效的市场推销。

  (四)土地政策、经营场所限制,扩大规模存在困难。调查显示,市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经营农户多为当地农民,用来经营的场所为自家建的房子,受限于空间大小,餐饮接待人次、床位等数量有限,规模小,在旅游旺季时无法接待更多的游客。调查中,多数经营户想要延长产业链,扩大规模,扩建厨房、餐厅、住宿等,但目前农业建设用地管控严格,基本批不了建设用地指标,如果触碰红线,风险很大。调查中有经营户本来打算扩大规模的,就因为建设用地指标没法落地,最后不得不放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规模的发展,影响了农户收入增长。

  四、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配套设施

  为提高旅游资源质量,吸引更多游客,增强旅游业发展对农民的增收力度,一是推进文旅项目建设,打造景区景点,让游客有得游。在地域特色上进行深挖,发掘市年画、宗教文化等历史文化精髓,对景区房屋外观、色彩、风格等进行统一规划,保留文化独具特色的风情,进一步提升的旅游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二是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建设,让游客方便游。市乡村旅游景区均分布在沿山一带,部分特色景点如“萤飞谷”“里”等,没有公共交通直达或班数较少,非自驾游的游客面临去了不知道怎么回来的困扰,因此,完善交通建设十分有必要。三是完善景区配套设施。让游客舒心游。旅游出行多数是“全家总动员”,景区游乐设施“老少咸宜”也是留住游客的重要手段,除了“家长”们感兴趣的爬山、钓鱼、棋牌等娱乐,儿童们的娱乐需求也不能忽视,老人们的医疗保健需求更是需要得到重视,完善娱乐、公共厕所、医疗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增强游玩趣味性、安全性,打消游客的顾虑,提高游客出行的安全感。四是向农户提供优惠政策。通过降低农户融资、贷款难度,适当放宽土地政策,帮助农户扩大经营规模,从而提高经营净收入,促进农民增收。

  (二)系统培训旅游技能,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要将市大量的旅游客流量引入到农户家中,增加农民收入,就离不开“优质的服务”,这不仅代表着游客对这个城市的感观,也是市旅游行业发展最佳的名片,决定了游客能否转变成为“回头客”,并通过亲友口碑、微博、朋友圈等网络平台将市的自然风

  光、历史文化宣传出去,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一是要规范农户的经营行为,杜绝农户在景区内为赚取游客消费进行违规经营、恶意竞价、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宰客等行为,扰乱景区秩序、破坏景区的观赏性,降低游客对景区的评价;二是要组织农户参加旅游相关知识、技能的专业培训会,针对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礼貌礼节、历史典故、民俗文化知识等旅游相关各方面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三是鼓励农户进行适当的创新,增加合理的旅游项目,丰富旅游节目,提高游览价值,从而吸引并留住更多游客。

  (三)融入“互联网+”,形成全市乡村旅游产业链

  为扩大市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使农民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持续获益,一是+”。通过新媒体、自媒体等互联网平台,将市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特色产业以及新农村建设风貌有效地宣传出去,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综合运用网络平台,将依靠口口相传的农家乐通过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呈现在每位游客眼前,不仅农户能以照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宣传吸引游客前来,游客也能通过网上订餐、订票、订购房间,网络平台明码标价,解除游客担心宰客、旅游旺季找不到住处等后顾之忧。三是要整合旅游资源,将市各大乡村旅游景点整合成具有特色的旅游产业链,通过政府的总体规划,改变各景区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的形势,进行统筹管理,形成规模效应,铸成市独有的旅游品牌。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根据吕祖善省长关于组织省级机关工作人员下乡体验乡村旅游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统一安排于4月24-27日赴衢江区的板固村和下呈村开展体验乡村旅游、帮扶农村建设活动。通过四天三夜吃在农户、住在农户,参与打麻糍、挖野笋等农事民俗活动,充分体验了乡村旅游的乐趣。在2个村参加座谈会,走访农家乐经营户,了解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困难和期盼,了解并实地勘察旅游基础设施,帮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将体验的情况作一汇报:

  一、两村的基本情况

  板固村位于罗樟源的中部,距离市区约30公里,地处海拔800米的山涧峡谷地带,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整个板固村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自然生态优美。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竹林面积5000余亩,同时也是衢州市的野生兰花保护基地。全村46户228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家乐经营和毛竹、高山蔬菜、土种牛羊养殖等。现从事农家乐经营户13户,能同时接待680人就餐和100余人住宿,直接从业人员近40人,间接从业人员80余人,__年接待__余人,实现经营收入120余万元。

  下呈村坐落于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由5个自然村组成,245户农户761人。境内有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__天脊龙门风景区,是衢州市重点旅游景区。依托

  旅游景区开展“农家乐”,现共有26家,可提供床位500张,直接就业人数60余人,日平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__年该村年“农家乐”收入达到3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142元。在“农家乐”的发展带动下,村民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茶叶、高山蔬菜种植和土鸡、土鸭养殖业发展迅速,农副产品的销售产业也初具规模,带动了村民的经济发展。

  二、体验衢江区乡村旅游的感受

  1、各地乡村旅游如火如荼。__年,在村支书傅梅英的动员下,板固村的3户农户自发开始农家乐经营,经历了怕经营到试经营再到爱经营,从不懂服务到学服务再到提升服务的转变。村民从观望到积极参与,__年底发展到13家,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农家乐迅速发展,并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经营状况明显高于农户预期,并保持稳定的增长。下呈村由于依托景区,起步较早,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半农户从事农家乐,全村农家乐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30%。原来游客依靠单一的衢州市区和衢化职工发展到金华、杭州等周边地市;促销方式由口碑传销发展到旅行社组团旅游,旅游方式由原来的单一自驾游逐步提高了团队份额;从消费方式上由原来的定额价为主发展到以自报价为主,经营状况日趋成熟。由于农家乐更适于短途旅游,两村预计“五一”的长假变成3个短假将使当地农家乐更趋火爆。

  2、乡村旅游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一是农民致富了,板固村大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不少农户放弃既

  辛苦又不稳的来料加工,投入到乡村旅游;二是农村发展了,板固村的农家乐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江西农村定期送土鸡,丽水的遂昌农村定期送猪肉过来,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三是不出远门当地就业了,板固村的秋兰馆农家乐不仅夫妻当家,而且将外出打工的女儿也叫回来,忙时还动员亲戚帮忙,生意红红火火,村民安居乐业;四是环境改善了,农家乐的开办使村民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其收入的源泉,村民主动放弃造纸等污染环境的项目,还青山绿水本来面貌。

  3、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两个村充分利用各自的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板固村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发展小桥流水型农家乐,主要为衢州市民提供休闲度假场所;下呈村则利用天脊龙门景区的独特优势,主要为中短途旅游者游玩天脊龙门景区提供吃农家菜的服务。

  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旅游接待设施有待完善。住农家屋是城市居民返璞归真的追求,但由于有些农户缺乏热水器无法洗澡、卫生间窗户没有窗帘布以及棉被厚度不够等原因,住宿条件还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农户的碗筷消毒土法上马,洗净后用开水沸煮,缺乏消毒柜等消毒器械和措施;景区小卖部出现销售过期食品的现象。为此,农家住宿设施设备要从方便游客出发,以人为本,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设施和提供服务,增加舒适度和私密性,让游客真正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餐饮方面,既要

  在菜肴上突出“农”字,更要在碗筷等器具上讲究食品卫生,适当引进消毒柜等现代化卫生设备,让游客吃得放心。

  2、乡村旅游环境有待改善。虽然农家乐经营户已经注意只身周边的环境卫生,但一些没有从事农家乐的农户仍然维持原有的生活陋习,一时难以改变,加上游客的不断增加,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村庄整治使农民过上洁净的生活,但一些农户新建筑过于城市化,而且楼间距越来越小,房屋越造越高,缺失了农家特有的韵味,农家特色在逐步淡化。因此,要向农民灌输“建设好自己家园就是增加收入”的理念,乡村旅游的环境是发展农家乐的根本,城市居民绝大部分就是来感受乡村的山清水秀,合理布局农家屋,避免城市化,垃圾收集制度化,创造一个整洁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3、乡村旅游管理有待加强,管理部门服务有待提高。压价竞争、争相拉客等无序竞争现象在农家乐发展早、竞争相对激烈的下呈村已经开始出现苗头,小商小贩在通往景区道路随意占道设摊;板固村后的火山湿地虽然很美,但囿于资金匮乏,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上山道路是砍竹人运输毛竹的通道,几乎无路可走,游客上山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安全亟需加强。此外,一些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如衢江区地税局在减免农家乐经营户5000元经营额的税收后,不再提供发票,农户经营额超过后要去衢州城里的区地税局开发票,不仅来去坐公家车要一天,而且每月10日后开发票还要收取滞纳金,限制了农家乐的做大做强。为此,要加

  强农家乐协会等自律组织的建设,制定规则避免恶性竞争;要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乡村旅游有序发展;要加强安全检查,避免旅游事故的发生;要增强管理部门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行政管理部门服务农家乐的意识,彻底改变官僚作风,主动上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好服务。

  总之,发展农家乐一要突出“农”字,充分挖掘农村特色,展示农耕文化;二要突出“家”字,让旅游者不仅宾至如归,更要感受到农家的淳朴、热情和温馨;三要突出“乐”字,要开发出一批参与性广、娱乐性强的农事活动,使旅游者在农家感受到开心和快乐。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抓好几件事:一要整合资源,农家乐经营户要走合作化道路,发挥集体作用,在发展中还应与村庄整治相结合,做好环境保护的文章;二要发挥协会功能,加强安全、服务和价格等方面的自律,从简单地提供餐饮逐步发展到提供住宿,再发展到娱乐,最后让游客带走当地土特产,使农家乐形成产业链;三要提升服务和技能,要从学好普通话着手,提高经营能力和经营水平;四要齐抓共建,旅游、交通、林业、公交、宣传等部门要相互合作,整合力量,合力抓好乡村旅游。

篇七:乡村旅游调研报告范文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范文

  一、主题:XX区乡村旅游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方式

  调研采取座谈会、查阅史料、实地察看和走访群众的方式,对我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三、调研情况

  (一)XX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XX区旅游是伴随着人民小康生活的到来而应运而生,沐浴着旧改的春风春雨而茁壮成长的朝阳事业,它的发展现状呈现出几个特点。

  1、因地制宜,农家游乐应运而生。每到周末节假日,终日埋头在都市打拼的人们到乡村山间休闲度假渐成时尚。一些农户就根据自己条件,开发出了以农家乐为主的休闲旅游产品。如对应景区观光休闲、游客食宿需求的大客天下、年代秀、阿陈草堂等。因为市场有需求,景区周边的农家乐一产生就显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现已成稳步发展趋势。

  2、因陋就简,不记成本廉价经营。起步阶段的多数旅游经营者由于资金有限,投入就不大,因而硬件设施都显简陋。一些农户因陋就简上阵,主要靠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虽然收入不多,也使世世代代务农为本农民尝到了甜头。3、因人成事,各自为政短线为主。景区农户在完全没有看到过农家乐是什么样子,没有什么经营经验的情况下,自己认为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把一个个农家乐办了起来。他们大多以接待游玩一天的旅客,为其提供餐饮为主的短线经营。在不断的探索中他们闯出了除种田、吃山之外的挣钱路子。

  4、因势利导,点多面广渐成气候。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一经出现,相关部门就给予了它足够的关爱和照顾。在大力宣扬鼓励的同时,还给予了经验指导和相关优惠政策等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扶持,因势利导,全方位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如梅岭

  狮子峰景区内的泮溪村现已打造成了一个农家乐村。据统计,该村现有农家乐30余家。

  (二)XX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

  我们认为,XX区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突出优势。XX区发展旅游起步还算是比较早的,1989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梅岭批准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3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1998年已申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XX市在十五规划中已把湾里定位为XX市的后花园来加以建设。但由于之前经验不足等原因,旅游景区没有做得很有特色。其实发展乡村旅游是一种以乡村特色风光和文化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娱乐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也是各地市民需要、景区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互利共赢的产业。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

  过去,湾里通向南昌的唯一公路是昌湾大道。随着南昌城市的发展,着力改造、升级、规划昌湾公路、云湾公路、红湾公路,这3条公路的建设,已打通了湾里的价值,为湾里纳入南昌城区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2015年1月南昌西外环高速的开通,使湾里进一步连通了外界。湾里至昌北国际机场开车只需15分钟左右,比XX市区至昌北国际机场的距离还要

  近。作为赣粤高速公路的一段,西外环还连通了福银高速公路。今年XX区还开通了周末及节假日南昌城区至梅岭旅游景区的160路公交专线为居民来湾里休闲旅游提供了方便。便捷的交通为我们的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全区山丘起伏,河谷纵横,整个地貌属丘陵低山区。西南部以低山高丘为主,东北部多为低丘岗地,东南部为低丘平原。海拔最高峰地洗药湖为841.4米。全区山地占72.3%,耕地占12.7%,水面占4.9%,故有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日照丰富。全区年平均气温14.5℃17.6℃,气候凉爽,特别是梅岭一带,气温比市区低35℃,素有小庐山之美誉。森林覆盖率为73.7%,是最适宜人类和动植物生长的地方。良好的生态和宜人的气候环境为我们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3、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

  湾里境内层峦叠嶂,高山田园,风景如画,是一个山林秀色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旅游胜地,它是古豫章十景中洪崖丹井和西山积翠所在地。岳飞、王安石、欧阳修等230多位历史名人曾到此游历,留下名诗佳作480多篇。梅岭拥有大小山峰99座,天然和人工湖泊50余个。整个梅岭森林秀茂、植被繁

  盛,属国家保护的就有银杏、红豆杉、三尖杉、鹅掌楸、金钱松等,古桂银杏、苍资劲态、兰花杜鹃、幽香亮彩、松涛竹海、无风自凉、山花野果、扑鼻声生香,是全市唯一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XX市的后花园等。这些都是发展旅游的巨大潜力。2015年完成的梅岭古镇一条街,大大改变了梅岭集镇面貌、景区环境,景区别具一格的仿古建筑,慢节奏的农家生活方式、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风格独特的农家饮食、热情好客的农民朋友,都是极好的旅游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为我们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

  4、深厚的乡村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

  我们除了拥有已被列入民俗类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罗亭上坂曹家村的关公灯以外,还有为古豫章十景之首的洪崖丹井,它是黄帝乐臣伶伦炼丹之处,是中华民族音乐发祥地,南昌洪都称谓亦由此而来。皇姑墓、林彪别墅、秦人洞、紫阳宫、望云阁、翠岩寺、天宁寺等一批历史古迹是打造乡村旅游的珍贵文化资源。独具特色的太平心街溯溪节、泼水节、啤酒节、纳凉节和善良纯朴、率性耿直的农民,都是发展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三)XX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1、认识不足,市场观念不强。首先是对景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认为旅游只是风景名胜区的事,穷乡僻壤的农村没什么可游的,从而忽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再就是缺乏对乡村旅游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时忽视有效地保持乡村性质和乡村意象。2、基础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目前XX区还有部分村庄无线信号接收不稳定,大部分村落没有建成集中供水体系,未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厕所的冲水、洗浴条件没有改善,接待游客的硬件设施、景点建设、环境打造等总体上讲还比较差,整个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

  3、缺乏规划,零乱无序开发。因为没有一个规划作指导,各村的农家乐都是由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起来的。由于他们各方面的局限性,导致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有的甚至造成了浪费,也出现了无序开发、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现象。

  4、产品初级,特色不够鲜明。由于缺乏市场理念、产品定位不准、大都缺乏文化内涵、多数是个体经营,大部分农家乐的规模小、档次低,且多以副业形式开展,故经营效益也不是很好。

  5、没有在乐字上做文章。不少农民小农意识浓厚,只注重眼前利益。在农家乐建设和经营中没有在乐字上做文章,只顾赚钱,有的还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不是真正的农家乐。

  (四)XX区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与定位

  如前所述,XX区完全有条件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建设形象鲜明、风貌独特、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旅游强区。我们认为XX区旅游总的定位是建成XX市的后花园。这个总的定位又可分为四个重要的基地:即建成对大都市最具吸引力的观光农业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纳凉避暑重地、户外运动场地。

  1、四大基地的市场定位

  其一、观光农业基地。依托罗亭生态有机蔬菜大观园、现代化药材种植示范地、高山生态有机茶园、高山养殖场、纯天然有机果园、花卉苗木园、生态水产养殖场等一系列农牧水产业作载体,不断扩大种植、养殖规模,提高档次,增强观赏性与参与性。逐步形成大规模的大棚时鲜蔬菜,时令水果,药材和高山养殖场,其他大小水库的生态水产养殖等一系列极富观赏性和参与性的知名品牌项目,使之成为建XX市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观光农业基地。

  其二、休闲度假胜地。依托风景名胜地等生态良好、环境宜人的地方,建设一批不同档次的度假村、休闲山庄和农家乐。形成对应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人群、不同年龄对象消费群体的规模不同、档次不等的休闲度假场所。其中重点是环境的建设、特色的出新和服务的提升,给人以生态良好、环境优雅、独具特色的饮食起居环境,安全卫生、细致如微、热情周到生活与出行服务。使之不仅能留住游客,还要能吸引回头客,甚至能成为他们定期或长期休闲度假的场所,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

  其三、纳凉避暑重地。要利用素有小庐山之称的梅岭,夏季的气温要比火炉XX市低十多度,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建设纳凉避暑重地。要根据不同的资源开发各具特色的消夏纳凉项目,如修建森林木屋、湖边草房、岩洞居室、竹林小院、溪边吊脚楼、林间别墅等纳凉度夏的场所;配套开发一些适合夏季的体育健身与游乐的项目,如水库垂钓、游泳、溪流戏水、林间游戏、散步、棋牌等;还可为一些人士提供诸如网上办公、交易、科研、艺术创作的条件,为残疾和康复病人提供疗养、康复治疗的条件,使他们都能较长时期的住下来,轻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其四、户外运动场地。着力打造在全市都有影响力的山地户外运动场所。既可举办如市际市内的山地越野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徒步登山比赛等体育赛事;也可为广大的车友、骑友、驴友等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活动场地。尤其值得一提的驴行活动,他们就特别钟情于梅岭等一些空气新鲜人迹罕至的地方。可以设计若干条或长或短、或难或易的线路,沿途村农民、农户为他们提供食宿、生活物资补给、向导护送等服务,也是高山偏远地方开展特色乡村旅游的一条路子。2、典型引导树立样板

  XX区的旅游发展了许多年,但是由于没有很好的引导,大多数都办成了农村饭馆。我们可借鉴江西省旅游办的好的乡村旅游经验,如鹰潭的龙虎山、上饶的三清山、九江的庐山等,它们都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在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的引导下,有效发挥资源的作用,极大地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在旅游开发和实践中得到实惠,旅游业才能可持续发展。我们建议在梅岭立新村做乡村旅游试点,该村在梅岭主峰景区内,空气清新、生态环境好、有高山生态养殖场、人口较少等良好条件。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交通设施给予支持,即在主峰景区出入处开通一条旅游专线或增设旅游观光缆车,既能接送游客进村,又能方便农民下山采购必要的生活物资。此外,还需组织当地老百姓学习和打造该村的特色文化品牌,如竹席、沙箕、笔筒等竹制产品,年糕、红薯片、印米团等一系列地方特色糕点小吃。这些都需要政府在基础设施、资金方面给予扶持和旅游部门专人指导,抓好样板带动XX区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五)XX区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我们认为XX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当走好四条路,铺好四条道。

  1、走好四条路

  其一、走好乡土特色的路。对于都市人群来说,旅游就在于乡村的特有魅力,既要保持乡村特有的土味和野味,也要保持乡村旅游资源的原汁原味。

  其二、走好保护与开发并重的路。要遵循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原则。开发是目的,保护是前提。必须要保护好乡村的水、森林、植被等自然资源和农耕民俗等乡村文化资源。要维护好当地的生态资源,防止人为的破坏和污染。其三、走好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协调的路。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在其原有的自然风景基础上进行的加工改造,因而要使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二者的发展,使其变得山更青、水更秀。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游览标

  志、标牌的设置等,都要既考虑服务功能的完善和配套,也考虑与乡村景观协调,使之具有浓郁乡村特色。

  其四、走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路。既要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注意投入、产出的测算和经营管理,也要注意社会效益,要考虑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和获得更多的知识;既要考察接待人数、旅游收入等经济指标,又要考察基础设施改善、民间文化的发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社会指标,做到两个效益的双丰收。

  2、铺好四条道

  其一、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要把乡村旅游纳入农村产业发展,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以谋划。要在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制订出XX区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规划。要对这些地域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作出计划安排,对旅游资源的利用进行统筹协调,对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细致谋划,对旅游景点和接待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对旅游风貌的设计加以规范。在规划的引领下,合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民俗文化、传统饮食和制作工艺等资源,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家乐。

  其二、借助各方力量,外引内联开发。发展乡村旅游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首先,政府要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移民资金、项目资金等各方面的政策性资金,用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各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给乡村旅游的各种项目发放更多的就业创业贷款。第三,要大力招商引资,以一些大项目吸引城市资本和工业资本投向乡村旅游的开发。与此同时,要充分调市民和农民的主体积极性,以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通过以项目换土地、土地作价或土地使用权为筹资方式,采用股份制开发等形式吸引外部资金。此外,还可以让农民以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或以工代资,以劳动力转化为股份等形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

  其三、重大项目带动,辐射引导发展。湾里乡村旅游发展应当坚持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的战略。要利用大项目扩大影响,发挥它们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大批中小项目和农家乐的发展,使乡村旅游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篇八:乡村旅游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乡村旅游调研报告范文

  看久了城市的喧嚣和繁荣,不如回归乡村的宁静与悠闲

  惬意。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旅游项目。下面是乡村旅游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参考。

  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

  田园风光和农业农事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

  种旅游方式。近年来,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

  为人们亲近自然、陶冶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

  和进行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加上过去宣传促销不够和受开发

  条件所限,使得了解和来我们旅游的客人并不是很多,然而

  旅游养在深闺人未识,这就充分说明发展旅游具有巨大的潜

  在开发价值和潜在客源市场。由于我们缺乏知名度较高的旅

  游企业,没能够把知名度打出去,以至于旅游方面没有做得

  很有特色。就我看来乡村旅游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当今的经济形式也强烈的呼吁我

  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将县的旅游市场做大做强。

  一、旅游发展的优势、现状与差距

  我认为,我县发展旅游业优势突出。我们也看到,乡村

  旅游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

  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县位于江

  西省赣州市

  西部,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是赣粤湘三省交界

  处保存完好、融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功能区

  ;人杰地灵,民风

  淳朴,是典型的老区、山区、库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

  重点县

  ;享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素有水电之乡、旅游

  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全县通行客家话,拥有浓郁的客家

  文化和风情。县面积不大,只有

  1543平方公里,人口只有

  30万人,但有着丰富的水和森林,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

  %,空气质量也稳定在

  1级,江是长江流域保持最好的水系之一。

  便捷的交通将为县乡村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的自然非常丰富,治安指数高,百姓淳朴好客。旅

  游得天独厚。自然环境优美,境内山奇水秀,风光旖旎,是

  大京九沿线赣南西部地带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我县拥有国

  家一级景点

  4处,二级景点

  12处,三级景点

  31处,四级景

  点

  55处,五级景点

  60多处。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即

  五指峰国家级森林公园、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从看:休闲

  旅游的非常丰富,我县发展休闲产业已具备适合发展休闲旅

  游的条件。

  3、丰富的旅游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我们除了

  拥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国家级桂冠,还有闻

  名全国的陡水湖和后来国家又相继在江上建成的罗边、龙潭

  等发电站,形成的一线穿五珠、一江连五湖壮美景观。与此

  同时,我县广大农村生态良好的田园风光、山清水秀的乡野

  村落、风格独具的客家农家小院,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风

  格独特的农家饮食、热情好客的客家朋友。这些旅游的开发

  和利用,必将为我县乡

  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

  4、深厚的文化底蕴,纯朴的民俗民风是打造乡村旅游

  的重要形式。众所周知,我们赣州地区除了拥有具有红色革

  命文化,还有着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生态文化等优质文化

  旅游,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这些优秀的地方文化,是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

  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

  1、认识不足,市场观念不强。首先是对乡村旅游的产

  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认为

  旅游只是风景名胜区的事,从而忽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再就

  是缺乏对乡村旅游基本特征的认识,出现了建筑城市化、活

  动简单化等趋向。

  2、基础落后

  ,功能配套不全。目前我区广大农村道路条

  件并不理想

  ;景点建设、环境打造等总体上讲还比较差,整

  个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

  3、相对于那些成功的乡村旅游县的范例,我们缺少的是市场的宣传力度,本地缺少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公司,我们

  也缺少与外地知名旅游公司的相互合作。

  二、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与工作业绩

  如前所述,我县完全有条件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并

  发展成为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乡村旅游强区。为此,19**年,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旅游兴县的战略构

  想,决定把旅游业作为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支柱产业

  来抓,变优势为经济优势。当年建设了旅游商贸城,邀请中

  科院地理所编

  制完成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年成

  立首家旅行社五指峰旅行社

  ;引进外商开发力源山庄

  ;举办

  了秋之韵旅游周活动

  ;编制完成五指峰、陡水湖、仙人湖详

  细控制性规划。

  20**年成立了陡水湖景区船运公司

  ;引进新

  余、千岛湖的客商在陡水湖开发民俗风情苑、鬼城等旅游项

  目。

  20**、20**年五指峰、陡水湖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

  公园。这期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

  20**年引进深圳安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开发

  旅游产业,县委、县政府提出:依托大项目带动整体开发,以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带动综合开发,以核心景区建设带动梯

  度开发。开始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有带动性

  的项目建设。

  20**年县首家四星级酒店建成开业

  ;成功承办

  了全国第三届生态旅游论坛。

  20**年成功入选生态旅游大县

  66强,同时又喜获最具魅力的生态旅游大县和最具发展潜力

  的生态旅游大县两项大奖。

  20**年被评为全国首个石艺之乡,成功举办首届陡水湖金秋赏枫节。

  20**年被评为最佳文化生

  态旅游目的地,成功承办赣州市第三届生态旅游文化节,县

  首家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度假村一期项目建成并开业,陡水

  湖景区旅游专线建成并通车。骄人的工作业绩昭示着的旅游

  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

  !

  三、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1.发展目标及定

  未来将发展成赣州新区,是赣州主城文化旅游休闲度假

  中心,可按照魅力乡村,生态产业,休闲观光的总体定位,重点发展特色乡镇:梅水乡

  ;利用我县两茶一苗

  (犹石嶂万亩

  茶叶基地、合溪万亩油茶基地)

  特色种植优势,洁净水质的水产养殖优势,充分

  挖掘美食、民俗,并在沿高速出口,县

  城至陡水湖旅游公路建设开办特色农家乐和休闲农庄。主要

  建设三个现代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区:梅水乡洋田葡萄基地和

  农博园

  ;梅水园村生态茶园乡村旅游示范点

  ;社溪镇沙塅桂

  花苗木园。将我县建设成为赣州规模最大,特色最突出的泛

  乡村旅游区域,成为我省乡村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

  2.乡村旅游点

  (村)建设措施

  (一)

  扶持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

  对于新获评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农家旅馆、饭馆,县财

  政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

  提倡在乡村旅游点进行公务接待。

  积极鼓励单位在乡村旅游点或农家乐进行公务接待,县

  属各单位、各乡镇的公务接待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

  量安排在乡村旅游点。

  (三)

  给予税费优惠政策。

  对农家乐办理证照等方面政策性收费要依法依规给予

  减免,对新开办的农家乐

  2年内除上级明文规定的税费以外,地方实际所得实行先征后返的办法进行奖励。凡新开办的农

  家乐必须符合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同时报县乡村旅游发展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审核认定后,方可享受税费优惠政

  策。

  (四)

  强化乡村旅游人才培养。

  强化对乡村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

  的培训。由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旅游人才培养和队

  伍建设。每年定期举办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班,并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

  (五)

  健全乡村旅游管理基层组织。

  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管理基层组织,县财政给予一定办公

  经费补助。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村,应建立乡村旅游协会,承

  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职能。协会会长,经民主选举可以由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或有较大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乡

  村旅游经营业主担任。乡村旅游协会的设立,应报当地乡镇

  政府同意,经有关部门审核后,依法登记,并纳入县旅游部

  门的行业管理。

  (六)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对纳入统一规划的农家乐经营业主、金融机构优先安排

  三户联保惠农贷款,贷款主要用于相关设施建设、房屋装修、环境美化、果园开发等乡村旅游点开发。每年整合上级相关

  贴息资金安排

  50万元,用于扶持个体业主或外来客商从事

  乡村旅游资金开发的贷款需要。

  (七)

  强化乡村旅游规划管理

  县乡村旅游重点区域由县人民政府组织规划策划,规划

  策划经费由县财政安排。各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实施经营乡村

  旅游项目须执行规划策划的相关内容,县旅游局负责规划策

  划内容监督落实。

  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是我县已经确立的发展

  方针,可以说,这十二字方针精确地把握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政治、经济、文化是当今社会的三个纬度。要真正实现旅游

  兴县,只有将旅游当作一个产业来打造,才能拉动其它相关

  产业的发展,从而真正达到旅游兴县的目标。崭新的一年即

  将开始,旅游业定将取得更好的业绩

  !衷心希望全县

  30万儿

  女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在我县领导的带领下,向即将到来

  的XX交出一份满意的新年答卷

  !

  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二

  一、调研的准备

  为了掌握大量的一手、二手资料,研究乡村旅游与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

  ,我们成立了有分管的副乡长为组长

  的旅游调研工作小组,为调研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

  研组建后,分头查阅有关旅游的文献资料,争取在实地调研

  之前对我乡旅游有一定的了解。

  二、调研的行程

  201X年9月17日我们调研组3人一行来在石泉等村进

  行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四天我们的行走线路是:石

  泉上古寨、古民居金宝塘坡田上流飞檐台、节孝坊霞留小水

  果基地,每个村一天。

  三、调研方法

  在调研时我们充分运用各种调研方法,力求使不同的方

  法所得的资料之间相得益彰,保证我们可以点面结合的获得

  一手资料,从而保证相关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运用

  了以下研究方法:

  1、二手资料法:每到一村,我们都与该村的村干部进

  行座谈,了解该村的概况,并从村干部那里收集旅游业基本

  情况,及该村旅游发展情况介绍等相关的二手资料。

  2、问卷调查法:在对旅游工作进行探索性调查后,根

  据此次调查的目的,利用乡政协旅游工作调查问卷,组织部

  分公司、社会知名人士等

  30余名人召开座谈会,完成调查

  问卷。

  四、调研范围

  此次调研范围为马桥乡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调研的初步结论

  经过一天的实地调研,我们共完成问卷

  30余份。通过

  所收集的信息,可以获得如下结论:

  (1)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发展乡村旅游对推动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1、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问题。加快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尽快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是解决农村问

  题,建设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社会最为重要的举措。从此次调

  查来看,乡村旅游景区的从业人员来自于景区周边村镇。可

  见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另一方面,由于乡村旅游业就业岗位层多面广,所需技术相对难度不大,只需短期培训就可上岗工作,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化

  ;再者,一旦乡村旅游形成一定的规模,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后,可

  以实行当地劳动力的长期甚至永久转化,进而加大城镇化建

  设的步伐。

  2、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马桥

  乡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乡镇,农业结构正在调整当中,第三产业比例较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而经过这几年的产

  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的特色化,如我乡的花豆、生姜去

  年吸引来了上千游人。

  3、有利于解决农民增收减缓问题。马桥乡发展乡村旅

  游已经初见成效,特别是它将农业与旅游业很好结合起来,实现双业增收。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我乡有些村民的30%40%的收入很多来自于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景区销售所得的收

  入。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大大提高农民收入

  ,解决农民增

  收减缓问题。

  4、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在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

  在调查石泉等村村民是否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时

  80%左右的村

  民表示支持。乡村旅游不仅以农业生产方式、多种参与活动

  和民俗文化等吸引游客,而且以优美的环境给游客以美的享

  受。因此,植树种草,美化环境是其必要的投入。根据马桥

  乡乡村旅游景区村民反映发展乡村旅游给他们带来实实在

  在好处是路变好了

  ,村镇整洁了

  ,水干净了

  ,绿化好了。可见

  发展乡村旅游,切实能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同

  时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5、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发展

  是以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为标志的经济。环境发展是

  手段,社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发展乡村旅游,虽然涉及多方利益关

  系,但只要使用多予、少取、放活三管齐下的方法,不仅不

  会触及既得群体的利益,反而会增加各方利益,从而推动农

  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2)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乡村旅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尽管

  乡村旅游业伴随着整个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在农

  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

  特别是那些农村旅游丰富的地方,有的尚未开发,有的虽开

  发了,但缺乏强有力的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宏观指导,目前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阶

  段,巨大潜力远未开发出来。

  2、景区宣传力度不够。虽然马桥乡旅游丰富,有些质

  量等级也比较高如石泉古民居,但知名度并不高。

  3、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要待进一步完善。从调查看,特别是一些自驾车的游客对入景区的道路及住宿、商店等服

  务设施还是不很满意的。

  4、乡村旅游的政策尚未配套。从调查来看,半数以上

  旅游目的地居民有投资旅游业的欲望,但很多因为缺少资金

  而放弃。可见在全区未形成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所需要一系列

  配套政策,如投资开发政策、信贷政策、经济扶持政策等。

  5、乡村旅游的管理人才缺乏。整个长清从事旅游业的人才知识结构层次比较低,人员从业素质也不高。从导游

  看,仅仅几人获得国家导游资格,同时缺乏有序的管理。

  6、乡村旅游的商品开发不够。缺乏商品意识。全乡旅

  游景点除花豆、生姜外几乎没有开发自己的旅游纪念品,在

  各旅游景区所销售的产品大多为农户自发组织买卖,而且大

  多为初加工农产品,产品附值不高。

  (3)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规划。在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和旅游特点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高

  标准、高起点编制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用规划指导乡村旅

  游建设。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张

  扬个性,确保乡村旅游原有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规划的编制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广泛听

  取社会和当地群众的意见。强化规划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维

  护规划

  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使规划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

  得到充分发挥。

  2、加强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是旅游吸引旅游者的重要保证。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综合服

  务功能,夯实发展基础。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服

  务能力为目标,结合发展需要,高、中、低档相匹配,大、中、小型相协调,加快建设餐饮、住宿、停车场等旅游服务

  设施,提高游客接待能力,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优质的服务,提升乡村旅游景区

  (点)服务质量和水平。

  3、重视保护利用。乡村旅游特有的民族历史文化,具

  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继承和保护好

  这些独特的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要按照保护

  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思路,坚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

  用并重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避免过度开发对历史文化及其

  环境造成破坏,杜绝以破坏性开发谋求经济利益的做法。要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依法管理,建立保护与开

  发的良好机制。

  4、积极筹集资金。发展马桥乡村旅游,需要加强基础

  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这些需要大量的资金。同时,农户要

  想投资旅游业也需要资金,因此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资金

  筹集的方式和途径,引入市场机制,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稳

  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改变由政府包揽的做法,树立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理念,进一步创新投资体制和机

  制,消除发展乡村旅游的体制障碍,构建以政府为导向,企

  业为主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小镇建设的多元化投

  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这方面马桥乡做出了有

  益的探索:马桥乡在开发金宝塘坡

  田生态旅游风景区当中,引入民间资本投入整合水库水库出险加固工程资金,利用土

  地整理项目资金为景区打造良好的景区外围环境,从而激励

  投资开发商对景区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要放宽市场准人,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吸引省内外投资者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

  设,以缓解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要大力引进

  经济实力强、发展前景广的企业到旅游村镇兴办产业,实现

  产业聚集,增强乡村旅游的活力

  5、加强包装宣传。马桥乡景区很多是有高质量的,但

  很多却知名度不高,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包装宣传。因此,加

  强包装宣传十分重要。精心策划能反映和提升乡村旅游景区

  (点)

  知名度的主题形象。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的方式和方

  法,积极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推荐会、说明会、展览

  会等活动,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整体形象宣传

  和联合促销,营造健康浓郁的特色旅游氛围,拓展省内外旅

  游客源市场,吸引和招揽海内外的游客。加强新闻媒体对乡

  村旅游开发建设的宣传报道。鼓励新闻媒体配合乡村旅游的建设进行系列宣传,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和栏目。

  结语

  经过我们系统调查掌握的资料显示,马桥乡的乡村旅游

  有其成功的可借鉴之处。乡村旅游是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解决

  三农问题,带动农民致

  富,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也是打破城乡二元结

  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积极探索。

  马桥乡乡村旅游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发展乡村旅游具

  有深厚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随着都市生活的快节奏给城市

  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

  力,而广大农村则山清,水秀,天蓝,空气清新对广大的城市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他们即可以释

  放压力,尽情放松,有能来到天然氧吧,调节新陈代谢,改

  善自己的健康,只要我们合理引导、积极支持、规范管理,乡村旅游必将呈现燎原之势,蓬勃地发展起来。

推荐访问:乡村旅游调研报告范文 调研报告 乡村 旅游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