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文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数学五步教学法步骤6篇

发布时间:2023-07-16 19:11: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数学五步教学法步骤

  

  数学五步教学法具体步骤先学后教

  数学五步教学法具体步骤先学后教

  过去我总认为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我领着学生走,他们总可以少走些弯路吧。但是这样做,恰恰养成部分学生不动脑筋的坏习惯,什么东西都等着我来讲,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很低。往往一个问题出来去,只有几个思维活跃的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还有一部分只是呆呆地看着老师,等着正确答案的揭晓。等到实际运用的时候,学生不会思辨,考试时老师没讲过的、平时没做过的题就不知如何是好了。

  本学期我校进行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之后,学生虽然在学习成绩上还没有明显的飞跃,但是在课堂上的表现已有很大的进步,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一、“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需要掌握的生字,我采用了“小老师式”的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每次生字教学的前一天晚上,我都布置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联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自己思考这些生字会与哪些字相近,自己又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些生字的,或利用网络查找一些关于生字的来源与故事,将所查找到的资料收集好,等第二天上课时候一一汇报。上课教生字时,我让学生自由举手上台,先是给全班同学带读,检查其读音准不准确,声音响不响亮,接着所教的内容涉及字形结构、意义、组词等各个方面,由学生自己确定每一个字应掌握的重点。在教学过程

  中,台下每一位同学有不理解的地方,都可以向这位小老师提问,小老师可以自己回答,也可请同学回答,甚至请老师回答。台上的小老师有错误,台下的同学也可指出。这个方法实施到现在,全班同学都上过讲台带读,因为每位学生都认真准备过,声音也越来越响亮了,表现出个人自信的风采。

  由于学生在教生字前都自学过所有生字词,实际上这一“生教生”的过程,就是一个复习的过程,巩固的过程,是一个通过互教互学而得到深化提高的过程。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探索尝试,实践证明,这种“小老师式”的生字教学方式非常有效。首先,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学习,并在教的过程中,通过辩论,深化了认识,使错误的得到纠正,正确的得到坚持;其次,它一改传统的呆板的生字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对于有争议的东西,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由老师作出定论;再次,提高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例如“秦”和“泰”的区别记忆:学生提到,“秦”很像我们以前学过的“泰”,我随机让学生比较他们的不同,学生回答“秦”下一个禾,“泰”下竖钩、点、提、撇、点。我追问:你能编个口诀记忆吗?一生说:“三人种禾苗,秦秦秦;一生说:“三人泰国找水喝。”最后,它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多项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越来越自信。

  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集体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合作是人类相互帮助完成任务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

  势,使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学有所得。同时,通过小组内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后进生学习,使后进生从身边的同学中学会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取长补短,在小组中也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在资料交流和知识拓展方面,学生各抒己见,更能体现陶先生所说的新的课程观。

  三、“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都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设想来上课,将学生的主体性忽略了,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太理想。“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来进行教学的。先让学生通过自学后再教学,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自行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留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老师进行解决,从而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解决学生难理解的问题上。还有就是可以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进行详细的分析,把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落实,使得课堂教学更高效。

  例如:我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时候,有一个教学重点就是区分“发现”和“发明”。在学习本课的前一天晚上,我给学生印发了学案,学案上有一道题目是解释“发现”和“发明”并分别造句。上课的时候,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都能解释词语,“发现:原本就存在但没有被人们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但是学生的造句就区分不了两字词语的使用。有一学生造句“妈妈发现了爸爸,爸爸发明了我。”还有一学生造句“科学家发现了机器人。”这些情况让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学生虽然通过知道了词语的意思,但是不理解词语的意思,没办法正确地使用词语。根

  据这一情况,我不再继续让学生造句了,而是让学生举例子,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被“发现”的?哪些是被“发明”的?让学生在认识事物上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这两个词语。接着进行当堂训练,巩固所学的知识。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才可以取得有效教学效果。

  数学五步教学法具体步骤先学后教

  一、问题前置,重课前预习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及适合于本课的方法。通过营造一定的氛围,使学生进入准备阶段。常用的方法:(1)启动原有认知导入法;(2)故事导入法;(3)抓住文题,激趣导入法;(4)设置悬念导入法;(5)巧设圈套导入法等。在导入环节中,可依据情况,从标题中寻找新颖生动的方式。

  二、独立思考,重思维品质

  “先学后教”课堂教学策略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独立思考以及对文本形象展开充分想象与联想,从而使阅读更加深入,逐步形成探究能力。因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获得较大的情感满足,实现自我价值体现,从而产生语文学习认同感,形成浓厚的语文学习参与意识。当教师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自我学习空间与更为充裕的自我学习时间以及正确的自我学习方法时,就会发现学生的人文情感会得到调动,创造力与生命力会得以蓬勃发展。

  三、自主合作,重课堂展示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成果自我展示,会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和谐统一,从而营造出适宜的课堂教学情境。学生在自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得到解决。

  对主题的探究,可采用分组讨论、大组交流的形式和出示问题、多向思维的方法展开。在此基础上,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进一步理解作品的主题。在讨论阶段,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大家讲解,一起评议”,同桌学生或座位前后几位同学可以交流自学收获,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不仅能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以学定教,重巩固提升

  在这一阶段,我们促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升华要做到“三化”:(1)知识的深化。教师主要通过探究、讨论、拓展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可以加大知识信息的输入量和思维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使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笔者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学会改造世界,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因此,在延伸阶段,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促进学生的知识向能力转化。这对于学生巩固和检验新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有重要意义。(3)学习方法的固化,即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五、评价激学,重延伸拓展

  做好作业与课堂评价反馈。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评价时,应具有一定的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的奖励。充分尊重学生的探究本能和个性发展,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真正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篇二:数学五步教学法步骤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五步教学法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五步教学法”是指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即通过学生学一学、议一议、教师讲一讲、学生再练一练、谈一谈五个步骤完成课堂教学。旨在达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合作探究,共同提高”之目的。

  关键词:教学模式;合作交流;初中数学

  “五步教学”是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放在第一位,改变以往教学中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获得新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的变革。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课堂五步教学法”是指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即通过学生学一学、议一议、教师讲一讲、学生再练一练、谈一谈五个步骤完成课堂教学。学一学是指教师在备课时将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罗列成自学提纲,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列出的自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自主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议一议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的重要探究内容制定出学生合作交流的问题,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讨论,达到合作探究的目的;讲一讲主要包括生与生之间的讲解和师生之间的讲解,解决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存在的问题、疑惑,达到教师主导之目的;练一练是指通过学生完成教师设置的练习题,做到当堂训练,达到巩固新知、综合应用的目的;谈一谈就是概括小结,通过学生谈收获、谈想法,以达到升华提炼的目的。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的前期工作非常重要,只有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好“五步教学”。要做好前期工作,教师首先将自己所带班级学生进行数学基础摸底,一般情况下摸底测试的次数不少于两次,根据每次摸底的情况对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将班级学生按数学基础的好、中、差分成6—8个小组(每个小组好、中、差的学生比例基本一样。根据班级学生数,但每个小组的成员最好不超过10人),每个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可以是小组成员推选或者教师进行指定,也可以由小组成员轮换做组长),由小组长推荐发言人和记录人,这样便于学生在后面的“五步教学”中完成议一议、谈一谈,也便于学生在学一学的环节中相互指导和讲解。对分好的各组要进行学习指导,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完成好“五步教学”,也就是如何根据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做好学一学,找到需要教师或同伴帮助解决的问题。如何讨论教师和同伴提出的问题,并将讨论的结果与全体学生交流。如何谈一谈自己的收获等。一句话就是在五步教学法执行前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真正先学后教、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笔者在任上一届1班的数学教师时,由于班级学生数较多,达到了83人,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将组数增多,笔者将学生按照数学基础分成了10个组,每组8-9人。从进校开始笔者就对学生说明了如何分组,怎样合作等,使每位学生都明白这样做的好处。并让各组成员轮换当组长和中心发言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五步教学中受益。发挥全组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五步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学一学环节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好

  这一步,教师设置自学提纲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切合学生实际的自学提纲。包括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及这些知识点的简单应用,学生通过学习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同伴和教师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5—10分钟的时间进行自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主权。

  例如,笔者在上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4”一节时,设置了下面的自学提纲:

  1.什么叫数a的绝对值?怎样表示?2.数轴上A、B两点分别表示10和-5,它们与原点的距离分别是

  和,所以|10|=,|-5|=。

  3.数轴上A、B两点分别表示10和-10,它们与原点的距离都是,所以|10|=,|-10|=。

  4.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一个负数的绝对值,0的绝对值是。即:(1)如果a>0,那么|a|=。

  (2)如果a=0,那么|a|=。

  (3)如果a<0,那么|a|=。

  5.写出下列各数的绝对值:6,-6,-3.9,,-,100,06.通过学习你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你的同伴和教师解决吗?

  在上面的自学提纲中包括了针对全体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内容,并设置了利用定义求绝对值的问题。特别是每节课的自学中都设置“通过学习你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你的同伴和教师解决吗?”这一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同伴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堂五步教学法”教学模式中的“议一议”环节就是学生的一个合作探究环节。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式和结论。

  “议一议”在教学环节中可以设置成“想一想”、“你知道吗?”、“思考”等形式出现。而“议一议”环节中问题的来源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预先设置的“议一议”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设置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比如:“在2012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中4.3.1角的度量”一节中,笔者设置了“画一个角时,角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有无关系”这样的问题,从而更进一步理解用放大镜看蚂蚁,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手,用放大镜看精致的邮票,用放大镜从太阳里取火等,都会得到令人开心的结果。那么,有没有放大镜放不大的实物呢?通过对问题的讨论,理解了放大镜不能“放大”角的度数的原因;二是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惑或有价值的问题,可让学生“议一议”。

  无论哪类问题,学生的合作交流都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学习他人的思考方式,借鉴伙伴的结论,从而使问题解决得更好、更透彻。培养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

  “讲一讲”环节是解决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其中就包含了“讲一讲”这一重要过程。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讲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讲解学生自学中的疑惑。这种讲解包括学生相互间的讲解。即学生提出疑惑后,让其他学生帮助解决,在无其他学生讲解时,表明问题是学生的共性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解决。

  二是讲解重点、难点。凸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此类讲授主要是给学

  生“搭梯子”、“下引子”,促进学生对自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弄清得到结论的来龙去脉。

  三是讲解知识的综合应用,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练一练”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应用,要做好这一环节,教师要精选供学生练习的习题。基础知识问题、综合应用问题要做到兼顾。只有基础问题,优等生得不到提高,光有综合应用问题,学困生无能为力,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师设置的练习必须是难易结合,对学生的要求要分层次,练习的方式力求多种多样,照顾到全体学生,练习中要提醒学生感悟数学的功能、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习惯和兴趣。

  “谈一谈”环节亦是一节课的小结提高。在这一环节中常设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疑惑?”的问题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包括基本知识要点、数学思想、学习方法等收获。

  数学课堂“五步教学法”的各个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且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同时,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关注课程标准的整体实现,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走向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李显国,男,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工作20余年。

  作者单位:陕西省岚皋县城关中学

  邮政编码:725400

篇三:数学五步教学法步骤

  

  初中数学五步教学法

  “初中数学五步教学法”介绍

  作者:张晓静

  近年来,浚县白寺乡一中在学习借鉴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出“初中数学五步教学法”,经过几年的实践检验,取得了良好收效。现将“初中数学五步教学法”介绍如下:

  第一步:明确目标

  一、导入新课。通常情况下可直奔主题,如前后两节课联系密切,则引导学生简要复习上节课的要点。

  二、明确目标。学习目标要符合学情,具有层次性和指向性。

  第二步: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对每一道题甚至每一类题做到心中有数。遇到较难的题,应在自学提纲中为学生“铺设台阶”,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较简单的题,则要进行适当变形,在关键地方预设问题,以引起学生注意。

  二、学生独立完成自学提纲。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自学提纲,对疑难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切忌不思考就讨论。在这一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尽可能畅所欲言,从学生热烈的谈论或激烈的争论中发现问题,最后统一思想,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争议大的问题可选派代表向其他小组求助。

  三、完成课后练习及习题。如题目较难、较多,小组成员可自行分解任务;如题目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到当堂作业当堂完成。

  第三步:展示答疑

  一、展示。学生完成自学提纲后,各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本组成果。这时上台的学生一般是成绩中等或偏下的。

  二、纠错。小组代表展示成果以后,其他学生可以上台纠错。一般是先让后进生更正,如果他们更正得不完善,再让成绩好的学生修

  改,直到满意为止。切忌一开始就让成绩好的学生纠错,同时鼓励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用到的知识点,力争一题多解。

  三、答疑。在学生纠错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整体知识进行宏观把握,比如: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属于计算技巧方面的错误,还是知识理解方面的错误?教师还应对学生的答题可能出现哪些错误做到心中有数。有些问题的纠错可以让学生说出理由,有些问题必须由老师解决,比如: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和知识的要点、易混点、易错点等,即使学生没有发现,教师也必须重点强调,做到精讲细讲。

  第四步:拓展提升

  一、“走出教材,变换题型”: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变换题型练习,打造高效课堂。

  二、“走进中考,感受中考题型”:从初一开始,每一节数学课都要注重寻找一些与之相对应的中考题目,加强训练。这样做,一方面学生会感到新奇,产生兴趣;另一方面,把中考题渗透到了平时的学习中,让学生时时感受到中考题的难度。这样,整个初中三年,学生都在练习中考题,中考前,很多题目他们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不再畏惧中考,应对各种题型均心中有数,从而驾轻就熟考出好成绩。

  第五步:回顾小结

  知识回顾与小结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通过这一环节,教师就能看到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完成了哪些学习目标,掌握了哪些学习

  方法,因此,知识回顾与小结是全部课堂知识的浓缩,也是全部教学内容的概括。

篇四:数学五步教学法步骤

  

  五步教学法详解

  “五步教学法”数学教学模式解读

  第一部分“五步教学法”模式基本结构说明

  “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1.第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2.第二步:课前预习汇报;(课外独学)

  3.第三步:合作探究新知;(独学、对学、群学)

  4.第四步:梯度练习巩固;(独学、群学)

  5.第五步:自主评价总结。(评自己、评他人、评小组)

  第二部分“五步教学法”小组结构

  把班级学生按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不同分成若干“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每个小组四人为宜,分别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一名,中等能力的学生两名,学习有困难学生一名。能力最强的学生为学习小组的组长,也是小组一号,其他同学依次为二三四号。。

  在“独学”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先由“对学伙伴”帮助解决,“对学伙伴”完成不了的,在“群学”过程中,大家讨论解决问题。在小组汇报时,可以采用开火车的形式,小组全体同学都要参与。根据问题的难度决定火车头是几号同学。如果汇报的问题较少,则由组内不同做法的同学来汇报,如果是较难的问题则由会的同学来汇报。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控。

  第三部分“五步教学法”学习方式

  一:独学。

  “独学”从字面上看就知道意思是独立学习,针对学生个体学习而言,这是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必经之路。因此,“独学”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能为了突显小组合作而省去独立学习过程。在独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进行质疑的过程。独学之后才能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独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每个学生独学的时间有快有慢,教师还

  要结合时间预设和实际进展情况,对进展较慢的学困生予以一定的指导,尽可能使其不掉队。

  二:对学。

  “对学”指两名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学习帮扶,共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就是常见的同桌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比较浅显易懂,但又是每个学生都要说一说的问题时,一般采用同桌对学。第二种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先完成学习任务的两人“对学”,后完成任务的两人也组成“对学伙伴”学习交流。第一对“对学伙伴”完成对学任务后还可以针对第二组“对学伙伴”的交流发表意见,这样,使学习更好地有序进行,以免出现完成学习任务快的学生等后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第三种是小组之间同号的同学“对学”,这种对学形式一般是在进行互考记忆性的知识时展开的,让实力相当的同号同学组成小组之间的“对学伙伴”,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形成了竞争氛围。

  三:群学。

  “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帮扶学习。群学的过程,主要是在“合作探究新知”环节进行。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群学探究也是学习成果生成的过程。

  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第四部分“五步教学法”的操作过程

  第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习目标就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既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又能提升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总是希望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一生。其实这个理想是一个长远的目标。从教学角度讲,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也就是知道这节课我要学会什么知识,并让之为其努力,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为理想奋斗一生的基础。

  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谈到的学习目标和教师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

  不同,它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明确本节课要学会什么。学生带着这节课要学会的学习目标参与“预习”“探究”“反馈”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步:课前预习汇报。

  在探究新知之前,通常要对上节课的有关知识进行反馈检查和新课知识的铺垫练习。我们把这些活动放在上节课后的时间进行。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

  力练习、思考,对新知识做好准备活动。主要目的不在于复习旧知,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新知的学习。

  预习汇报以问题为主线,在预习题的设计上,我们以中下等接受水平的学生为准,习题的难度不要太大,尤其不要依赖家长进行指导,以学生能自主完成的,能为新课服务的习题为主进行设计,达到学生心理上形成定向的目的。预习问题在新课前一天布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独立完成。预习汇报由群学开始,小组的同学可以按一定的顺序开火车汇报自己的预习成果以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由小组同学进行评价。然后由教师抽签选小组进行课前预习汇报,全班学生进行评价。

  第三步:合作探究新知

  “五步教学法”中的“合作探究新知”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教学中,教师结合文本创设学习情境,确定学习问题。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导学案中的基础类题目,要求人人过关的题目。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分层次设计题目。

  学生根据问题先“独学”,然后进行“群学”。在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学生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如果课型需要则可进行板演展示。等小组内展示完成后,在班级进行小组学习汇报,一般由教师抽签决定展示小组,根据问题的类型确定展示的方式。可以是板演汇报,也可以是小组内对同不问题不同方式的阐述,还可以是小组内开火车汇报学习成果。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许探究不够深入,停留在浅层次的表达上,甚至偏离主题,通过小组汇报暴露独学、群学中出现的问题或

  疑难点。这时要求教师要把握学情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点拨切忌大讲特讲。

  第四步:梯度练习巩固。

  教师根据导学案中设计的练习题组织达标验收。在练习题的题目设计上要体现“尊重差异,梯度练习”的原则,设计出基础性练习、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三种习题,其中基础题和巩固题要生生都会,拓展性习题只要示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即可。练习题汇报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如教师检查、小组间互查、小组

  内小组长检查、对子互查、组员自查等。最终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潜能生的目的。这也是下一节课反馈检查的主要依据。

  第五步:自主评价总结。

  由学生针对这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是对自己的评价、对组内学习伙伴的评价,还可以是对班内其他同学的评价;评价可以从学习知识方面,也可以从展示汇报方面,还可以从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思考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自己和他人的表现,谈认识,谈体会,谈收获,同时能够明白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不足,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第五部分“五步教学法”课堂特色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

  在数学课上不允许死角出现,关注全体,特别是三四号学生。在教学中主要有三种方式:抽签选取小组汇报。无论是课前预习汇报还是课上小组合作汇报,都是采用抽签的方式。不是谁举手叫谁,每一个小组都有被抽中的机会。相比较其他小学科目而言,数学课堂是比较抽象和枯燥的。在上课时,难免有一小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另外有些学生看到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其他学生举手了,他就完成任务似的看热闹。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在我的数学课上,采用小组捆绑评价的方式,让每个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为个人负责。还要为集体的荣誉负责。在课堂上,不是谁举手谁就一定能回答问题,而是“小飞侠”随

  机的抽取小组汇报新知的学习情况,正确且全员参与才能加分,课堂不只是优等生展示的舞台,每个学生都随时为抽中自己做好准备。还有异组同号的方式做习题,这个机会一般是给小组内的四号三号。小组的成员为了小组的成绩,在小组内交流时,就会格外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从而形成小组内互帮互助的氛围,达到兵教兵,兵练兵的目的。而算法多样化和抢答的加分方式则是为学习能力强、思维敏捷的优秀学生设计的。这样的学习方式,关注了每个学生的需要,避免了个别学生看热闹甚至不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问题,每人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关注组内成员的学习情况。总而言之,小飞侠抽小组,异组同号答题,抢答题都是小组捆绑的评价方式的有力措施,同时也是实现打造高效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目的。

  二、“动”的课堂

  一节40分钟的数学课,如果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可能有一部分学生从上课开始就一直端坐,有时听讲有时写题,这无疑是与孩子好动的天性相违背的。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小动作,相应地产生了课堂纪律问题。如果我们给了孩子“动”的机会,说的机会,是不是会不一样呢?(与教师做个互动,请教师站起来再坐下谈感受:1、感觉身体舒展了一下,舒服了一点。2、站起来觉得自己完成了任务,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成就感。)在“五步教学法”的数学课上,孩子们至少有四次站起来到坐下的机会。分别是预习汇报一次,小组合作两次,梯度练习至少一次。如果教室里是三面板的话,孩子们还可以离开座位,到板上写一写,像老师一样给同学们讲自己的解题思路。如果是小组对考,则是全班同学动起来,从站起来考伙伴和被伙伴考到坐下证明自己是会的,这样一个体验成功的过程。我想做了这么多之后,孩子们大概没有时间再做与学习无关的小动作了吧。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调控教学,让孩子们为了问题而动,是有目的的动,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三、评价灵动

  数学课上评价很多,我始终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意识:对于加分,要在乎,也要不在乎,在乎是因为你有小组集体荣誉感,不在乎是因

  为你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加分,所以没必要纠结老师的分是如何加的。这样,学生既想做个有荣誉感的人,更想做个大气的人,师生都不会补评价所牵制,当然,老师也要尽全力做到公平、公正。评价既要关注个人,更要关注小组,评价要坚持,课积累、日统计、周评比、月表彰。

  四、快乐拍手法

  课堂上此起彼伏的拍手声既是小组合作学生完成的信号,又是小组间暗暗竞争后的无声排名。

  五、放松心情,乐学数学

  乐学数学,课堂动静相宜,营造感性的学习氛围,又不失理智的思考,抓住每个闪光的瞬间,鼓励每个进步的孩子。让孩子们爱上数学,乐学数学。

  第六部分有关说明

  一、正确认识“五步教学法”的一般性操作模式。

  “五步教学法”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为方便陈述,按照一课时的内容进行介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段、学科、课型、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不同,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就要有所调整。特殊课型在课堂环节上也不一定执行“五步”的环节,根据需要做相应调整。

  二、各环节时间安排问题。

  由于学科、课型、学习内容难易度和学情不同,各环节时间不可能统一确定。只能作一般性预设,就一课时的内容而言:明确学习目标—1分钟;课前预习汇报—5分钟;合作探究新知—18分钟;梯度练习巩固—15分钟;自主评价总结—1分钟。

  具体情况视课堂实际作相应调整,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进行适时的启发、引导,重在指导学法。

  三、要重视自学、展示、反馈。

  自学、展示、反馈是高效课堂上最关键的三个环节,当然也可以是三个课型。究竟作为课堂的三个环节还是作为三个课型,要视课堂内容与学情、学时而定。

  四、课堂管理与评价。

  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五步教学法”课堂的管理与评价发生了很大的转移,由原来对学生个体的管理转向对学习小组的管理。这里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树立“小组发展我发展,小组进步我受益”的思想,渗透团队合作意识。以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打分,评比,达到激励、引导、提高的目的。这是“五步教学法”课堂顺利推行的有力支撑。

篇五:数学五步教学法步骤

  

  数学五步教学法具体步骤,先学后教五步教学法――数学教学模式简介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今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要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能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情境导入

  1.《课标》阐述: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要注意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情境设置的基本要求:

  (1)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特定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是敲门砖的作用,也不是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2)应当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3.注意问题:

  (1)情境设置不应唯一的被理解为生活情景。

  (2)应当更加重视对于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不同性质及其相

  互关系的分析,并切实做好两者间的必要转化,包括由日常数学上升到学校数学,以及由学校数学向现实生活的回归。

  (二)探究体验

  本环节包括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课标》阐述: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和意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常见的几何与平面图形。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

  2.动手操作注意问题:

  (1)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不能与一般课堂游戏简单等同起来。

  (2)作为动手操作的一种具体形式,各种教学用具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为通过学具的实践操作学生可获得必要的经验从而更好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

  (3)我们不仅应当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我们也应让他们算一算、画一画(指几何图形),更重要的是要十分注意引导学生想一想。

  3、合作交流

  如何实行合作交流?

  (1)不能高大量浅层次、低水平操作。

  (2)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明确分工、互相性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工作要落实到位,不能搞形式上的合作(组长组织、轮流发言、学困生为先)。

  (3)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要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独立思考后再交流。

  (4)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讨论。

  (5)教师要对学生活动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引导。

  对合作交流的理解:

  (1)合作交流并非仅仅指学生间的互动,应包括师生间的积极互动。

  (2)不应把小组学习看成合作学习的唯一形式,恰恰相反,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象和环境,灵活的应用各种可能的形式,包括全班讨论、师生问答与集体评价等。

  对合作交流的理解:

  (1)重视语言作为一种“中介”在合作学习中发挥的特殊作用,即应当帮助学生学会清楚地对自己的思想做出表达以及更好的理解别人。

  (2)在实践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特别关注较为后进的学生和一般学生在共同体中的处境。

  新课程教师怎样关注学生?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关注学生的表现,欣赏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问题,接纳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错误,满足学生的要求。

  4、自主探究

  当学生重新构建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有的知识的处理与转化发生障碍,这是思维受阻,教师应及时给予启迪指导,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理解,排除障碍,继续思考。教师要创设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的情境,放手让学生说,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不能急于当“评判”、“接话”,硬将学生的思路往自己的教学思路上牵。应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让每

  个学生都能充分、积极主动的表现自己,使学生的不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要多给学生一些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让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如何很好的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1)重复学生的语言,再一次确认学生的意思,是教师控制课堂对话的策略。

  (2)对于教师有用的信息予以加强;干扰或不能处理的信息予以忽略或淡化处理;教师应缩小自己的权威,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3)教师指导不应被理解成教师直接给出解题答案或方法,而应如何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以及提供适当的案例。

  (4)学生提出各种方法后,教师有最佳的方法。

  5、强调:

  (1)此环节几种方式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使用其一或其二,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多方面因素统一考虑。

  (2)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学生自己能学的,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学;

  新旧知识有联系的迁移类比――诱导学生学;

  学生难以理解的或不易接受的,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学(必要时,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学。

  (三)实践应用

  此环节是通过探究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后,进行实践应用,巩固练习,掌握知识,形成

  能力。

  注意问题:

  (1)练习要有层次,要由浅入深。

  (2)要把数学习题与生活实践紧密“衔接”起来,让学生在这些来自实际的鲜活的数学事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快乐的。

  (3)设计习题时,可以通过游戏、猜谜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此环节注意是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可以由学生归纳,也可以由教师强调。

  (五)拓展延伸

  本环节主要是把课上学习活动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思维。教师要设计一些适度的开发和实践运用式习题让学生练习,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运用能力。

篇六:数学五步教学法步骤

  

  浅谈数学教学五步训练法

  数学五步训练法,就是将数学新授课教学部分分成五个步骤,对每个步骤设计一种训练形式,并着重于指导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

  1.过渡训练方法

  在学习新知识前,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温故知新,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各种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训练方法,给学生提供思维的依据和方向,让学生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这一训练非常重要,也是关键性的一步。怎样选择一节课最佳的过渡方法进行训练,这就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而定。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预习过渡。预习前先向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预习要求,然后要求学生通过看题,找出问题,认真思考。必要时写出预习笔记或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圈、画、钩、点。检查预习效果可以在预习中进行,边提出问题边预习;也可以预习后进行,按事先布置的问题进行检查。

  (2)口算过渡。用几道口算题导入新课,如果题型设计得好,既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又可以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口算可以采用试题口算,也可以采用听题口算。口算过渡关键是设计题型,设计的题型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注意知识梯度,要安排变式题,要为下一步教学做好铺垫,要认真研究新旧知识的纵横联系。

  (3)演算过渡。一般演算题都以准备题的形式出现比较适宜。教学中,在学生比较顺利地完成准备题后,稍加引导,就可以完成尝试题,这样就大大缩小了新旧知识的难度。

  (4)直观过渡。通过实物或实物图的演示和试验,揭示一些简单的几何形体特征。这样既可以创设一节课的最佳教学情境,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以上几种过渡形式,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运用,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过渡形式。

  2.导学训练法

  在指导训练中,不断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训练学生具有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的能力。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质疑。

  (1)学会读书。就是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后,首先要让学生阅读课本,小学生没有看数学书的习惯,教师应着重训练,严格要求,让学生学会看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读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①带着问题,对照读书。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教师提出若干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对照问题思考。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这样有利于克服盲目读书、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坏习惯。

  ②明白方法,细心读书。指导学生对重点、难点进行圈画批注。细读时要求学生对书上的每一个重点词句,每一种运算符号,每一种解法,都要细心领会,寻根究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理解概念、法则、定律、明确算理,掌握解题方法。

  ③设置悬念,释疑读书。根据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在自学之前,用故事、谜语、提问、演算等方法,设置疑问,制造悬念,激起学生阅读的强烈欲望。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要求学生求0.6∶0.15、12∶3、1/5∶1/20和32∶8的比值后,进行提问:“这四个比有何异同?谁还能举出比值是4的两个数的比?比值是4的究竟有多少个?这是什么道理?奥妙就在书中。请看书,看谁先发现这个奥妙。”

  (2)学会思考。为了训练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引导和训练学生根据教材特点和实际情况学会思考。例如,在新授课中,要求学生看例题时做到:一想题目的特点和数量关系,二想解题的每一步算理,三想解题的步骤和方法。在阅读试题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一想运算顺序,二想运算法则,三想能否简便计算。在阅读文字题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一想如何给文字题缩句,二想如何列式,三想如何计算。在阅读应用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一想这道题属于哪一类型,二想题中各数量之间的关系,三想如何计算。在阅读几何初步知识的有关题目时,要求学生做到:一想几何图形有何作用,二想图形的性质特点,三想有关的计算公式。

  (3)学会质疑。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不同的方面、不同角度去探索问题,提出独特见解的良好思维品质。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质疑问难的情境。例如,在教学“容积

  ”内容时,采取一边演示,一边让学生多想、多问;计算容积为什么要从里面量长、宽、高?先让学生相互解答,引起争议,最后教师归纳,这样学生对容积的意义、容积和体积的关系就理解得更加深刻了。

  3.尝试训练法

  学生通过默读教材,深入思考而后质疑问难之后,已经初步掌握了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尝试训练,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学教材的积极性,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出示尝试题。所出示的尝试题必须与例题相似,结构和类型接近,这样才能便于学生在上一步训练的基础上,通过自学解决问题。

  (2)学生尝试练习。通过上一步训练,大多数学生能够读懂教材,初步理解教材,尤其是对教材中的例题,似乎都会做了。当出现尝试题时,他们都会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让他们试做,然后提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板演,教师加以肯定,并归纳概括。

  (3)教师适当点拨。学生板演和练习时,教师要进行巡视,随时观察了解板演和练习的情况;学生在练习时可以继续看书上的例题,一边对照一边做。教师对尝试题无法完成的少数同学要做个别点拨辅导。

  (4)讨论例题。学生尝试题完成后,对照课本的例题展开讨论,做对的为什么对,做错的错在哪儿。启发学生讲出算理,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数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4.归纳训练法

  归纳训练是在导学、尝试过程中,通过阅读、思考、比较、分析和综合等一系列学习的思维活动,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上升到抽象思维,做出合理的概括和归纳。归纳训练有学生归纳、师生共同归纳和教师归纳三种形式。

  (1)学生归纳。通过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去发现问题、发现规律,从而归纳出符合本节课内容的结论。数学知识中的概念、规律和结论,应通过积极的思维而产生,教师不应把现成的结论过早地告诉学生。要求凡是学生通过思维能够讲得出的算理和结论,一定要启发和训练学生自己说出来。

  (2)师生共同归纳。对教学前后联系比较紧密的、坡度逐步加大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点拨,让学生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充分发表意见,逐步对比分析。教师从中适当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从而得出结论。

  (3)教师归纳。用于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类教学中,因为教学内容概念比较抽象,运算推理比较复杂。如果单纯让学生在尝试后进行归纳,容易造成思维混乱,概念模糊。教师作明确的归纳,使学生易于接受、正确掌握。

  5.巩固训练法

  巩固练习法就是在一节课中作第二次尝试训练。这是对归纳训练的进一步深化、检验和运用,也是学生在刚刚获取新知识后,如何进一步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运用的重要环节,巩固训练的题型应分以下几个层次。

  (1)基本题。这类题型要和本节课所教例题基本相似,以单一性训练为主。要求全班学生都能通过独立思考,熟练掌握,顺利完成。

  (2)变式题。这类题型要与本节课例题稍有变化,目的是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问题,以防思维定势。

  (3)综合题。就是把新旧知识安排在一起练习。这类题型要稍有难度,目的是训练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能够起到温故知新,把新旧知识串联起来的作用,从而使新旧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防止新旧知识混淆、脱

  节等错误的产生。

  (4)创造题。这是在学生掌握了已学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用此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自编题、实际操作、测量等,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总之,数学训练的方法不是千篇一律的,只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训练的方法,灵活运用,就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推荐访问:数学五步教学法步骤 教学法 五步 步骤

Top